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脱贫致富是当前水库移民的重要任务,如何解决水库移民贫困落后现状,成为当下移民后扶工作重中之中。本文作者结合海丰县水库移民实际情况,分析了水库移民脱贫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贫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库移民;扶贫工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汕尾市海丰县移民扶贫概况
汕尾市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西距广州290km、距深圳197km,东距汕头180km,在市城区北面。全县总面积1750km2,总人口74.6万人。海丰县是移民大县,根据海丰县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水库移民情况调查(2007年),全县移民村有113个,移民人口总数50875人。由于大多数移民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生存条件比较恶劣,村民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谋生手段,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5%左右,移民村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
二、水库移民脱贫存在的问题
目前,海丰县多数移民村已进入分户建房阶段,基础设施主体部分已经完工,移民扶贫工作成效初显,而且也深得移民户之心,移民户对县党委、政府所作的努力非常感激。这种移民扶贫方式也是目前全县普遍采用的一种,也广为全县上下所接受,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致富难。移民扶贫的基本原则是“移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目前,我们很好的完成了移得出的问题,但对于如何留得住,怎么富起来没有更好的办法和过多的探索。很多以前背井离乡的深山、库区居民在扶贫安置之后,还得再次背井离乡,通过外出务工来寻求致富之道。据走访部分移民户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从务工所在地赶回来建房,房子建完后,基本上又得外出务工。所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扎根、致富问题,是移民扶贫工作下一阶段值得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規划不合理。移民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需要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实施规划,有计划、分批次、分步骤实施移民扶贫。但从目前全县的移民扶贫情况来看,大多是乡镇组织实施移民扶贫,有些甚至是村级组织实施,这样便存在很多规划不合理的情况。
(三)搬迁成本高。目前我县移民扶贫是通过农民自我承担为主,政府适当补助为辅来实现的。拿平东镇双墩村委双墩村来讲,建一栋两层的安置房,总建筑面积120m2,按照海丰县的建设成本,两层主体加装修大概需要18万元左右,扶贫补助资金按平均每户5口人计算为23000元,剩余部分全部由移民户自行承担。但该村居民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有些甚至谈不上什么资本积累,单靠他们的自身力量,根本无法筹集基本的迁建资金,致使部分群众负债建房,从而出现房子建起来、债台筑起来的现象。因而,很多乡镇都存在着移民户移民扶贫意愿很强,但真正开始实施移民扶贫却矛盾重重、问题多多的现象。
三、如何做好水库移民扶贫工作
随着移民扶贫工作的逐渐深入,工作向山区更深处、生活环境更艰苦地区的推进,工作的难度也将变得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繁重,移民扶贫工作将面临新的形势和考验,之前移民扶贫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要继续执行下去,同时也需要探索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
(一)转变观念,跳出传统思想禁锢。移民扶贫是解决深山农民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贫困包含生存的贫困和发展的贫困两层含义,扶贫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从政府扶贫开发的层面看,生产项目可立刻产生经济效益,解决眼前的贫困状况,但它是短期的扶贫措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硬环境,属于中期的扶贫措施;教育、医疗、就业及社会保障等社会化服务,特别是教育、医疗的投入,则是长期的扶贫措施。所以移民扶贫最终的落脚点是使农民变为城市居民,让他们享受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文明成果。农民唯有出山,彻底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才有可能享受中期扶贫给予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日新月异;农民唯有进城,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政府的扶贫才能更多地投向中期和长期的扶贫措施,尤其是通过医疗、教育等手段,不断提高进城农民的基本素质,达到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最大化。
(二)整合资金,加快公(廉)租房建设。农民进城,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要实施起来,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以前常说“民以食为天”,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今天,已经变成了“民以房为天”了。要想让农民真正变为市民,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住房问题。县委、县政府要紧缩移民扶贫指标,把涉及移民扶贫项目向中心集镇以及县城倾斜,充分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快中心集镇和县城的公(廉)租房以及经济适用房建设,严把公(廉)租房以及经济适用房准入关,使之真正惠及移民户和弱势群体。
(三)主动对接,强化移民服务管理。农民进城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享受市民待遇。一是公安、教育、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要主动对接,对在县城或中心集镇有固定居住场所的移民户应给予在安置地正式落户的政策,要制定专门办法,及时为移民办理户相关手续,切实保障移民户在户籍、入学、医疗保健、计划生育、参军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二是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民由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增加教育文化投入,统筹养老、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提高移民户进城的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允许移民户进城安置后,享有原户籍所在地山林、土地等相关政策不变,让移民户不至于进城后立刻失去原有的生产、生活资料,从而能安心在城里生活。
(四)培训前移,提高移民就业能力。要按照“移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的目标,以培训为着力点,以就业为根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是要积极探索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等有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形式,利用职业技术学校、成人文化学校等各种培训渠道,加大对移民在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二是加强劳动力市场调研,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所、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与劳务市场、用工企业单位、各类中介签订合同,按照实用高效和符合农民需求、市场需求、用人用工单位需求的原则,开展“订单培训”,千方百计促进移民就业。三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劳动力转移服务的保障体系,政府要增加对移民培训的扶持力度,尽可能的减免移民培训费用;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协助做好培训后的就业推荐工作;对吸纳移民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努力为自主创业的农民提供支持。
(五)培植特色农产业,提高移民收入。“靠天吃饭,靠地过活”,是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只要移民户在农村还有农田一天,他们的根永远还在农村。海丰县是农业大县,生姜、金针菜、南瓜、木薯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因地制宜的培植特色农产品。政府要额外适当地提供失地补偿金,帮助农民的前期投入,带头联系外商收购渠道,增加农产品销售道路,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收入。
