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UFO!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中,由外星人驾驶的、拥有各种各样神奇能力的飞碟,总能把所有人类国家的武装力量打得满地找牙。在各种各样神奇的护盾保护下,外星飞碟往往能够无视所有人类制造的武器,并且痛打占据绝对优势的人类部队。即使是身拥“主角光环”的美国军队,也只能够凭借些许意外发现的外星人弱点扭转局势,进而取得最终胜利。
  不过,如果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军队在现实中与这些不明飞行物遭遇,其结果又会如何呢?
  实际上,美军的战斗机部队早已经和这些神秘的“天外来客”有过多次接触,而双方最早的一次接触,还要从冷战期间,在华盛顿的夜空中发生的飞碟大爆发事件说起。
  1952年7月19日晚上11点40分,一片繁忙的华盛顿国家机场的塔台内,空中管制员爱德华·纽金特正在埋头对着雷达屏幕,指挥多趟进出机场的航班。
  突然间,纽金特注意到雷达上多出了7个不明回波光点。由于在光点出现的区域并没有任何已知的飞机正在飞行,于是纽金特便联系了他的上司哈利·巴恩斯确认相关情况。“我立刻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巴恩斯后来回忆说,“与普通飞机相比,这些光点的运动非常剧烈。”就在巴恩斯要求几名技术人员前去检查雷达的同时,一架隶属美国国家航空的DC-4客机正停在国家机场的跑道头等待起飞,机长S.C.皮尔曼描述了这些不明飞行物的准确外貌:“这是雪白、无尾、正在高速移动的光点。”
  与此同时,附近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内,空军的塔台指挥人员也看见了红色的亮光。由于担心这些未知亮光会对首都的安全构成威胁,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在凌晨3点紧急起飞了2架F-94“星火”喷气式战斗机,前出拦截这些不明飞行物。
  奇怪的是,这些不明飞行物似乎窃听了美军的通信频率,一旦美军战斗机开始发起追逐,这些光点就会与战斗机玩起捉迷藏游戏。当战斗机燃油耗尽,正要返回机场补给的时候,这些光点再次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华盛顿的上空。“那些不明飞行物肯定是在监听我们的通信,并且相应地做出反应。”雷达管制员哈利·巴恩斯回忆说。
  直到凌晨5时,这些不明飞行物才开始从雷达上消失。
  7月26日,也就是第一次不明飞行物大爆发一周之后,这些神秘的光点再次重返华盛顿上空。26日晚上8点,大批不明飞行物再次出现,几乎每一个雷达站都捕捉到了这些不明飞行物的行踪。这些不明飞行物的举动非常诡异,它们既能以非常缓慢的速度飞行,也能以每小时7000英里的速度横穿整个雷达扇区的屏幕,使得雷达操作员感到十分困惑。为了阻止这些光点在首都上空继续肆虐,美国空军在晚间11点30分派出2架F-94星火战斗机紧急升空,在雷达的引导下去截击这些不明飞行物。
  在截击过程中,编队长机约翰·麦克胡高上尉在夜空中跟丢了目标,但是他的僚机威廉·帕特森中尉却成功地追上了四个“光点”。
  “为了与下方1000英尺的‘敌机’保持接触,我将飞机加速至飞行手册上的最高限速。”威廉·帕特森中尉回忆说,“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因为我感觉根本追不上这些目标。”当时身在指挥塔台的美军不明飞行物研究计划——也就是著名的“蓝皮书计划”——新闻发言人阿尔伯特·M.肖普则回忆说:“当地面管制员询问帕特森中尉‘能否目视敌机’时,帕特森中尉回答说:‘可以看见,它们就在我的身边。我现在该干点儿什么呢?’塔台陷入了一片沉寂,因为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与此同时,另外两架从纽卡斯尔空军基地起飞的F-94也加入到追逐当中,其中一架F-94报告称:“发现了亮光,但是在朝亮光飞过去的时候,它就消失了。”
  最终,这些神秘的光点一直在华盛顿上空徘徊至黎明时分,才开始逐渐消失。
  这两场发生在首都上空的不明飞行物爆发事件,让全美国都陷入了对不明飞行物的狂热之中。由于所有的美国报刊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与该事件有关的新闻,使得普通美国民众燃起了对不明飞行物现象的强烈兴趣。每当茶余饭后,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抬头仰望星空,并且将所有自己不认识的飞行物定义为“不明飞行物”。一时间,铺天盖地的不明飞行物报告淹没了美国各地的空军基地和中情局办公室,让身穿黑色西装的联邦特工们忙得焦头烂额。
  随着这种情况越演越烈,一些政府内部的官员开始担心:这会不会是苏联特工有意制造的舆论现象呢?如果是的话,他们肯定是在试图掩盖即将发生的真实入侵!
