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二年级上山砍柴摔断了腿;
四年级患脑膜炎死里逃生;
成绩优秀,却阴差阳错高考落榜;
辛辛苦苦卖西瓜,却被吃瓜不给钱的流氓砍成了重伤……
我这辈子,苦难都浓缩进了前20年。”34岁的海山集团董事长郑纲近十年“风调雨顺”,他认为上帝是公平的。
从挑水到挑财
1990年,在城里打工的郑纲回到乡下。眼见儿女在外,年迈的父母最大的问题是吃水,挑两桶水要走好几里的山路。郑纲突然想到了城里人用的抽水马桶,何不把水从低处抽上来,再搞一个水箱之类的装置,无需人力而保证水缸每天都是满的?他完全不懂技术,于是找了几个电工一商量,有戏。
他把这个想法给村干部们一讲,听说能吃上自来水,他们非常支持,每家每户欢天喜地交了300元,郑纲的第一笔生意就算成了。接下来,他开始找人设计控制装置,画施工图,到管材市场去买材料,忙乎了两个月,每户人家的水缸居然真的能“见底水自来,缸满水自停”,村民们很是满意,奔走相告,远近各村闻讯赶来请郑纲去,不到一年竟接到了近十万元的自来水安装工程。
在村民看来很玄的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水泵加一个缸里的浮球阀而已,成本低廉。“样板工程”让郑纲赚到了8000元钱,那个高兴劲儿,就仿佛是困于沙漠中的人发现了绿洲。
如此做了一年多,渐渐与建材商人们混熟了。他每次要货量大、手上又有工程且从不拖欠货款,商人们都以为他是大老板,争着与他合作。一来二去,郑纲也对建材贸易的行情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当时在南充做建材贸易的人还不多,利润却高得离谱。郑纲就租了一间门面,向几个建材商赊了些货,做起了贸易。由于他人机灵实在、广交朋友、大方而不斤斤计较,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别人,开了一年他的铺子生意竟盖过了“老师们”,也能从国营大厂直接进货,月利润上了10万。
而真正让郑纲迅速鹤立鸡群的是他抓住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1992年底,郑纲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蓬安县马回电站发电量大,但因线路问题,大部分电能难以输出,即将建设大规模电气化线路。如果能拿到线缆的供货权,这将是一次革命性的胜利。同行们都笑他痴人做梦,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可能拿给一个小不点做?
郑纲偏不信这个邪。他把价格降到国营交电公司的一半以下,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去争取,自己天天到蓬安县有关部门“蘑菇”。坚持了一个月,终于拿到了总额达3000万元的供货合同。
如此巨额的订单对当时的郑纲来说,一个人是难以消化的,于是他召集全市上百家建材商捆绑起来,共同分享这块蛋糕,漂亮地完成了任务。这一单下来他净赚了600万,同时也确立了他在当地同行中的领导地位。
成功的隔壁
有人说:失败的隔壁是成功。那么成功的隔壁呢?这是一个辩证的议题。有的人呆在成功里闭门不出;有的人迷失了方向,重又回到失败里;郑纲大胆从成功里走出来,敲响了下一扇门,怎么?又是成功!
做建材小成之后,他又同来他这儿进货的建筑商交上了朋友。1994年他创立嘉陵建筑第三公司,开始承包工程,边学边干,从水电安装等小项目一直做到综合性大楼整体工程;1997年,触类旁通,又迅速涉足房地产业,接连开发了市中区写字楼、西门百货批发市场等精品项目,1998年成立四川海山集团,一跃成为南充市的十大民营企业;同年征地70亩建立种养殖场,饲养的虾、蟹、桂鱼等水货占到当地市场的70%以上,而斥资数百万从英国引进的DLY瘦肉型种猪配种繁育试验也已经成功结束,全市农村的生猪改良工程正在全面展开。
1993年底郑纲成为南充市最年轻的政协常委。1997年,郑纲荣获全国“创业之星”大奖。到1999年,海山集团已经下辖9大产业公司,总资产近亿元。
当今中国多数民营企业家在其发展道路上总是困惑良多:家族制企业的弊病、人才奇缺、管理上的滞后、产业的升级问题、资金投向何处等等,在可以淹没我们的人群里,能够嗅到越来越强烈的盲目和焦虑的气息。民营企业家不能诠释这些困惑就难以走出企业长不大的怪圈。
30出头的郑纲虽然在生意场上得心应手、香车怒马、八面来风,但困惑仍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最让他感到揪心的是企业的成长速度降下来,手握资金却不敢贸然出击。为保险起见,郑纲买下大量不动产,以待升值;又投资上千万元在市区建了一座两星级的嘉陵大酒店,做长线投资。
在传统产业一步一步从低端向高端跨越,到了一个顶点后该怎么走?郑纲思索了很久。
转轨
当高科技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之时,远在川南的郑纲对这个以几何级数发展的新鲜事物惊诧不已,兴趣倍增。他尤其对深圳华为集团在短短数年就完成了从几十万到几十亿的资本积累而大惑不解,这对传统产业来说是需要发展多少年也未必能逾越的高峰。1999年,正值深圳高交会举行,急于解惑的郑纲专程赶去参加。
