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小麦育种将创造巨大的种业市场

来源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人知道杂交玉米,杂交水稻,但很少有人听说过杂交小麦。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杂交小麦应用面积达到杂交水稻的应用水平,那么将创造一个巨大而崭新的高技术种业市场。
  据北京市农科院杂交小麦中心分析,2006年国内小麦种植面积在3.49亿亩,如果按杂交小麦应用面积达总播种面积的50%计(达到杂交水稻应用水平),每年的应用面积将达1.7亿亩,按亩均增产50公斤算,那么全国每年就可以新增产小麦85亿公斤。另外,单制种这一项每年就可以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21亿元。可以说,杂交小麦种业市场将是国内农作物杂交种业未来开发的最大领域。
  杂交小麦抗逆力较强,又能充分利用水肥,增产幅度可达10%~20%,与常规品种相比播种量也可减少1/3。正是由于这些优势的存在,各国一直都在努力寻求开发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杂交小麦作为世界性难题,全世界已进行了50多年的不懈研究,但至今仍未实现大面积生产应用。
  北京市农科院杂交小麦中心主任赵昌平介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核心问题是创建高效生产小麦杂交种的技术体系,目前国际上存在化学杀雄、“三系”和“二系”3种杂交技术。其中“二系杂交小麦”为中国首创并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北京市农科院杂交小麦中心课题组在安徽阜阳和四川内江进行了试验,分别使“二系杂交小麦”的制种产量达到常规小麦产量的65%和70%,单位面积制种产量已连续4年分别达到亩产200公斤和150公斤的水平。该院已选育出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新组合12个,部分组合在北京、河北、安徽等地已成功联合示范3.5万多亩,平均增产15.8%,最高单产达每亩631公斤,为杂交小麦走向大面积生产奠定了基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张改生教授率领的攻关小组经过6年艰苦探索和研究,在国内率先将化学杂交剂GENESIS应用于杂种小麦大田制种,并研究出优化的配套制种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杂种小麦的制种产量和制种效益,使制种产量达到每亩250~350公斤。2000年8月,西杂1号通过了陕西省品种审定,这是中国黄淮冬麦区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交小麦新品种。张改生说,他们的下一步主攻目标是完成专用型、高产型杂交小麦新品种到超级杂交麦的选育,力争使高产型杂交小麦亩产量稳定在650公斤~750公斤,同时,加强专用型杂交小麦新品种选育,使品质达到国颁小麦优质一级标准,亩产稳定在600公斤。
  中国农业大学利用自身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化学杂交剂“BAU—9403”,先后筛选了约250余个杂交小麦组合,已在北京、山东、江苏等地获得一批性状优良的优势组合。山东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同利用“BAU—9403”选育成功的小麦杂交品种山农杂1号已进入制种试验、生产示范和区域试验,并在2002~2003年获山东省高肥甲组预试第一,2003年~2004年获山东省高肥甲组区试第一,平均亩产达546.97公斤。
  我们看到,国内杂交小麦品种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杂交小麦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还需要企业的广泛参与,需要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还需要育种家研究出更多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品质优异的品种来。 (江苏种业)
其他文献
主 持 人:本刊记者王勇  本期嘉宾:庞丽娟(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熊彬(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教育局局长)   张德刚(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石城乡中心小学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2006年3月27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表达了清退代课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决心。全国44.8万代课教师的命运,因此而变得尴尬。在这44.8万代课教师中,农村教师占有相当数量。如此多的教师离开
期刊
一个行政村,大大小小事务的决策与实施,涉及全村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谁说了算?村民说了算,你一嘴他一嘴,看似民主了,实则是无政府状态,必将诸事难成。村官们说了算,其决策与行为有失制约和监督、监理,难免出现偏颇、失误,甚至造成村官的腐败,从而伤及村民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村里的大小事务如何决策与实施,实际上是个管理问题,是治村问题。管理民主了,科学了,治村才能和谐有序,村里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
期刊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在灵璧县,一个乡镇养鸡协会竟能发展成遍布苏鲁豫皖4省25个县区、发展会员2200多人、存栏蛋鸡600万只、年产值近10亿元、利税1.2亿元的大型养鸡协会。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人称“皖北鸡王”的安徽省农村百佳致富带头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张良林。  创业之初,军人出身的张良林从办鸡笼厂着手,为打开销路,他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00户有影响力,能起带头作用的养鸡户,每户免费赠送一架鸡笼
期刊
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农艺师孟纯成,1996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仍然坚持义务做农业技术科研和推广工作,先后共扶持475个科技示范户。据西洞庭管理区办公室、政治部、农经局、老科技协会等部门的估算,孟纯成使西洞庭农民收入累计增加2800多万元。他因此三次被评为常德市老科技协会先进个人,年年获得西洞庭管理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心系田野    孟纯成1958年进入原西洞庭农场中等农业技术
期刊
历经磨练,铸就共产党人高尚品格    在施庄村,要想在办公室见到单付军很难,因为他总是忙在第一线:哪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单付军虽瘦,眉宇间却凝聚着几分坚毅。当提及施庄村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时,他说:“都是伙计们拧成一股劲儿干出来的,没有伙计们的合作和党员们的支持,我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而对于同龄人来说,单付军又是幸运的,他1969年应征入伍,当上了装甲兵,一干就是六年,应征第二年就入了
期刊
张如彬:河北南皮县鲍官屯镇小集村党支部书记  领百名党员树百面旗帜  2005年5月16日,43岁的张如彬辞去20多年的乡镇机关工作,回到小集村当起了村官。上任时,小集村迎接他的只有村里帐面上仅剩下的34元钱和高达120万元的外债。  小集村是一个近4000人的大村,有101名党员,是全县312个村中最大的农村党支部。为保住这个“第一党支部”,并让它真正发挥模范作用,张如彬提出了“百名党员要做百面
期刊
大章村当年被李鸿章划定为“泛区”,曾是洪水必经之地。最后一次特大洪水发生在1996年8月,迄今已有11年了。  然而,连续的洪水并没有给大章村带来吃水的方便。村民吃水常年只靠几口露天水井。2001年12月,大章村才用上了自来水。2006年4月,大章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一个默默无闻的“泛区”小村,几年间实现了大步跨越,其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原来,大章村有一个村民信任的好带头人——党支部书记胡月恒。
期刊
朔州市白堂乡安太堡村,13年前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安太堡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和他的村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李文自上任以来,始终把经济作为安太堡村发展的主题。他认为,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民生活的富裕。村委干部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必须以观念促发展,以发展见成效。安太堡村移民搬迁到新村后,几乎没有一亩土地。在农村,如果离开了
期刊
毗邻郑州的中牟县,有这样一座卫生院——九龙镇卫生院。改革的浪潮促使了太多标榜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状况大都令人堪忧,九龙镇卫生院却在新老院长的带领下,探索出了一条不甘落后、敢于竞争之路。    生存危机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在承担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机制僵化造成卫
期刊
“野性十足”的吊瓜浑身都是宝      建德莲花镇,这里真的很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田头山坡都是成片成片的吊瓜地。走进一看,如天网般的蔓藤上,挂着许多许多翠绿、黄绿相间的果实,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特别惹人喜爱。老宋告诉我们,这就是快收获的吊瓜,等到9月吊瓜成熟时,比现在更漂亮,黄色的果实挂在枝头,特别像一盏盏小橘灯,零食吊瓜籽就是它!   老宋全名宋志红,黑黑瘦瘦的他和妻子两人,今年种了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