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大学生个人情况和对就业看法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以下问题:已签约和未签约的学生就业理念主观因素差别较大;个人情况与对就业理念客观因素的认识存在显著不同;学习优劣和签约情况相关性较强;不同类别的学生就业理念存在差别。针对问题提出要正确认识和认真分析就业理念,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推动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完善与落实;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协同创新探索校内学习和社会就业的有效融合衔接模式等对策。
【关键词】本科生;就业理念;调查研究
引言
河南作为毕业生人数大省,2014年毕业生为48.3万人,就业总量压力很大。此外,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仍十分复杂,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任务更为艰巨繁重〔1〕。面临如此局面,学院历来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三年学院每年的工作要点中都明确提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2〕。为切实将就业工作做扎实做规范,2010年,学院制定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就业评估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修订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奖惩实施细则(试行)》,并于当年开始每隔两年开展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评估工作,至今已连续3次。虽然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就业需求有所增加,但从另一方面看,岗位需求与专业差异较大。我院招生人数较多的运动训练专业就业困难,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做好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方面要强化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要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3〕。这两方面得以有效实行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就业意向等问题,只有首先搞清楚了学生想得到的究竟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拟对体育学院毕业生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以发现学生的就业理念,从而为后续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做好准备。鉴于学生中既有体育类学生又有非体育类学生,他们的成长背景不同,学习基础、目标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本研究从非体育类和体育类学生的视角进行比较来分析学生在就业理念方面的特点。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郾1研究对象
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1?郾2研究方法
1?郾2?郾1问卷调查法
问卷包含“个人情况”和“对就业的看法”两个部分,共涉及22个变量,其中“个人情况”包含7个方面,分别为“性别、学习成绩、得奖学金情况、专业、签约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及家庭情况”;“对就业的看法”分为客观因素影响和主观因素影响两个层面,其中客观因素包含“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院校知名度、专业背景、资格证书、社会实践(或实习)经历、成绩影响”9个方面,主观因素包括“对就业形势的态度、可接受薪酬、理想就业单位类型、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学校努力与就业的关系、专业与从业的关系”6个方面。调查对象分为体育类普招生、体育类单招生和非体育类学生三个类别,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3份,全部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4?郾3%。
1?郾2?郾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0?郾0对调查结果分别进行列联表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郾1样本的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学生283人,其中男生148人,比例为52?郾3%,女生135人,比例为47?郾7%;体育普招生98人,比例为34?郾7%,体育单招生119人,比例为42?郾1%,非体育类学生66人,比例为23?郾2%;农村学生192人,比例为67?郾8%,城市学生91人,比例为32?郾2%。说明样本在性别、类别和家庭住址方面具有代表性。
2?郾2个人情况与就业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反映“个人情况”中选取“签约情况”,通过列联表分析“签约情况”和反映就业主观因素的“就业形势看法”“预期薪酬”“理想就业单位”“培养模式契合”“在校努力与最终就业”“所学专业与就业应该怎样”6个方面关系。
2?郾2?郾1签约情况和就业形势看法、预期薪酬的关系
以“是否签约”为行变量,以“就业形势看法”和“预期薪酬”为列变量分别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显示(如表1):已经签约的学生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4?郾3%,其中签约的学生中有74?郾2%的人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乐观,这比没有签约的学生中有82?郾3%的人认为就业形势比较悲观形成强烈对比;预期薪酬为2000~4000元的学生占总数的37?郾1%,4000~6000元的学生占总数的62?郾9%,其中签约的学生中有74?郾2%的人的预期薪酬为2000~4000元,这与没有签约的学生中有82?郾3%的人的预期薪酬为4000~6000元形成强烈的对比。
2?郾2?郾2签约情况和理想就业单位、培养模式契合的关系
同样以“是否签约”为行变量,以“理想就业单位”和“培养模式契合”为列变量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显示:没有签约的同学的理想就业单位都是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而已签约的同学的理想就业单位则显得更加多元化;在已签约的学生中,认为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契合得很好的学生占到56?郾7%,这与没有签约的学生中有0%的人认为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契合得很好形成强烈对比。
2?郾2?郾3签约情况和在校的努力与最终就业、所学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同样以“是否签约”为行变量,以“在校努力与最终就业”和“所学专业与就业应该怎样”为列变量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显示:在已签约的学生中,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努力与最终就业情况之间成正比的学生占到61?郾9%,这与没有签约的学生中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努力与最终的就业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已经签约的学生中,认为所学专业与从事的职业之间应该一致的学生占40?郾2%,认为不要差距太大就好的占到59?郾8%,而没有签约的学生中认为所学专业与从事的事业之间应该一致的学生占到60?郾8%,认为不要差距太大就好的占39?郾2%,这也形成很好的对照。 2?郾3个人情况和就业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别考察代表“个人情况”中的“是否签约、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家庭住址”4个方面的被调查者,他们和就业客观因素的“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资格证书、社会实践和在校成绩”影响这9个因素的关系,来查看“个人情况”在上述对就业的影响因素上有无显著性差异。
