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考试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主观题得分能力差,尤其是历史材料分析题,得分率仅为60%左右,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新课程改革又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逻辑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考试中不仅要答对所设计问题对应的全部知识要点,具备记忆、理解、归纳、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还要求学生做题时能达到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条理清晰、语言通顺、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等最基本的答题要求。然而这些能力正是学生在考试中所欠缺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避免非知识性的失误,就成了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影响学生得分的各类因素
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历史命题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的考核,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答题时却普遍存在着解题技巧性不强、理解分析能力差、文字功底较弱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得分。具体分析如下:
1 字迹潦草,胡写乱抄。目前中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把字写好的不多。有的学生不按要求答题,答题时由于粗心大意答错了,笔一圈一划划掉答案时,却发现试题下面的空白不够,于是就把答案写到试卷的其他地方,然后用一个长长的箭头,把答案“射”过来,自以为感觉良好,殊不知一张试卷远看像墨团,近看像天书。如此这般,给阅卷老师的批阅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看不清,再加上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使阅卷老师无法正确判分,得分不高则成必然。
2 错字连篇,条理不清。通过历史答题也能看出一位学生的语文功底,有些学生由于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文字功底较差,整张答卷错字连篇,尤其在问答题中表现更为突出。例如有些学生把“瓦刺”写为“瓦刺”、“吐蕃”写为“吐藩”、“薄伽丘”写成“薄加邱”等。我们知道有些历史固定名词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一旦改动必然丢分。
3 审题不慎,匆忙作答。历史主观题的设计都有其内在的合理结构和完整性,往往自成一体。因此学生在回答每道问题时,应该认真审题,对其设问仔细分析,抓住题目的主干或关键词,层层梳理,清楚“怎样答,答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后再行文作答。
二、提高主观题解答能力的策略
1 加强语文功底,提高自身素质。要想字体端正、克服错别字、卷面干净整洁,除教师的讲解引导、强制性规范外,还要靠学生在平时语文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养成一个严谨务实、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
2 增强审题意识,把握要害关键。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如能正确理解题意,把握答题方向,就能获得好成绩,反之失误就会较大。一般而言,一道题由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题目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再审条件限制词。掌握它要作答的内容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然后根据时间、地点和对象再定位史实,构思答案和确定解答方式。
3 把握解题技巧,提高得分能力。历史问题的答题技巧很重要,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问答题题型大致有这样两种:材料型问答题、综合型问答题。下面针对材料型问答题介绍一下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认真阅读所要回答的题目,注意提问中的提示语,如“根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对所问问题的简化与转化,明确所要回答的内容。(2)仔细阅读材料,特别关注材料中的人物、地名、历史事件名称、时间、作者、材料出处(著作),尽量从材料中获取与材料相关的有效信息。(3)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相关知识点连接,并结合问题整理答案。(4)组织简洁的学科语言回答,回答要采用精炼、概括的语言作答,言简意赅,切忌拖泥带水,不得原文摘抄。
4 加强史论结合,提高理论概括能力。任何主观性的问答题基本上都是由史和论构成的。所谓“史”即客观史实,所谓“论”则是从客观历史事物和现象之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史论结合就是根据客观史实得出结论,或者根据所给出的“论”找出具体的历史史实,因此,史和论必需一致。对此,在平时就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理论分析能力训练,在分析问题时要尽可能地挖掘史实中所包涵的理论因素,逐渐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挖掘探究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综上所述,解答问题的失误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顽症,我们所能达到的目标只能是把种种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减少解答失误就要靠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如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等。
一、影响学生得分的各类因素
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历史命题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的考核,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答题时却普遍存在着解题技巧性不强、理解分析能力差、文字功底较弱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得分。具体分析如下:
1 字迹潦草,胡写乱抄。目前中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把字写好的不多。有的学生不按要求答题,答题时由于粗心大意答错了,笔一圈一划划掉答案时,却发现试题下面的空白不够,于是就把答案写到试卷的其他地方,然后用一个长长的箭头,把答案“射”过来,自以为感觉良好,殊不知一张试卷远看像墨团,近看像天书。如此这般,给阅卷老师的批阅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看不清,再加上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使阅卷老师无法正确判分,得分不高则成必然。
2 错字连篇,条理不清。通过历史答题也能看出一位学生的语文功底,有些学生由于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文字功底较差,整张答卷错字连篇,尤其在问答题中表现更为突出。例如有些学生把“瓦刺”写为“瓦刺”、“吐蕃”写为“吐藩”、“薄伽丘”写成“薄加邱”等。我们知道有些历史固定名词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一旦改动必然丢分。
3 审题不慎,匆忙作答。历史主观题的设计都有其内在的合理结构和完整性,往往自成一体。因此学生在回答每道问题时,应该认真审题,对其设问仔细分析,抓住题目的主干或关键词,层层梳理,清楚“怎样答,答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后再行文作答。
二、提高主观题解答能力的策略
1 加强语文功底,提高自身素质。要想字体端正、克服错别字、卷面干净整洁,除教师的讲解引导、强制性规范外,还要靠学生在平时语文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养成一个严谨务实、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
2 增强审题意识,把握要害关键。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如能正确理解题意,把握答题方向,就能获得好成绩,反之失误就会较大。一般而言,一道题由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题目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再审条件限制词。掌握它要作答的内容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然后根据时间、地点和对象再定位史实,构思答案和确定解答方式。
3 把握解题技巧,提高得分能力。历史问题的答题技巧很重要,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问答题题型大致有这样两种:材料型问答题、综合型问答题。下面针对材料型问答题介绍一下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认真阅读所要回答的题目,注意提问中的提示语,如“根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对所问问题的简化与转化,明确所要回答的内容。(2)仔细阅读材料,特别关注材料中的人物、地名、历史事件名称、时间、作者、材料出处(著作),尽量从材料中获取与材料相关的有效信息。(3)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相关知识点连接,并结合问题整理答案。(4)组织简洁的学科语言回答,回答要采用精炼、概括的语言作答,言简意赅,切忌拖泥带水,不得原文摘抄。
4 加强史论结合,提高理论概括能力。任何主观性的问答题基本上都是由史和论构成的。所谓“史”即客观史实,所谓“论”则是从客观历史事物和现象之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史论结合就是根据客观史实得出结论,或者根据所给出的“论”找出具体的历史史实,因此,史和论必需一致。对此,在平时就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理论分析能力训练,在分析问题时要尽可能地挖掘史实中所包涵的理论因素,逐渐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挖掘探究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综上所述,解答问题的失误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顽症,我们所能达到的目标只能是把种种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减少解答失误就要靠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如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