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的山东兵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抗美援朝的号召开始,山东,这片红色热土,就迅速掀起了参军参战的热潮。当时的山东,流传着一句话:“参军比考秀才还难!”从东海之滨到泰山脚下,到处都是广大青年踊跃报名的热血画面。
  沂蒙山区的宋大娘,把家里的“独苗”送上了前线。德州平原县刘宝中,三个儿子都是民兵,他一次把两个儿子送到了朝鲜战场。临行前,他叮嘱儿子:“到了朝鲜要狠狠地打美国鬼子,要像个从老根据地去的兵。”这样的場景,在山东大地随处可见。
  仅1950年,全省就有14.9万余人参军,他们中的很多人直接奔赴朝鲜战场,到1953年,全省参军人数超过28万。一批批热血青年,走出齐鲁大地,跨过鸭绿江,在异乡的土地上为祖国、为家乡谱写国际主义赞歌。
  一级战斗英雄孔庆三,山东济南人,在新兴里战役中,用肩膀扛住炮腿,以身体做炮架。美军地堡被摧毁、突击队前进道路被打通的同时,孔庆三却被火炮的后坐力弹出很远,壮烈牺牲。就是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全歼美军“北极熊团”。
  范天恩,人称“范老虎”,山东泰安人,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团长,指挥的飞虎山和松骨峰战斗,成为彰显我军血性的经典战例,被西方认为是志愿军最能打的一个团长。
  舍身救人的罗盛教式国际主义战士史元厚,山东济南人,用年轻的生命救回了朝鲜儿童。在朝鲜三龙里,有座山改名叫“史元厚岭”,山下的龙潭池,改名叫“史元厚池”。
  战场上的“神医”孙凤钜,山东烟台人,在战火硝烟中,把手术台当作战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先后救活十几名生命垂危的伤员。
  当然还有我们最熟悉的蓝天骄子,击毙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张积慧;带领战士空战80多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空中英雄王海等等。
  除了山东走出去的兵,更有山东走出去的英雄队伍,在朝鲜战场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攻克济南、大战淮海、突破长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的铁血队伍二十七军,也就是“济南第一团”“渡江第一船”所在部队,在长津湖畔与美精锐海军陆战1师、步7师对战,在摄氏零下40度的酷寒中,完胜王牌之敌。彭德怀司令员亲自下令嘉奖,二十七军成为真正闻名遐迩的虎贲之师。
  由陆军第二十二军六十六师改建的空十二师,取得击落击伤敌机67架的骄人战绩,涌现出独一无二的二等功臣团一三四团,一等功臣李兰茂等9人,二等功臣58人,被称为“空中铁拳师”。
  功勋卓著的六十七军,参加1951年秋季阻击战和1953年金城反击战,歼敌9318名,击毁敌军坦克20辆。攻打轿岩山时,19岁的战士李家发用血肉之躯堵死敌军暗堡机枪射孔,为部队打开胜利通道。
  ……
  1997年,莫斯科航展,一架当时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机苏-30在天空做特技飞行动作:翻筋斗、半筋斗翻转、横滚、超低空通过机场、大坡度低空急转弯,最后还连做了两次令世人叫绝的飞机攻角接近120度的“眼镜蛇机动”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这是当今世界上难度最大的特技飞行动作之一!飞机在空中龙腾虎跃了20多分钟,最后以一个斜刺里急速俯冲改平的漂亮动作平稳着陆,让在场的观众赞叹不已。
  走下飞机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这就是年近70岁、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的林虎。25年没有摸飞机操作杆的林虎中将,凭借良好的体能和驾驶经验,时隔多年再次登机,就飞出了一个近乎满分的成绩。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为确保在高机动、高过载飞行中身体不出意外,在飞行前两天,他只喝过一碗红菜汤。
  林虎,山东招远人,八路军出身,对于一名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团长来说,做这些特技飞行动作可比他在朝鲜战场上击落、击伤美军先进的F-86要简单得多。
  更多的山东英雄儿女,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没有留下显赫的战功,没有写下英雄的篇章,但他们用无畏和英勇,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无言赞歌,成为抗美援朝胜利的基石,成为新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石。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
其他文献
志愿军坦克二师三团赴朝参战期间,我任该团技术处器材股副股长。当年我团横戈朝鲜战场的许多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至今令我难忘。  16岁那年,抗日战场上的那次意外,是我从军历程上的一次转折。枪林弹雨中,子弹直接击穿了我的钢盔。在医疗物资匮乏的前线战场上,我难得用云南白药止血止疼,所幸伤口不深,又有钢盔受力,休息观察了一天一夜后,大夫说我“捡回一条命”。后来,之所以选择学机械、开坦克,成为朝鲜战场上的一名