2?郾3?郾1签约情况和就业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上述9种因素为因变量,以“是否签约”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资格证书”这一因变量之外的其他因变量的显著性P值也都远远小于0?郾05,说明这些变量都在0?郾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就意味着,已经签约和尚未签约的被调查者在“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社会实践和在校成绩”这些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方面的看法是显著不同的,但是关于资格证书对就业的影响作用是有共识的。
2?郾3?郾2不同性别、专业、家庭住址和就业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同样以上述9种因素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专业”“家庭住址”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因变量的P值都远远小于0?郾05,说明这些变量都在0?郾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不同性别、专业、家庭住址的被调查者在“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资格证书、社会实践和在校成绩”这些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方面的看法是显著不同的。
2?郾4个人情况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从“个人情况”因素中选择“学习成绩、是否得过奖学金、是否签约、是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4个影响因素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如表2):“本科期间学习成绩”“是否得过奖学金”“是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这三个变量之间是高度显著正相关的,这很好理解,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都是与奖学金直接挂钩的。“是否签约”与其他的三个变量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但是因为我们在进行值标签操作的时候,对于“本科期间学习成绩”“是否得过奖学金”“是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这三个变量的设置都是越小越优秀(学习成绩好、经常拿奖学金、经常参加社会实践都被设为1),而对于“是否签约”采用的是1表示签约且0表示未签(大数字表示签约),于是我们的结论就是优秀的学生签约的可能性会较大。
2?郾5就业客观因素聚类分析
观察到不同变量的数量级相差不大,所以没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直接进行分析即可。此分析依然选择“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资格证书、社会实践和在校成绩”9个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依据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将聚类分析的类别数选择4,即分成4个类别进行分析。从结果来看,4类被调查者样本分布还是均衡的,其中聚类4所包含的样本数最多,为92个,聚类2所包含样本数最少,为35个。从表3可以看出(结合9个影响因数的值标签,数值越小表示影响越大,数值越大表示影响越小),各类学生都认为在校成绩对就业的影响不大,除成绩影响因素外,第一类学生认为取得各类资格证书和社会实践经历对于就业的影响非常大,其他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第二类学生认为性别和形象对于就业的影响非常大,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影响很小;第三类学生则认为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对就业影响很大,各类资格证书和成绩对就业影响很小;第四类学生认为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对就业影响很大,性别、形象对就业影响很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第一类学生外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资格证书对就业的影响很小,这与前面方差分析的结论是有所契合的。4类学生都认为在校成绩对就业影响都不大,说明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生就业的衔接与融合没有得到学生认可。
3结论
3?郾1已签约和未签约的学生就业理念主观影响因素差别较大
对于没有签约的学生来讲,就业理念主观因素影响有以下不同:①认为就业形势是比较乐观的;②期望薪酬相对较低;③理想就业单位多元化;④大部分人认为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契合得很好;⑤多数人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努力与最终的就业情况之间成正比;⑥有更多的人认为就业不一定非得与所学专业一致,只要不是差距太大就好。
3?郾2个人情况与对就业理念客观因素的认识存在显著不同
已经签约和尚未签约的被调查者在“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社会实践和在校成绩”这8个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看法都显著不同,但是关于资格证书对就业的影响作用是有共识的。不同性别、专业和家庭住址的被调查者在全部9个就业客观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看法都是显著不同的。
3?郾3学习优劣和签约情况相关性较强
从学习成绩、是否得过奖学金、是否签约、是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4个影响因素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来看,优秀的学生签约的可能性更大。
3?郾4不同类别的学生就业理念存在差别
根据对就业影响因素看法的不同,分成的4类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不同,第一类学生认为取得各类资格证书和社会实践经历对于就业的影响非常大,其他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第二类学生认为性别和形象对于就业的影响非常大,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影响很小;第三类学生则认为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对就业影响很大,各类资格证书和成绩对就业影响很小;第四类学生认为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对就业影响很大,性别、形象对就业影响很小。
4对策