关键词:水库移民;扶贫工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汕尾市海丰县移民扶贫概况
汕尾市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西距广州290km、距深圳197km,东距汕头180km,在市城区北面。全县总面积1750km2,总人口74.6万人。海丰县是移民大县,根据海丰县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水库移民情况调查(2007年),全县移民村有113个,移民人口总数50875人。由于大多数移民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生存条件比较恶劣,村民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谋生手段,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5%左右,移民村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
二、水库移民脱贫存在的问题
目前,海丰县多数移民村已进入分户建房阶段,基础设施主体部分已经完工,移民扶贫工作成效初显,而且也深得移民户之心,移民户对县党委、政府所作的努力非常感激。这种移民扶贫方式也是目前全县普遍采用的一种,也广为全县上下所接受,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致富难。移民扶贫的基本原则是“移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目前,我们很好的完成了移得出的问题,但对于如何留得住,怎么富起来没有更好的办法和过多的探索。很多以前背井离乡的深山、库区居民在扶贫安置之后,还得再次背井离乡,通过外出务工来寻求致富之道。据走访部分移民户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从务工所在地赶回来建房,房子建完后,基本上又得外出务工。所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扎根、致富问题,是移民扶贫工作下一阶段值得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規划不合理。移民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需要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实施规划,有计划、分批次、分步骤实施移民扶贫。但从目前全县的移民扶贫情况来看,大多是乡镇组织实施移民扶贫,有些甚至是村级组织实施,这样便存在很多规划不合理的情况。
(三)搬迁成本高。目前我县移民扶贫是通过农民自我承担为主,政府适当补助为辅来实现的。拿平东镇双墩村委双墩村来讲,建一栋两层的安置房,总建筑面积120m2,按照海丰县的建设成本,两层主体加装修大概需要18万元左右,扶贫补助资金按平均每户5口人计算为23000元,剩余部分全部由移民户自行承担。但该村居民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有些甚至谈不上什么资本积累,单靠他们的自身力量,根本无法筹集基本的迁建资金,致使部分群众负债建房,从而出现房子建起来、债台筑起来的现象。因而,很多乡镇都存在着移民户移民扶贫意愿很强,但真正开始实施移民扶贫却矛盾重重、问题多多的现象。
三、如何做好水库移民扶贫工作
随着移民扶贫工作的逐渐深入,工作向山区更深处、生活环境更艰苦地区的推进,工作的难度也将变得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繁重,移民扶贫工作将面临新的形势和考验,之前移民扶贫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要继续执行下去,同时也需要探索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
(一)转变观念,跳出传统思想禁锢。移民扶贫是解决深山农民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贫困包含生存的贫困和发展的贫困两层含义,扶贫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从政府扶贫开发的层面看,生产项目可立刻产生经济效益,解决眼前的贫困状况,但它是短期的扶贫措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硬环境,属于中期的扶贫措施;教育、医疗、就业及社会保障等社会化服务,特别是教育、医疗的投入,则是长期的扶贫措施。所以移民扶贫最终的落脚点是使农民变为城市居民,让他们享受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文明成果。农民唯有出山,彻底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才有可能享受中期扶贫给予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日新月异;农民唯有进城,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政府的扶贫才能更多地投向中期和长期的扶贫措施,尤其是通过医疗、教育等手段,不断提高进城农民的基本素质,达到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最大化。
(二)整合资金,加快公(廉)租房建设。农民进城,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要实施起来,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以前常说“民以食为天”,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今天,已经变成了“民以房为天”了。要想让农民真正变为市民,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住房问题。县委、县政府要紧缩移民扶贫指标,把涉及移民扶贫项目向中心集镇以及县城倾斜,充分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快中心集镇和县城的公(廉)租房以及经济适用房建设,严把公(廉)租房以及经济适用房准入关,使之真正惠及移民户和弱势群体。
(三)主动对接,强化移民服务管理。农民进城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享受市民待遇。一是公安、教育、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要主动对接,对在县城或中心集镇有固定居住场所的移民户应给予在安置地正式落户的政策,要制定专门办法,及时为移民办理户相关手续,切实保障移民户在户籍、入学、医疗保健、计划生育、参军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二是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民由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增加教育文化投入,统筹养老、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提高移民户进城的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允许移民户进城安置后,享有原户籍所在地山林、土地等相关政策不变,让移民户不至于进城后立刻失去原有的生产、生活资料,从而能安心在城里生活。
(四)培训前移,提高移民就业能力。要按照“移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的目标,以培训为着力点,以就业为根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是要积极探索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等有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形式,利用职业技术学校、成人文化学校等各种培训渠道,加大对移民在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二是加强劳动力市场调研,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所、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与劳务市场、用工企业单位、各类中介签订合同,按照实用高效和符合农民需求、市场需求、用人用工单位需求的原则,开展“订单培训”,千方百计促进移民就业。三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劳动力转移服务的保障体系,政府要增加对移民培训的扶持力度,尽可能的减免移民培训费用;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协助做好培训后的就业推荐工作;对吸纳移民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努力为自主创业的农民提供支持。
(五)培植特色农产业,提高移民收入。“靠天吃饭,靠地过活”,是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只要移民户在农村还有农田一天,他们的根永远还在农村。海丰县是农业大县,生姜、金针菜、南瓜、木薯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因地制宜的培植特色农产品。政府要额外适当地提供失地补偿金,帮助农民的前期投入,带头联系外商收购渠道,增加农产品销售道路,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