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出现情绪问题。低年级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差,有时候,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尤为重要。文章以ABC理论为指导,对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生;情绪管理;ABC理论
情绪是个体在体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个体系列主观认知的综合体现,对个体认知事物、判断事件、塑造人格、与人相处等起着重要的作用[1]。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其中,正面情绪会产生积极影响,负面情绪会产生消极影响。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受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在出现负面情绪时,无法及时地进行情绪管理,从而出现诸多不良行为。立足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心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对ABC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ABC理论概述
ABC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在1955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由三部分组成,其中,A(activating event)是指激发事件;B(belief)是指在遭遇诱发事件之后,个体所做出的判断、解释及评价;C(consequence)是指在体验诱发事件的过程中,个体借助自身的判断、解释及评价,做出相应行为之后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埃利斯在该理论中指出,A是个体建立情绪和行为结果的间接原因,而B则是直接原因。该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学生的不良情绪,先引导他们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再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纠正原有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
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在参与学习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他们的不良情绪。而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在出现不良情绪后,他们不会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而是通过多种行为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在实施心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往往会立足学生的不良表现,指出缓解情绪的方法,但没有探寻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根源,也没有教给学生管理情绪的方法。尽管教师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继续体验学习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其他事情,产生其他不良情绪。要想真正解决此问题,在ABC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出现不良情绪的根源,针对遇到的事情,重新做出判断、解释及评价,从而产生积极情绪。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切身的体验,潜移默化地掌握情绪管理方法,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二、ABC理论指导下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在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笔者尝试以ABC理论为指导,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驱动学生切身体验情绪活动,使他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准确地察觉情绪,有效调控情绪,从而学会管理情绪。
(一)加强对ABC理论的认知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ABC理论的实践者[2]。当前,大部分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因为他们缺乏专业的心理理论做支撑。新时期,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掌握新的教育技能,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因此,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想有效利用ABC理论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首先要自主学习ABC理论,掌握ABC理论的应用方法。
为此,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会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利用网络、培训等渠道,学习ABC理论。受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笔者遇到了诸多问题。为了实现自我发展,筆者还积极地与本校其他心理健康教师,甚至利用网络渠道与心理教育专家进行沟通,在他人的帮助下,建构自身对ABC理论的正确认知。之后,笔者则结合日常对学生的观察,将他们的不良情绪及表现作为案例记录下来,借助ABC理论进行分析;同时,围绕具体案例,在ABC理论指导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反复的学习理论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笔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对应用ABC理论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胸有成竹,为实践活动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情绪管理活动
1.引导学生认识情绪
发展情绪管理能力,是以对情绪的正确认知为基础的[3]。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受自我因素的影响,他们不知道情绪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难以自主管理自己的情绪。基于此,在ABC理论的指导下,笔者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情境,认知不同情绪,打好发展情绪管理能力的基础。
以“七彩情绪条”活动为例,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笔者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之后,笔者拿出一个纸盒,要求各个小组轮流派出代表,从纸盒中抽出一张情绪条,按照情绪条所描述的场景,将其清晰、直观地表演出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本组的其他成员要猜测这是什么情绪、判断情绪的性质,并将相应情绪条贴到黑板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区域,做好归类。ABC理论强调了情境的重要性。通过创设角色情境,学生可以自主地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感知到不同的情绪,初步建构对不同情绪的认知。在表演结束后,参与表演的学生要对本组其他成员做出的选择进行判断,并结合具体的情绪纸条,对自己演绎的情绪进行说明;同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自己遇到此类情境、产生类似情绪时,会怎样做。这种活动生动有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初步建构对情绪的认知。同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能够积累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为接下来深入地探究情绪、获取管理情绪方法、发展情绪管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介绍ABC理论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仅仅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情绪类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理论。如此,学生才能夯实基础,明确管理情绪的方法,从而切实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情绪的自我管理,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因此,在ABC理论指导下,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笔者还为学生详细地介绍了ABC理论。
