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随着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的逐步落地,比特币的命运才会真正明晰。
至于其他林林总总的代币,恐怕都会随风而逝。
出来混的,总要还的,央行终于对ICO融资重拳出手。
2017年9月4日,央行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表示,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要立即停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对于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
据此,比特币中国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业务。
不知道什么是ICO,比特币总是听说过的吧。
诞生于2009年的比特币,短短几年内价格从0.5美分暴涨至4500美元以上,仅2017年8月单月上涨幅度就高达65.2%。
作为ICO的典型,比特币的暴涨代表着的也正是ICO的暴富神话。
没有实体产品,甚至连样品都没有,只靠一本白皮书,一个“极大地提高了智能商业开发效率”的项目,通过ICO平台,5天时间就融到了1.85亿美元。而全球收益最高的ICO项目以太坊/以太币,尽管期间也有过瞬间几十倍的秒崩,但自2014年7月募集至2017年7月收益仍高达740倍。
这一系列近乎耸人听闻的财富数字,迅速将数字代币、区块链、ICO等原本极其小众前沿的技术概念扩散至普通民众。
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2017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另有财经媒体汇总各ICO平台的数据显示,仅在8月,ICO的筹款额就达到约50亿元。
浏览各大ICO平台发现,近期发布的项目大多都能迅速成功募集不菲的资金。然而,这些介绍中充斥着“智能合约”、“泛娱链”、“能源鏈”、“区块链”等极为晦涩的专业词语,看不出项目商业模式的最终落脚点,着实让人望而生畏。连新财富采访的多年从事IT或投资行业的人士也表示“不懂”,虽不敢断言为骗局,但至少属于尚未落地的前沿技术。
或许正是因为普通人“看不懂”,让这一仍处于探索期的新技术概念成为全新的融资诈骗工具。相关报道显示,央行调查得出的结论:“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其实连1%都不到。”
ICO本质就是一种以新兴的数字代币(比特币、以特币为主)为媒介的募资方式,初创企业向投资者发行基于区块链的代币,以换取比特币或以特币,新发行的代币就像新公司的股权,让持有者有资格获取公司红利。相比来看,与股权众筹并没有本质区别(附表),但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项目更为鱼龙混杂,甚至成为不少传销诈骗的敛财工具。
对缺乏专业背景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难理解支撑ICO的“以分布式、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以伪造篡改为特征”的区块链技术,以及公司募资后要发展的项目,但参与ICO的基本运作流程并不复杂(图1)。
投资者先在虚拟币交易市场按照当日牌价购买比特币(或其他目标募集数字代币),然后在ICO发行平台,用比特币(或其他目标募集数字代币)购买ICO项目发布的代币。如果参与的ICO项目代币价格上涨的话,投资者就获得了账面收益。当然若想将这笔收益兑现成可用于日常消费的货币,则需要将ICO代币转化为比特币(或其他数字代币),再在虚拟币交易市场按照当日牌价卖出持有的比特币(或其他数字代币)。
在这一交易过程中,每个交易环节的价格都处于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之中。而且,交易能否顺利进行也面临着来自监管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的风险,对看不懂项目介绍的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这更像是一场击鼓传花的赌局。
比特币、其他数字代币及ICO项目代币形成了相互的推进作用。比特币自2016年至今的暴涨衍生出此波ICO乱局,而ICO项目的火爆又直接带动了比特币的价格与成交量的上涨。
随着中国央行等7部委发文叫停ICO融资,比特币应声大跌。
在金融投资领域,没有比比特币更具争议性的话题了,这一诞生不过8年的虚拟“物品”(商品?货币?代币?各国定义皆不同)总市值一度突破530亿美元,它到底是一场赤裸裸的庞氏骗局,还是能够颠覆时代的未来世界货币?它到底是自由主义的最终实现,还是黑市交易的守护神?对各国政府来说更是世纪难题,是该对其封杀,还是拥抱,抑或想办法将其纳于监管体系?如何监管?
