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对城镇化的正常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玉林市城镇化跨越式发展为例,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玉林市城镇化;跨越式发展;问题;对策
1 玉林市城镇化跨越式发展的现状
(1) 玉林中心城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2007 年玉林中心城常住人口约55 万人,相对于市域625 万总人口来看,比重偏低,且从现状发展看,中心城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都较弱。中心城的带动作用有限,不利于全市的更快更好发展。
(2) 人口基数大。在广西区 14 个地级市中,2007 年玉林GDP 总量为506.04 亿元,位居第四,高于邻近的北海、贵港、钦州和梧州市。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 GDP 和其他较多人均指标都处于广西区中下游水平,沉重的人口负荷给玉林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这说明玉林市未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应当着力控制人口的增长。
(3) 水资源问题。总体来说,玉林的水资源问题具有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并存的特点。资源性缺水按照 2005 年人口统计,玉林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890 立方米,是广西人均水资源量3899立方米的48%,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 立方米的86%。南流江玉林中心城及以上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475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38 立方米。可见玉林市属于中度缺水(1000~2000 立方米/人)的地区。
2 玉林市城镇化跨越式发展中的几个主要的问题
2.1如何做大、做强玉林的问题
(1)城市首位度不高,凝聚力和辐射力不强。玉林是一个具有 625 万人口的大市,但是玉林中心城的城市人口仅有约55 万人,城市经济实力不强,玉林中心城规摸相对偏小,辐射能力低,不利于玉林打造桂东甚至泛粤西的中心城市。如何通过做大玉林中心城,强化玉林中心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引领区域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是规划研究的重要问题。
(2)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相互联系相对较弱,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难以产生聚集效应。玉林市城镇的空间分布呈一种均衡的分布状态,各县城镇密度基本在0.75~1 个/百km2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距离差别不大。另一方面,除玉林市与周边各城镇和各县城镇的联系较为密切外,其他城镇与城镇之间横向的空间联系不紧密,就算是县城镇之间也较少联系。由于联系少,且经济发展推动力的趋同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进一步加深了城镇空间分布的均衡性。
2.2产业发展问题
玉林市产业结构中,传统农业仍占较大比重,整体发展水平低;机械制造、医药制造、建材陶瓷、服装加工等支柱工业已经凸现,玉柴、玉药、三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经名声在外;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交通邮电和批发贸易较为发达。
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存在产业规模小,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产业化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工业方面,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偏小、科研创新水平整体不高等是限制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三产业中,商贸业层次较低,物流业发展滞后,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等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2.3“软环境”问题
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玉林市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我国入世以后,竞争焦点已经从改善投资硬环境转移到软环境上来,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以增强本地区的吸引力。面对此种形势,玉林市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增强自身的投资吸引力,就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软环境”问题。
3 对策
3.1宏观空间对策
产业(制造业)区域转移研究则是对当前国际和区域产业(制造业)转移在我国沿海与内地城镇的差异。研究发现,承接产业(制造业)转移最多的是沿海大、中、小城市,其次是沿海的小城镇,再次是内陆的大、中城市。沿海的制造业由于各种成本上升的原因,也会向内陆的城市转移。内陆中心城市的之间产业转移极少。这个研究对玉林市承接产业(制造业)转移的路径和城镇空间布局产生影响,同时也告诉我们沿海经济的重要性。从国内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来看,沿海地带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发达区域,全球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沿海地带,中国东部地区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广西也在全力加快北部湾沿海地区的建设。所以玉林市势必主动融入北部湾沿海经济区,并应千方百计实施“飞地海港”(把铁山港东岸码头作为玉林市飞地建设)计划。
3.2产业对策。
增长极点的形成必须有产业的支撑,也就是说产业形成和发展可以带动极点形成发展,有了产业的发展才有极点能量的聚集,然后快速成长,最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与市场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纵观中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大多数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促使它们的规模不断膨胀起来,所以市场发展同样是增长极点的形成发展的支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作用削弱。而正好相反,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承担大量的发展地方经济,稳定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所以政府在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着很强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产业对策主要从产业发展、市场营造、政府促进三方面来阐述。
3.2.1产业发展具体对策
(1)提高产业的聚集度。提高玉林市产业的聚集度,使其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玉林市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力量源泉。必须通过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有效配置本地区的生产要素,形成一定的经济聚集力和扩散力,才能够对经济腹地产生增长的示范效益和辐射作用,带动腹地经济的增长,并进一步集中腹地的经济力,成为腹地经济发展中的聚集中心,推动腹地经济的有效增长。