  在这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美军“蓝皮书计划”小组只好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通过“事实”来打消公众对“天外来客”的好奇心。在新闻发布会上,蓝皮书小组成员们对外宣称这次事件“是由逆温层产生的虚假雷达回波”所导致的,并且认为当天晚上发生了“非常罕见的流星现象”——总之,这不是你们所想的外星人飞碟就对了。
  但显然,并非所有人都会认同这样含糊其辞的说法,实际上,很多在场的目击者都不相信官方的说法。当时身在现场的美国海军雷达专家约翰·霍尔科姆中尉回忆称:“逆温层假说根本不足以解释雷达上良好而稳定的回波,当时在场的每一个操作员都确信,这些回波是由金属物體产生的。”
  自从发生飞碟大爆发事件后,华盛顿便成了各种科幻电影中外星人飞碟必定会光顾的“热门旅游景点”。无论是来自哪一个星系,千奇百怪的外星人们总会驾驶着闪闪发亮的飞碟,飞到华盛顿上空大闹一番。在这其中,中国影迷们最为熟悉的一部科幻电影,就是1996年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片《独立日》(港/台译:《天煞:地球反击战》)。在电影的开篇,飞临华盛顿上空的巨型外星母舰动用超大号能量炮,将美国首都彻底夷为平地。极度逼真的爆炸场面着实震撼了银幕前的电影观众。而在紧随其后的大规模空战中,著名黑人影星威尔·史密斯驾驶着F/A-18“大黄蜂”战斗机与外星飞碟展开生死厮杀,更是让银幕前的一众观众直呼过瘾!
  不过,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8年之后,银幕上展现的这一幕空战场面,居然变成了现实。在2004年,隶属美国海军航空兵的F/A-18战斗机,竟然与不明飞行物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追逐战!   2004年11月14日清晨,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外海,美国海军的“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正根据指令展开日常巡弋。此时,“尼米兹号”航母已经在太平洋上航行了数个星期,整个航母战斗群正在为远赴伊拉克进行战斗部署做最后的准备。
  从外观上看,这支强大无比的庞大舰队一切运作如常,实际上内部已经出现了小小的慌乱。其根源,处在提供护航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普林斯顿号”之上。数天以来,“普林斯顿号”上顶尖的SPY-1型“宙斯盾”对空雷达曾多次捕捉到数个神秘的“异常飞行器”——这是美军称呼雷达上出现的不明飞行物时使用的术语。根据“普林斯顿号”火控人员的描述,这个“异常飞行器”通常会在80000英尺高度出现,在雷达上徘徊一段时间后,再以让人咋舌的速度在数秒钟内急降至距离海平面仅有50英尺的高度,然后便消失在雷达屏幕上——迄今为止,没有人类制造的飞行器能够完成如此夸张的急降机动!
  11月14日当天,“异常飞行器”再次出现在“普林斯顿号”的雷达屏幕上。为了确保航母战斗群的安全,“普林斯顿号”上的火控人员决定召唤友军飞机前来拦截这个“异常飞行器”。
  第一位收到召唤的飞行员是海军陆战队VMFA-232中队队长奇克斯·库尔特上校,他当时正驾驶着刚刚完成检修的F/A-18战斗机进行测试飞行。不过,库尔特座机的雷达并没有收到目标回波。于是,“普林斯顿号”又联络了“尼米兹号”上搭载的E-2“鹰眼”预警机,并且请求其调动战机对不明目标实施拦截。
  被选中的第二批战机隶属“尼米兹号”上的VFA-41“黑桃A”舰载战斗机中队。当时“快鹰”(Fast Eagle)小队的两架F/A-18F“超级大黄蜂”正在附近空域内进行空战训练,该小队的长机飞行员是拥有丰富舰载机飞行经验的戴夫·弗雷沃少校。弗雷沃少校曾经参与过国家地理频道《航空母舰日志》节目的拍摄工作,在其中一期节目中,他驾驶着舰载机于夜间平稳地着陆在灯光昏暗的航母甲板上,为电视前的观众们展现了他那神乎其神的飞行本领。
