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已成为制约高职软件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职软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定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行业相结合、突出高职特色、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设想。
[关键词]高职 软件 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我国软件人才的主要来源。当前软件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很强的不均衡现象,一方面企业反映难以招聘到企业满意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反映找到理想的职位很困难。这种结构性的失衡对软件产业长期发展极其不利。因此,对于承担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重新定位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实用性强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但我国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教育和需求的脱节,使人才培养方向偏离了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主要表现在:
1.培养方向模糊
在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认识:一种是沿用高校传统的软件人才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应用,从而使软件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日后的实际工作的要求有距离,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找不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处于茫然和尴尬的地位;另一种虽然强调了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但学生基本上都按“通才”方式培养,盲目跟进市场。学生在校短短的几年中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更重要的是,在培养目标中没有重视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具备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敬业精神、吃苦精神,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2.课程设置欠佳
目前的高职教育中,软件类教学内容上一部分学校多采用“压缩”高校本科内容,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没有突出高职教育技术性、应用性的特色。实践教学课时少,模拟现实的实训课程更少;另一部分则比较重视与市场的对接,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也有足够的实践课时。但也很少能做到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并且缺乏职业素质的教育。这些问题造成了软件专业高职生在基础理论上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扎实,在实践和动手能力上又缺乏明显的优势,质量不出众,特色不鲜明。
3.教学模式和内容落后
许多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在办学上基本沿袭传统的封闭式办学和“填鸭式”教学,教学与市场相互脱离。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调整,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文档规范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在职业素质的教育方面,培育开拓精神、市场观念、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举措,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另外,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软件开发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来源、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4.重考分轻能力的教学评定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规范的职业行为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评形式单一,考核的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的教学重点导向重书本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要建立直接面向软件产业的职业教育体制,解决软件产业的不同层次的软件人才培养问题。只有对软件产业的人才进行分层和定位,才能发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优势,制定相应的培养标准。
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员和软件项目经理以及软件企业的CTO等属于中高层的软件人才,而软件编程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文档编写工程师和项目配置管理员等属于底层的软件人才。底层人才和软件项目的实施角色有关,也是软件产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应该成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软件专业的培养标准和目标。因此在培养方向上,高职软件专业应该重点偏向软件项目所涉及的中底层技术领域,提供正确的技术导向,重视面向管理的软件工程教育。
因此,为了适应软件产业的需要,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应紧密配合,完全打破学科教育体制,采用项目培训模式,提供相应的专题,让知识点融于专题当中,具有针对性地学一点,提高一步。结合需要,设置课程,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点以软件产业的底层软件人才培养标准来设定。
三、软件人才需要打造的核心能力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只有明确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满足信息化产业迅速发展所需的软件人才。
1.首要的核心能力就是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规范的职业行为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同等技术背景下,企业更看中的是求职者的个人素质,更青睐的是有发展潜力、有职业道德、有团队精神、有敬业精神的求职者。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坚持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素质教育是根本。
2.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
软件企业需要软件人才进入企业后能快速投入工作,并且会为了适应企业开发要求,降低企业培训成本而缩短由学生到员工的转换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软件教育中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较好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
主流开发软件和系统软件多由外国开发,许多软件外包企业面向国外客户,良好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有助于开发人员解决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随着软件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软件人才市场也越来越趋于细分。在充分认识软件人才特征与类型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抓住最新的就业契机,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接轨,推动职业教育与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职 软件 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我国软件人才的主要来源。当前软件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很强的不均衡现象,一方面企业反映难以招聘到企业满意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反映找到理想的职位很困难。这种结构性的失衡对软件产业长期发展极其不利。因此,对于承担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重新定位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实用性强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但我国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教育和需求的脱节,使人才培养方向偏离了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主要表现在:
1.培养方向模糊
在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认识:一种是沿用高校传统的软件人才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应用,从而使软件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日后的实际工作的要求有距离,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找不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处于茫然和尴尬的地位;另一种虽然强调了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但学生基本上都按“通才”方式培养,盲目跟进市场。学生在校短短的几年中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更重要的是,在培养目标中没有重视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具备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敬业精神、吃苦精神,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2.课程设置欠佳
目前的高职教育中,软件类教学内容上一部分学校多采用“压缩”高校本科内容,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没有突出高职教育技术性、应用性的特色。实践教学课时少,模拟现实的实训课程更少;另一部分则比较重视与市场的对接,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也有足够的实践课时。但也很少能做到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并且缺乏职业素质的教育。这些问题造成了软件专业高职生在基础理论上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扎实,在实践和动手能力上又缺乏明显的优势,质量不出众,特色不鲜明。
3.教学模式和内容落后
许多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在办学上基本沿袭传统的封闭式办学和“填鸭式”教学,教学与市场相互脱离。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调整,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文档规范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在职业素质的教育方面,培育开拓精神、市场观念、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举措,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另外,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软件开发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来源、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4.重考分轻能力的教学评定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规范的职业行为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评形式单一,考核的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的教学重点导向重书本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要建立直接面向软件产业的职业教育体制,解决软件产业的不同层次的软件人才培养问题。只有对软件产业的人才进行分层和定位,才能发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优势,制定相应的培养标准。
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员和软件项目经理以及软件企业的CTO等属于中高层的软件人才,而软件编程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文档编写工程师和项目配置管理员等属于底层的软件人才。底层人才和软件项目的实施角色有关,也是软件产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应该成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软件专业的培养标准和目标。因此在培养方向上,高职软件专业应该重点偏向软件项目所涉及的中底层技术领域,提供正确的技术导向,重视面向管理的软件工程教育。
因此,为了适应软件产业的需要,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应紧密配合,完全打破学科教育体制,采用项目培训模式,提供相应的专题,让知识点融于专题当中,具有针对性地学一点,提高一步。结合需要,设置课程,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点以软件产业的底层软件人才培养标准来设定。
三、软件人才需要打造的核心能力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只有明确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满足信息化产业迅速发展所需的软件人才。
1.首要的核心能力就是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规范的职业行为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同等技术背景下,企业更看中的是求职者的个人素质,更青睐的是有发展潜力、有职业道德、有团队精神、有敬业精神的求职者。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坚持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素质教育是根本。
2.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
软件企业需要软件人才进入企业后能快速投入工作,并且会为了适应企业开发要求,降低企业培训成本而缩短由学生到员工的转换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软件教育中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较好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
主流开发软件和系统软件多由外国开发,许多软件外包企业面向国外客户,良好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有助于开发人员解决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随着软件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软件人才市场也越来越趋于细分。在充分认识软件人才特征与类型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抓住最新的就业契机,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接轨,推动职业教育与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