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高中的常规课程步入建筑学专业课程;尤其是建筑美术,须从头开始,并按照专业规则进行,对大多数低年级学生而言,学好建筑美术不仅是一个打开学习建筑学大门的过程,更是一个难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找出有章可循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建筑美术;表现;设计思维;审美
Abstract: in the conventional high school curriculum into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course; especially in the architectural art, must start from scratch,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professional, for the majority of lower grade students, to learn the art of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an open learning architecture gate, is more of a problem.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learning method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art; performance; design thinking; aesthetic
中圖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当我们从高中跨入大学,从常规课程步入专业课程,尤其是美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近乎一张白纸,必须从头开始,按照专业规则进行,所以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学好建筑美术确实是一个头疼的事情。美术课,同时也是一门技巧课,凡事熟能生巧,只有多练、多画才能提高绘画水平。但关键是怎么画,如何去画,如何在面对困难时激励自己。本人现就读建筑本科三年级,学习建筑亦经历从陌生到相对熟悉的过程,以下是本人对美术在建学筑教学中的一些个人看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起到帮助。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教学在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学到在其他学科中学不到的东西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思考能力,丰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作为建筑学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外,还须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熟悉艺术发展的历史与规律、具有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敏锐洞察力。
建筑中美术绘画对建筑教育的意义
1.1建筑美术绘画是一种隐形教育
造型艺术包括纯艺术与设计艺术两大类。建筑艺术以其功能性与审美性,应属于设计类的艺术。“虽然建筑与绘画、雕塑在物化结构上同属于空问艺术,但是在形态符合体系与形态的构成关系等方而,建筑都有其特别之处”(刘天民《建筑美术教学改革刍议》)。我们知道美术性质决定其活动是以客观形式存在,以图像表现为载体。由于艺术学科的门类复杂繁多,图象信息的种类也就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很难同时吸收消化所有艺术学科。因此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解释、思考不同的事物以及其背后的艺术创作手段。这正是建筑美术教育上提出的隐性教育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中我们不能单以绘画的表现好坏作为衡量的统一标准。更应该鼓励同学用不同视角,不同的创作方式表达相同的事物。
1.2建筑美术绘画是一种建筑表现语言
美术课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是不可缺少的。美术课不等同于徒手画,但要构成大家从绘画基础到专业表现的一个桥梁,则要加强一些线的训练,钢笔画、风景写生等,训练学生对线的敏感,对线的感知,对线的表现之综合能力。在表现物体时,东方人对线的认识有一种天性,这一点我们从中国画中可以有真切的感受,而对从事建筑学专业的人来说,这方面则是一门表现语言,不管电脑发达到何等程度,作为自由表现人的一种创造思维,一种情绪,一种对事物的概括,徒手画显然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取代,这一点我们从众多建筑大师的轨迹中可以找到真切的答案。
除了对于线条的训练,对色彩的训练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设计表现领域在电脑效果图几乎一统天下的今天,练习绘画色彩是否有必要,回答是无疑的。建筑学专业绘画色彩训练,不只是为了建筑表现图,更在于奠定一个美术修养的基础,色彩表现是个过程,而引导过程的是人的思维,人对色彩的理解与支配。要完善这一过程,色彩修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的色彩训练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了。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感受色彩,往往产生的不只是一些画面,更在于精神上的体验。
1.3建筑美术绘画有助于对思维训练的培养
手绘的过程即是眼手脑配合的过程,尤其对建筑。所以在绘画过程中,通过眼睛观察事物使大脑作出较复杂的形态逻辑的判断和推测;微小的物体在人的观察过程中,被置于最大限度的画面中,它们原有视觉关系也就会发生量的变化。再者,小物体也因为细节被极力扩也大出现比如实体空虚和力量方面的松散。所以,我们就必须兼顾写真与我们的视觉延迟,在被放大后的物态空间中重构出新的情景形态。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锻炼我们眼和脑的整合能力才会有提高。但是,眼力不光是一种观察能力,更是一种领悟的能力。所以同学大可不必将绘画技法的好坏放在心上以致最后的胆怯和厌恶心理的产生;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观察、分析、理解事物上。
