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因而,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导”,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练的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运动技能。
一、导主体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矛盾的对立统一,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练过程,是思考、讨论与思维训练的认知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下的评价与强化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归纳小结,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导”的作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导目标
带着目标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时候,常常受到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身体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对学习目标常常认知模糊,界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相机点拨、诱导,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学”、 “学什么”、“怎样学得好”,从而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专项技术的时候,由于学生存在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帮助、探讨、交流与评价,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不仅能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同时还揭示了课堂的学习目标,即合作、探讨和评价等。
三、导重点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每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设置一两个重点,不应不分轻重全盘灌输,学生囫囵吞枣,导致消化不良,学习效果差。例如,在学习足球脚背外侧踢球的时候,如果不分重点地把技术特点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学起来就摸不着头脑,从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踢球动作。如果教师把握住几个重点(如斜线助跑、支撑脚位置、踢球部位、摆腿方法等),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正反案例,让学生相互观摩、讨论、分析,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课堂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四、导过程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有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自己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以教师设置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探索和练习等活动,改善和拓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手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例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的掩护、策应战术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去发现问题,然后经过小组间讨论、分析和总结,结合教师的指导和经典录象案例的观摩、探讨,学生能很快地理解战术意图,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比赛过程当中。
五、导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是为了不需教”。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授之以鱼”,向学生传授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锻炼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终身受益。例如。在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要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耐久跑的能力,我们还要向学生传授跑和呼吸的方法.怎样预防和处理运动伤病,怎样制定耐久跑的运动计划等等,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终身体育”的目的。
六、导生疑
学有所疑,才有所思;学有所思,才有所得。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对锻炼方法和技术动作的掌握存在疑虑,此时我们老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时候,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自己力量比别人大却没有他们推的远,便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引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和心理上的问题,这些同学可能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此时我们老师不妨对他们进行引导或提示:“你感觉到腿蹬地发力了没有”、“抬头挺胸,增大出手角度”、 “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你肯定能行”等,并帮助他们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进行有效的纠正.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解疑,学生的思维给激活了,渐渐铅球推得越来越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浓厚了。
七、导心得
一堂體育课结束之际,并不意味着“曲终人散”,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么学好的”、“我得到了哪些启发”等问题,学生从中努力去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方法,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和锻炼找到捷径。
八、导延伸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技术动作、提高运动能力,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还要密切课内外的联系,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和锻炼方法告诉亲人、朋友和邻居,并能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锻炼。
在体育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导学”,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导主体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矛盾的对立统一,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练过程,是思考、讨论与思维训练的认知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下的评价与强化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归纳小结,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导”的作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导目标
带着目标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时候,常常受到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身体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对学习目标常常认知模糊,界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相机点拨、诱导,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学”、 “学什么”、“怎样学得好”,从而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专项技术的时候,由于学生存在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帮助、探讨、交流与评价,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不仅能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同时还揭示了课堂的学习目标,即合作、探讨和评价等。
三、导重点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每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设置一两个重点,不应不分轻重全盘灌输,学生囫囵吞枣,导致消化不良,学习效果差。例如,在学习足球脚背外侧踢球的时候,如果不分重点地把技术特点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学起来就摸不着头脑,从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踢球动作。如果教师把握住几个重点(如斜线助跑、支撑脚位置、踢球部位、摆腿方法等),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正反案例,让学生相互观摩、讨论、分析,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课堂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四、导过程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有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自己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以教师设置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探索和练习等活动,改善和拓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手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例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的掩护、策应战术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去发现问题,然后经过小组间讨论、分析和总结,结合教师的指导和经典录象案例的观摩、探讨,学生能很快地理解战术意图,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比赛过程当中。
五、导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是为了不需教”。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授之以鱼”,向学生传授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锻炼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终身受益。例如。在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要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耐久跑的能力,我们还要向学生传授跑和呼吸的方法.怎样预防和处理运动伤病,怎样制定耐久跑的运动计划等等,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终身体育”的目的。
六、导生疑
学有所疑,才有所思;学有所思,才有所得。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对锻炼方法和技术动作的掌握存在疑虑,此时我们老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时候,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自己力量比别人大却没有他们推的远,便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引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和心理上的问题,这些同学可能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此时我们老师不妨对他们进行引导或提示:“你感觉到腿蹬地发力了没有”、“抬头挺胸,增大出手角度”、 “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你肯定能行”等,并帮助他们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进行有效的纠正.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解疑,学生的思维给激活了,渐渐铅球推得越来越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浓厚了。
七、导心得
一堂體育课结束之际,并不意味着“曲终人散”,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么学好的”、“我得到了哪些启发”等问题,学生从中努力去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方法,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和锻炼找到捷径。
八、导延伸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技术动作、提高运动能力,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还要密切课内外的联系,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和锻炼方法告诉亲人、朋友和邻居,并能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锻炼。
在体育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导学”,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