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识别系统的统一性与效率意识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hou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年11月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更高的工作效率将成为新常态。通过分析我国地铁标识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公共交通识别系统应达成“统一性”与提高“效率意识”的思考,为我国各城市的地铁标识进行统一化设计提出一定的建议与指导,进一步新城推动社会形成系统的、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思维。
   关键词:5G时代公共识别系统地铁标识效率意识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1-0153-03
   引言
   我国从1997年到2007年,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铁路经过了六次大提速,是一次次质的飞跃,每一次提速都体现着效率的提升。至2009年,全程1069千米的武汉至广州高速客运专线通车,标志着中国内地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各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不断增多。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鐵一京张高铁正式通车,开启了世界智能高铁的先河。从“四纵四横”发展到“八纵八横”,地域之间被拉近了,乘坐高铁朝发夕至,形成了不少“一小时生活圈”。随着人们频繁地在不同城市之间进行地域转换,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互通互换也需要达成效率的协调性。从改革开放之前的“一城一线”,到如今39个城市开通地铁,已经拥有了185条线路,里程增加了249倍之多,稳居世界第一。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外出活动中,感受到一天之内在几个大中城市之间转换已经成为现实,也将成为未来商务出行的新常态。“地铁一高铁一地铁”的这种出行交通模式非常典型,城市交通标作为城市信息的载体,然而,各城市的地铁标识各自独立,让人眼花缭乱,无法让出行者在视觉信息的获得上有“直观快捷”和“熟悉感”,导致地域转换以后,在不同公共交通系统之间产生了效率断层。笔者尝试站在专业角度去看待这一切,这现象与当前强调高效率的设计发展理念不相匹配,也是笔者此次阐述本文的目的。
   一、国内地铁标识系统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国内地铁标识系统的现状
   在54年前,中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投入运营。近20年来,伴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提速,传统的城市发展格局被打破,“建轨道即建城市”已成世界共识。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轨道交通已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存在。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是带动智能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在2019年国庆前夕,伴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投运,连接北京中心城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专线也正式通车,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的总工程师杨广武曾在报道中提到,与大兴国际机场配套的轨道专线是立足当下,是前瞻未来的,并一再强调要以“高铁标准”来建地铁的要求。
   如今,“八纵八横”的高铁朝发夕至,形成了不少“一小时生活圈”,这也让“地铁一高铁一一地铁”的这种出行交通模式成为典型。我国有39个城市开通地铁,拥有185条线路,里程世界第一,人流量也是世界第一。但是由于地铁的公共交通属性与公益性特征,地铁信息符号化与和符号解读的交互作用无法达成一致,使得乘客在识别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国内地铁标识系统存在问题
   根据大量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整理中可以感受到39个城市各自呈现出了39种地铁标志(logo),如图1是列举出来的部分城市地铁标志。这些标志设计非常好看、有创意。但是,当我们出差办事的时候,一周内在五个不同城市之间转换,则要对五个完全不同的地铁标志信息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会导致出行者对标识识别信息接应不暇,影响出行效率和幸福感。地铁轨道交通站内外的各种商业标志原本就形形色色,环境内的地铁标志、方位指示牌、转换乘信息、警示标识等公共标识,大部分都是需要乘客在移动中边阅读边理解的。可见,当下的地铁标识缺乏信息传递的直观性,引导性。
   在日常出行中,我们能够在途中观察到诸多的道路公共标识。例如,高速路的指示牌、飞机场、高铁站的地标引导等(图2),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元素统一,鲜明的绿色与蓝色路牌以及景点标识,哪里是国道省道,哪里是高速公路,远远望去标识十分清晰。这种标准化的设置,就如同考驾照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交通标识做出快速反应,全中国使用统一整齐的标识使得驾驶员能够在驾驶过程中一目了然,这是符合驾驶环境下的操作习惯的设计。标识的统一、规范,才能让城市的人在移动生活中对信息接收更加高效、快速,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庞大又密集的人群在城市间有序地生活着。
   二、识别系统中标识与标志的概念差异