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动画形式向学生直观、动态地展现了ABC理论。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ABC理论的理解,笔者还联系日常对学生的观察,将学生的不良情绪表现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使学生对不良情绪建构正确的认知。因为所选取的案例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大部分学生会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据此,笔者鼓励学生继续以小组的形式,回忆自己出现过的类似不良情绪,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之后,将共同的不良情绪写在纸条上。在学生自主地展现了案例后,笔者鼓励小组成员演绎纸条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情境中A、B、C各指什么,产生如此不良情绪的原因是什么,要如何处理这种不良情绪。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ABC理论,初步地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下,对如何管理情绪产生探究兴趣,为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发展情绪管理能力做好準备。
3.教会学生管理情绪
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情绪,是提升他们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通过经历一次次的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建构对情绪和ABC理论的认知,接下来,就需要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在体验小组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不良情绪及其管理方法会有不同的认知。认知差异的存在,很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冲突”。而学生产生“冲突”的过程,正是管理不良情绪的过程。因此,笔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会以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为基础,设计集体讨论活动(辩论活动),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将不良情绪展现出来,借此分析原因,做出新的判断、解释及评价,从而使学生调整情绪,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实现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展现不良情绪案例,要求他们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产生了认知矛盾。一些“固执己见”的学生,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大声地反驳其他同学;而被反驳的学生,则觉得自己受到了挑衅,于是进行“反击”。笔者便将此作为管理情绪的切入点。笔者先安抚学生的情绪;接着,要求他们反思自己刚才的行为,分析出现此种行为的原因;之后,让学生合作讨论,缓解此类不良情绪的方法。由此,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感知到不良情绪的危害;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对ABC理论进行了应用,找到了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总结并掌握了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
情绪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塑造良好情绪的关键时期。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立足小学生的情绪特点,在ABC理论指导下,设计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活动,驱动学生切身体验不同的情绪,建构对情绪的正确认知,进而使学生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发展情绪管理能力,为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陈勤.让健康之树常青: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管见[J].教书育人,2018(22):37.
郑恩.小学生情绪管理课程的实践效果[J].大众心理学,2018(06):29-30.
李竹平.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J].教育视界,2018(07):33-36.
【关键词】小学生;情绪管理;ABC理论
情绪是个体在体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个体系列主观认知的综合体现,对个体认知事物、判断事件、塑造人格、与人相处等起着重要的作用[1]。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其中,正面情绪会产生积极影响,负面情绪会产生消极影响。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受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在出现负面情绪时,无法及时地进行情绪管理,从而出现诸多不良行为。立足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心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对ABC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ABC理论概述
ABC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在1955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由三部分组成,其中,A(activating event)是指激发事件;B(belief)是指在遭遇诱发事件之后,个体所做出的判断、解释及评价;C(consequence)是指在体验诱发事件的过程中,个体借助自身的判断、解释及评价,做出相应行为之后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埃利斯在该理论中指出,A是个体建立情绪和行为结果的间接原因,而B则是直接原因。该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学生的不良情绪,先引导他们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再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纠正原有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
当前,大部分小学生在参与学习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引发他们的不良情绪。而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在出现不良情绪后,他们不会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而是通过多种行为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在实施心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往往会立足学生的不良表现,指出缓解情绪的方法,但没有探寻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根源,也没有教给学生管理情绪的方法。尽管教师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继续体验学习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其他事情,产生其他不良情绪。要想真正解决此问题,在ABC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出现不良情绪的根源,针对遇到的事情,重新做出判断、解释及评价,从而产生积极情绪。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切身的体验,潜移默化地掌握情绪管理方法,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二、ABC理论指导下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在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笔者尝试以ABC理论为指导,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驱动学生切身体验情绪活动,使他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准确地察觉情绪,有效调控情绪,从而学会管理情绪。
(一)加强对ABC理论的认知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ABC理论的实践者[2]。当前,大部分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因为他们缺乏专业的心理理论做支撑。新时期,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掌握新的教育技能,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因此,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想有效利用ABC理论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首先要自主学习ABC理论,掌握ABC理论的应用方法。
