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印琳琅浑漫与,袖手风雅付新编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j40374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杰先生编撰的《缘闲堂古玺印辑存》(增订本)一函三册于2018年底刊印发行,成为古玺印收藏研究界网上网下颇有影响的大事。还记得去年暮春时节,我有幸获赠此书,每每览读,不忍释手,大开眼界。
  总的来说,《缘闲堂古玺印辑存》主要体现了文字学价值、印学史价值、历史学价值等等方面。下面略陈管见,就教于各位方家。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印,执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段玉裁注云:“凡有官守者皆曰执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王筠《句读》则云:“信也者,符卪、瑞印一类之物。”在汉代,印一般就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代表行政权力的公章。
  近人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云:“卜辞‘印’字从爪,从人跽形,象以手抑人而使之跽。其谊如许书之抑,其字形则如许书之印……予意许书印、抑二字古为一字。后世之印信,古者谓之玺节,初无印之名。”“印之本训既为按抑,后世执政以印施治,乃假按印之印字为之。反印为抑,殆出晚季,所以别于印信字也。”罗氏认为从甲骨文的字形可以推知,印、抑本为一字,本义都是按抑之意,后来才借指玺印之物。但我们可知印章和权力、公信密切相关,如北宋《广韵》之《震韵》云:“印,符印也,印信也。”
  玺印的使用年代非常久远,而其使用的范围和用途越来越大,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杜杰所编《缘闲堂古玺印辑存》中,虽经臻选,仍然可以看到古玺印至少有官印、私印、成语、吉语、肖形等存在形态。古代玺印的大量存世,实在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丰富详实的印迹,也是古代政治社会、管理交往乃至文艺创作的承载表现。所以宋明以來,出现大量的古代玺印集藏,然后整理成谱以传世。玺印篆刻,自从《考工记》里记载“百工”专门分工治印,到宋元以来的文人篆刻,再到明清流派纷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辑中所藏部分秦印,丰富了秦系文字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古文字和印篆审美价值。如“爨得”(图1)、“侯文”(图2)、“贾绾”(图3)、“殷寺”(图4)、“张称”(图5)等玺印,印面均有界格,符合秦代印式。其文字结体方直,笔画挺硬,与秦代诏版权量文字风格一致,因此可以补充丰富秦代玺印文字的形体。
  清代著名篆刻家赵之谦在其名印“何传洙印”的边款处曾留下一段重要的印学审美论:“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他指出,汉代铜印的高妙之处,在于其整体浑厚的艺术气息。这种浑厚感是由平直方正的缪篆字体和匀整古拙的章法布局,配以爽利劲洁的线条刀法共同营造而成。这种汉印真正的美学格调远不止是指经历岁月锈蚀而留下的斑驳形态,需要我们透过这种外在表面的斑驳变化,去追寻汉铜印中构成浑厚风格的章法布局、缪篆字法以及或铸或凿的线条表现方法。依照这样的视角,我们再来赏读辑中所见汉印,就会发现精品颇多,如“杜氏家印”(图6)、“军假司马”“武威长史”、半通式“厩印”和“库印”“东乡”等等,它们都具有汉铜印浑厚的美学风格,布局严整,篆法平正,笔画壮实有力,线条爽洁,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古拙雄浑,实则大拙即为大巧。