4?郾1正确认识和认真分析就业理念,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一是要明确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还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融入社会前的过渡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4〕。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大限度地做到人职匹配;二是正确看待留在大城市发展和基层就业的关系;三是正确认识稳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关系,根据已签约学生和未签约学生之间的就业理念的差异,对没有签约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如不要追求过高薪酬,改变一定要去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的就业思路;四是要注意到学生对就业影响因素看法的不同,对学生要统一思想认识,适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想法,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4?郾2推动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实施有利于扩大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校内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形式,广泛宣传大学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各级层面的政策,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引导他们到人社部门注册登记,享受有关政策和服务。就业部门和人才培养部门要把就业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切实推动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4?郾3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站在国家战略发展高度,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与服务面向,提升学生专业能力〔5〕。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优化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强化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郾4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
以教育部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为契机,要形成学院统筹设计、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心服务的大就业工作格局。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领导,树立就业工作的中心地位,常抓不懈,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和责任到位。二是就业部门和教学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三是相关部门人员要摒弃就业工作与己无关的想法,加强对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应有的服务。
4?郾5协同创新,探索校内学习和社会就业的有效融合衔接模式
从长远来看,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高校应寻求有效的培养模式,以满足这种体育岗位的有效需求。如协同相关企业,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努力使校内学习、校外实习和社会就业融合衔接起来,让学生的就业理念从校内学习期间就开始萌芽,从实习期间开始明确,到毕业时水到渠成,实现有效就业。
参考文献
〔1〕魏真.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郾2014,4.
〔2〕巫兰英.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报告〔R〕?郾2014,4.
〔3〕杨国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郾2014,4.
〔4〕陈艳红?郾当代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郾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郾2008(8):170-172?郾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2011,5?郾
(责任编辑:李远伟)
【关键词】本科生;就业理念;调查研究
引言
河南作为毕业生人数大省,2014年毕业生为48.3万人,就业总量压力很大。此外,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仍十分复杂,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任务更为艰巨繁重〔1〕。面临如此局面,学院历来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三年学院每年的工作要点中都明确提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2〕。为切实将就业工作做扎实做规范,2010年,学院制定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就业评估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修订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奖惩实施细则(试行)》,并于当年开始每隔两年开展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评估工作,至今已连续3次。虽然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就业需求有所增加,但从另一方面看,岗位需求与专业差异较大。我院招生人数较多的运动训练专业就业困难,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做好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方面要强化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要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3〕。这两方面得以有效实行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就业意向等问题,只有首先搞清楚了学生想得到的究竟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拟对体育学院毕业生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以发现学生的就业理念,从而为后续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做好准备。鉴于学生中既有体育类学生又有非体育类学生,他们的成长背景不同,学习基础、目标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本研究从非体育类和体育类学生的视角进行比较来分析学生在就业理念方面的特点。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郾1研究对象
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1?郾2研究方法
1?郾2?郾1问卷调查法
问卷包含“个人情况”和“对就业的看法”两个部分,共涉及22个变量,其中“个人情况”包含7个方面,分别为“性别、学习成绩、得奖学金情况、专业、签约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及家庭情况”;“对就业的看法”分为客观因素影响和主观因素影响两个层面,其中客观因素包含“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院校知名度、专业背景、资格证书、社会实践(或实习)经历、成绩影响”9个方面,主观因素包括“对就业形势的态度、可接受薪酬、理想就业单位类型、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学校努力与就业的关系、专业与从业的关系”6个方面。调查对象分为体育类普招生、体育类单招生和非体育类学生三个类别,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3份,全部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4?郾3%。
