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感交流是父母与孩子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纽带,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不可选择和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者。与孩子交谈时,要采取欣赏的态度,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尊重他的人格和权利,多说鼓励话,少说泄气话,不能伤害其自尊心,让孩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
【关键词】 倾听 微笑 宽容 激励
情感交流是父母与孩子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纽带,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有些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心情,不体谅自己的甘苦。其实不然,是家长并没有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求;如果再加上一些不当的教育方法,容易促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甚至与家长顶撞。因此,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更是一门塑造人的艺术。
1 尊重
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一样。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一定要尊重他的人格和权利,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使用言语向其人格开炮;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孩子感受到爱及生命的价值,获得前进的信心和力量,更加奋发向上。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或是用积极的暗示引导他,孩子就会朝着正确的理想方面去做。
“代沟”往往是由于互不了解、互不理解造成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烦恼,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变化、需求、困惑和烦恼,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日常生活中,家长既要注意发扬民主,鼓励孩子大胆发表意见和看法,尽可能多的吸收孩子的合理的意见,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又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事情;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当头棒喝,冷水浇身,而要启发引导,耐心地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其继续前行。
2 倾听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特点为三口之家,邻里大多数互不交往,许多孩子在家庭中缺少玩伴,他们非常孤单。孩子需要朋友,更想与家长交往,想要家长成为他们的朋友。因此,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因工作、家务繁忙而冷落了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天然的、不可选择和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者。作为教育者,应善于专心致志地倾听孩子的讲话,从而了解孩子的想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即使在家长心烦意乱的时候,也应表现出对孩子的话题很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好感,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会向家长敞开心扉。在与孩子交谈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谈话,那样会使孩子胆怯;即使孩子说错,也不要当即训斥或发火,那样会使孩子把话埋在心里,不敢向家长述说。
3 微笑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情感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表情是思想的信号,是无声的语言,如微笑表示赞赏,点头表示默认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善于给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的心境,善于换上一张微笑的脸,善于用赞赏的目光与孩子交谈,善于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孩子做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到父母的可亲可近,身心愉悦地去做他该做的事情,并能把遇到各种困惑和烦恼及时告诉家长。
4 宽容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此发展的过程中,孩子总是由一个缺知少识、天真幼稚、活泼好动、冲动好奇成长为一个具有一定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半独立、半依赖的社会成员。由于孩子心理、生理上处于发展阶段,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定在行为上偶尔会“出格”,家长要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谅解他们,去帮助、鼓励他们,为他们加油。家长客观公正的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自信心。假如当孩子偶尔失败时,家长切不可心急如焚地责怪孩子:“真笨”、“连这点小事都不行”;当孩子兴高采烈地给你看他的作品时,家长却不屑地说:“画的是什么呀?一点都不像!”当孩子正专心致志地剪纸,家长却因为他剪得不够精致训斥道:“你怎么剪得这么乱七八糟,你看人家剪得多好!”等等。家长的这些错误的评价,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产生否定的“自我”概念,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为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家长的宽容、理解、欣赏、鼓励,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5 激励
二十一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缺乏自信、没有远大目标的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激励教育正是基于此提出的,因此,通过激励教育,可以克服孩子的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通过激励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学会自爱,挖掘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家长和孩子相处时,要采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建议家长从小事抓起,多帮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会扫地,不要指责他,告诉他怎样扫才能扫干净,紧跟着鼓励他:“你真能干!”或者:“你真行!”“你是个孝顺的孩子!”“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在来一次!”……让孩子认识到,父母正关注着自己。当然,并不是说孩子犯了错也宽容,甚至放任不管。对孩子的缺点要及时指出,但要注意教育语言,采用“只要……就……”的鼓励式语言,例如:只要你再想一想,你就知道怎样做了;只要肯动脑筋,你就能變得更加聪明;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只要你肯努力,我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其次,在孩子有错误时,让他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既尊重了孩子,又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信任。第三,经常提醒孩子:“说到不如做到。”引导孩子在行动上努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出来。第四,谨慎使用物质奖励。