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有段著名论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虽然他是在总结习字的三个发展阶段,用在对汉铜印浑厚美学风格的理解把握和具体实践上,“复归平正”正是赵之谦指出汉铜印的“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的高妙境界。从更加确切的意义上说,赵之谦也是在肯定汉铜印中充满审美意味的缪篆字法和线条表现方法。翻阅辑中的汉代官印,能发现这种美的呈现。
  汉代私印存世很多,但辑中如“李延年”印(图7)、“李始私印”(图8)、“王修”(图9)等印,无论是印章整体的布局,还是篆文的结体和笔画的细微表现,以及精致的铸造技艺,无一不表明这些均是汉私印的上乘之作。再如“任则之印”(图10)、“田安世印”等,带界格的汉代阳文私印,较为稀见,其章法以揖让为原则,收到匀实的艺术效果,笔画方正之中又富于圆转的变化,使方圆兼备,绝无板滞,亦堪称汉代私印的精品之作。
  缘闲堂收藏古玺印,在我看来,杜杰先生是颇有见地和自出心裁的。此辑有一个私玺庋藏的本家情结。如“杜桀(杰)”印(图11),与杜杰先生同姓同名,可以想见他在闲暇时间摩挲玩赏之际,与古时名为杜杰者心交神往,该是多么美好的悠游闲想啊!此中名契,跨越千载,非玺印不能道。除此之外,辑中另有“杜逯”“杜田”“杜过”“杜顺私印”等十余方杜姓之玺印,印风时代明显,各见特色。
  辑中收录的私印中,“杜延年”印(图12)、“李延年”印之“延年”名字,意即延长寿命,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出自屈原《楚辞·天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到后来也依然沿用。如阮籍《咏怀》诗第55首云:“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其他私印如“荣益寿印”(图13)、“龙如意”(图14)等名字,都反映出印主寄托于名的延年益寿、欢乐如意的生命意识。
  辑中还有一类“敬事”(图15)“宜有君士”“正行亾曲”等若干先秦时期成语玺印,引起我解读的兴趣。“敬事”意即敬慎处事,《逸周书·谥法》云:“敬事供上曰恭”,朱右曾校释云:“敬事,不懈于位。”我想这些成语对于个人的修养的塑造是多么重要。杜杰对这些成语印的收藏,也一定是有更深一层的精神追寻的。
  辑中也有一些名印,如“淳于定国”印(图16)。这是一枚著名的鸟虫篆银印,其结体匀整,笔画绸缪,气息和谐,浑厚而不失灵动,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堪称汉印精品。如此上乘之作收入印谱,可知此辑藏印之厚重。另一方鸟虫篆印“田宏私印”(图17)则是布局工整,“田”字笔画虽少,但使用增繁手段达到了笔画均匀、整体满而不滞的艺术效果,这枚阳文的鸟虫篆印允为汉代珍罕的精品之作。
  辑中的秦印收藏也是颇见特色。正如大家熟知的印学史,多面印虽在汉代已有,到魏晋南北朝则出现较多,一时较为流行。而辑中“隗起/相思/臣舍/交仁”四面穿带印(图18),依据篆文风格与半通界栏格式,可以判断归于秦印,这在目前所见的秦印中,是一种罕见的四面穿带印。至少在目前所见的印章实物范围,此印填补了秦代多面穿带印的空白,这对于印学史是颇有意义的。   罗振玉曾辑有一部《赫连泉馆古印存》,在序言中,他认为古玺印对于考证史实有巨大的帮助,实际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并且一口气列举出八种实例,如周代已有成语印、汉代有物像印;依据官印内容可补正史志之阙文;通过玺印校正史书记载地名的讹误;人姓不见于古姓氏书,但存于汉印,通过墓志之载相互为证;六朝石刻中的别字,在先秦小玺中已有存在,虽义不可知,但可补字书之阙漏;收录了前人未见之西夏楷书私印;依据所录前籍未载之村印推知隋唐间已有村级官印;依据正书铜朱记大致可以推知金元楮币的背面有合同印,此种情况可补载籍之阙等等。