2.学习美术绘画的误读
2.1 误读(一):学习美术绘画比学习文化课难
很多低年级建筑同学在抱怨学习美术要比学习文化课难,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从高中常规课程步入大学专业课程导致多数学生在思维方面、动手方面产生诸多不适应。而并非大家所坚信的,美术学习比文化课学习困难。为什么我这样讲,举个例子就会很好的理解:纵观近十年的中国社会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参加艺术(美术)考试并以此作为步入大学的敲门砖,而这些学生中绝大数人因文理科成绩不好,才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而转投艺术考试大军。现象的另一面可以解释为美术的学习比文化课的学习要容易。诚然,人文艺术比科学技术更加抽象和不确定,当画技达到一定境界后,艺术上的突破远比学习文化课程要难得多。也因此,在世界各种专项冠军频出的中国,虽有千军万马的艺术类学生,但鲜有艺术大师出现。
2.2 误读(二):细节的刻画比概括画难
大多时候,当我们看到某某同学的画面细致入微,便觉得自己绘画不如人家,因此自暴自弃。 个人认为,细节的刻画不一定比概括画难。细节刻画的难处在于对事物内外结构要准确理解,并非技艺高低;抛开绘画技法因素,事物的细节容易刻画的原因是因为细节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只需讲真实的物体照搬到画面即可。与之相比,概括画则要困难得多,多一笔不行,少一笔亦不可,因此概括画要求绘画者对事物的把握更加精准。
2.3 误读(三):绘画工具影响绘画效果
总是听到很多同学抱怨,自己如果画画拿的是4B铅笔而不是2B铅笔,画出来的画面效果一定好上百倍。的确,绘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画面的最终效果;如针管笔、马克笔、色粉、彩铅、漆笔等。不同的工具使用、搭配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但是对于初学者的同学来说,绘画工具的差异不会对画面好坏产生本质的差别。这就好比大家和刘翔比跨栏,即使我们的运动装备如何精良,不从源头上提高自己的跨栏能力,即使刘翔光着脚跨栏,你也未必能真正赢过刘翔。
3.建筑绘画训练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绘画训练过程中要讲究一些方法绘画训练的过程中,讲究一些方法,会对训练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这里我将简单谈下建筑绘画训练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比例构图 在建筑手绘中,比例构图、透视和线条并列为三大重点(比例构图放在首位,其余次之)比例构图即为视觉中心的营造(主次、轻重、虚实),学生在进行绘画训练时,应把找准比例构图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画面应巧留白、多留白,让自己和其他看画者多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透视 透视大致包含: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一点斜透视、散点透视等,抓住各种透视的特点会使画面增加空间感。比如说从人的视线角度讲, 人的視线距离物体越远,透视感越强;距离物体越近,透视感也就越弱。从视高上看,视高越接近近视平线,物体的顶面也就越平行线条的运用 训练中,一定要改变握笔的姿势(不要用写字的握笔方式来画手绘);当然,线条的强弱与虚实在绘画中是十分重要,这也是相机拍照所无法取代的;通过握笔力量的变化达到线的变化,使线条或虚或实、或松弛或绷紧;用线表达物体的生命感。这里的虚实是不等同于绝对的颜色深浅,更多是指物体的着重刻画和省略不画。黑白灰 很多同学的画面缺乏生气的又一大原因是缺少色彩的黑白灰(非颜色的黑白灰)。画面色调不是太黑,就是太亮甚至发灰,这些直接导致画面缺少声色,不出效果。空间氛围 通过线条的疏密对空间氛围进行渲染 ;比如描画江南建筑时应多采用精准的笔法来表达江南的委婉和细腻,而不是狂野粗糙的乱线。重心、重力 我将这个因素理解为影响画面的一个隐性因素,很多同学的画面虽然很好,但是总是感觉画面的空间不真实,空间无纵深感、地面上翘;这些就是绘画时没有考虑画面的空间关系和物体受重力的关系。解决的办法我认为应该在绘画时遵循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物体底部加重等法则进行进行。当然了,绘画时还应多重视空间结构、空间质感的表达(色彩)、空间纵深营造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4.建筑美术教育的定位和任务
建筑造型的创作基本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好的居住环境及从事各种要求和工程技术性的场所,所以审美及艺术表现仅是其构成要素之一。同时建筑又是“滞后的艺术”;绘画、雕塑在艺术观念、形式美、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探索经常先于建筑,并给予建筑创作以直接或间接地启发分析。这就要求作为建筑学专业的美术教育不仅局限于绘画的范畴,而是通过雕塑、版刻、平面等多艺术学科交叉学习,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表现能力和责任感意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建筑美术提高建筑设计的能力。
5.结语
总之,学生应该结合学科自身特点进行建筑美术的学习,配合老师指导,踏实按照教学任务计划进行绘画训练,多练、多画、多反省。注重图形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思考认识能力,掌握艺术规律,把握艺术作品中包含的内外因素。只有这样,能双管齐下的提高绘画能力与设计能力。使建筑美术的学科设置起到应有的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强.建筑学美术课审美能力的构建与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2]刘天民《建筑美术教学改革刍议》