为此,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会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利用网络、培训等渠道,学习ABC理论。受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笔者遇到了诸多问题。为了实现自我发展,筆者还积极地与本校其他心理健康教师,甚至利用网络渠道与心理教育专家进行沟通,在他人的帮助下,建构自身对ABC理论的正确认知。之后,笔者则结合日常对学生的观察,将他们的不良情绪及表现作为案例记录下来,借助ABC理论进行分析;同时,围绕具体案例,在ABC理论指导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反复的学习理论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笔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对应用ABC理论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胸有成竹,为实践活动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情绪管理活动
1.引导学生认识情绪
发展情绪管理能力,是以对情绪的正确认知为基础的[3]。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受自我因素的影响,他们不知道情绪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难以自主管理自己的情绪。基于此,在ABC理论的指导下,笔者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情境,认知不同情绪,打好发展情绪管理能力的基础。
以“七彩情绪条”活动为例,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笔者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之后,笔者拿出一个纸盒,要求各个小组轮流派出代表,从纸盒中抽出一张情绪条,按照情绪条所描述的场景,将其清晰、直观地表演出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本组的其他成员要猜测这是什么情绪、判断情绪的性质,并将相应情绪条贴到黑板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区域,做好归类。ABC理论强调了情境的重要性。通过创设角色情境,学生可以自主地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感知到不同的情绪,初步建构对不同情绪的认知。在表演结束后,参与表演的学生要对本组其他成员做出的选择进行判断,并结合具体的情绪纸条,对自己演绎的情绪进行说明;同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自己遇到此类情境、产生类似情绪时,会怎样做。这种活动生动有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初步建构对情绪的认知。同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能够积累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为接下来深入地探究情绪、获取管理情绪方法、发展情绪管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介绍ABC理论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仅仅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情绪类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理论。如此,学生才能夯实基础,明确管理情绪的方法,从而切实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情绪的自我管理,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因此,在ABC理论指导下,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笔者还为学生详细地介绍了ABC理论。
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动画形式向学生直观、动态地展现了ABC理论。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ABC理论的理解,笔者还联系日常对学生的观察,将学生的不良情绪表现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使学生对不良情绪建构正确的认知。因为所选取的案例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大部分学生会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据此,笔者鼓励学生继续以小组的形式,回忆自己出现过的类似不良情绪,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之后,将共同的不良情绪写在纸条上。在学生自主地展现了案例后,笔者鼓励小组成员演绎纸条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情境中A、B、C各指什么,产生如此不良情绪的原因是什么,要如何处理这种不良情绪。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ABC理论,初步地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下,对如何管理情绪产生探究兴趣,为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发展情绪管理能力做好準备。
3.教会学生管理情绪
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情绪,是提升他们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通过经历一次次的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建构对情绪和ABC理论的认知,接下来,就需要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在体验小组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不良情绪及其管理方法会有不同的认知。认知差异的存在,很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冲突”。而学生产生“冲突”的过程,正是管理不良情绪的过程。因此,笔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会以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为基础,设计集体讨论活动(辩论活动),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将不良情绪展现出来,借此分析原因,做出新的判断、解释及评价,从而使学生调整情绪,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实现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展现不良情绪案例,要求他们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产生了认知矛盾。一些“固执己见”的学生,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大声地反驳其他同学;而被反驳的学生,则觉得自己受到了挑衅,于是进行“反击”。笔者便将此作为管理情绪的切入点。笔者先安抚学生的情绪;接着,要求他们反思自己刚才的行为,分析出现此种行为的原因;之后,让学生合作讨论,缓解此类不良情绪的方法。由此,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感知到不良情绪的危害;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对ABC理论进行了应用,找到了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总结并掌握了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
情绪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塑造良好情绪的关键时期。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立足小学生的情绪特点,在ABC理论指导下,设计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活动,驱动学生切身体验不同的情绪,建构对情绪的正确认知,进而使学生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发展情绪管理能力,为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陈勤.让健康之树常青: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管见[J].教书育人,2018(22):37.
郑恩.小学生情绪管理课程的实践效果[J].大众心理学,2018(06):29-30.
李竹平.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J].教育视界,2018(07):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