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思想,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语文教学的特征出发,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同时,还有积极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过程,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幾点建议,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关键词:想象;情景;质疑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是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语文课程的开放式教育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理解和部分担忧,仍然以封闭式、静态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从启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应不断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与研究,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主动性。
一、 创设课堂情景,为学生搭建想象空间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单纯的以教学课本为唯一资源,以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无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难以增强语文课堂的互动艺术性。所以,创设课堂情景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学生可以利用情景升华他们的情感,利用他们的情感来进一步感染他们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予以创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来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想象的平台,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芳香的泥土、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流水”这样一段农村景色片段,让学生在感受到花香鸟语的同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教师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图片,每张图片下面有相应的文字描述,并由教师深情的朗读。例如春季:微风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气息;夏季: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告诉我们夏天已来临;秋季: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冬季: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等等。教师通过视频的激情导入,而且利用优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的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紧接着,由学生展示课下收集的一些含有物候知识的诗词并精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中感受到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摇曳多姿的语言。最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进行思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搭建了想象的空间,再加上有了问题的指引,使学生散发开阔性思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挖掘创新潜力
从古至今,提问一直是小学教学课堂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传统教学课堂中,通常是拘泥于教师提问,学生解答这样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方式会禁锢他们的思想,不利于发散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质疑问题的能力,挖掘其创新潜能。这样,才能为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新型玻璃》这一课程教学中,本身它是一篇融入现代化建设的一篇文章,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每位同学都会对这种新型玻璃产生疑问。例如;和我们生活中的普通玻璃有什么不同,都有那些新型玻璃等问题。首先,教师会联系生活,让学生们当一个推销员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这时候学生们就会产生疑问:怎么样推销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呢?这些个新型玻璃“新”到哪里、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该如何把他们准确表达出来等等。学生们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把他们的产品的性能、特点、作用描述的面面具到,做了一次成功的推销员。然后,教师画出一个表格,让学生自由结组填写。学生带着表格中所隐含地问题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填入答案。最后,由教师公布各组填写表格的情况,并比较不同之处,学生在比较和质疑中得到了更好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激发好奇心,发散创新思维。
三、 开展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被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语文实践活动早已经被实施,但是也是最近几年才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众所周知,语文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与此同时,融入生活元素也能为语文的学习搭建体验的平台。如果在语文课堂中,始终以课本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课堂氛围以“静态”为主,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激发自己的头脑,所以,将实践活动适当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将语文知识变得灵动,而且有助于学生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武松打虎》这一教学设计中,首先,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进行播放《好汉歌》的歌曲,让学生猜测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听完学生们的交流,让学生们对水泊梁山好汉们进行回忆。接下来,由教师播放一个《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们通过视频去认识武松、了解武松,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老师会布置任务,认真观察武松打虎过程中的动作,体会他的独特英雄形象。观看完视频,要邀请学生上台做情景展示。教师在课堂上提前布置好演练工具,例如:桌子、凳子、碗、水(代替酒),然后找几位学生,一个扮演武松,一个扮演老虎,还有一个扮演店小二。学生在表演之前对各自的角色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人虎搏斗的场面中,第一回合:老虎按,武松轻松逃开;第二回合:武松爬到老虎背上,武松仍然纹丝不动;第三回合:老虎按住,武松再次逃开;最后:老虎没招了,被武松打死。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剧本表演让学生跟随作者,穿越时空,来到景阳冈,演示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使枯燥的语文知识落实到形象、生动的实践中,培养了学生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创新性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语文教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有时是一首抒情的古诗词,有时是一篇具有前因后果的人物叙事经历,还有时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因此,在高年级的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不断改善语文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主动性,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学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上),2018(11):15.
[2]陈思涵.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利与弊[J].教育,2018(49):11.
[3]许秋根.试论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效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
作者简介:
杨胜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羌圩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想象;情景;质疑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是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语文课程的开放式教育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理解和部分担忧,仍然以封闭式、静态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从启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应不断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与研究,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主动性。
一、 创设课堂情景,为学生搭建想象空间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单纯的以教学课本为唯一资源,以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无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难以增强语文课堂的互动艺术性。所以,创设课堂情景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学生可以利用情景升华他们的情感,利用他们的情感来进一步感染他们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予以创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来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想象的平台,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芳香的泥土、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流水”这样一段农村景色片段,让学生在感受到花香鸟语的同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教师出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图片,每张图片下面有相应的文字描述,并由教师深情的朗读。例如春季:微风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气息;夏季: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告诉我们夏天已来临;秋季: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冬季: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等等。教师通过视频的激情导入,而且利用优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的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紧接着,由学生展示课下收集的一些含有物候知识的诗词并精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中感受到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摇曳多姿的语言。最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进行思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搭建了想象的空间,再加上有了问题的指引,使学生散发开阔性思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挖掘创新潜力
从古至今,提问一直是小学教学课堂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传统教学课堂中,通常是拘泥于教师提问,学生解答这样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方式会禁锢他们的思想,不利于发散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质疑问题的能力,挖掘其创新潜能。这样,才能为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新型玻璃》这一课程教学中,本身它是一篇融入现代化建设的一篇文章,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每位同学都会对这种新型玻璃产生疑问。例如;和我们生活中的普通玻璃有什么不同,都有那些新型玻璃等问题。首先,教师会联系生活,让学生们当一个推销员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这时候学生们就会产生疑问:怎么样推销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呢?这些个新型玻璃“新”到哪里、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该如何把他们准确表达出来等等。学生们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把他们的产品的性能、特点、作用描述的面面具到,做了一次成功的推销员。然后,教师画出一个表格,让学生自由结组填写。学生带着表格中所隐含地问题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填入答案。最后,由教师公布各组填写表格的情况,并比较不同之处,学生在比较和质疑中得到了更好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激发好奇心,发散创新思维。
三、 开展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被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语文实践活动早已经被实施,但是也是最近几年才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众所周知,语文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与此同时,融入生活元素也能为语文的学习搭建体验的平台。如果在语文课堂中,始终以课本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课堂氛围以“静态”为主,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激发自己的头脑,所以,将实践活动适当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将语文知识变得灵动,而且有助于学生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武松打虎》这一教学设计中,首先,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进行播放《好汉歌》的歌曲,让学生猜测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听完学生们的交流,让学生们对水泊梁山好汉们进行回忆。接下来,由教师播放一个《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们通过视频去认识武松、了解武松,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老师会布置任务,认真观察武松打虎过程中的动作,体会他的独特英雄形象。观看完视频,要邀请学生上台做情景展示。教师在课堂上提前布置好演练工具,例如:桌子、凳子、碗、水(代替酒),然后找几位学生,一个扮演武松,一个扮演老虎,还有一个扮演店小二。学生在表演之前对各自的角色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人虎搏斗的场面中,第一回合:老虎按,武松轻松逃开;第二回合:武松爬到老虎背上,武松仍然纹丝不动;第三回合:老虎按住,武松再次逃开;最后:老虎没招了,被武松打死。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剧本表演让学生跟随作者,穿越时空,来到景阳冈,演示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使枯燥的语文知识落实到形象、生动的实践中,培养了学生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创新性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语文教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有时是一首抒情的古诗词,有时是一篇具有前因后果的人物叙事经历,还有时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因此,在高年级的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不断改善语文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主动性,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学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上),2018(11):15.
[2]陈思涵.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利与弊[J].教育,2018(49):11.
[3]许秋根.试论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效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
作者简介:
杨胜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羌圩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