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所以,本人认为应该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一、小学作文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驴唇不对马嘴。
而我们教师又是怎样教学作文的呢?
1.把学生的实践活动放在作文教学之外,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是作文教学的任务,对此缺乏指导。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参与缺乏主动意识,缺乏认识事物的方法,对事物的认识片面、浅肤。
2.实践活动与写作的时间间隔较长,这样小学生容易遗忘。
3.教学过于死板,难以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
4.从立意到选材等框框太多,使学生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实践——认识——表达”的通路受阻,结果是作文与生活脱节,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对习作的态度扭曲,表现为厌恶,甚至恐惧。
二、将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模仿写作,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教师要带领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其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小学生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往往要比没参加写出的作文好得多。
“活动作文”就是“通过以活动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生活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把当前活动课程的教学理念全面引入到作文教学中,提出活动化作文教学的思想,正是顺应了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爱玩天性。
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因此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三、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的对策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采用生活化作文教学法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生活化作文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思想,主要通过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生活化作文教学法的特征
1.自主性。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具有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自主地参与,充分地体验,自由地表达,并在教学活动中自悟——领悟生活的真谛和写作的规律。
2.开放性。开放,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放,才能体现自主。开放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召唤。活动化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包括:教学渠道的开放,除课堂教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都可以为写好作文服务;写作方式的开放,除个人作文外,还可以采用(下转68页)(上接67页)合作作文等方式;作文评价的开放,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同学、家长评价,甚至让习作走出校园,让社会来评价。此外,还有题材的开放,体裁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等。
3.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生最喜欢的故事、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变枯燥乏味的技法传授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快中领悟。如让学生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教师先把“贴鼻子”等简单游戏搬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玩中体验,边玩边写,思维活跃,作文也很生动。
4.创新性。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创新性。创新,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把学生吸引到习作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从学生身上做起。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题材、结构、思想、表达上充分发挥自主,使作文具有一种新概念的特征。
5.发展性。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个性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发展。如在摄影作文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获得了摄影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等。
总之,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一、小学作文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驴唇不对马嘴。
而我们教师又是怎样教学作文的呢?
1.把学生的实践活动放在作文教学之外,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是作文教学的任务,对此缺乏指导。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参与缺乏主动意识,缺乏认识事物的方法,对事物的认识片面、浅肤。
2.实践活动与写作的时间间隔较长,这样小学生容易遗忘。
3.教学过于死板,难以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
4.从立意到选材等框框太多,使学生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实践——认识——表达”的通路受阻,结果是作文与生活脱节,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对习作的态度扭曲,表现为厌恶,甚至恐惧。
二、将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模仿写作,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教师要带领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其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小学生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往往要比没参加写出的作文好得多。
“活动作文”就是“通过以活动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生活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把当前活动课程的教学理念全面引入到作文教学中,提出活动化作文教学的思想,正是顺应了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爱玩天性。
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因此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三、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的对策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采用生活化作文教学法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生活化作文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思想,主要通过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生活化作文教学法的特征
1.自主性。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具有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自主地参与,充分地体验,自由地表达,并在教学活动中自悟——领悟生活的真谛和写作的规律。
2.开放性。开放,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放,才能体现自主。开放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召唤。活动化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包括:教学渠道的开放,除课堂教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都可以为写好作文服务;写作方式的开放,除个人作文外,还可以采用(下转68页)(上接67页)合作作文等方式;作文评价的开放,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同学、家长评价,甚至让习作走出校园,让社会来评价。此外,还有题材的开放,体裁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等。
3.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生最喜欢的故事、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变枯燥乏味的技法传授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快中领悟。如让学生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教师先把“贴鼻子”等简单游戏搬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玩中体验,边玩边写,思维活跃,作文也很生动。
4.创新性。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创新性。创新,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把学生吸引到习作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从学生身上做起。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题材、结构、思想、表达上充分发挥自主,使作文具有一种新概念的特征。
5.发展性。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个性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发展。如在摄影作文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获得了摄影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等。
总之,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