1?郾2?郾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0?郾0对调查结果分别进行列联表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郾1样本的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学生283人,其中男生148人,比例为52?郾3%,女生135人,比例为47?郾7%;体育普招生98人,比例为34?郾7%,体育单招生119人,比例为42?郾1%,非体育类学生66人,比例为23?郾2%;农村学生192人,比例为67?郾8%,城市学生91人,比例为32?郾2%。说明样本在性别、类别和家庭住址方面具有代表性。
2?郾2个人情况与就业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反映“个人情况”中选取“签约情况”,通过列联表分析“签约情况”和反映就业主观因素的“就业形势看法”“预期薪酬”“理想就业单位”“培养模式契合”“在校努力与最终就业”“所学专业与就业应该怎样”6个方面关系。
2?郾2?郾1签约情况和就业形势看法、预期薪酬的关系
以“是否签约”为行变量,以“就业形势看法”和“预期薪酬”为列变量分别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显示(如表1):已经签约的学生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4?郾3%,其中签约的学生中有74?郾2%的人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乐观,这比没有签约的学生中有82?郾3%的人认为就业形势比较悲观形成强烈对比;预期薪酬为2000~4000元的学生占总数的37?郾1%,4000~6000元的学生占总数的62?郾9%,其中签约的学生中有74?郾2%的人的预期薪酬为2000~4000元,这与没有签约的学生中有82?郾3%的人的预期薪酬为4000~6000元形成强烈的对比。
2?郾2?郾2签约情况和理想就业单位、培养模式契合的关系
同样以“是否签约”为行变量,以“理想就业单位”和“培养模式契合”为列变量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显示:没有签约的同学的理想就业单位都是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而已签约的同学的理想就业单位则显得更加多元化;在已签约的学生中,认为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契合得很好的学生占到56?郾7%,这与没有签约的学生中有0%的人认为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契合得很好形成强烈对比。
2?郾2?郾3签约情况和在校的努力与最终就业、所学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同样以“是否签约”为行变量,以“在校努力与最终就业”和“所学专业与就业应该怎样”为列变量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显示:在已签约的学生中,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努力与最终就业情况之间成正比的学生占到61?郾9%,这与没有签约的学生中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努力与最终的就业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已经签约的学生中,认为所学专业与从事的职业之间应该一致的学生占40?郾2%,认为不要差距太大就好的占到59?郾8%,而没有签约的学生中认为所学专业与从事的事业之间应该一致的学生占到60?郾8%,认为不要差距太大就好的占39?郾2%,这也形成很好的对照。 2?郾3个人情况和就业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别考察代表“个人情况”中的“是否签约、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家庭住址”4个方面的被调查者,他们和就业客观因素的“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资格证书、社会实践和在校成绩”影响这9个因素的关系,来查看“个人情况”在上述对就业的影响因素上有无显著性差异。
2?郾3?郾1签约情况和就业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上述9种因素为因变量,以“是否签约”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资格证书”这一因变量之外的其他因变量的显著性P值也都远远小于0?郾05,说明这些变量都在0?郾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就意味着,已经签约和尚未签约的被调查者在“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社会实践和在校成绩”这些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方面的看法是显著不同的,但是关于资格证书对就业的影响作用是有共识的。
2?郾3?郾2不同性别、专业、家庭住址和就业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同样以上述9种因素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专业”“家庭住址”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因变量的P值都远远小于0?郾05,说明这些变量都在0?郾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不同性别、专业、家庭住址的被调查者在“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资格证书、社会实践和在校成绩”这些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方面的看法是显著不同的。
2?郾4个人情况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从“个人情况”因素中选择“学习成绩、是否得过奖学金、是否签约、是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4个影响因素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如表2):“本科期间学习成绩”“是否得过奖学金”“是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这三个变量之间是高度显著正相关的,这很好理解,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都是与奖学金直接挂钩的。“是否签约”与其他的三个变量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但是因为我们在进行值标签操作的时候,对于“本科期间学习成绩”“是否得过奖学金”“是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这三个变量的设置都是越小越优秀(学习成绩好、经常拿奖学金、经常参加社会实践都被设为1),而对于“是否签约”采用的是1表示签约且0表示未签(大数字表示签约),于是我们的结论就是优秀的学生签约的可能性会较大。
2?郾5就业客观因素聚类分析
观察到不同变量的数量级相差不大,所以没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直接进行分析即可。此分析依然选择“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资格证书、社会实践和在校成绩”9个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依据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将聚类分析的类别数选择4,即分成4个类别进行分析。从结果来看,4类被调查者样本分布还是均衡的,其中聚类4所包含的样本数最多,为92个,聚类2所包含样本数最少,为35个。从表3可以看出(结合9个影响因数的值标签,数值越小表示影响越大,数值越大表示影响越小),各类学生都认为在校成绩对就业的影响不大,除成绩影响因素外,第一类学生认为取得各类资格证书和社会实践经历对于就业的影响非常大,其他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第二类学生认为性别和形象对于就业的影响非常大,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影响很小;第三类学生则认为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对就业影响很大,各类资格证书和成绩对就业影响很小;第四类学生认为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对就业影响很大,性别、形象对就业影响很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第一类学生外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资格证书对就业的影响很小,这与前面方差分析的结论是有所契合的。4类学生都认为在校成绩对就业影响都不大,说明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生就业的衔接与融合没有得到学生认可。
