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木工程建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文明及社会稳定的发展,甚至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灾难。近年来,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施工技术日益娴熟,施工项目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工程管理及建设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工程灾害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本文围绕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御;灾害性荷载;损伤机理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建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文明及社会稳定的发展,甚至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灾难。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施工技术日益娴熟,施工项目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工程管理及建设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工程灾害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土木工程灾害从本质上来看,可以这样理解,即由于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不具备足够的抗灾能力而导致工程出现失效及失稳等现象,从而引发灾害的发生。通常我们把灾害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从表面上来看地震、洪水及泥石流等都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但从实质上来看,它们都可以规划到土木工程灾害里来。由此可见,土木工程灾害的威力是多么的大,其算得上是世界上发生频率最高且与人类最为密切的一种灾害类型。研究土木工程灾害与防御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土木工程灾害
土木工程的设计、建设及维护工作都是人类一手操办的,所以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土木工程灾害,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人类缺乏抗灾意识、缺乏抗灾知识及行为疏忽所致。正是由于人类缺乏抗灾意识,疏忽质量管理才会导致土木工程不具备应有的、足够的抗灾能力。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强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五方面。其一,选址不当。例如将工程建设地址选在滑坡、泥石泥高发地段及地震活跃地带,均不利于工程建设,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质量。其二,设防水准过低。土木工程的抗灾能力与其设防水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土木工程设防水准提高,能抗灾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由于对灾害的认知水平及经济能力有限,使得设防水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设防不当。其三,设计不当。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能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也就是说能进一步提高工程应对灾害的能力。但由于设计人员水平有限,对灾害的认识存在误区,从而导致设计不当。其四,施工不当。纵观当前的一些土木工程灾害,多与施工不当有着直接的联系。土木工程建设由于缺乏对施工过程的严格监理,使得违规施工现象较为严重,埋下不少安全隐患。其五,竣工后,工程使用及维护管理不合理。土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如不进行合理的维护与管理,那么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抗灾能力。
2、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需注意的科学问题
土木工程的致灾体因素较多,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人们难以预测灾害何时会发生,只能从灾害防御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去防御,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达到其防御目的。
2.1注重灾害性荷载的破坏作用
就拿地震来举例,地震荷载就是其灾害性荷载。至今为止,我们对地震荷载的破坏作用差不多研究了一百多年,正是由于长时间的对地震荷载进行研究,人类在抗震设计上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刚开始研究时,人们把地震荷载看成是等效的水平静力荷载,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地震荷载还与工程结构动力特性相关,于是便发展出了非线性动力反应及时程分析等理论,更重要的是最后形成了现在较为主流的地震荷载表达形式。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经验的丰富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地震破坏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已提出的许多量化地震破坏作用的指标。为此,防御土木工程灾害要以灾害性荷载的破坏作用为切入口。
2.2区划灾害性荷载并分析其危险性因素
区划灾害性荷载能进一步掌握其时间及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工程设计师提供抗灾设计依据。然而,这是一项复杂且非常具有挑战的任务,以地震动参数区划为例。众所周知,区划动震动参数能为抗震设防打下扎实的基础,而科学合理的对区划图进行设计又是降低灾害的基础。但是现实中要想真正做到合理设计区划图仍需进一步努力,因为它涉范围较广,可包括地震动衰减模型、地震危险性评估理论等方面,目前人类对这一研究还停留在以经验为主的层面上。
2.3注重灾害性荷载作用下的反应特点及损伤机理研究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想从本质上增强其抗灾能力,降低灾害发生率,就应从防御科学的角度出发,注重灾害性荷载作用下的反应特点及损伤机理研究,从而更好的掌握其各方面实情。人类在土木工程损伤机理的研究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且从线弹性阶段发展到非线性阶段,并试着從复杂的参数及其它方面入手,希望能更好的阐释土木工程的损伤机理,更好的定量描述其地震反应性态。
2.4注重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措施及设计规范研究
切实提高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关键在于编制科学地、行之有效地工程抗灾设计规范,同时立足于经济条件各方面实情,将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先进施工技术应用到土木工程建设中来。另外,加强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其操作,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尖。同时要在操作规范、体制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多下功夫,注重并加强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措施及设计规范研究,提高其施工水平,降低灾害发生率。
结语:
土木工程灾害的因素较多,不确定性强。因此,要加强其损伤机理及成灾机理研究,弄明白这两点后才能切实降低其灾害发生率,保障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黎飞雄.探讨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前景[J].科技信息,2010(17).
[2]谢礼立,曲哲.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J].自然灾害学报,2016(02).
[3]吕大刚.土木工程灾害风险分析、全寿命优化与可持续决策[J].第三届全国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交流材料,2014(08).
