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摄影作文”就是引领学生用镜头去观察、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回顾摄影作品,再次引起其内心的共鸣,从而使其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该校将摄影习作纳入单元整体学习之中,构建了“课堂学习观察感悟表达—课外练习摄影表达体验—课堂展示体验升华情感”的操作模式,具体有以下两种:一是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二是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
关键词:语文学习;镜头;摄影作文
一、探究背景
2012年秋,在家长会上发给家长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问题:“您的孩子在哪方面的表现最令您感到烦恼,最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指导?”95%以上的家长都选择了“作文”,这引起了我们的重视。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写作文非常困难,看着题目无从下手,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行字。教师也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经历过的实践过程记忆不清晰,观察不细致,甚至不会观察,更不用说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了。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在观察和表达两个层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其原因是学生生活缺位、思维凝滞,导致写作失语、思想贫乏,造成了“泛作文”和“八股文”现象的出现。
随着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摄影是一门减法艺术,它强调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精彩并截取下来,在普通中发现不普通。摄影作品都有明确的主题,强调思维深度,而这种观察力和主题思考与习作要求是一致的。真正好的摄影作品往往是有语言、有故事,真正好的文章往往有画面、有色彩。因此,摄影与作文是相通的艺术。同时,学生从心底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从这个角度上说,摄影也是一种观察和表达。
二、“摄影作文”的探索过程
所谓“摄影作文”就是教师引领学生用镜头去观察、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激发其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回顾摄影作品的创造过程,再次引起内心的共鸣,从而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一研究的提出,令我们眼前一亮,这也许能够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其一,摄影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件新鲜事物,它本身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其二,学生在用镜头观察、拍摄的过程中能够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使其永久保留在镜头中,从而解决观察不细致、不具体的问题;其三,所拍摄的摄影作品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源泉;其四,摄影拍摄的过程是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体验,便于相互交流、提高。
我们遴选了一批在摄影、习作方面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摄影作文社团,邀请莱州市摄影家协会的专业人员为我们普及摄影知识,以社团的方式引导摄影作文的学习。
摄影作文的主要课程有摄影基础知识,包括寻景、观察、选景、拍照、修正;摄影写作实践,包括主题甄别、体裁选定和表达方式等。课程的实施以“单镜头训练—片段练笔”和“多镜头组合—主题式微习作”为主,我们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临近学校的莱州河套湿地公园拍摄采风,让学生通过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观察和拍摄,感受到景色的不同变化。这样,当学生写作的时候,就能够结合平日的拍摄和主题式生活日记的素材积累,进行画面再现和材料重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河套湿地公园的景色进行详细描写。历经一年的实践,摄影习作社团的作品在全市母语成果展和“烟台教科研走进莱州”成果展中获得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強烈反响。
在摄影习作的实践中,我们渐渐意识到这个小小的镜头,其实就是一只会观察、能发现的“眼睛”。我们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具备这样一只“眼睛”。
摄影习作作品展也在我校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学生参加了班级的摄影习作兴趣小组,很多家长也自发组织起来,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各处拍摄采风。学生以摄影家的眼光走进生活,把摄影和写作融入生活中,一边进行外景拍摄,一边进行生活素材的积累。湿地公园、月季园、杏林、云峰山、毛家梅苑、马家庄游乐场……这些地方都留下了学生的足迹。这一系列主题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发现、捕捉、拍摄的过程中将观赏与摄影习作有机结合,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由此产生的篇篇美文刊发在各级刊物上,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摄影习作实践教学模式
社团和兴趣小组同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顺势而动,将摄影习作纳入单元整体学习之中,采取了“课堂学习观察感悟表达—课外练习摄影表达体验—课堂展示体验升华情感”的操作模式,具体有以下两种:一是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二是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
1.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
在以习作为导向的单元整体学习理念的引领下,单元学习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通读整个单元,了解单元学习的内容和任务,通过交流,使他们明确自己在单元学习前应该做哪些准备,为习作做哪些积累。这样,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便有了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而在随后组织的有指向的阅读实践和有导向的生活实践,则为学生搭建了平台。
以五四学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三组课文“学会感恩”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重点是抓住外貌、语言和动作等细节表现父母之爱。基于此,我们的生活实践便组织学生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父母。