   面对上述国内地铁公共识别系统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社会中大家对“标识”与“标志(logo)”概念的含糊,以及在正确使用与表达信息方面存在问题。“标识”更注重“内容清晰明白,主要发挥指引的作用”,需要大众化认知;而“标志(logo)”趋向于突出个性,独一无二,有典型的个性化认知。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飞机场的引导标识(图3),它适用于全国的所有机场,他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一看就明白往哪里走可以到达目的地,符号全国统一,一目了然,不需要多花时间去对图像做出分析思考,这就是公共标识的目的意义。又比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标志(logo)(图4),它只适用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其标志由Air的首字母“A”作为主要图形符号,A的优美的线条构成了飞机机身的形状,与下面的BAIYUNPORT形成了简约明了的标志效果。再比如,各地旅游景点的指引标识和景点本身的标志(logo),之前旅游景点的指示牌符号多样,每处都用景区自己的标志,让自驾游者看起来很费力。早在2007年,长三角的旅游景区实现了全国旅游行业内,首项覆盖长三角区域的标识统一标准,分别统一设置了寺庙类(图5)、科普馆类、江南古镇类、农家乐类、生态湿地类等七大类旅游景区(点)图形符号。如今,当我们在公路上快速行驶,对风景名胜区的标识清晰可辨(如图6)。而当我们踏入景区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才是这个景区专属的特色标志(图7)。由此对比中可以看出,“标识”应该是直观清楚的,而“标志”是独特个性化的,是需要进一步慢慢解读的。所以,当前出现的公共标识不直观、不清晰的主要原因,正是这种对于“强调个性的个体存在感意识”与“注重共性的公共服务意识”两种理念缺乏协调的结果。    个城市的形象宣传固然必要,但是“个性”与“创新”可以表现在地铁交通系统的其他方面,比如进站口的设计、地铁站台内的设计、地铁车厢内部的设计以及地铁周边的设计等,可以适当地发挥创造力,展现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历史底蕴以及服务理念。对于地铁的标识指引,我们应该转化设计思维,实现全国各城市地铁标识的规范统一,更多地将重心放在贴心服务和质量服务的思路上,提升出行效率,体现以人文本的公共服务理念。
   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我国地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超过5800公里,轨道交通的日运输量之大,甚至可以达到30000至70000人次/小时。面对这种飞速发展的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够保证公共空间内庞大的、陌生的人流能够有序、高效地出行,正是这个5G时代背景下“速度的飞跃”,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三、地铁识别系统的个性化现象思考
   (一)识别系统中个性化现象思考
   当前是一个鼓励创造力与创意新想法的时代,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在不同的领域内,人们积极地贡献创意想法,不同程度地带动了设计元素的多样化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但是,对于地铁标识这种公共标识系统的设计来说,目前形成“一城一个标识”此类个性化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对信息传递及应用理解的偏差。事实上,在识别系统领域中个性化的运用并非仅仅如此简单,我们出行在寻找地铁标识,就应该需要像寻找麦当劳这种快餐连锁店一样的方便快捷,因为不管我们来到哪个城市,这金黄色的大字母“M”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如此的清晰可辨(图8)。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乘客说,如果在寻找、接收并最终适应“新符号”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那么眼花缭乱的标识必将导致了乘客信息处理的滞后现象。
   在全国高速公路的运行中,它们的标识指引是一致的,而在途中那些属于不同运营商的路段,他们的休息站风格特点、服务模式、管理理念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体现了不同运营商的个性,深刻地体现的出一种“一致性”与“个性化”的协调关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麦当劳的标志十分醒目,无论哪个城市、无论白天黑夜,一目了然,它体现的是连锁店标识带给人们直观快捷的指引作用。我們甚至可以把地铁交通系统大胆想象成“轨道服务连锁”系统,让频繁城市转换的旅客们减少陌生感,更多得去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从长远发展来说,全国地铁标识实现统一,与当前注重效率的时代趋势相匹配,也必将推动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统一标识系统下的个性化应用
   对于统一标识系统下的个性化现象,可以将个性化需求体现在软件
   和硬件上做出特色。在硬件上,可以展示在地铁出入口建筑空间设计、地铁站台设计、车体以及车厢内部的装潢设计上。比如,香港的地铁站设计(图9),每个站点没有过多的装饰,不同站点有不同的代表色,让你不会混淆站点。站台的个性化设计,在广州这座一线城市也有不错的呈现,例如,四号线的南沙客运港站(图10),由玻利维亚蓝花岗岩石材铺成的地板,四周投影出翻涌的波光,充满科技感与前卫感;六号线的动物园站(图11),由水泥制成的天花板与柱子,并营造出动物乐园的氛围,被称为最有气氛的地铁站;还有著名的南海神庙站(图12),因地处历史悠久的南海神庙旁,以历史为主题,通过大量的山水石,来展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历史风貌....具备特色的站台设计还有很多,在展示城市形象的同时,也让广大出行者充分地感受这座城市的商业气氛、历史文化与时代审美。如今,很多具有特色的地铁站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缩影。
   个性化的另一个表现,可以在软件方面彰显出来,“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城市的有着不同的地域人文,也必定产生了不同其他城市的服务模式与管理理念,这种个性化的展现,必将给乘客留下另一种深刻的印象。