[3]谭伟.建筑美术教育探讨.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4]王强.改进建筑学美术教育的途径.建筑教育,2009(9)
关键词:建筑美术;表现;设计思维;审美
Abstract: in the conventional high school curriculum into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course; especially in the architectural art, must start from scratch,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professional, for the majority of lower grade students, to learn the art of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an open learning architecture gate, is more of a problem.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learning method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art; performance; design thinking; aesthetic
中圖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当我们从高中跨入大学,从常规课程步入专业课程,尤其是美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近乎一张白纸,必须从头开始,按照专业规则进行,所以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学好建筑美术确实是一个头疼的事情。美术课,同时也是一门技巧课,凡事熟能生巧,只有多练、多画才能提高绘画水平。但关键是怎么画,如何去画,如何在面对困难时激励自己。本人现就读建筑本科三年级,学习建筑亦经历从陌生到相对熟悉的过程,以下是本人对美术在建学筑教学中的一些个人看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起到帮助。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教学在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学到在其他学科中学不到的东西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思考能力,丰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作为建筑学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外,还须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熟悉艺术发展的历史与规律、具有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敏锐洞察力。
建筑中美术绘画对建筑教育的意义
1.1建筑美术绘画是一种隐形教育
造型艺术包括纯艺术与设计艺术两大类。建筑艺术以其功能性与审美性,应属于设计类的艺术。“虽然建筑与绘画、雕塑在物化结构上同属于空问艺术,但是在形态符合体系与形态的构成关系等方而,建筑都有其特别之处”(刘天民《建筑美术教学改革刍议》)。我们知道美术性质决定其活动是以客观形式存在,以图像表现为载体。由于艺术学科的门类复杂繁多,图象信息的种类也就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很难同时吸收消化所有艺术学科。因此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解释、思考不同的事物以及其背后的艺术创作手段。这正是建筑美术教育上提出的隐性教育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中我们不能单以绘画的表现好坏作为衡量的统一标准。更应该鼓励同学用不同视角,不同的创作方式表达相同的事物。
1.2建筑美术绘画是一种建筑表现语言
美术课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是不可缺少的。美术课不等同于徒手画,但要构成大家从绘画基础到专业表现的一个桥梁,则要加强一些线的训练,钢笔画、风景写生等,训练学生对线的敏感,对线的感知,对线的表现之综合能力。在表现物体时,东方人对线的认识有一种天性,这一点我们从中国画中可以有真切的感受,而对从事建筑学专业的人来说,这方面则是一门表现语言,不管电脑发达到何等程度,作为自由表现人的一种创造思维,一种情绪,一种对事物的概括,徒手画显然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取代,这一点我们从众多建筑大师的轨迹中可以找到真切的答案。
除了对于线条的训练,对色彩的训练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设计表现领域在电脑效果图几乎一统天下的今天,练习绘画色彩是否有必要,回答是无疑的。建筑学专业绘画色彩训练,不只是为了建筑表现图,更在于奠定一个美术修养的基础,色彩表现是个过程,而引导过程的是人的思维,人对色彩的理解与支配。要完善这一过程,色彩修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的色彩训练也就显得举足轻重了。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感受色彩,往往产生的不只是一些画面,更在于精神上的体验。
1.3建筑美术绘画有助于对思维训练的培养
手绘的过程即是眼手脑配合的过程,尤其对建筑。所以在绘画过程中,通过眼睛观察事物使大脑作出较复杂的形态逻辑的判断和推测;微小的物体在人的观察过程中,被置于最大限度的画面中,它们原有视觉关系也就会发生量的变化。再者,小物体也因为细节被极力扩也大出现比如实体空虚和力量方面的松散。所以,我们就必须兼顾写真与我们的视觉延迟,在被放大后的物态空间中重构出新的情景形态。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锻炼我们眼和脑的整合能力才会有提高。但是,眼力不光是一种观察能力,更是一种领悟的能力。所以同学大可不必将绘画技法的好坏放在心上以致最后的胆怯和厌恶心理的产生;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观察、分析、理解事物上。