在观察、拍摄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同时,学生也随着课文的学习,积累来自课文和课外书上的语言材料,积累名家的表达方式。随着课堂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镜头越来越倾向展示父母普通的外貌、习以为常的动作和絮絮叨叨的话语,对单元学习的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语文实践在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学生的镜头记录了生活中的父母,这些画面在学生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精心甄选,再次观察、发现、思索,父母的形象慢慢地呈现出来。学生被父母的养育恩情所感动,镜头流露出感恩之情。情感之门一旦打开,言语就会自然形成。 这样,我们将摄影习作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观察、积累语言、感悟表达,在生活中观察体验、运用积累、尝试表达,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立足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和实践,他们的积累和体验都是深刻的,所以在写作时,他们才会真正实现“文思泉涌”,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走入生活。
2.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
如果说,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关注学生个体的平常生活,那么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则是关注学生的集体生活。语文学习中经常有感受春天、秋天、自然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去撷取、去体验。
以三年级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一组课文为例,本组的主题是“感受自然”。我们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在学生家长委员会的帮助下,一起来到了莱州市的“杏花村”——大岚张家。
在杏林中,摄影师在现场对学生进行拍摄指导,学生则按照我们确定的主题寻找和遴选镜头,增加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笔者在现场也对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拍摄的过程就是自己创作的过程。摄影艺术需要有一个选定的范围,可以拍摄一个全景,也可以对其中的一棵树、一根枝、一朵花进行细致地拍摄;作文也一样,可以按照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摄影要表现主题,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捕捉值得表现主题的内容;而作文要表达主题,要通过观察去筛选有价值的素材,是选择娇羞的花苞,怒放的花朵,还是飘落的花瓣。这样,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增加对生活的积累,学会用视觉语言和文学语言同步表达。
有了理论指导,接下来教师就要让学生亲自用相机捕捉生活瞬间,培养学生的摄影者视角,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甚至是独立创新。
通过拍摄,学生发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忽略的細节。例如,杏花远看是白色,近看却是淡粉色,而且花瓣上也有像人的血管一样的脉络。顺光拍摄和逆光拍摄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是否使用背景给人的感觉也迥然不同。
拍摄实践后,笔者马上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交流,让他们介绍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又将课本上的口语交际环节搬到了活动现场。通过“积—观—拍—思—说”的过程,我们把原生态的生活融入课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丰富生活的观察兴趣,促进了学生言语素养的提升。
回校后,笔者立即组织学生进行回顾、思考、筛选,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思,有条理地进行表达。这样,学生就在“赏杏花”这一主题的引领下,感受了自然,获得了与众不同的体验。
摄影习作以专业的观察视角,真实的表达体验,温情的生活关照,将语言实践、生活体验、情感抒发交融共生、同步推进,开辟了习作走进生活,走向真实的新途径。
经过多年摄影习作实践,学生参与摄影活动和写作的兴趣日益高涨。现在,在校园里、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一些用相机进行拍摄的学生。他们时时留心观察,捕捉被忽视的细节;他们借助摄影,依托生活进行观察、习作;他们写出的作文不再空洞乏味,而是饱含真情实感,彰显着思考的灵性。我们相信,只要学生继续坚持摄影习作,就一定会伴随着美丽与幸福一同成长,而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一定会不断提升!
关键词:语文学习;镜头;摄影作文
一、探究背景
2012年秋,在家长会上发给家长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问题:“您的孩子在哪方面的表现最令您感到烦恼,最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指导?”95%以上的家长都选择了“作文”,这引起了我们的重视。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写作文非常困难,看着题目无从下手,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行字。教师也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经历过的实践过程记忆不清晰,观察不细致,甚至不会观察,更不用说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了。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在观察和表达两个层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其原因是学生生活缺位、思维凝滞,导致写作失语、思想贫乏,造成了“泛作文”和“八股文”现象的出现。
随着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摄影是一门减法艺术,它强调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精彩并截取下来,在普通中发现不普通。摄影作品都有明确的主题,强调思维深度,而这种观察力和主题思考与习作要求是一致的。真正好的摄影作品往往是有语言、有故事,真正好的文章往往有画面、有色彩。因此,摄影与作文是相通的艺术。同时,学生从心底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从这个角度上说,摄影也是一种观察和表达。
二、“摄影作文”的探索过程
所谓“摄影作文”就是教师引领学生用镜头去观察、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激发其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回顾摄影作品的创造过程,再次引起内心的共鸣,从而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一研究的提出,令我们眼前一亮,这也许能够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其一,摄影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件新鲜事物,它本身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其二,学生在用镜头观察、拍摄的过程中能够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使其永久保留在镜头中,从而解决观察不细致、不具体的问题;其三,所拍摄的摄影作品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源泉;其四,摄影拍摄的过程是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体验,便于相互交流、提高。
我们遴选了一批在摄影、习作方面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摄影作文社团,邀请莱州市摄影家协会的专业人员为我们普及摄影知识,以社团的方式引导摄影作文的学习。