   地铁空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公共空间,要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体现出便捷性和舒适性,必须加快完善我国地铁的识别系统与品牌形象,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充分体现公共服务理念。
   四、统一地铁标识,提升标识的效率作用
   当前中国,交通人口的流动效率与城市间的交流日益紧密,为了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出行体验,我们开始关注轨道交通里基础建设不协调的部分。据观察和了解,地铁出入口多数经过一个城市较为繁华的地段,商业气氛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商业标志,人们被社会环境带来的信息多元化所干预的同时,也很可能陷入信息迷失。地铁标识的视觉表达过于追求个性,对初来乍到的乘客来说,这种看似“特色鲜明”的设计呈现,恰恰忽略了作为一个公共标识所应具备的特质,图形信息的理解缺乏直观快捷,信息传达的准确性、高效性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
   如何满足各乘客高效率的出行需求?笔者认为,突出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基本特征,对全国地铁标志元素的运用达成统一形象,并在视觉上满足易于识别、信息准确、标准化的设计要求。公共交通的标识并非将个性化作为设计重点,而是为了突出普遍特征,应该着眼于在信息复杂的大环境中如何快速定位、传达信息、准确指引的基础功能。
   当前,我国已经有39个城市开通了地铁轨道交通,呈现出39种地铁标志(logo),导致来到不同城市的乘客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辨认当地的地铁标识。但其实,识别系统的设计应该在现有的车站内,设置标准化的、统一的、内容明晰的标识,以方便乘客。或许,个性化的设计没有必要表现在这里。在2014年3月,广州市地下铁道公司发布了招标公告,对于城市地铁中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一、二、三、四、五、八号线以及广佛线进行全面整改,在地铁站外的导向牌上统一加上了“地铁国标”的标识,相比各个城市个性化的地铁标志,国标标识的内容清晰明白,更容易发挥引导(指引)的作用。这是广州政府基于公共服务意识的对地铁标识的一次有意义的、有目的调整行为。但是,在实际的导向牌中,依旧可见广州地铁标志为鲜明的黄色,而国标的设置并不显眼(图13),这对于全国地铁站外的标识来说,还没有完全实现协调统一的状态。公共识别系统所要求的统一性与高效性,需要保证其清晰可辨、标准化设置,确保在庞大的人流中能一目了然。    当今社会,高效率和信息化是时代的关键词。地铁标识不只是一个符号,更是一个完整的识别系统表达,保持地铁标志的协调统一是体现效率意识的关键,使得城市识别系统更加完善。39个城市的地铁站没有必要突出39个地铁标志。
   首先,我们可以将国家早期设置的标准统一用作全国地铁的标识指引(图14),并且可以将每个城市自己的地铁标志设置在该国家统一标识的下方,或者设置在地铁车厢外部或站台相关位置。国标图形虽然不像某些城市标志那么个性简约,但它的意义不在于“个性”,而是在于“直观可辨”。当然,也可以尝试通过全国性设计比赛,甄选出优秀的图标并进行投票,最终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作为全国地铁通用型标识。
   正如名言所说:最美的永远只有一个。在全国39个城市的地铁Logo中,归纳概括出一个代表中国城市地铁的标识,这个集美感、易辨与专业性的标识,而这种有序、统一带来的美感,必将让广大的出行群体体验到更好的秩序感与高效性,当你踏足陌生的城市,地铁“熟悉的标识”时刻让你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馨感与幸福感。城市标识系统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斷转变而日益成型、成熟,标识系统中所传达的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将是城市标识系统发展完善的结果,也必将成为标识系统不断改善的一个指导原则。
   结语
   “地铁一高铁一地铁”的出现模式、“一小时生活圈”的时空概念,5G时代的来临,我们在感受着新时代的效率。时代的发展是不断在合理与不合理、适应与不适应的诸多观念冲撞中体现出智慧与动力。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幸福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实惠与最直接的感受,如何在这个大时代下,设计师们展示出该有的设计担当,做到“设计指向未来、改变生活”,新时代下有更多新的课题等待我们设计师展示出新的风采。
   笔者从设计的角度,剖析国内地铁标识的设计与应用现状并提出问题,站在更加高效与系统化的层面上去解决问题,旨在让国内的城市地铁标识系统实现一体化,充分提高公共服务意识与效率意识,优化乘客的出行需求,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立足美感营造、效率追求与人文关怀的多向维度,着眼视觉数字体系的规范化一体化,着眼于“全国一盘棋”,旨在向社会传递更加包容的、高效的、有序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吴亚锦,国内地铁标志设计的共性与个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2(11):72.
   【2】许平,城市公共交通识别系统与设计意识一小议北京市地铁识别系统的不足【】.装饰,2010(06):129-130.
   【3】王秋军,地铁公共环境交通识别系统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39.
   【4】陈瑾,图标在地铁导向标识形象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J】.艺术品鉴,2019(36):77-78.
   【5】汤雅莉,地铁站域空间标识系统的地域性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6】邹一了,未来城市标识系统的发展方向【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02):108-110.