期刊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汽车暂编十六团六连六班班长刘文奇,1953年1月份正式入朝作战。当时志愿军进入朝鲜都是秘密行动,我们乘坐的火车是闷罐车,在车厢里不能有一点儿声音。火车过了鸭绿江,我们也就到达了朝鲜。  我们一个汽车连总共九个班,每个班五台车,一个连队共四十五台车。这些车是当时苏联援助的小型卡车,载重两吨半,因为体积小,不容易被美空军发现,更适合朝鲜战场。领到车以后,经过简单的整休,我们就直接投入
期刊
1951年,只有16岁的我“谎报”成哥哥18岁的年纪,顶替他奔赴朝鲜战场。因为年纪太小,本没有部队愿意接收我,但卻误打误撞因方向感好成了连队里的“宝贝”——警卫连通信员,后来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加入工兵部队,并任班长。  虽然与美军交火多次,但平川之战才是我第一次与美军面对面接触。那段时间平川阴雨不断,一天清早,我们团部与前后共三个营来到了一片山前,准备占领制高点。瓢泼大雨让视线变得模糊,等冲上山顶
期刊
1951年正月,我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成为一名保卫清川江大桥的高炮兵。  记得刚到清川江大桥的时候是寒冬,那年冬天格外冷,最低温度到了摄氏零下三十七八度。刚去没几天,脚就冻得跟鞋粘在了一起。  那时,美军火力凶猛,清川江大桥难逃被多次炸毁的厄运,铁路枢纽新安州车站也都被炸得面目全非,更别说途经火车运送的粮食等物资了。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依然顶住压力,经历多回合的抗衡拉锯斗争,藏匿于水下的钢轨浮桥
期刊
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抗美援朝就存在两个战场,一在前线战场,一在停战谈判桌。  美国一边准备在朝鲜半岛建立一条有利的防线,一边寻求停战。所以才有《艾奇逊回忆录》中的那句话:“我们就像猎狗一样到处寻找能和中国方面取得信息交流的线索。”  1951年6月23日,美国国务院表示:我们乐于结束敌对关系。  6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表示:马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合理的。  6月29日,李奇微发表了声明,邀请中
期刊
这或许是这个侦察班的小伙子们,在朝鲜笑得最灿烂的一次,抑制不住的兴奋从金城反击战结束后庆功照片中的每一张脸上传递出来,让人暂时忘掉了战争的残酷。  这个故事,具有一切英雄“传说”中必须具备的元素:风雨交加的天气、临时接受的紧急任务、复杂多变充满危机的敌后环境、机智的指挥官和勇敢的战士、最后以少胜多大获全胜的战斗……在今天看来,他们似乎像极了电影《红海行动》中的特战小分队。  金城反击战中,志愿军二
期刊
我1951年初入伍,4月开始学飞行。1952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空军第四师,那时我刚好18岁。空四师十团的第五次轮战,我可以说是全程参与。10次升空战斗,我参加9次,仅因负伤错过一次。  抗美援朝期间,我方空军出战的时间并不晚,1950年12月就到了前线机场,但那時候空军出战着实不易,多次入朝修建机场都被敌军轰炸,最后只得在安东浪头机场附近临时搭建了一个15平方米的小房子以供对空指挥。一个雷达标图桌
期刊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1951年1月  第二次战役之后,“联合国军”退回三八线以南地区,开始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第三次战役是志愿军对预先有防御准备的敌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进攻。志愿军六个军及配属的炮团约23万人,与朝鲜人民军约7.5万人并肩作战,经过8个昼夜的连续进攻,突破敌人在三八线的防御,攻克汉城,将敌人驱逐至北纬37°线附近,歼敌1.9万余人。  红旗漫卷汉城  临津江,距离汉城75公
期刊
抗美援朝对我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考验,这期间所经历的困难多如牛毛,从极度寒冷到敌方无差别轰炸,自然条件、敵方的嚣张气焰等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有困难就得想办法。想办法克服,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巧”字。  我们行军打仗,常常需要爬到山顶上去。那时候的朝鲜,气温能达到摄氏零下四十度,整座山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尽管我们能开辟出上山的小路,但经雪、雨一淋就结冰,滑溜得不得了,穿着我们配发的胶鞋根本上不去
期刊
1955年冬,我应征入伍,并跟随队伍一起进入朝鲜。  在朝鲜村庄,很少见到年轻人,他们大都上了前线,只有老人忧愁地呆在房檐下晒太阳或是干杂活。每当看到志愿军战士,他们就面带笑容地说:“撒拉米请坐下来休息。”在和当地老百姓朝夕相处中,我刚入伍的不安被一点点化解了。  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一三四师四零一团通信连。我记得我们通信连参加了西海岸至宏建岛的海底电缆通信架设,何振东排长带队,当时我在三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