  杜杰先生在辑中收录了“甘丹子”(图19)、“邯 ”(图20)、“邯郸眜”(图21)“邯郸霸印”(图22)“渌邯郸印/渌翁叔印”(图23)等五枚有关“邯郸”的玺印。依据形制与文字结体,分布于周秦汉三代。其中“甘丹子”“邯 ”两枚应属先秦时代,“邯郸眜”一枚属秦代或西汉早期,而“邯郸霸印”“渌邯郸印/渌翁叔印”两枚则属典型的汉代私印。从中我们也可看出,“邯郸”二字字形由独体向合体演变的过程非常清晰,很显然这一组有关“邯郸”的古玺印已经形成一個重要的玺印收藏系列。杜杰参以其他所见的“邯郸”印及相关史料,考证邯郸地名和相关史实,撰写论文曾在2018年3月召开的“新时代赵文化研究与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术研讨会宣讲,后在《邯郸学院学报》发表,杜杰先生以所藏古玺印作为历史资料,考证史实,填补史载之阙如,为邯郸地域的文史研究做出独特的成绩和贡献。
  辑中录有“天地神师印章”(图24),这是一枚反映道教信仰的宗教法印。道教法印起源于汉代,最初是象征着天界神师权威的印章。从存世的印章实物来看,有“黄神越章天帝神之印”“黄神越章”“黄神之印”等等,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记载:“古之人人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百二十,以卦泥着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由此推断,此类玺印已经不仅是宗教仪式中的神圣法印,同时走向民间,为更多人在具体充满危险的生活中带来庇护的实用性质。此枚“天帝神师印章”与“黄神越章天帝神之印”应属一类法印,带有浓厚的道教信仰特征,属于较为难得的宗教印,对于汉以后道教信仰的历史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清代康熙年间,高阜在《赖古堂印谱》序言中说:“夫斯邈之书,可以峙山岳者,难充几案之娱;李杜之篇,可以挥烟云者,难舒指掌之细。而约千言于数字,缩寻丈于半圭,不越径寸之中,而尽乎碑版铭勋、赋诗乐志之胜,则惟图章为然。”书法作品由于尺幅原因难以胜任文人雅客的案头玩赏之娱,那些吟咏性情的诗篇只能存在于情感宣泄而不能用指掌琢磨体味,能够在方寸之间涵咏大千世界,既有碑版铭勋的隽永操作性,又有赋诗乐志的寄托情怀的美好艺术载体,则惟有印章可以做到。杜杰先生每一枚古玺印的收藏研究,其实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灵寄托。历史遗留下来的斑斑朱痕,包含诸多的历史信息,杜杰先生不仅乐在藏中,更可贵的是他一直在孜孜探研,疑义相析而不以为苦,令我辈深感敬意。
  宋人赵希鹄也曾说,与漫长的历史相比,人生一世匆匆就像白驹过隙,倏忽已过。即使匆匆一世,三分之二的时光基本都在忙碌生存、风雨忧愁的处境之中,而有闲暇之日寄托情怀、为自己的精神生活又不过是宝贵的三分之一人生。而且即使这三分之一的人生时光,又为个人利用去享受的也不过百中一二人而已。这百中之一二的人里,大部分的又都是寄托在声色犬马的享乐之中,而没有什么高雅的格调。我们自当有更加值得追寻实现的雅乐之处,眼目之乐本不在它仅仅盯着色相,萦绕于耳的本不在甜美之音。我曾看到前辈老先生们搜求书画名品、古琴佳砚,这真是打发人生闲雅时光的好办法。你想啊,在居室之中,窗户明亮,几案干净,燃起一段篆香,缭绕其中,一二同道知己相与谈契。或者一起欣赏古人美妙的书法,或者端详古旧青铜,想见商周,端砚古琴,各见风流。我真的想不出人世间还有什么能够超越这些令我们于忧愁风雨之外,得以安享清福的所在!这种美妙的人生境界,用传闻中的阆苑仙池的极乐境界相比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然而世上却少有人知,这真是很可悲的人生状况。
  因此,人生应当有适合自己乐志的精神寄托之所,理解到人生之寄,才能在人生中理性地受用它。杜杰先生此等人生中利用业余闲暇时光进行藏玺研印,手拓编辑印谱,除了快然自足之外,通过辑存印谱,通过印行将之化身千亿,这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大度雍容精神,真的是那些闭珍自赏的人所不能比较的!