(2)提高高新产业的技术聚集度。“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由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或是通过自主研发或外部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产业内部产品结构的升级,如医药制造由中成药扩展到保健用品和保健食品等;从而提升玉林的产业等级。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科技化生产经营,把中药材培植与制药业,农业示范园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的一体化开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推进农业向企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精致化方向发展;引导龙头工业企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培育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核心支柱产业、主导产业;考虑到玉林存在缺水问题,因此,鼓励发展低耗水企业,限制高耗水企业的发展。
3.2.2市场营造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市场应发挥推动作用。区域资源中的大部分非公共产品和部分的公共产品,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与政府行为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3.2.3政府促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削弱,只是更好地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范围,规范了政府的作用方式。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扮演着双重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作为中央政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承担了贯彻实施中央政府大政方针的职能;另一方面也承担了大量发展地方经济,稳定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政府干预是加速地区协调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3.2.3“软竞争力”对策
城市区域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软环境主要包括: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文化传统、政策的开放程度和稳定性、政府办事效率等。“软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管理力和发展力等的相關软环境。本文仅侧重对与城镇化发展紧密相关的几方面软环境提出对策。(1)加强城市精神凝聚力。(2)扩大人文资源影响力。(3)鼓励学习型城市创新力。(4)研究优惠政策优势力。(5)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力。
综上所述,城镇化的跨越工发展过程必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对症下药,从而加速城镇化的发展步伐。通过对玉林市城镇化跨越式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其它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提供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 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纲要建议
[2] 2008年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蔡 竞.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国四川的实证分析. 科学出版社2003.7
[4] 仇保兴.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要问题与对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
[5]韩 康. 北部湾新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9
关键词:玉林市城镇化;跨越式发展;问题;对策
1 玉林市城镇化跨越式发展的现状
(1) 玉林中心城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2007 年玉林中心城常住人口约55 万人,相对于市域625 万总人口来看,比重偏低,且从现状发展看,中心城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都较弱。中心城的带动作用有限,不利于全市的更快更好发展。
(2) 人口基数大。在广西区 14 个地级市中,2007 年玉林GDP 总量为506.04 亿元,位居第四,高于邻近的北海、贵港、钦州和梧州市。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 GDP 和其他较多人均指标都处于广西区中下游水平,沉重的人口负荷给玉林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这说明玉林市未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应当着力控制人口的增长。
(3) 水资源问题。总体来说,玉林的水资源问题具有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并存的特点。资源性缺水按照 2005 年人口统计,玉林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890 立方米,是广西人均水资源量3899立方米的48%,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 立方米的86%。南流江玉林中心城及以上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475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38 立方米。可见玉林市属于中度缺水(1000~2000 立方米/人)的地区。
2 玉林市城镇化跨越式发展中的几个主要的问题
2.1如何做大、做强玉林的问题
(1)城市首位度不高,凝聚力和辐射力不强。玉林是一个具有 625 万人口的大市,但是玉林中心城的城市人口仅有约55 万人,城市经济实力不强,玉林中心城规摸相对偏小,辐射能力低,不利于玉林打造桂东甚至泛粤西的中心城市。如何通过做大玉林中心城,强化玉林中心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引领区域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是规划研究的重要问题。
(2)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相互联系相对较弱,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难以产生聚集效应。玉林市城镇的空间分布呈一种均衡的分布状态,各县城镇密度基本在0.75~1 个/百km2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距离差别不大。另一方面,除玉林市与周边各城镇和各县城镇的联系较为密切外,其他城镇与城镇之间横向的空间联系不紧密,就算是县城镇之间也较少联系。由于联系少,且经济发展推动力的趋同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进一步加深了城镇空间分布的均衡性。
2.2产业发展问题
玉林市产业结构中,传统农业仍占较大比重,整体发展水平低;机械制造、医药制造、建材陶瓷、服装加工等支柱工业已经凸现,玉柴、玉药、三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经名声在外;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交通邮电和批发贸易较为发达。
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存在产业规模小,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产业化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工业方面,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偏小、科研创新水平整体不高等是限制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三产业中,商贸业层次较低,物流业发展滞后,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等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2.3“软环境”问题
