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in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加强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是获得了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就是踏上了成功之路的开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审题能力 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产生审题障碍的原因,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开启思维之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过程是挖掘、整合信息的过程,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认真地观察,抓住关键的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因此,要减少错误解题现象的发生,就必须讲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强化教学效果。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作保证。
  二、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初步了解题意、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开始。读题时要培养学生反复读、仔细读、边读边想的习惯,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把题目读顺。通过读题,学生能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的了解。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这样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仔细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逐步提高读题能力。在读题过程中可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圈画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像“——”、“?”和“△”等都可以标出题目条件、问题,提醒自己注意。圈圈画画后,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理解题意,正确解答此类题目了。学生只有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三、培养学生画示意图或线段图的习惯
  线段图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直观性强,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分清数量关系,理清思路,把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化难为易,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讲图,或根据线段图编应用题等。
  四、通过观察打破思维定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这是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四则混合运算的审题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先观察题目里有几个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如:“1-58 38”这类题型经常会在口算中出现,学生认为很简单,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结果等于0,但这题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是一道同一级运算的计算题,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正确结果是34。再如:有这样两题:“124÷(512 38)”,“(512 38)÷124”,粗一看这两题都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结果应该是一样的。仔细观察后发现那时两道完全不同的题型,后一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前一题只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因此在指导学生审题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将意思相同解法相同与意思不同解法也不同的题型分别分类列举,让他们在审题训练中观察、比较、判断,那么学生就能改变原有的思维倾向,提高解题能力。
  五、对比推敲,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思维得到锻炼,以此帮助学生辨别真伪,正确认识题目的本质,把握题目关键,引导学生在一团迷雾中理出主线,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
  六、操作是有效审题的升华
  解决实际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如分数问题、相遇问题、图形问题等,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草图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了,审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七、注重复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用自己通俗的语言复述题意,再让学生有意识地复述题意,并利用再造想象,把题目内容鲜明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小明家养了55只鸡,3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如果让学生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5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3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2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已真正理解了题意。
  八、利用动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直观教学或动手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操作中自行发现、思索领悟、比较分析,为学生提供准确、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思维有“据”可依。一是“摆”。根据算式摆学具,再根据摆的学具说算式。例如,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先要求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同样多”、“谁和谁比”、“多”、“少”等概念,从而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二是“画”。示意图或线段图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在解题时理清关系、明晰思路,把难以接受的知识化难为易,是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
  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杨莉.试析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0.
  [2]王丽娟.小学数学审题基本方法探究.教苑点滴,2007.4.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悠久的办学历史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前身为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兴办较早的两个中药系之一。2001年易名为药学系,2002年更名为药学院。5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并说明了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就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    1 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是指人类在处理与水的关系时应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水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水生态
当前,借鉴国外先进高校的办学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越来越成为各级教育政府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探讨民主管理在现代大学制度结构下的含义、意
绪言随着国家人口越来越多,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相对越来越小,人们的住房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户型。小户型住宅的“风头”日益看涨,它是在建筑格局上的再创造,一般是30平方米到100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中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确诊60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为患者开展连续血液净化疗法.结果:45例
摘要:图形是平面设计的三大元素之一。几年来,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海报、招贴、标识等多类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元素,都在手法和风格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创新色彩,成为平面设计在当代飞速发展的见证和标志。鉴于此,本文结合实例,就图形的创新表现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平面设计 图形元素 创新表现  一、平面设计中图形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图形,是指二维空
摘要:《理水》在《故事新编》中独树一帜,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油滑”性。本文将紧扣《理水》中的学者、官员、民众以及主人公禹的形象,解读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油滑”的内涵。  关键词:“油滑”;故事新编;理水;鲁迅  一、引言  “油滑”是《故事新编》的难点。王瑶认为,“所谓‘油滑’,即指它具有类似戏剧中丑角那样插科打诨的性质,也即具有喜剧性。…‘油滑”引人确实发笑,但不仅是“插科打诨”,郑家建指出“油滑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工业供电紧张的局面愈加严重。在这种电力短缺大范围长时间存在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发电站平稳运行成为了关乎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大事。本文从中小型水电站厂房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角度,简要分析如何在建设期保证将来电站长期稳定运作的注意要点。  关键词:电站施工;中小型水电;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二十一世纪10年代伊始,我国经济社会的各方面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