比特币江湖流传的一个段子:美国FBI到希腊抓了个俄国人,他在保加利亚开了家比特币交易所BTC-e,并偷了法国人在日本开的交易所Mt-Gox里中国人挖的比特币。
这个段子并非戏说,现实中,2017年7月在希腊被捕的俄罗斯人确实是BTC-e交易所创始人,BTC-e被美国认定为非法资金的清算所,同时美国司法部称发现他与轰动一时的MtGox交易所价值22.1亿美元比特币被盗事件有关。
MtGox是2013年上一波比特币牛市的主角。2013年11月29日,比特币创下1242美元高价,首次超过同期的黄金价格,成为标志性时点。2013年12月中国央行等五部委发布风险通知,认定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比特币价格自此进入下滑曲线。 2013年比特币牛市的主要交易场所正是MtGox交易所,在其全盛时期,世界上90%的比特币非场外交易均通过该市场进行。2014年2月,MtGox交易所因无法还清巨额债务倒闭,倒闭的直接原因是丢失了接近85万个比特币。随后,比特币陷入了漫长的沉寂期,除了小的玩币圈子,大众媒体几乎看不到其身影。
2015年9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正式将比特币划为一种2013商品期货,其底层技术区块链得到全球众多主流金融机构的认可。2016年比特币再次成为投资者追逐的避险投资品,其价格“一骑绝尘”,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资产。
进入2017年,利好消息更是不断传出。2017年1月,微软宣布Excel 2017为比特币提供广泛支持,将允许用户在该平台计算、排版和分析比特币;2017年3月,日本承认比特币为法定支付方式;莫斯科证券交易所正在创建一个交易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的基础设施,计划上线交易加密货币、加密货币衍生品及相关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比特币量价齐升,创下了波澜壮阔的一波牛市(图2)。
对比2013与2017年两波比特币牛市,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均是主要政府中性甚至偏积极的表态为主要利好,以及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购买的个案累积,加上最终在赚钱效应下,媒体的关注及中国个人投资者大量涌入。
不同的是,2013年牛市中,比特币还只是一个较为单一的现象,而到了2017年,围绕着比特币的生态渐显。
2017年比特币尽情表演之时,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已经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被认为是有潜力颠覆现有金融体系的一种技术,各国央行与主流的大型金融机构、IT企业对其的重视与投入前所未有。中国也将区块链技术提升至国家战略,被列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
而在创业公司与投资界层面,比特币与区块链的概念热潮之下,ICO项目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融资手段,导致了“杂草丛生、幼苗不见”的局面,“炒空气”的现象屡现,成为新时代的庞氏骗局工具,最终引来监管部门的及时出手。
而到普通民众层面,更有大批的传销诈骗以数字代币与区块链为诱饵骗取钱财。
从某种角度来说,随着政府与大型金融IT企业开始重视区块链技术,ICO 已完成了其最初的歷史使命——帮助区块链创业企业迅速融资,转而成为行骗的工具。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监管部门对ICO的整顿,对真正的区块链技术研究是利好。
与2013年类似,此波比特币的超级牛市大概率会在此点位进入下行区。从长远来看,比特币永远无法逃脱的悖论在于,它需要政府的认可,而政府的监管又与其“自由去中心化”相背离;它需要投资者的认可,但市场的暴涨暴跌只能使其更加远离“世界货币”的梦想;被称为“数字黄金”,投资者欢欣雀跃,但是黄金不仅没有颠覆现有金融体系,其货币功能反而在不断弱化。
只有随着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的逐步落地,比特币的命运才会真正明晰。至于其他林林总总的代币,恐怕都会随风而逝。
至于其他林林总总的代币,恐怕都会随风而逝。
出来混的,总要还的,央行终于对ICO融资重拳出手。
2017年9月4日,央行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表示,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要立即停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对于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
据此,比特币中国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业务。
“看不懂”的技术创新打造暴富神话
不知道什么是ICO,比特币总是听说过的吧。
诞生于2009年的比特币,短短几年内价格从0.5美分暴涨至4500美元以上,仅2017年8月单月上涨幅度就高达65.2%。
作为ICO的典型,比特币的暴涨代表着的也正是ICO的暴富神话。
没有实体产品,甚至连样品都没有,只靠一本白皮书,一个“极大地提高了智能商业开发效率”的项目,通过ICO平台,5天时间就融到了1.85亿美元。而全球收益最高的ICO项目以太坊/以太币,尽管期间也有过瞬间几十倍的秒崩,但自2014年7月募集至2017年7月收益仍高达740倍。
这一系列近乎耸人听闻的财富数字,迅速将数字代币、区块链、ICO等原本极其小众前沿的技术概念扩散至普通民众。
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2017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另有财经媒体汇总各ICO平台的数据显示,仅在8月,ICO的筹款额就达到约50亿元。
浏览各大ICO平台发现,近期发布的项目大多都能迅速成功募集不菲的资金。然而,这些介绍中充斥着“智能合约”、“泛娱链”、“能源鏈”、“区块链”等极为晦涩的专业词语,看不出项目商业模式的最终落脚点,着实让人望而生畏。连新财富采访的多年从事IT或投资行业的人士也表示“不懂”,虽不敢断言为骗局,但至少属于尚未落地的前沿技术。
或许正是因为普通人“看不懂”,让这一仍处于探索期的新技术概念成为全新的融资诈骗工具。相关报道显示,央行调查得出的结论:“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其实连1%都不到。”
ICO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ICO本质就是一种以新兴的数字代币(比特币、以特币为主)为媒介的募资方式,初创企业向投资者发行基于区块链的代币,以换取比特币或以特币,新发行的代币就像新公司的股权,让持有者有资格获取公司红利。相比来看,与股权众筹并没有本质区别(附表),但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项目更为鱼龙混杂,甚至成为不少传销诈骗的敛财工具。
对缺乏专业背景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难理解支撑ICO的“以分布式、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以伪造篡改为特征”的区块链技术,以及公司募资后要发展的项目,但参与ICO的基本运作流程并不复杂(图1)。
投资者先在虚拟币交易市场按照当日牌价购买比特币(或其他目标募集数字代币),然后在ICO发行平台,用比特币(或其他目标募集数字代币)购买ICO项目发布的代币。如果参与的ICO项目代币价格上涨的话,投资者就获得了账面收益。当然若想将这笔收益兑现成可用于日常消费的货币,则需要将ICO代币转化为比特币(或其他数字代币),再在虚拟币交易市场按照当日牌价卖出持有的比特币(或其他数字代币)。
在这一交易过程中,每个交易环节的价格都处于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之中。而且,交易能否顺利进行也面临着来自监管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的风险,对看不懂项目介绍的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这更像是一场击鼓传花的赌局。
比特币江湖风云诡谲
比特币、其他数字代币及ICO项目代币形成了相互的推进作用。比特币自2016年至今的暴涨衍生出此波ICO乱局,而ICO项目的火爆又直接带动了比特币的价格与成交量的上涨。
随着中国央行等7部委发文叫停ICO融资,比特币应声大跌。
在金融投资领域,没有比比特币更具争议性的话题了,这一诞生不过8年的虚拟“物品”(商品?货币?代币?各国定义皆不同)总市值一度突破530亿美元,它到底是一场赤裸裸的庞氏骗局,还是能够颠覆时代的未来世界货币?它到底是自由主义的最终实现,还是黑市交易的守护神?对各国政府来说更是世纪难题,是该对其封杀,还是拥抱,抑或想办法将其纳于监管体系?如何监管?