摄影作文的主要课程有摄影基础知识,包括寻景、观察、选景、拍照、修正;摄影写作实践,包括主题甄别、体裁选定和表达方式等。课程的实施以“单镜头训练—片段练笔”和“多镜头组合—主题式微习作”为主,我们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临近学校的莱州河套湿地公园拍摄采风,让学生通过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观察和拍摄,感受到景色的不同变化。这样,当学生写作的时候,就能够结合平日的拍摄和主题式生活日记的素材积累,进行画面再现和材料重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河套湿地公园的景色进行详细描写。历经一年的实践,摄影习作社团的作品在全市母语成果展和“烟台教科研走进莱州”成果展中获得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強烈反响。
在摄影习作的实践中,我们渐渐意识到这个小小的镜头,其实就是一只会观察、能发现的“眼睛”。我们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具备这样一只“眼睛”。
摄影习作作品展也在我校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学生参加了班级的摄影习作兴趣小组,很多家长也自发组织起来,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各处拍摄采风。学生以摄影家的眼光走进生活,把摄影和写作融入生活中,一边进行外景拍摄,一边进行生活素材的积累。湿地公园、月季园、杏林、云峰山、毛家梅苑、马家庄游乐场……这些地方都留下了学生的足迹。这一系列主题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发现、捕捉、拍摄的过程中将观赏与摄影习作有机结合,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由此产生的篇篇美文刊发在各级刊物上,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摄影习作实践教学模式
社团和兴趣小组同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顺势而动,将摄影习作纳入单元整体学习之中,采取了“课堂学习观察感悟表达—课外练习摄影表达体验—课堂展示体验升华情感”的操作模式,具体有以下两种:一是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二是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
1.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
在以习作为导向的单元整体学习理念的引领下,单元学习伊始,我们便组织学生通读整个单元,了解单元学习的内容和任务,通过交流,使他们明确自己在单元学习前应该做哪些准备,为习作做哪些积累。这样,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便有了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而在随后组织的有指向的阅读实践和有导向的生活实践,则为学生搭建了平台。
以五四学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三组课文“学会感恩”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重点是抓住外貌、语言和动作等细节表现父母之爱。基于此,我们的生活实践便组织学生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父母。
在观察、拍摄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同时,学生也随着课文的学习,积累来自课文和课外书上的语言材料,积累名家的表达方式。随着课堂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镜头越来越倾向展示父母普通的外貌、习以为常的动作和絮絮叨叨的话语,对单元学习的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语文实践在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学生的镜头记录了生活中的父母,这些画面在学生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精心甄选,再次观察、发现、思索,父母的形象慢慢地呈现出来。学生被父母的养育恩情所感动,镜头流露出感恩之情。情感之门一旦打开,言语就会自然形成。 这样,我们将摄影习作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观察、积累语言、感悟表达,在生活中观察体验、运用积累、尝试表达,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立足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和实践,他们的积累和体验都是深刻的,所以在写作时,他们才会真正实现“文思泉涌”,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走入生活。
2.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
如果说,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的摄影习作实践关注学生个体的平常生活,那么实践主题引领下的摄影习作现场实践则是关注学生的集体生活。语文学习中经常有感受春天、秋天、自然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去撷取、去体验。
以三年级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一组课文为例,本组的主题是“感受自然”。我们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在学生家长委员会的帮助下,一起来到了莱州市的“杏花村”——大岚张家。
在杏林中,摄影师在现场对学生进行拍摄指导,学生则按照我们确定的主题寻找和遴选镜头,增加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笔者在现场也对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拍摄的过程就是自己创作的过程。摄影艺术需要有一个选定的范围,可以拍摄一个全景,也可以对其中的一棵树、一根枝、一朵花进行细致地拍摄;作文也一样,可以按照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摄影要表现主题,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捕捉值得表现主题的内容;而作文要表达主题,要通过观察去筛选有价值的素材,是选择娇羞的花苞,怒放的花朵,还是飘落的花瓣。这样,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增加对生活的积累,学会用视觉语言和文学语言同步表达。
有了理论指导,接下来教师就要让学生亲自用相机捕捉生活瞬间,培养学生的摄影者视角,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甚至是独立创新。
通过拍摄,学生发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忽略的細节。例如,杏花远看是白色,近看却是淡粉色,而且花瓣上也有像人的血管一样的脉络。顺光拍摄和逆光拍摄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是否使用背景给人的感觉也迥然不同。
拍摄实践后,笔者马上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交流,让他们介绍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又将课本上的口语交际环节搬到了活动现场。通过“积—观—拍—思—说”的过程,我们把原生态的生活融入课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丰富生活的观察兴趣,促进了学生言语素养的提升。
回校后,笔者立即组织学生进行回顾、思考、筛选,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思,有条理地进行表达。这样,学生就在“赏杏花”这一主题的引领下,感受了自然,获得了与众不同的体验。
摄影习作以专业的观察视角,真实的表达体验,温情的生活关照,将语言实践、生活体验、情感抒发交融共生、同步推进,开辟了习作走进生活,走向真实的新途径。
经过多年摄影习作实践,学生参与摄影活动和写作的兴趣日益高涨。现在,在校园里、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一些用相机进行拍摄的学生。他们时时留心观察,捕捉被忽视的细节;他们借助摄影,依托生活进行观察、习作;他们写出的作文不再空洞乏味,而是饱含真情实感,彰显着思考的灵性。我们相信,只要学生继续坚持摄影习作,就一定会伴随着美丽与幸福一同成长,而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一定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