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由于我国社会环境及教育体制的特殊性,大学新生普遍存在迷茫心理状态。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大学新生迷茫心里的典型表象,分析了产生迷茫心理的内外部原因,同时提出了迷茫心里的疏导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新生;迷茫心理;疏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39-01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进入大学前后学习生活的巨大转变,且该阶段正处于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迷茫心理,其表现为长时间没有目标,困惑,有不知所措之感,虽试图改变而又感到无奈、无力,想前进却踯躅,想后退却又不甘。
二、迷茫心理的表象
1.学业学习方面。大学生的学生属性决定了其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然而,有研究报告表明[1]: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总体呈现为中等偏下。对学业的迷茫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具体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业倦怠,经常迟到与早退,盲目地转专业、考证和修双学位。
2.人际交往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2]。然而在进入大学后,一部分同学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对处理人际关系感到迷茫,其通常表现为:缺乏朋友,人际交往少,难于融入集体活动,减少甚至逃避面与面的人际交往,转而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3.个人成长方面。对于大学阶段,学生应在依据自己的滋生状况,自我实现意味着大学生要在充分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个人成长计划,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然而,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许多大学生表显得很迷茫,其具体表象为:不能清晰的认识自己,对未来命运缺乏规划,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二、迷茫心理产生因素
1.内部因素。笔者结合学生辅导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并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大学新生出现迷茫心里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①缺乏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缺乏的表现为学生个人定位不明确,对自我优缺点认识不深,缺乏人生目标与规划。②身心发展不一致。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理成熟相对较早,心理发展却往往不如生理上那么快速,导致身心发展出现矛盾。在这种矛盾的身心状态下,大学生在生活中,尤其是人际交往中,容易处处碰壁,且脆弱的身心常常不能承受这些状况,如若这种状态得不到缓解,学生容易对为人际交往的方法产生畏惧,甚至逃避现实,出现迷茫心理。③缺乏自律能力。当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相对宽松,如果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的话,将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跟不上周围同学的节奏,久而久之学生容易缺乏成就感,而对生活感到迷茫。
2.外部因素。造成大学习生迷茫期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大学前后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巨大转变。学生进入大学前后,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差异,以前的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新的环境,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该阶段学生很容易找不到目标,产生迷茫心理。②不恰当的专业选取。不恰当的专业选取会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专业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逐渐失去目标,并出现迷茫心理。③高校教育的自身缺陷。高校教育与社会脱节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大问题,学生会觉得所学知识没有价值,学生会对未来感到担忧,甚至不知所措,并最终出现迷茫心理。④家庭因素。当前做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心理发育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心智发育不健全,缺乏独立处理大学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的能力,学生容易逃避现实问题转而沉迷网络世界,久而久之就会对生活感到迷茫。
三、对新生迷茫心理疏导探讨
1.开展新老生交流,促进新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进入大学前,绝大部分同学对大学都有一个美好的期望,进入大学后现实和想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同时大学与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此时,可以通过老生的经验分享,帮组新生重新正确地认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帮助新生做好角色转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并明确自我成才的目标与方向。
2.开展素质活动,培养学习能力,促进人际交流。大学是一个提高综合素质的地方。通过开展各种素质活动,学生不但可以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促进和他人的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学习主动交流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建立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
3.树立阶段性目标,开展人生规划。通过制定目标并努力实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集中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4],因此树立目标并开展人生规划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以及激励作用,尤其当目标具有阶段性、方向性和具体性时,学生比较容易通过适当的努力实现阶段性目标,并获得成就感,逐渐地走出迷茫心理状态。
4.定期开展心理交流。辅导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交流和心理疏导,不但可以在为人处世方法上为学生提供帮助,还可以帮助及时地度过不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生活的目标,重拾信心,走出迷茫心理。
四、结语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迷茫心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成长,在此阶段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自己应相互配合,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帮助迷茫状态中的学生尽早走出迷茫心理,明确人生目标,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崔文琴.当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2(6):67-71.