比特币江湖流传的一个段子:美国FBI到希腊抓了个俄国人,他在保加利亚开了家比特币交易所BTC-e,并偷了法国人在日本开的交易所Mt-Gox里中国人挖的比特币。
这个段子并非戏说,现实中,2017年7月在希腊被捕的俄罗斯人确实是BTC-e交易所创始人,BTC-e被美国认定为非法资金的清算所,同时美国司法部称发现他与轰动一时的MtGox交易所价值22.1亿美元比特币被盗事件有关。
MtGox是2013年上一波比特币牛市的主角。2013年11月29日,比特币创下1242美元高价,首次超过同期的黄金价格,成为标志性时点。2013年12月中国央行等五部委发布风险通知,认定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比特币价格自此进入下滑曲线。 2013年比特币牛市的主要交易场所正是MtGox交易所,在其全盛时期,世界上90%的比特币非场外交易均通过该市场进行。2014年2月,MtGox交易所因无法还清巨额债务倒闭,倒闭的直接原因是丢失了接近85万个比特币。随后,比特币陷入了漫长的沉寂期,除了小的玩币圈子,大众媒体几乎看不到其身影。
2015年9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正式将比特币划为一种2013商品期货,其底层技术区块链得到全球众多主流金融机构的认可。2016年比特币再次成为投资者追逐的避险投资品,其价格“一骑绝尘”,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资产。
进入2017年,利好消息更是不断传出。2017年1月,微软宣布Excel 2017为比特币提供广泛支持,将允许用户在该平台计算、排版和分析比特币;2017年3月,日本承认比特币为法定支付方式;莫斯科证券交易所正在创建一个交易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的基础设施,计划上线交易加密货币、加密货币衍生品及相关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比特币量价齐升,创下了波澜壮阔的一波牛市(图2)。
对比2013与2017年两波比特币牛市,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均是主要政府中性甚至偏积极的表态为主要利好,以及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购买的个案累积,加上最终在赚钱效应下,媒体的关注及中国个人投资者大量涌入。
不同的是,2013年牛市中,比特币还只是一个较为单一的现象,而到了2017年,围绕着比特币的生态渐显。
2017年比特币尽情表演之时,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已经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被认为是有潜力颠覆现有金融体系的一种技术,各国央行与主流的大型金融机构、IT企业对其的重视与投入前所未有。中国也将区块链技术提升至国家战略,被列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
而在创业公司与投资界层面,比特币与区块链的概念热潮之下,ICO项目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融资手段,导致了“杂草丛生、幼苗不见”的局面,“炒空气”的现象屡现,成为新时代的庞氏骗局工具,最终引来监管部门的及时出手。
而到普通民众层面,更有大批的传销诈骗以数字代币与区块链为诱饵骗取钱财。
从某种角度来说,随着政府与大型金融IT企业开始重视区块链技术,ICO 已完成了其最初的歷史使命——帮助区块链创业企业迅速融资,转而成为行骗的工具。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监管部门对ICO的整顿,对真正的区块链技术研究是利好。
与2013年类似,此波比特币的超级牛市大概率会在此点位进入下行区。从长远来看,比特币永远无法逃脱的悖论在于,它需要政府的认可,而政府的监管又与其“自由去中心化”相背离;它需要投资者的认可,但市场的暴涨暴跌只能使其更加远离“世界货币”的梦想;被称为“数字黄金”,投资者欢欣雀跃,但是黄金不仅没有颠覆现有金融体系,其货币功能反而在不断弱化。
只有随着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的逐步落地,比特币的命运才会真正明晰。至于其他林林总总的代币,恐怕都会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