总之,父母要采用欣赏眼光看待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孩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
【关键词】 倾听 微笑 宽容 激励
情感交流是父母与孩子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纽带,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有些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心情,不体谅自己的甘苦。其实不然,是家长并没有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求;如果再加上一些不当的教育方法,容易促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甚至与家长顶撞。因此,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更是一门塑造人的艺术。
1 尊重
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一样。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一定要尊重他的人格和权利,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使用言语向其人格开炮;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孩子感受到爱及生命的价值,获得前进的信心和力量,更加奋发向上。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或是用积极的暗示引导他,孩子就会朝着正确的理想方面去做。
“代沟”往往是由于互不了解、互不理解造成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烦恼,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变化、需求、困惑和烦恼,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日常生活中,家长既要注意发扬民主,鼓励孩子大胆发表意见和看法,尽可能多的吸收孩子的合理的意见,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又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事情;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当头棒喝,冷水浇身,而要启发引导,耐心地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其继续前行。
2 倾听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特点为三口之家,邻里大多数互不交往,许多孩子在家庭中缺少玩伴,他们非常孤单。孩子需要朋友,更想与家长交往,想要家长成为他们的朋友。因此,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因工作、家务繁忙而冷落了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天然的、不可选择和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者。作为教育者,应善于专心致志地倾听孩子的讲话,从而了解孩子的想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即使在家长心烦意乱的时候,也应表现出对孩子的话题很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好感,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会向家长敞开心扉。在与孩子交谈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谈话,那样会使孩子胆怯;即使孩子说错,也不要当即训斥或发火,那样会使孩子把话埋在心里,不敢向家长述说。
3 微笑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情感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表情是思想的信号,是无声的语言,如微笑表示赞赏,点头表示默认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善于给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的心境,善于换上一张微笑的脸,善于用赞赏的目光与孩子交谈,善于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孩子做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到父母的可亲可近,身心愉悦地去做他该做的事情,并能把遇到各种困惑和烦恼及时告诉家长。
4 宽容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此发展的过程中,孩子总是由一个缺知少识、天真幼稚、活泼好动、冲动好奇成长为一个具有一定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半独立、半依赖的社会成员。由于孩子心理、生理上处于发展阶段,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定在行为上偶尔会“出格”,家长要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谅解他们,去帮助、鼓励他们,为他们加油。家长客观公正的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自信心。假如当孩子偶尔失败时,家长切不可心急如焚地责怪孩子:“真笨”、“连这点小事都不行”;当孩子兴高采烈地给你看他的作品时,家长却不屑地说:“画的是什么呀?一点都不像!”当孩子正专心致志地剪纸,家长却因为他剪得不够精致训斥道:“你怎么剪得这么乱七八糟,你看人家剪得多好!”等等。家长的这些错误的评价,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产生否定的“自我”概念,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为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家长的宽容、理解、欣赏、鼓励,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5 激励
二十一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缺乏自信、没有远大目标的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激励教育正是基于此提出的,因此,通过激励教育,可以克服孩子的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通过激励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学会自爱,挖掘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家长和孩子相处时,要采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建议家长从小事抓起,多帮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会扫地,不要指责他,告诉他怎样扫才能扫干净,紧跟着鼓励他:“你真能干!”或者:“你真行!”“你是个孝顺的孩子!”“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在来一次!”……让孩子认识到,父母正关注着自己。当然,并不是说孩子犯了错也宽容,甚至放任不管。对孩子的缺点要及时指出,但要注意教育语言,采用“只要……就……”的鼓励式语言,例如:只要你再想一想,你就知道怎样做了;只要肯动脑筋,你就能變得更加聪明;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只要你肯努力,我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其次,在孩子有错误时,让他自我调控,自我评价,既尊重了孩子,又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信任。第三,经常提醒孩子:“说到不如做到。”引导孩子在行动上努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出来。第四,谨慎使用物质奖励。
总之,父母要采用欣赏眼光看待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孩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