  2020年12月
其他文献
范少江,1976年生于广东,现居上海。1998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自幼酷爱书画,潜心研临宋元山水名作,三十余年手不释卷。书画砚作品在各大杂志发表。部分作品在新加坡、纽约、上海、广州、贵州、汕头、东京、福州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展出。1997、2014、2015、2019年在上海举办个人展。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  斯文通塞,以综世变,其真道,为历来学者之宗旨。
期刊
荆戈,祖籍青岛,生于东北,书在南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中国文联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新疆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隶书委员会委员,喀什大学客座教授,喀什市文联常委,喀什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南征伐楚,行至中山,以中山兔毫为笔头,以竹管为笔杆,制作出第一支毛笔。《古今注》载:“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
期刊
第二回合:构图  对于一位国画家来说,对构图的巧妙经营,可谓是作者技术经验和美学修养的重要体现,即“谢赫六法”中所说的“经营位置”(摘自《畫品》)。虽然吴昌硕和齐白石两位大师在构图方面的总体成就不如潘天寿(1897-1971)突出,但作为一代大师,其构图依然有很多过人之处。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玮先生在《中国画构图艺术》一书中,对吴、齐两位大师的构图艺术曾有过比较详细的解读。笔者认为,总体
期刊
潘宏伟,1961年出生,浙江武义人,浙江省书协会员。潜心研究书法、篆刻40余年,孜孜以求,博古通今。隶书、篆书在前人基础上自成一体。书法笔走游龙,饱满稳健。篆刻方寸之间,入木三分。创立“梦竹斋”书法篆刻工作室。作品多次在《美术报》《书法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出版100周年之际,创作两枚《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篆刻作品与复旦大学档案馆结缘,转入陈望道故居《共产党宣言》展览馆永久收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新冠疫情的羁绊下,在一个人人保持社交距离的今天,朋友之间的真挚与温情便显得弥足珍贵。今年,北京画院从“友情”的角度出发,专门策划推出“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特展,并将于2020年11月13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联合辽宁省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文博单位及艺术机构共同主办,并入选“2020年文
期刊
雷晓宁,郴州市嘉禾籍。自幼拜师中国著名画家赵良翰(吕凤子学生),著名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刘汝醴(徐悲鸿学生)和艺术大师亚明先生(新金陵画派)学习中国画。精于素描、油画,擅长写意、工笔马绘画,雕塑和园林设计。系中国国际友好联合会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为职业画家、雕塑家。作品《信步》现悬挂于朝鲜妙香山国宝馆;《骁腾万里》作为国礼赠送马耳他总统;《九骏图》悬挂于中央统战部部长会议室;《骏马奔腾》《万
期刊
鄧文科 喜上梅梢瓷盘
期刊
涂少辉,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来将花鸟引入星空,创作星空画系列作品,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资助项目。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张家港市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李军,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十
期刊
荣·苏和,1959年出生,蒙古族。现为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人民网特约研究员、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杂志学术主编、莫斯科艺术教育科学院(国立师范大学)在读博士。  一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色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而作为世界绘画语言的油画,其色彩要素,更是举足轻重。几乎所有的油画家都是色彩专家。十八世纪德国诗人、科学家和思想家戈特(1749-1832)在其《色彩学说》一书
期刊
荣孟枚(1878-1946),本名胡荣选,字叔右,号佛桑馆主,晚年自号竹竿老人,满洲阿城正黄旗人。民国政客,与游国臣、王光烈并称“东北三才子”。  荣孟枚能诗文,擅书画,才华享誉当时,著有《佛桑馆诗文存稿》《延春室诗话》《冷社诗集》《佛桑馆挽联集》等。  荣孟枚为文诸体皆善,而于挽联,尤其出色。今谨录荣著《延春室诗话》诗文二篇,以略窥一斑。  自题  昔明瞿宗吉,归田著诗话。予今亦归田,拟此多口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