3结论
3?郾1已签约和未签约的学生就业理念主观影响因素差别较大
对于没有签约的学生来讲,就业理念主观因素影响有以下不同:①认为就业形势是比较乐观的;②期望薪酬相对较低;③理想就业单位多元化;④大部分人认为学校的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契合得很好;⑤多数人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努力与最终的就业情况之间成正比;⑥有更多的人认为就业不一定非得与所学专业一致,只要不是差距太大就好。
3?郾2个人情况与对就业理念客观因素的认识存在显著不同
已经签约和尚未签约的被调查者在“性别影响、形象、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社会实践和在校成绩”这8个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看法都显著不同,但是关于资格证书对就业的影响作用是有共识的。不同性别、专业和家庭住址的被调查者在全部9个就业客观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看法都是显著不同的。
3?郾3学习优劣和签约情况相关性较强
从学习成绩、是否得过奖学金、是否签约、是否经常参加社会实践4个影响因素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来看,优秀的学生签约的可能性更大。
3?郾4不同类别的学生就业理念存在差别
根据对就业影响因素看法的不同,分成的4类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不同,第一类学生认为取得各类资格证书和社会实践经历对于就业的影响非常大,其他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第二类学生认为性别和形象对于就业的影响非常大,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影响很小;第三类学生则认为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对就业影响很大,各类资格证书和成绩对就业影响很小;第四类学生认为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专业背景对就业影响很大,性别、形象对就业影响很小。
4对策
4?郾1正确认识和认真分析就业理念,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一是要明确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还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融入社会前的过渡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4〕。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大限度地做到人职匹配;二是正确看待留在大城市发展和基层就业的关系;三是正确认识稳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关系,根据已签约学生和未签约学生之间的就业理念的差异,对没有签约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如不要追求过高薪酬,改变一定要去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的就业思路;四是要注意到学生对就业影响因素看法的不同,对学生要统一思想认识,适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想法,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4?郾2推动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实施有利于扩大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校内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形式,广泛宣传大学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各级层面的政策,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引导他们到人社部门注册登记,享受有关政策和服务。就业部门和人才培养部门要把就业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切实推动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4?郾3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站在国家战略发展高度,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与服务面向,提升学生专业能力〔5〕。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优化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强化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郾4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
以教育部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为契机,要形成学院统筹设计、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心服务的大就业工作格局。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领导,树立就业工作的中心地位,常抓不懈,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和责任到位。二是就业部门和教学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三是相关部门人员要摒弃就业工作与己无关的想法,加强对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应有的服务。
4?郾5协同创新,探索校内学习和社会就业的有效融合衔接模式
从长远来看,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高校应寻求有效的培养模式,以满足这种体育岗位的有效需求。如协同相关企业,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努力使校内学习、校外实习和社会就业融合衔接起来,让学生的就业理念从校内学习期间就开始萌芽,从实习期间开始明确,到毕业时水到渠成,实现有效就业。
参考文献
〔1〕魏真.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郾2014,4.
〔2〕巫兰英.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报告〔R〕?郾2014,4.
〔3〕杨国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郾2014,4.
〔4〕陈艳红?郾当代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郾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郾2008(8):170-172?郾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2011,5?郾
(责任编辑:李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