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媒体变成课堂有效教学的助手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随之而变革的,还有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趋势越来越明显,渐渐成为课堂教学化的主流教学方式。不少学校都购入电教设备、建立多媒体教室,让教师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简化教学程序,提高知识立体化程度,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知识牵涉面广,知识点生涩且凌乱,如果遵循常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记忆混乱、学习低效、抵触学习等教学后果。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来达到为地理课堂增趣扩容等高效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尝试通过课堂应用、具体教学以及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三个方面来说明怎样实现多媒体的高中地理辅助教学。
  一、多媒体在课堂的主要作用
  1.增加知识趣味度。地理知识点理论性和抽象性强,有很大的广度和深度,对于高中生来说,极容易对此学科产生厌学心理和畏难情绪。教师可以把多媒体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制作相应的地理教学课件,将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使之具有条理性和动态感,甚至可以配以适当的音乐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2.增强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技术软件,将地图载入电脑当中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就当天的教学内容把地图适当放大或者缩小,突出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教学认知。例如在《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中国的大地图,再点出黄土高原的所在地,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状况,让学生尝试根据地图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可能性原因。
  3.有利于课堂扩容。地理教材上所讲述的区域对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完全陌生的地方,教师为了把教材知识讲明白,就要利用多媒體上海量的资料、逼真的图片和生动形象的影像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例如教学《中国行政区划》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地图的几大模块划分、区域图片的标志景象、视频中的区域风土人情三个模块,轻松地将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压缩到一节课的教学中。
  二、多媒体在具体课堂中的运用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如果多媒体使用不当,容易本末倒置,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高效的特点,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尝试以《地球的宇宙环境》的教学为例,分析多媒体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前,教师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利用多媒体做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是主导,主要负责利用多媒体前的热身调动以及利用多媒体后的启发诱导。例如,在一开始,教师可以作这样的导入:“当我们迎着晚风,坐在阳台上观赏星空,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试图抓住调皮的星星。可是我们又是否捉得住呢?下面请欣赏太阳系的秘密。”接着播放介绍行星际物质、太阳系、内太阳系、行星带的视频来进行课堂导入,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利用静态的星空图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这些行星,太阳系或者地球还能顺利运转吗?为什么?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
  课间,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所提供的图像视频资料来让学生达到手口脑兼动的课堂效果:教师提供图像,指导方向;学生根据教材,作适当补充,再提出疑问;教师建立概念,提供更多资料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探索未知;学生自主交流并尝试写出知识点框架结构。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太阳结构解析视频,让学生提出疑问“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是什么”“太阳活动的过程是怎样的”等来总结知识点。
  三、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凡事都要讲究适度,多媒体的教学应用也不例外。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把握好用的度:不能不用,但也不能过度依赖。如果通过黑板上的几笔简笔画或者课堂上的直接解释就能使学生领会的知识点就不要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免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如果把教材的每个环节都做成幻灯片或者配以相应的视频教学,就与“高效教学”的初衷相违背了。所以多媒体教学在应用时要紧扣趣味性、读图用图、课堂扩容这几个突出优点来合理设计。
  总而言之,地理学科所牵涉的知识生涩难懂、抽象复杂,对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要求极高,若没有立体图片或影像的辅助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要把多媒体教学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把多媒体变成课堂有效教学的助手,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其他文献
现在都在提倡构建高效课堂,但是究竟什么样子的课堂才称得上是高效课堂呢?经过课堂实践,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都能够实现,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可以称为是高效的。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課堂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课堂中,课堂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为了赶进度,一味地将大量信息与知识强加给学生,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造成了本末倒置。其实,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期刊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往往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记忆。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要的,因此教师要改善传统课堂教学。  研究性课堂立足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打造活动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  在构建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块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双向传递信息,多角度开展活动,构建多
知识框架是归纳总结的一种形式,更适合于知识记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之中。随着政治课程逐渐深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难度也逐渐提高。因此,教师可将知识框架运用到政治课堂之中,将不同类型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升记忆力。  一、在政治课堂中运用知识框架的意义  知识框架是通过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行为。知识框架在政治课堂中的运
新课改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虽说如此,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辅助。那么,教师应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一、课内预习的辅助策略 
政治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考政治试题引入了许多时事热点话题,并常常要求学生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对时事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这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如何结合书本知识分析时事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时事分析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时事分析教学法的应用提出几
太湖流域近8000年来经历两次明显的气候暖湿阶段,分别在8000~7000 cal yr BP.2600 cal yr BP~1200 a A.D.,该变化特征与在昆仑山取得的古里雅冰芯18O数据具有良好的对比特点
本文笔者为高中历史教师,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使我在教学中一贯比较严谨,因此在此次跨级教学中特别注意初中与高中历史表述的印证,结果发现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中有三处表述或缺乏严谨或与史实不符,容易误导师生,经查阅史料后,现指正如下。  第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科书(2016年7月第1版2016年8月甘肃第2次印刷)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一目55页有这样一句表述:“……汉武帝还建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