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理念,“人文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高校学子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满足对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基本培养,塑造健全人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最终实现大学生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发展。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简单探讨了“人文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2-01
一、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基本认识
“人文教育”是在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对学生进行人性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所必须具备的教学理念和内涵。
而在“人文教育”理念基础上开展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运用多元化的而教学方式,在承认和尊重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前提下,满足学生对于知识文化水平需求的同时,对其理想人格的塑造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引导。由此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人文教育”必不可少,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根基,是人本身所具备的内在原動力,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层次的有效保障。
二、“人文教育”的实际地位及原因探究(一)缺乏“人文教育”理念认知。
虽然“人文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却缺乏理念现实的运用。在针对大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中,这种人文主义现象的缺失极为严重。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接受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大学生之间的实际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而且在大学这个具备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教学环境中,大学生已经逐渐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出现了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个性发展,决不能一概而论。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却运用统一的教学手段要求学生达成某种共性以完成教学目标。
这是传统应试教育所遗留的后遗症之一,只注重的教学事业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具备差异教学的性质,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没有能力进行兴趣的进步培养和践行,不利于培养利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一)缺乏“人文教育”内容填充。
“人文教育”并不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不是顺应当下信息化时代的表现,而是教育行业始终秉持的教学理念中的核心与关键。但是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文教育”实质内容反而在教育过程中被遗忘,使得当代大学生缺乏相应的“人文情怀”,而最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思想教育教学水平始终提升不来,教学意义也变得模棱两可,既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也不利于教学事业的进步,更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与思想观念的树立。
(二)缺乏“人文情怀”学习运用。
这里所说的“人文情怀”主要是指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长久发展过程中,逐渐将“人文情怀”所淡忘,只注重对于大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建设而不注重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的教育,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因为种种问题导致精神奔溃,年纪轻轻却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完成对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直接为心理素质建设不足提供了有力证明。
在这个物欲横流发展飞快的社会当中,有源源不断的问题向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扑来,在重重压力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成为当下大学生最难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理念的缺失为悲剧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三)缺乏“人文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常见的一句话,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句话却成为了“口号”。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迈出校园之前,接触和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对于社会实践课程的实践,能够在很多方面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如提高学生对于当下社会实际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成长,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等等,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有其特有的重要意义。尽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有过相关社会实践的训练,但是也仅限于假期实践,其效果和意义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用。
“人文教育”理念的缺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变得困难重重,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代大学生中利己主义盛行,作风萎靡,并在长期与互联网信息的接触中,对于资本主义思想产生了盲目崇拜的错误心理,三观发生变化,责任意识不强,严重者甚至对党的指导与自身理想信念产生了怀疑,内心发生动摇,被眼前所迷惑,不能看破现象抓住问题本质,这些都是“人文教育”确实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出现,不仅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丝毫有利意义,反而降低了教育引导性,让学生思想观念发生歪曲变化,心理承受能力越发脆弱,对待问题不能理性看待,自我控制能力也逐渐降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以上问题,及时加强对于“人文教育”理念的教学,依靠“人文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展开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网络媒体的管理等辅助方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树立,从根本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人文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教学方针,时刻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教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柳若愚. 儒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5
[2]赵海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4
[3]吴少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4
作者简介:游永慧(1963~),女,籍贯:四川乐山,学历:本科;职称:教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2-01
一、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基本认识
“人文教育”是在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对学生进行人性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所必须具备的教学理念和内涵。
而在“人文教育”理念基础上开展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运用多元化的而教学方式,在承认和尊重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前提下,满足学生对于知识文化水平需求的同时,对其理想人格的塑造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引导。由此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人文教育”必不可少,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根基,是人本身所具备的内在原動力,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层次的有效保障。
二、“人文教育”的实际地位及原因探究(一)缺乏“人文教育”理念认知。
虽然“人文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却缺乏理念现实的运用。在针对大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中,这种人文主义现象的缺失极为严重。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接受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大学生之间的实际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而且在大学这个具备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教学环境中,大学生已经逐渐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出现了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个性发展,决不能一概而论。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却运用统一的教学手段要求学生达成某种共性以完成教学目标。
这是传统应试教育所遗留的后遗症之一,只注重的教学事业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具备差异教学的性质,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没有能力进行兴趣的进步培养和践行,不利于培养利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一)缺乏“人文教育”内容填充。
“人文教育”并不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不是顺应当下信息化时代的表现,而是教育行业始终秉持的教学理念中的核心与关键。但是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文教育”实质内容反而在教育过程中被遗忘,使得当代大学生缺乏相应的“人文情怀”,而最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思想教育教学水平始终提升不来,教学意义也变得模棱两可,既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也不利于教学事业的进步,更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与思想观念的树立。
(二)缺乏“人文情怀”学习运用。
这里所说的“人文情怀”主要是指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长久发展过程中,逐渐将“人文情怀”所淡忘,只注重对于大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建设而不注重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的教育,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因为种种问题导致精神奔溃,年纪轻轻却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完成对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直接为心理素质建设不足提供了有力证明。
在这个物欲横流发展飞快的社会当中,有源源不断的问题向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扑来,在重重压力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成为当下大学生最难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理念的缺失为悲剧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三)缺乏“人文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常见的一句话,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句话却成为了“口号”。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迈出校园之前,接触和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对于社会实践课程的实践,能够在很多方面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如提高学生对于当下社会实际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成长,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等等,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有其特有的重要意义。尽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有过相关社会实践的训练,但是也仅限于假期实践,其效果和意义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用。
“人文教育”理念的缺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变得困难重重,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代大学生中利己主义盛行,作风萎靡,并在长期与互联网信息的接触中,对于资本主义思想产生了盲目崇拜的错误心理,三观发生变化,责任意识不强,严重者甚至对党的指导与自身理想信念产生了怀疑,内心发生动摇,被眼前所迷惑,不能看破现象抓住问题本质,这些都是“人文教育”确实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出现,不仅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丝毫有利意义,反而降低了教育引导性,让学生思想观念发生歪曲变化,心理承受能力越发脆弱,对待问题不能理性看待,自我控制能力也逐渐降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以上问题,及时加强对于“人文教育”理念的教学,依靠“人文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展开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网络媒体的管理等辅助方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树立,从根本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人文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教学方针,时刻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教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柳若愚. 儒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5
[2]赵海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4
[3]吴少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4
作者简介:游永慧(1963~),女,籍贯:四川乐山,学历:本科;职称:教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