因不在邀请之列,他就以每张800元的高价买到微软、戴尔、SUN等国际知名高科技公司总裁的专场演讲会邀请券,一场不拉连续听了7场。回来以后大呼受益匪浅,顿有豁然开朗之妙,虽然对讲座的内容似懂非懂,但其未来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让郑纲终于找到了企业永续发展的答案。
过去的家族式经营模式与高科技企业高速发展是如此的格格不入。我行我素的郑纲首先对素质较低的管理层动刀,当然首当其冲“遭殃”的就是他的亲戚们。郑纲对现有集团资产重新整合,能剥离的剥离,该放弃的放弃。他把建材商店划归姐姐名下,建筑公司给了二弟,花木公司派给了三弟,酒店的经营权也承包出去。1999年底,产权明晰之后,郑纲毅然决然地拿出主力资金5000万元,创立了海山科技公司。
公司创立后的头等大事是蓄才养势,前期的杯酒释兵权已经为人才的引进扫清了障碍。随后郑纲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参照华为等大公司的先进经验,建立了一整套以“员工配股制度”为核心的激励制度。
郑纲的想法是恢宏而大气的,为引进国内一流人才,他提出把公司资产股份化,从5000万注册资金中拿出2000万,在三年内以期股的方式分派给员工。博士以上级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干满三年每人最高将得到50万股的海山股票,硕士是30万股,其他员工多少不等;实行每月派股制,如一般员工每月送股基数是1000股,其中800股固定,另200股浮动,用于奖励成绩突出者;员工所持股份享受年终分红待遇。
此外,博士级员工每人还将得到一栋单体别墅,硕士是连体别墅,一般员工也能得到宽敞的住宅,而且干满三年产权归个人所有。
消息一出,立即在国内科技界引起轰动。郑纲对专家的高额回报实际上是契合了国际上一大新的流行趋势——把专家的知本资产化。一时间,国内IT界的精英们纷至沓来。
西南石油学院博士生导师曹谢东教授、西南财大金融硕士毕业后赴荷兰攻读金融投资博士的张平、远在美国的软件开发博士后李宏、解放军总后科研所计算机硕士来欣少校……
不到半年,聪明的郑纲麾下已是强手如云,群贤毕至,科技公司的高水平组织架构迅速建立起来,在30人的核心队伍中,有70%左右是硕士以上学历。他的管理也很特别,他对来者说:目前海山科技公司还是一张白纸,别指望我能找现成的项目给你们,我要的是你们拿出一流的项目来说服我投资。
决战2001年
面对巨大的诱惑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员工的知识产能得到了惊人裂变。不用监督,他们自发地夜以继日开发新品。在海山,8小时工作制仅仅成了一个遥远的概念。每次下班郑纲都得亲自去请,可一转身,他们又坐到了电脑前,因为他们明白企业多赢利,他们就多分红;员工们自觉把开发成本降到最低点,因为多花一万其中就有个人的几十。正因为如此,海山科技公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相继开发出了医院综合管理系统、中小学财务管理系统等多项应用软件,并批量投放市场,到2000年初科技公司就开始进入赢利期,比郑纲预计的提前了半年。
“什么叫做主人翁精神,这就叫做主人翁精神!”郑纲感慨地说,“这样的企业管理起来很轻松,当然我也得赶紧充电,于是上了研究生课程班。”
1999年底,郑纲出资400万元买下了中国C网南充、巴中、广安、广元四个二级站的经营权,开始涉足网络业。2000年6月,在C网总部风雨飘摇的危急时刻,郑纲看准C网的民族性和独创性,甘冒风险,投资上千万稳住全网军心,令原本复杂的局面得以尽早拨云见日,而郑纲也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成为C网总部的常务副董事长,担负起“重振朝纲”的重任。
2000年9月,郑纲再次在南充征地600亩创建海山科技园区,拟筹集2.5亿元分两期建设,首期建设的部分厂房、国际技术交流中心会议厅、专家别墅区已经破土动工,预计在200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高精尖的开发队伍也是硕果累累。
——与解放军总后勤部科研所合作研制的掌上指挥电脑,专用于各级指战员在野外作战时移动指挥,它的改进型也适用于公安、交通、银行、税务等部门,市场前景看好,预计在2001年初投产;
——对新型上网设备Cable-Modem的研制也取得了成功,简单的说,该设备实际上是机顶盒与一般modem的杂交,它使计算机既能上网又能收看电视节目。通过有线电视网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其从网上下载信息的速度比现有的电话Modem快1000倍,该项目在全球部分发达地区已被广泛推广,而“海山”将是中国大陆的“NO.1”;
——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的国家863项目“智能搜索引擎”,通过计算机智能化地进行各种自然语言理解、语义分析等多项高科技技术,能更快捷地筛选有效信息,专家预测,它将导致现有各类搜索引擎的全面升级换代。
郑纲向记者保守估计,这三个项目一旦顺利投产,科技公司在2001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
在传统行业中的数次成功转型为郑纲积聚了原始的力量,而向高科技领域的转轨则给了他一飞冲天的翅膀,他又将如何去规避此中的重重风险呢?(编辑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