其他文献
关注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忽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而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坏事记忆深刻。  思考  但是人生就像一枚硬币,有正面必然有反面,痛苦与快乐也是如此并存。如果把好运和坏运比作是能量的话,那它们是守恒的,统计学中有着“回归平均”这一概念也可以解释这一点。  表達  本作品是一部三分钟的动画,主角因为经历过太多的坏事情而感到麻木的人,有一天他收到了来自一个神秘人的短信,得知明天将会是他的幸运日
期刊
摘要:为了将用户体验应用于展示设计,提升用户参与事件交互进程中体验的品质。通过分析商业空间展示设计中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影响用户体验的要素、用户体验的设计层次并得出结论。以PUMA线下零售体验店为例,充分考虑上述理论将用户体验的要素贯穿体验店的展示设计始终。PUMA线下体验店重设计和创新设计方案。该研究提出在商业空间中融入用户体验的必要性,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用户体验的主客观要素,为展示设计的
期刊
关注  恪守陈规,麻木的对待事物,随大流。这是现代社会的几大误区。然而人通过自己的选择,可以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从而选擇自己的行为。  思考  回首我们过去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都做过许多让如今的自己惋惜、遗憾、乃至后悔的选择,我们时刻会想:万一那时候这样看待这件事,会不会结果不一样?而这些选择,若是有机会换个侧面去看待,或许结果真的会变得不同?而当这样的契机来到你身边,你是否会想要改变它?消极的对待事
期刊
设计理念:中山市东区团益学校标识,以中国传统元素鼎的外形轮廓为标识外形,主体架构采用团益中的“益”字為基础,结合圆周率、易经58卦兑卦、拱手礼的元素抽象形式,紧扣团益学校的核心文化,以生动形象的视觉语言描绘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画面。  具体构图:标志构图以左右对称结构为主,是传统元素的传承与现代手法的创新。视觉中心的抽象圆周率图形表明了对教学的极致追求,左右两侧采用抽象拱手礼造型,呼应团益学校有
期刊
烏镇戏剧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乌镇戏剧节依旧坚持将独具特色的江南文化视觉元素结合进了活动中,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戏剧节。本设计丰富了乌镇戏剧节的宣传设计方式,在原先戏剧节的宣传上增加了H5的方式,通过基本信息展现和简单问答的形式,增加了用户对乌镇及乌镇戏剧节的印象和了解。将乌镇中包含的江南文化视觉元素和戏剧节更直观地联系在一起,选取了好似江南女子般婀娜的华康
期刊
设计来源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敦煌壁画记录了我国一千六百余年的音乐舞蹈图像,将具有动态性、时空性的舞蹈艺术保留下来。对敦煌壁画舞蹈历史文化的回望思考、科学地传播普及和传承保护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2019年初冬我和父母去敦煌莫高窟进行实地参观,惊叹于敦煌壁画上气势恢宏的舞乐场景,我产生了将千年静态的舞蹈场景进行创造性“复活”的想法。作品结合了壁画中药叉舞伎、舞伎菩萨和胡旋舞等历史背景进行故事再
期刊
“不可译”指的是语言和语言间找不到相互对应的词语。因为存在文化差异,所以有些词语无法翻译,只能采用解释这个词语涵义的方法,或是找出具有相似涵义的词汇进行翻译。“不可译情绪文化”的正式研究来源于2016年心理学家Tim Lomas的积极词典学项目。研究这些词汇有利于增加新兴的跨文化敏感性,使人们对自身情绪具有更加丰富的理解。本课题使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不可译情
期刊
2014年齐鲁晚报推出以“最懂山东”为口号的齐鲁壹点新闻客户端,是齐鲁晚报媒介融合转型的主要新媒体产品。如今,市场上以门户网站和中央媒体为代表如人民日报、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和腾讯新闻等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凭借强大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新闻客户端中强势的领头者,齐鲁壹点等的地方媒體客户端面对这种局势应找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突破瓶颈并不断创新。  通过融合媒介地理学理论、适地性媒介和融媒体
期刊
影片类型:纪录电影(入围奥地利国际电影节,获2019年度美国洛杉矶国际电影节“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Culture Film Festival( LAICFF)竞赛单元“亚特兰大最佳纪录短片”大奖。)  《天人乐》是一部关于中国民间音乐的纪录片,讲述了云南保山一个平均年龄70岁的老年洞经乐队面临这门古老音乐失传和消亡,并透过他们的晚年生活与音乐坚守来讲述一个时代变迁的
期刊
“地球垃圾全图”交互装置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垃圾”信息可视化装置,将大量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此装置,公众可以直观地看到垃圾现状以及垃圾分类后的循环利用方式,通过与装置的交互,对身边垃圾进行联想记忆,例如,看到废布等就会想到它可能会通过化工厂成为商店里面新的窗帘、被单等。  该装置分为“垃圾”数据全图和“垃圾分类”信息循环全图两部分。数据全图包含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以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將全球的人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