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视角下的蒙古族文学创新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本论文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科研创新团队》项目《文学创作前沿现象研究》的一部分。课题许可号KTC1405。
  摘 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文学作品创新朝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基于草原文化视角下,对于蒙古族文学创新研究,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根据目前蒙古族文学的现状,从蒙古族文学的内涵入手,了解草原文化视角下蒙古族文学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阐释蒙古族文学的创新发展措施,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与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咨询与帮助,这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对提升蒙古族文学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学;创新
  作者简介:乌云,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蒙古族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我国的草原文化是以草原民族的游牧文化为主体,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形态,蒙古族文化在草原文化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推进蒙古族文学的创新,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大繁荣,这不仅是顺应了文化创新的背景,还有利于增强文化的自信,从而推动中国文化朝向世界发展。因此,基于文化视角下重视蒙古族文学创新的研究,这有利于蒙古族文学进一步发展。
  一、蒙古族文学的内涵
  所谓蒙古族文学,它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部分。对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其划分是根据作者的民族成分、题材、语言这三个方面。当然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根据相关文献的查阅与总结,有些学者认为可以把民族语言纳入参考的标准,他们认为作家是少数民族,其文学作品反映的内容就是少说民族的生活,而作品的语言也是民族语言。而一些学者认为对其标准没有那么严格。总之,我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凡是代表蒙古族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均可以纳入蒙古族文学的范围[1]。
  二、基于草原文化视角下蒙古族文学的创新发展
  基于草原文学视角下,对于蒙古族文学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坚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广泛借鉴民族文学的优点与创新经验及积极开展文艺理论研究,这对蒙古族文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蒙古族文学进一步发展,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坚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
  对于蒙古族文学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这是我国蒙古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根本性保证。通过高扬先进的文化旗帜,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在开拓前进中保证文艺的正确方向。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使我国蒙古族文学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例如,为纪念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50位蒙古族作家出版了一套大型丛书《内蒙古当代文学丛书》,其展现的内容是蒙古族文学发展的一个最大表现,贯彻了党的文艺方针,这对蒙古族文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蒙古族文学进一步发展是蒙古族文学创新的成果。
  (二)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基于草原文化下,对于蒙古族文学的创新,需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从而表现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与民族特色,这也是蒙古族文学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由于每一个少数民族其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民族文学最本质与深刻的体现是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我国蒙古族文学的发展,需要作者深入蒙古族生活中,挖掘民族精神的优秀潜质,用民族的元素去构建自己的作品,从而保持与发扬自己民族文学的特点与风格。例如,80年代这一时期,大型蒙古文学季刊《潮洛濛》发表了150多部的中篇小说,其主要特点是描写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与人民精神的,这对蒙古族小说创作审美特征的深化与艺术品位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三)广泛借鉴民族文学的优点与创新经验
  对于蒙古族文学的创新发展,需要借鉴民族文学的优点与创新经验,这是我国蒙古族文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创新的本质就是探索未知的世界。目前的一批蒙古族作家他们敢于创新,在本民族草原文化發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的开发,特别是在思想传统、审美方式及表现手法上,从而使自己的文学作品呈现新的光彩。我国的蒙古族文化,从别的民族文学中汲取营养,从而激活本民族的文学的创新。例如,蒙古当代小说中的象征、魔幻现实主义等手法的运用;新诗歌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法上多层次、多角度的变革。
  (四)积极开展文艺理论研究
  基于草原文化背景下,对于蒙古族文学的创新,需要积极开展文艺理论研究,这是蒙古族作家发展的契机条件。新时期对于蒙古族文学,其离不开文艺理论的指导,同样文艺评论对其有促进作用。例如,新时期下,特别是90年代以来,蒙古族作家作品研讨会与蒙古族青年作家笔会曾多次召开,这为他们借鉴传统文学与其组织形式提供了机会,从而为蒙古族当代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方式。因此。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学里乱的指导和文学评论,同时还要与时代所呈现的民族特点相集合,从而促进蒙古族文学的创新发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草原文化视角下,蒙古族文学的创新研究,需要我们了解蒙古族文学的内涵,根据蒙古族文学的特点,结合蒙古族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创新发展的眼光,促进蒙古族文学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无为. 草原文化与现代性——以中国蒙古族文学为例[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4,(01):23-29.
  [2]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陶克套. 草原文化的拓展与创新——二论蒙古族文化在草原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02):49-51.
  [3]策·杰尔嘎拉. 我国蒙古族文学繁荣发展的五大景观[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36-41.
其他文献
《慈悲》是作家路内的最新长篇小说,语言疏朗、深邃,全书12万字,分为38个小节,本文将重点分析第1、2两个小节,并指出这两个小节对整部在作品叙述基调、故事发展、情节结构所
摘 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解构的百万字长篇巨制,全篇充满着普通人在平凡世界中的成长、爱情、仕途等,透露出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本文是以作品中的爱情主题为切入点,在“平凡的生活”中割出一个圈,在这个圆圈里审视《平凡的世界》中那些身处不同环境、来自不同阶层的“平凡人”对爱情的态度及观点。  关键词:现实主义;爱情;态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作为“上海孤岛”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中具有极多的上海元素,以《倾城之恋》为例,里面的上海元素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浓重的色彩运用的特点。
为了阐明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减缓甘薯逆境伤害的作用,选用58个甘薯品种在强光、高温、干旱逆境下进行处理,测定其光抑制反应。结果表明,SOD活性原有水平与诱导增加的水平
课题项目:本论文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科研创新团队》项目《文学创作前沿现象研究》的一部分。课题许可号KTC1405。  摘 要: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蒙古學界开始了对“乡土文学”的研究。而蒙古族乡土文学评论也成为了现代蒙古族文学评论的新现象。本文就以它为切入点,了解它的发生与发展概况,对其内容、风格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蒙古族乡土文学有更深的了解。  
一、理论框架rn“权力人口”是笔者于1996年在研究苏南可持续发展问题时提出的一个概念.[1]“干部”是俗称,没有太明确的含义.权力人口则是社会人口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