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玉林市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我国入世以后,竞争焦点已经从改善投资硬环境转移到软环境上来,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以增强本地区的吸引力。面对此种形势,玉林市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增强自身的投资吸引力,就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软环境”问题。
3 对策
3.1宏观空间对策
产业(制造业)区域转移研究则是对当前国际和区域产业(制造业)转移在我国沿海与内地城镇的差异。研究发现,承接产业(制造业)转移最多的是沿海大、中、小城市,其次是沿海的小城镇,再次是内陆的大、中城市。沿海的制造业由于各种成本上升的原因,也会向内陆的城市转移。内陆中心城市的之间产业转移极少。这个研究对玉林市承接产业(制造业)转移的路径和城镇空间布局产生影响,同时也告诉我们沿海经济的重要性。从国内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来看,沿海地带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发达区域,全球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沿海地带,中国东部地区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广西也在全力加快北部湾沿海地区的建设。所以玉林市势必主动融入北部湾沿海经济区,并应千方百计实施“飞地海港”(把铁山港东岸码头作为玉林市飞地建设)计划。
3.2产业对策。
增长极点的形成必须有产业的支撑,也就是说产业形成和发展可以带动极点形成发展,有了产业的发展才有极点能量的聚集,然后快速成长,最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与市场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纵观中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大多数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促使它们的规模不断膨胀起来,所以市场发展同样是增长极点的形成发展的支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作用削弱。而正好相反,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承担大量的发展地方经济,稳定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所以政府在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着很强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产业对策主要从产业发展、市场营造、政府促进三方面来阐述。
3.2.1产业发展具体对策
(1)提高产业的聚集度。提高玉林市产业的聚集度,使其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玉林市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力量源泉。必须通过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有效配置本地区的生产要素,形成一定的经济聚集力和扩散力,才能够对经济腹地产生增长的示范效益和辐射作用,带动腹地经济的增长,并进一步集中腹地的经济力,成为腹地经济发展中的聚集中心,推动腹地经济的有效增长。
(2)提高高新产业的技术聚集度。“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由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或是通过自主研发或外部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产业内部产品结构的升级,如医药制造由中成药扩展到保健用品和保健食品等;从而提升玉林的产业等级。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科技化生产经营,把中药材培植与制药业,农业示范园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的一体化开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推进农业向企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精致化方向发展;引导龙头工业企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培育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核心支柱产业、主导产业;考虑到玉林存在缺水问题,因此,鼓励发展低耗水企业,限制高耗水企业的发展。
3.2.2市场营造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市场应发挥推动作用。区域资源中的大部分非公共产品和部分的公共产品,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与政府行为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3.2.3政府促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削弱,只是更好地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范围,规范了政府的作用方式。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扮演着双重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作为中央政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承担了贯彻实施中央政府大政方针的职能;另一方面也承担了大量发展地方经济,稳定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政府干预是加速地区协调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3.2.3“软竞争力”对策
城市区域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软环境主要包括: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文化传统、政策的开放程度和稳定性、政府办事效率等。“软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管理力和发展力等的相關软环境。本文仅侧重对与城镇化发展紧密相关的几方面软环境提出对策。(1)加强城市精神凝聚力。(2)扩大人文资源影响力。(3)鼓励学习型城市创新力。(4)研究优惠政策优势力。(5)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力。
综上所述,城镇化的跨越工发展过程必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对症下药,从而加速城镇化的发展步伐。通过对玉林市城镇化跨越式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其它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提供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 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纲要建议
[2] 2008年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蔡 竞.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国四川的实证分析. 科学出版社2003.7
[4] 仇保兴.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要问题与对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
[5]韩 康. 北部湾新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