[2]李军星,黄朝勇,陈保健,等.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及其现状[J].网友世界,2013(22):78-79.
[3]Modell A H.The private self[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
关键词:大学新生;迷茫心理;疏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39-01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进入大学前后学习生活的巨大转变,且该阶段正处于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迷茫心理,其表现为长时间没有目标,困惑,有不知所措之感,虽试图改变而又感到无奈、无力,想前进却踯躅,想后退却又不甘。
二、迷茫心理的表象
1.学业学习方面。大学生的学生属性决定了其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然而,有研究报告表明[1]: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总体呈现为中等偏下。对学业的迷茫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具体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业倦怠,经常迟到与早退,盲目地转专业、考证和修双学位。
2.人际交往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2]。然而在进入大学后,一部分同学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对处理人际关系感到迷茫,其通常表现为:缺乏朋友,人际交往少,难于融入集体活动,减少甚至逃避面与面的人际交往,转而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3.个人成长方面。对于大学阶段,学生应在依据自己的滋生状况,自我实现意味着大学生要在充分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个人成长计划,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然而,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许多大学生表显得很迷茫,其具体表象为:不能清晰的认识自己,对未来命运缺乏规划,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二、迷茫心理产生因素
1.内部因素。笔者结合学生辅导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并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大学新生出现迷茫心里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①缺乏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缺乏的表现为学生个人定位不明确,对自我优缺点认识不深,缺乏人生目标与规划。②身心发展不一致。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理成熟相对较早,心理发展却往往不如生理上那么快速,导致身心发展出现矛盾。在这种矛盾的身心状态下,大学生在生活中,尤其是人际交往中,容易处处碰壁,且脆弱的身心常常不能承受这些状况,如若这种状态得不到缓解,学生容易对为人际交往的方法产生畏惧,甚至逃避现实,出现迷茫心理。③缺乏自律能力。当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相对宽松,如果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的话,将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跟不上周围同学的节奏,久而久之学生容易缺乏成就感,而对生活感到迷茫。
2.外部因素。造成大学习生迷茫期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大学前后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巨大转变。学生进入大学前后,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差异,以前的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新的环境,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该阶段学生很容易找不到目标,产生迷茫心理。②不恰当的专业选取。不恰当的专业选取会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专业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逐渐失去目标,并出现迷茫心理。③高校教育的自身缺陷。高校教育与社会脱节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大问题,学生会觉得所学知识没有价值,学生会对未来感到担忧,甚至不知所措,并最终出现迷茫心理。④家庭因素。当前做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心理发育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心智发育不健全,缺乏独立处理大学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的能力,学生容易逃避现实问题转而沉迷网络世界,久而久之就会对生活感到迷茫。
三、对新生迷茫心理疏导探讨
1.开展新老生交流,促进新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进入大学前,绝大部分同学对大学都有一个美好的期望,进入大学后现实和想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同时大学与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此时,可以通过老生的经验分享,帮组新生重新正确地认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帮助新生做好角色转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并明确自我成才的目标与方向。
2.开展素质活动,培养学习能力,促进人际交流。大学是一个提高综合素质的地方。通过开展各种素质活动,学生不但可以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促进和他人的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学习主动交流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建立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
3.树立阶段性目标,开展人生规划。通过制定目标并努力实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集中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4],因此树立目标并开展人生规划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以及激励作用,尤其当目标具有阶段性、方向性和具体性时,学生比较容易通过适当的努力实现阶段性目标,并获得成就感,逐渐地走出迷茫心理状态。
4.定期开展心理交流。辅导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交流和心理疏导,不但可以在为人处世方法上为学生提供帮助,还可以帮助及时地度过不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生活的目标,重拾信心,走出迷茫心理。
四、结语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迷茫心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成长,在此阶段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自己应相互配合,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帮助迷茫状态中的学生尽早走出迷茫心理,明确人生目标,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崔文琴.当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2(6):67-71.
[2]李军星,黄朝勇,陈保健,等.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及其现状[J].网友世界,2013(22):78-79.
[3]Modell A H.The private self[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