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等途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虽然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以说小学低年级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低年级抓起。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会失去读的兴趣,将读书看作一种负担,这样教师就要好好引导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教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巧解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参与阅读课文的兴趣。如教《我是什么》一课,先板书,然后问学生:“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我到底是谁?”问:“文中的‘我’是谁,到底发生了什么?想知道吗?”“我们就一起来读课文吧”,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就会非常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去。
2、展现教材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教《日月潭》一课。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课件,展现出宝岛台湾的美丽风光,配合音乐和朗读,学生又看又听,兴趣盎然,情绪自然高涨。
3、扮角色表演——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教童话或寓言一类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扮角色表演,使学生“读”中“乐”。如教《坐井观天》一课,在学生学习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后,教师可以请二位学生分别当青蛙和小鸟,表演"坐井观天"的故事。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在愉快的表演中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了解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读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以下几种: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三、开展课外阅读,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好课文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激发课外阅读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他是学习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可采取:
(1)故事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不失时机地用先辈名人博览群书,先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主性的积极行为,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营养”补充。
(2)榜样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可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科学家的成才之道。以激励孩子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3)延伸、拓展课内阅读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如,在教授《我是什么》一课之后,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兴趣变浓了,教师趁热打铁,推荐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系类书籍,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2、培养课外阅读意志。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提高阅读质量,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汇演”、“小小读书讨论会”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形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又能有效地磨练课外阅读的意志。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教得法,引得法”,并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将此法运用到日常的阅读中,以巩固对此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虽然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以说小学低年级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低年级抓起。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会失去读的兴趣,将读书看作一种负担,这样教师就要好好引导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教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巧解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参与阅读课文的兴趣。如教《我是什么》一课,先板书,然后问学生:“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我到底是谁?”问:“文中的‘我’是谁,到底发生了什么?想知道吗?”“我们就一起来读课文吧”,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就会非常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去。
2、展现教材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教《日月潭》一课。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课件,展现出宝岛台湾的美丽风光,配合音乐和朗读,学生又看又听,兴趣盎然,情绪自然高涨。
3、扮角色表演——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教童话或寓言一类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扮角色表演,使学生“读”中“乐”。如教《坐井观天》一课,在学生学习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后,教师可以请二位学生分别当青蛙和小鸟,表演"坐井观天"的故事。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在愉快的表演中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了解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读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以下几种: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三、开展课外阅读,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好课文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激发课外阅读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他是学习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可采取:
(1)故事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不失时机地用先辈名人博览群书,先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主性的积极行为,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营养”补充。
(2)榜样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可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科学家的成才之道。以激励孩子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3)延伸、拓展课内阅读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如,在教授《我是什么》一课之后,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兴趣变浓了,教师趁热打铁,推荐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系类书籍,逐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2、培养课外阅读意志。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提高阅读质量,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汇演”、“小小读书讨论会”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形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又能有效地磨练课外阅读的意志。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教得法,引得法”,并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将此法运用到日常的阅读中,以巩固对此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