  收到拦截指示后,呼号“快鹰-0-1”的弗雷沃少校与僚机“快鹰-0-2”中断了例行空战训练任务,打开加力燃烧室,赶赴不明飞行物所在方向。在引导“快鹰”小队实施拦截的过程中,预警机一直在竭尽全力锁定不明飞行物。但是由于目标的回波实在过于微弱,预警机的指挥人员最终把“快鹰”小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拥有“宙斯盾”雷达的“普林斯顿号”巡洋舰,由舰上指挥人员引导戴夫实施拦截行动。
  为了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清除威胁航母战斗群的不明目标,“普林斯顿号”的指挥人员询问“快鹰”小队是否配备有空对空导弹。答案是否定的——两架参与空战演习的大黄蜂身上,只挂载了模拟空战时使用的训练弹。
  就在“快鹰”小队逼近的同时,最先收到拦截命令的库尔特上校已经赶到了不明飞行物出现的空域。此时,“普林斯顿号”的指挥人员建议库尔特保持在10000英尺高度飞行,并且留意正在前来拦截目标的“快鹰”小队。库尔特座机的雷达毫不费力地就发现了正在逼近的“快鹰”小队,但是依然没有收到其他目标回波。不久之后,“普林斯顿号”命令库尔特脱离返航,但由于自己距离目标所在位置相当近,库尔特决定停留在空域内观望一段时间。
  在阳光明媚的天空中,库尔特正操纵着“大黄蜂”战斗机平稳地飞行着。他抬起头来四处观察,很快就发现了异常情况——本该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片直径为50-100米的白色“浪花”!库尔特描述说:“它看起来就像一片隐藏在水下的浅滩,或者是沉船所制造出来的泡沫。”他操纵“大黄蜂”战斗机飞越这片浪花,试图找出白色浪花出现的原因,然而却一无所获。
  就在库尔特转向“尼米兹号”所在方向准备返航的时候,这片白色浪花突然消失了!海面在转眼之间就恢复宁静,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与此同时,“快鹰”小队正在“普林斯顿号”的引导下,逼近不明飞行物所在的空域。
  抵达指定空域后,戴夫与僚机开启雷达,试图揪出这个鬼鬼祟祟的“天外来客”。可是与库尔特上校的遭遇類似,他们的雷达也没有发现任何目标。要知道,这两架F/A-18战斗机都是刚刚出厂的,各种设备都处在最佳状态上!用戴夫的话来说:“座舱内仍然散发着类似新车的香味,就连APG-73机载雷达都是全新的。在一个小时前的格斗练习中,机载雷达的表现堪称完美。但是现在,这两部全新的雷达却无法发现那个近在咫尺的目标!”
  当两架“大黄蜂”战斗机正在竭尽全力地搜索目标的时候,戴夫通过目视发现了一片白色的“浪花”。他回忆说,这一片水花的面积几乎就跟一架波音-737客机一样大,这让戴夫以为自己正在受命寻找一架刚刚坠毁的客机。于是,戴夫操纵着战斗机降低高度,试图在更近的距离上观察这片浪花。在下降到20000英尺的时候,戴夫惊讶地发现一个不明飞行物正在这片浪花上方飞行!
  根据戴夫的描述,对方外表雪白,呈长方形状,此外没有任何明显外观特征。它一直保持着很低的飞行高度,在浪花的上方做横向移动。在日后的一次电视采访中,戴夫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他当时的感受:“这个飞行器肯定不是来自我们的世界!”
  发现不明飞行物后,戴夫立刻命令僚机“快鹰-0-2”降低到15000英尺高度,让僚机飞行员和他的后座武器官监视这架不明飞行物。接下来,戴夫将雷达隶属到他的头盔瞄准系统,试图通过头盔指挥雷达锁定这架不明飞行物,结果他失败了。
  就在这个时候,不明飞行物似乎意识到了戴夫的存在。按照戴夫的说法:“这架不明飞行物一头指向我们,并且朝我们飞来!”
  这个被戴夫形容为“糖豆一样”的不明飞行物开始爬升,并且在距离戴夫一英里的位置进行上升盘旋机动。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戴夫的空战直觉迅速接管了他的大脑。他压低机头,企图切入不明飞行物的螺旋爬升航线,以咬住目标。就在戴夫操纵机头指向不明飞行物的同时,他将雷达调至头盔隶属模式,再一次试图锁定目标,但是雷达依然无法锁定近在咫尺的不明飞行物。   正当戴夫还在试图咬住不明飞行物的时候,不明飞行物突然收紧了自己的转向动作。戴夫描述说:“它突然向上垂直跃升,从我的后方通過,并且在转眼之间加速到好几马赫的速度,风驰电掣般地离开了我的视野。”目瞪口呆的戴夫立刻向“普林斯顿号”的指挥人员询问目标的去向,得到的回复却是:“画面净空(Picture Clear,意指雷达上没有发现任何不明/敌对目标)!”