[4]张望,刘婺.土木工程行业在建工程防灾减灾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4(09).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御;灾害性荷载;损伤机理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建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文明及社会稳定的发展,甚至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灾难。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施工技术日益娴熟,施工项目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工程管理及建设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工程灾害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土木工程灾害从本质上来看,可以这样理解,即由于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不具备足够的抗灾能力而导致工程出现失效及失稳等现象,从而引发灾害的发生。通常我们把灾害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从表面上来看地震、洪水及泥石流等都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但从实质上来看,它们都可以规划到土木工程灾害里来。由此可见,土木工程灾害的威力是多么的大,其算得上是世界上发生频率最高且与人类最为密切的一种灾害类型。研究土木工程灾害与防御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土木工程灾害
土木工程的设计、建设及维护工作都是人类一手操办的,所以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土木工程灾害,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人类缺乏抗灾意识、缺乏抗灾知识及行为疏忽所致。正是由于人类缺乏抗灾意识,疏忽质量管理才会导致土木工程不具备应有的、足够的抗灾能力。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强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五方面。其一,选址不当。例如将工程建设地址选在滑坡、泥石泥高发地段及地震活跃地带,均不利于工程建设,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质量。其二,设防水准过低。土木工程的抗灾能力与其设防水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土木工程设防水准提高,能抗灾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由于对灾害的认知水平及经济能力有限,使得设防水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设防不当。其三,设计不当。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能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也就是说能进一步提高工程应对灾害的能力。但由于设计人员水平有限,对灾害的认识存在误区,从而导致设计不当。其四,施工不当。纵观当前的一些土木工程灾害,多与施工不当有着直接的联系。土木工程建设由于缺乏对施工过程的严格监理,使得违规施工现象较为严重,埋下不少安全隐患。其五,竣工后,工程使用及维护管理不合理。土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如不进行合理的维护与管理,那么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抗灾能力。
2、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需注意的科学问题
土木工程的致灾体因素较多,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人们难以预测灾害何时会发生,只能从灾害防御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去防御,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达到其防御目的。
2.1注重灾害性荷载的破坏作用
就拿地震来举例,地震荷载就是其灾害性荷载。至今为止,我们对地震荷载的破坏作用差不多研究了一百多年,正是由于长时间的对地震荷载进行研究,人类在抗震设计上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刚开始研究时,人们把地震荷载看成是等效的水平静力荷载,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地震荷载还与工程结构动力特性相关,于是便发展出了非线性动力反应及时程分析等理论,更重要的是最后形成了现在较为主流的地震荷载表达形式。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经验的丰富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地震破坏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已提出的许多量化地震破坏作用的指标。为此,防御土木工程灾害要以灾害性荷载的破坏作用为切入口。
2.2区划灾害性荷载并分析其危险性因素
区划灾害性荷载能进一步掌握其时间及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工程设计师提供抗灾设计依据。然而,这是一项复杂且非常具有挑战的任务,以地震动参数区划为例。众所周知,区划动震动参数能为抗震设防打下扎实的基础,而科学合理的对区划图进行设计又是降低灾害的基础。但是现实中要想真正做到合理设计区划图仍需进一步努力,因为它涉范围较广,可包括地震动衰减模型、地震危险性评估理论等方面,目前人类对这一研究还停留在以经验为主的层面上。
2.3注重灾害性荷载作用下的反应特点及损伤机理研究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想从本质上增强其抗灾能力,降低灾害发生率,就应从防御科学的角度出发,注重灾害性荷载作用下的反应特点及损伤机理研究,从而更好的掌握其各方面实情。人类在土木工程损伤机理的研究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且从线弹性阶段发展到非线性阶段,并试着從复杂的参数及其它方面入手,希望能更好的阐释土木工程的损伤机理,更好的定量描述其地震反应性态。
2.4注重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措施及设计规范研究
切实提高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关键在于编制科学地、行之有效地工程抗灾设计规范,同时立足于经济条件各方面实情,将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先进施工技术应用到土木工程建设中来。另外,加强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其操作,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尖。同时要在操作规范、体制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多下功夫,注重并加强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措施及设计规范研究,提高其施工水平,降低灾害发生率。
结语:
土木工程灾害的因素较多,不确定性强。因此,要加强其损伤机理及成灾机理研究,弄明白这两点后才能切实降低其灾害发生率,保障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黎飞雄.探讨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前景[J].科技信息,2010(17).
[2]谢礼立,曲哲.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J].自然灾害学报,2016(02).
[3]吕大刚.土木工程灾害风险分析、全寿命优化与可持续决策[J].第三届全国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交流材料,2014(08).
[4]张望,刘婺.土木工程行业在建工程防灾减灾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