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外,即课堂之外。课堂之外阅读,当然应该以学生自学来完成。那么,谈到学生自觉来完成阅读过程,是不是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不教不管不问?当然,也不对,教师怎样教,怎样管,怎样问,讲究一个“适度”,并且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一位好老师,如果一旦学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那么他的求知欲望如饥似渴,那么,他就会利用各种时间,各种方式去获得。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是这样培养学生兴趣的。首先,借助班级管理方式,学生每读一本书,家长签字,可加记10分。每周班会公布一次积分。表扬读书多的同学,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其次,向学生推荐好书。每周让学生自己报一下,本周所读过的书,哪本感觉“合口味”,然后全班推广。对于名著如《红楼梦》,学生大多不愿静下心来“钻”进去读。我就利用下午第三节语文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布置某位学生,讲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情节。比如,有位女生,讲得全是有关林黛玉的故事情节;可是另一位男生,讲得便贾宝玉或于男子有关的事故情节。这些个别学生的讲解,引起大多数学生争论不休。争论的结果,自然是“大动干戈”,把书翻到那个情节去查验。抛砖引玉的结果,自然是掀起人人读《红楼梦》热。一时间,《红楼梦》连环画,《红楼梦》通俗读本,精装本,纷纷上“市”。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读
对于我们还不发达的小城市来说,人们读书的兴趣和场所,往往会被忽略。使学生无地方去借书,或者借来的书,某一部分属于低级趣味的,不健康的书,如《老夫子》一类的连环画。那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为自己办一个小小图书馆。除每人都交1-2本好书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借阅好书。每周由班长统计,你的这本好书,让几位同学看了,每看一人次,加记2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节假晶外出,去选购书的时间多了;同学之间过生日,互送好书的次数多了。
三、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学
阅读方法,就是指朗读、默读、复述和背诵。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个问题主要应放在课堂去解决。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大刀阔斧地去改革。课堂上,大胆使用“使”学生汲取课文中积极健康的思想、好的写作方式、丰富的语言等营养成份。
课堂阅读教学,应以朗读和默读为主。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对话为主的文章,宜用分角色读;要求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文章,宜用引读;理解课文词句的,宜用轻声读,换词读;检查正误,体会感情的文章,宜用个别读;领悟写作方法的文章,宜用集体读、变序读;学生读不到的,教师可范读。朗读中,要关于分解目标,先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包括解决正音、断句、停顿问题;再要求读得有感情,包括解决词语的理解,课文的理解,重音的把握。朗读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举手的学生,教师不一定就不叫他朗读。朗读是一门艺术,读的好,不但自己身心受到熏陶,感染,而且会影响他人。坚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发现,课堂提问,学生举手的人多了,表达的意思也更明白,更清楚了。
默读是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训练默读时,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这是什么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几句连起来什么意思?读完一段,就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理解课文。默读中,教会学生“手到”“心到”,习惯于把阅读中的提问、感受、收获、心得,随时记下来,以帮助自己的默读活动不断深入。教师不要怕学生在课本上“胡写乱画”,这是学生能力不断提高的可喜见证。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课外阅读,首先是培养学生中遇到问题,就翻找资料的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静下心来,专心致致地边读边想的习惯。此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手到”“心到”相结合的习惯,以及每天定时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五、教师要适时检测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否提高了
我们都知道,只布置,不检查,效果甚微。那么怎样做,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否提高了呢?我是这样教学的:利用阅读笔记,直接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借助于《读物》,进行全班默读,并回答课后题比赛,并分别加记积分;利用下午第三节,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分组讲课外阅读的内容、心得,每学期举力1~2次班级朗读比赛,直接检测课外朗读效果。
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从课堂上的“小”语文,走向社会这个“大”语文。不断开拓视野、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做未来社会真正的主人。
课外阅读,虽然是在课外完成,但是和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肩上,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怎样利用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才智,做好学生课外阅读中“导”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去摸索、去探讨。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一位好老师,如果一旦学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那么他的求知欲望如饥似渴,那么,他就会利用各种时间,各种方式去获得。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是这样培养学生兴趣的。首先,借助班级管理方式,学生每读一本书,家长签字,可加记10分。每周班会公布一次积分。表扬读书多的同学,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其次,向学生推荐好书。每周让学生自己报一下,本周所读过的书,哪本感觉“合口味”,然后全班推广。对于名著如《红楼梦》,学生大多不愿静下心来“钻”进去读。我就利用下午第三节语文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布置某位学生,讲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情节。比如,有位女生,讲得全是有关林黛玉的故事情节;可是另一位男生,讲得便贾宝玉或于男子有关的事故情节。这些个别学生的讲解,引起大多数学生争论不休。争论的结果,自然是“大动干戈”,把书翻到那个情节去查验。抛砖引玉的结果,自然是掀起人人读《红楼梦》热。一时间,《红楼梦》连环画,《红楼梦》通俗读本,精装本,纷纷上“市”。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读
对于我们还不发达的小城市来说,人们读书的兴趣和场所,往往会被忽略。使学生无地方去借书,或者借来的书,某一部分属于低级趣味的,不健康的书,如《老夫子》一类的连环画。那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为自己办一个小小图书馆。除每人都交1-2本好书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借阅好书。每周由班长统计,你的这本好书,让几位同学看了,每看一人次,加记2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节假晶外出,去选购书的时间多了;同学之间过生日,互送好书的次数多了。
三、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学
阅读方法,就是指朗读、默读、复述和背诵。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个问题主要应放在课堂去解决。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大刀阔斧地去改革。课堂上,大胆使用“使”学生汲取课文中积极健康的思想、好的写作方式、丰富的语言等营养成份。
课堂阅读教学,应以朗读和默读为主。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对话为主的文章,宜用分角色读;要求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文章,宜用引读;理解课文词句的,宜用轻声读,换词读;检查正误,体会感情的文章,宜用个别读;领悟写作方法的文章,宜用集体读、变序读;学生读不到的,教师可范读。朗读中,要关于分解目标,先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包括解决正音、断句、停顿问题;再要求读得有感情,包括解决词语的理解,课文的理解,重音的把握。朗读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举手的学生,教师不一定就不叫他朗读。朗读是一门艺术,读的好,不但自己身心受到熏陶,感染,而且会影响他人。坚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发现,课堂提问,学生举手的人多了,表达的意思也更明白,更清楚了。
默读是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训练默读时,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这是什么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几句连起来什么意思?读完一段,就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理解课文。默读中,教会学生“手到”“心到”,习惯于把阅读中的提问、感受、收获、心得,随时记下来,以帮助自己的默读活动不断深入。教师不要怕学生在课本上“胡写乱画”,这是学生能力不断提高的可喜见证。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课外阅读,首先是培养学生中遇到问题,就翻找资料的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静下心来,专心致致地边读边想的习惯。此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手到”“心到”相结合的习惯,以及每天定时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五、教师要适时检测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否提高了
我们都知道,只布置,不检查,效果甚微。那么怎样做,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否提高了呢?我是这样教学的:利用阅读笔记,直接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借助于《读物》,进行全班默读,并回答课后题比赛,并分别加记积分;利用下午第三节,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分组讲课外阅读的内容、心得,每学期举力1~2次班级朗读比赛,直接检测课外朗读效果。
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从课堂上的“小”语文,走向社会这个“大”语文。不断开拓视野、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做未来社会真正的主人。
课外阅读,虽然是在课外完成,但是和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肩上,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怎样利用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才智,做好学生课外阅读中“导”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去摸索、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