  几分钟后,“普林斯顿号”的指挥人员再次回复说:“你不会相信这一切的!它再次出现在了你的空战训练路径点上!”由于机上所剩燃油不多,戴夫只好召集僚机,心情异常复杂地返回“尼米兹号”航母。
  戴夫降落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当他走进更衣室时,另外一对机组人员正在不慌不忙地穿上飞行装备,他们准备使用同一片空域进行空战训练。戴夫向两位战友分享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建议他们在战机上配备FILR红外影像吊舱,改用热成像搜寻目标,以免错过“精彩画面”。
  15点,两架F/A-18战斗机挂载着红外吊舱再次升空,并且迅速地与预警机建立联系。在距离训练空域导航点30海里的空域,其中一架“大黄蜂”战斗机的武器官通过雷达发现了这个不明飞行物。他低头对比了一下机上的导航系统,发现对方正好就在他们的训练导航点上盘旋!他试图用雷达锁定这个目标,结果失败了。根据这位武器官的描述,这个不明飞行物一直悬停在导航点上,只有在战斗机向它靠近时才有所动作。
  为了获得更详细的画面,这名武器官启用了机上挂载的红外吊舱。在红外模式下,吊舱的画面可以轻松锁定在不明飞行物的身上。在红外成像画面中,这个不明飞行物呈炙热的亮白色,与黑色背景形成鲜明的温度对比。它一直保持悬停状态,但是却没有像普通飞机那样排出炙热的尾流。当武器官再次试图用导弹锁定它时,这个不明飞行物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向左急速移动,随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尼米兹号”航母的飞行员与“异星来客”的激烈狗斗战,就这样诡异地落下了帷幕。
  事件发生数年后,由F/A-18战斗机红外吊舱拍摄的不明飞行物视频被泄露到互联网上。美国政府迅速行动,删除了相关的视频内容,并且在美军内部开展大规模调查行动。包括7名“大黄蜂”战斗机飞行员、预警机雷达操作员、“普林斯顿号”船员在内的大量目击者遭到了“黑衣人”多次询问。一时间,美国军队内部风声鹤唳,曾经宣称参与过这次拦截作战的亲历者们都被旁人当作怪胎看待。一位“普林斯顿号”巡洋舰的船员回忆说:“在不明飞行物出现的当天,‘普林斯顿号’上拉响了战斗警报。在整整5个小时里面,整艘战舰都处在高度紧张的战备状态中。事件结束后,我向在其他战舰服役的朋友描述那天发生的事情。这之后,他们都用非常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把我当成了乱信地摊小报的白痴。”
  而尽管美国政府做了许多预防措施,但是“尼米兹号”航母的舰载机与不明飞行物发生交战的消息,早已在互联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这一次,美国政府是再也搪塞不过去了。
  最终,五角大楼在2017年12月解密了此次事件的相关资料,并且将包括战斗机红外摄像头视频在内的大量细节向大众公布。这是有史以来,美军首次向公众公开如此详细的不明飞行物画面。
  至此,曾经被旁人当成怪胎的亲历者们终于沉冤昭雪。“普林斯顿号”巡洋舰的船员对此深感安慰:“本来,我以为这些资料在有生之年里都不会向公众公开了。但这一次,美国政府居然公开披露了事件的相关资料,还我一个清白。这世界转得可真快,不是吗?!”
  对比起普通的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尼米兹号”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目击这个飞行物的人并不是手持家用摄像机、毫无航空常识的普通平民,而是驾驶战斗机翱翔蓝天、拥有大量专业知识的战斗机飞行员。相比起普通人那错漏百出的描述,战斗机飞行员的描述相当精准、详细,能够将不明飞行物的所有细节一一罗列。与此同时,战斗机红外摄像头记录下的不明飞行物影像,也为众多狂热的不明飞行物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录像。
  可惜的是,直至今日,美国政府的调查小组依然没有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究竟这个不明飞行物是不是真正的异星来客,相信时间会给我们一个最公正的解答。
  【责任编辑:刘维佳】
其他文献
对概念的明确是写论述文的基础,它使我们的观点表述清楚、突出。对概念的辨析是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升格,它使我们的论述从片面走向全面,从单面走向多面,从而使论述深入。对概念的联结是写作的难点也是重点,是在前面平面论述基础之上的立体论述,通过建立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体现优秀的思维品质,是论述文考查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期待。  《这些,你一定知道》上期答案   1. C  在一个冬日,冉·阿让失业了。为了不
