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跨进写作文的门槛,很多小学生实对作文产生害怕心里,也不知道如何去写,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作文启蒙阶段就成了作文的关键环节,在这重要环节,教师的恰当的引导学生,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一、引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而我们农村的学生自小就能直接贴近自然,从小跟随父母参加过许多劳动,农村的社会生活,自然条件为小学生的写作素材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在教学时我就要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例如每年秋收孩子们都会帮助家人收玉米、谷子。“我就引导學生,在回家收玉米时,你看到什么景象,你听到什么,你的心里想些什么、用自己的文笔真实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写作过程中把学生引导入实际生活,让学生放眼观察,看多了,知道多了,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就能从内心的储备中,提取到更多可写内容。在习作过程中,让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二、引导小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
三年级学生,之所以不会写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读的内容太少,俗话说,人类生活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读书的内容太少,即使有了写作的欲望,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要想让学生会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多读多模仿。
面对农村小学生的现实情况,他们每个人也不会有太多课外书,于是,我就利用本班的资源,在班级建立一个“爱心图书角”建议每一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课外书拿到班级读书角,供全班同学阅读,也利用学生的勤公俭学购买课外书,这样每学期能收集几十本课外书。每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读两至三篇课外内容。
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语言,每天摘抄好词好句,老师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名句、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背诵。利用课本,课本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动手让学生抄一抄,在摘抄的同时,学生还能学会运用标点符号,在学习照抄的过程中,也学会写作的技能。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时,我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诵,而且要求学生抄一抄。看看课文里是如何运用这些优美的句词的。学生摘抄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就能激发写作的欲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高,大量的课外积累,才能为学生铺平写作的道路。
三、引导学生写随机作文
能够观察周围事物,有了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些仅仅只是为写作铺平了道路,那么在平时还要让学生多练笔、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身边的每次写作机会,学会写随机作文,例如有一次手工课,课下我引导学生把你做手工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手工活动的过程。还有一次,放学下起大雨,只有推迟放学时间,我就组织学生仔细观察,随即写下观察到的内容,在作文中,有的学生想象雨水在空中狂舞,有的想象雨好像有人从空中泼下来,还有人想象雨像断了线的珠子……观察仔细、体会深刻、即兴发挥、他们就能够把作文写好。
帮助孩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广泛的积累素材,并且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指导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从模仿到创造,加强作文指导,让孩子觉得有东西可写,也知道怎么去表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如何引导学生完成这些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教师都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才能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写作潜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从而稳扎稳打地把好作文起步关。
一、引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而我们农村的学生自小就能直接贴近自然,从小跟随父母参加过许多劳动,农村的社会生活,自然条件为小学生的写作素材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在教学时我就要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例如每年秋收孩子们都会帮助家人收玉米、谷子。“我就引导學生,在回家收玉米时,你看到什么景象,你听到什么,你的心里想些什么、用自己的文笔真实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写作过程中把学生引导入实际生活,让学生放眼观察,看多了,知道多了,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就能从内心的储备中,提取到更多可写内容。在习作过程中,让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二、引导小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
三年级学生,之所以不会写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读的内容太少,俗话说,人类生活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读书的内容太少,即使有了写作的欲望,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要想让学生会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多读多模仿。
面对农村小学生的现实情况,他们每个人也不会有太多课外书,于是,我就利用本班的资源,在班级建立一个“爱心图书角”建议每一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课外书拿到班级读书角,供全班同学阅读,也利用学生的勤公俭学购买课外书,这样每学期能收集几十本课外书。每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读两至三篇课外内容。
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语言,每天摘抄好词好句,老师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名句、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背诵。利用课本,课本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动手让学生抄一抄,在摘抄的同时,学生还能学会运用标点符号,在学习照抄的过程中,也学会写作的技能。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时,我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诵,而且要求学生抄一抄。看看课文里是如何运用这些优美的句词的。学生摘抄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就能激发写作的欲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高,大量的课外积累,才能为学生铺平写作的道路。
三、引导学生写随机作文
能够观察周围事物,有了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些仅仅只是为写作铺平了道路,那么在平时还要让学生多练笔、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身边的每次写作机会,学会写随机作文,例如有一次手工课,课下我引导学生把你做手工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手工活动的过程。还有一次,放学下起大雨,只有推迟放学时间,我就组织学生仔细观察,随即写下观察到的内容,在作文中,有的学生想象雨水在空中狂舞,有的想象雨好像有人从空中泼下来,还有人想象雨像断了线的珠子……观察仔细、体会深刻、即兴发挥、他们就能够把作文写好。
帮助孩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广泛的积累素材,并且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指导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从模仿到创造,加强作文指导,让孩子觉得有东西可写,也知道怎么去表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如何引导学生完成这些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教师都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才能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写作潜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从而稳扎稳打地把好作文起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