2.学习美术绘画的误读
2.1 误读(一):学习美术绘画比学习文化课难
很多低年级建筑同学在抱怨学习美术要比学习文化课难,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从高中常规课程步入大学专业课程导致多数学生在思维方面、动手方面产生诸多不适应。而并非大家所坚信的,美术学习比文化课学习困难。为什么我这样讲,举个例子就会很好的理解:纵观近十年的中国社会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参加艺术(美术)考试并以此作为步入大学的敲门砖,而这些学生中绝大数人因文理科成绩不好,才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而转投艺术考试大军。现象的另一面可以解释为美术的学习比文化课的学习要容易。诚然,人文艺术比科学技术更加抽象和不确定,当画技达到一定境界后,艺术上的突破远比学习文化课程要难得多。也因此,在世界各种专项冠军频出的中国,虽有千军万马的艺术类学生,但鲜有艺术大师出现。
2.2 误读(二):细节的刻画比概括画难
大多时候,当我们看到某某同学的画面细致入微,便觉得自己绘画不如人家,因此自暴自弃。 个人认为,细节的刻画不一定比概括画难。细节刻画的难处在于对事物内外结构要准确理解,并非技艺高低;抛开绘画技法因素,事物的细节容易刻画的原因是因为细节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只需讲真实的物体照搬到画面即可。与之相比,概括画则要困难得多,多一笔不行,少一笔亦不可,因此概括画要求绘画者对事物的把握更加精准。
2.3 误读(三):绘画工具影响绘画效果
总是听到很多同学抱怨,自己如果画画拿的是4B铅笔而不是2B铅笔,画出来的画面效果一定好上百倍。的确,绘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画面的最终效果;如针管笔、马克笔、色粉、彩铅、漆笔等。不同的工具使用、搭配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但是对于初学者的同学来说,绘画工具的差异不会对画面好坏产生本质的差别。这就好比大家和刘翔比跨栏,即使我们的运动装备如何精良,不从源头上提高自己的跨栏能力,即使刘翔光着脚跨栏,你也未必能真正赢过刘翔。
3.建筑绘画训练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绘画训练过程中要讲究一些方法绘画训练的过程中,讲究一些方法,会对训练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这里我将简单谈下建筑绘画训练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比例构图 在建筑手绘中,比例构图、透视和线条并列为三大重点(比例构图放在首位,其余次之)比例构图即为视觉中心的营造(主次、轻重、虚实),学生在进行绘画训练时,应把找准比例构图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画面应巧留白、多留白,让自己和其他看画者多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透视 透视大致包含: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一点斜透视、散点透视等,抓住各种透视的特点会使画面增加空间感。比如说从人的视线角度讲, 人的視线距离物体越远,透视感越强;距离物体越近,透视感也就越弱。从视高上看,视高越接近近视平线,物体的顶面也就越平行线条的运用 训练中,一定要改变握笔的姿势(不要用写字的握笔方式来画手绘);当然,线条的强弱与虚实在绘画中是十分重要,这也是相机拍照所无法取代的;通过握笔力量的变化达到线的变化,使线条或虚或实、或松弛或绷紧;用线表达物体的生命感。这里的虚实是不等同于绝对的颜色深浅,更多是指物体的着重刻画和省略不画。黑白灰 很多同学的画面缺乏生气的又一大原因是缺少色彩的黑白灰(非颜色的黑白灰)。画面色调不是太黑,就是太亮甚至发灰,这些直接导致画面缺少声色,不出效果。空间氛围 通过线条的疏密对空间氛围进行渲染 ;比如描画江南建筑时应多采用精准的笔法来表达江南的委婉和细腻,而不是狂野粗糙的乱线。重心、重力 我将这个因素理解为影响画面的一个隐性因素,很多同学的画面虽然很好,但是总是感觉画面的空间不真实,空间无纵深感、地面上翘;这些就是绘画时没有考虑画面的空间关系和物体受重力的关系。解决的办法我认为应该在绘画时遵循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物体底部加重等法则进行进行。当然了,绘画时还应多重视空间结构、空间质感的表达(色彩)、空间纵深营造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4.建筑美术教育的定位和任务
建筑造型的创作基本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好的居住环境及从事各种要求和工程技术性的场所,所以审美及艺术表现仅是其构成要素之一。同时建筑又是“滞后的艺术”;绘画、雕塑在艺术观念、形式美、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探索经常先于建筑,并给予建筑创作以直接或间接地启发分析。这就要求作为建筑学专业的美术教育不仅局限于绘画的范畴,而是通过雕塑、版刻、平面等多艺术学科交叉学习,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表现能力和责任感意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建筑美术提高建筑设计的能力。
5.结语
总之,学生应该结合学科自身特点进行建筑美术的学习,配合老师指导,踏实按照教学任务计划进行绘画训练,多练、多画、多反省。注重图形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思考认识能力,掌握艺术规律,把握艺术作品中包含的内外因素。只有这样,能双管齐下的提高绘画能力与设计能力。使建筑美术的学科设置起到应有的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强.建筑学美术课审美能力的构建与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2]刘天民《建筑美术教学改革刍议》
[3]谭伟.建筑美术教育探讨.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4]王强.改进建筑学美术教育的途径.建筑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