云太重了,重得都融化了。它洒下的千万水珠悄悄掠过夜的眉头,在黑暗中启程。它们与风儿邂逅,纠缠回旋直至离别。它们听雷神怒吼,电光激射穿插其间。朝着未知盲目前进,然后在窗上摔成一首不成调的曲子。  冬洲NA区首席临床心理学家伊桑博士是一个属于过去的人,在每家每户都用电子墙纸来装饰墙面时,他却坚持保留传统的窗户来直观地感受天气。此外,在视网膜投影阅读完全普及的今天,他却端坐桌前抚着书页轻嗅墨香。人们私下
又一次天崩地裂的震动。  贝妲和埃尔法像突然被塞上一列过山车,承受着2个G的压力上下颠簸。靠着强大的电磁力,他们安然地吸附在底座上,木然的脸被三盏底座开始松脱的地灯狂乱地晃扫着。这波折磨的最后六十秒,他们感到一股强大的加速度把地板升高了过百米。  过山车在最高点停了下来。  两个机器人体内的传感器马上启动,随即得出结论:这是今年最高的一次震级——事实上,最近每次地震都可以用上这个结论。  如果不是
1  世界上最倒霉的事情是什么?  想象一下:你孤身一人,远离所有的亲人、朋友、邻居、路人,远离全人类,困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洞穴里,洞口已被崩塌的石块堵死,凭你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挪动。你又冷、又饿、又累,身上还有几道伤口在流血。  在外面,同样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不见天日的洞穴,地球被数公里厚的尘埃云包裹住,摧毁一切的狂风吹过死寂的大地,巨大的雷霆声透过厚厚的岩石传进你耳
4月12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发出了第一条中文微博,称希望通过社交媒体与中国网友交流,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短短8小时,他粉丝数就突破127万。数十万网友以评论和转发的形式对他表示敬仰与欢迎。谁也想不到,这只是更大新闻的预热。  4月13日上午,霍金发出了他的第二条微博:  我和尤里·米尔纳启动了“突破摄星”计划……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突破摄星”旨在研发出一台“纳米飞行器”—— 一台质量为
1  “响”是一款由三得利公司推出的调和型威士忌品牌,其中“响”牌十七年深受家父喜爱,以至于他将犹如自己左膀右臂的管家机器人取名为“响”。年幼时,我经常在书房看见响站在家父的木椅旁,为他水晶材质的厚厚岩石杯中斟着“响”牌十七年威士忌,杯中放着响自己凿出的大冰球。秋日周末的午后,并不浓烈的阳光透过书房大大的玻璃窗倾泻在木质地板上,家父戴着眼镜坐在木椅中,一边看着《约翰·克里斯朵夫》,一边小酌杯中的美
[X档案:征服未来]  The X-Files: Fight the Future,1998年  导演:罗伯·鲍曼(Rob Bowman)  主题:外星人  剧情:某日,美国得州达拉斯市一座写字楼发生爆炸。及时赶到的FBI探员穆德和斯科莉极力疏散里面的人群,但爆炸还是夺取了四名无辜者的性命,他俩也因此受到上级的指责。然而事后不久,穆德得知那四名牺牲者实际早在爆炸之前便已死亡,所谓爆炸案,不过是某个
这是陆哲教授在“新科学系列讲座”的发言稿。这次重印,得到了出版商“学术出版公司”的许可。  1  各位,我没料到自己能站在这里——活着站在这里,向各位讲述我的故事。  命运真的很神奇。两个月前的这个时候,我身处北大西洋上空,漂浮在一百公里高的地方,蜷缩在一艘海洋深潜器里,目睹着天崩地裂的可怕景象:数百亿吨海水从太空落下,数百亿吨熔岩从地幔涌出。若救援来迟一点,我便不可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令人战
麦克和爱丽丝等待着第二个太阳的出现。透过“黄金原野号”的后舷窗,他们望着遥远的太阳,从这海王星轨道外的太空看去,太阳只是一个刚显出圆盘形状的星体,它的光虽能够在舱壁上投下影子,但已经感觉不到任何热度。麦克看看身边太空服中的爱丽丝,觉得她也像一个太阳,是她的存在使这距地球四十五公里的冷寂太空有了意义,也使他自己的生命有了意义。爱丽丝于一个小时前刚刚苏醒,这之前她经历了启航之后最长的一次沉睡,睡了有两
江波的最新科幻长篇《机器之门》,用卓越的想象力描述了一种可能性,在合上这本书后我们都祈祷这样的未来不要变成现实,但它的景象总是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这样的未来中,人类不但面临着灭顶之灾,还同時面对着人为什么成为人的困惑,以及人是否要继续成为人的选择。这一切,都源于人类最伟大的创造物:机器。现在机器驱动着我们的世界,我们在机器的怀抱中舒适地生活着,然而我们真的有可能会和机器走到《机器之门》中那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