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课程是落实自然科学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关系着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引导学生传承科学精神的重要科目之一。为了切实优化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初中化学教师应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去优化、创新学科教学模式,切实改善学生的化学学习行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发散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真正实现全面进步。本文将从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结构;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情境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环境;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远程教育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差异性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四个方面,分析初中化学教师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0-0028-02
引 言
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教学结构与操作范式,在不同的教学思想影响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实现条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以生为本理念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思想。初中化学教师应按照生本教育原则组织学科活动,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师生沟通互动的途径,切实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互动模式,为有效教学做准备。
一、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被称为“颠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常规教学顺序,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完成新知传递任务,然后在课堂上针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既要展现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又要补充教师的知识讲解行为,确保学生及时内化化学知识[1]。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会明显提高,因为每节课都是围绕学生的认知需求展开的,可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发挥课堂教学的职能,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
例如,在“溶液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班级群中上传“溶液的形成”一课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溶液、溶剂、溶质三个化学概念的区别,还有溶液的特征等重要知识的预习习题,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材预习本课新知,由此完成新知传递任务。在课前预习时,本班学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整理教材中的重要信息,圈画出主要内容,然后便可下载预习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这能让学生客观反思预习成效,也能使其对本课新知有一定了解。于是,笔者与学生在课前主动沟通,询问学生是否产生了认知疑问。结合学生反馈,笔者能够顺利判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区分溶液、溶质、溶剂三个化学概念的特质,且对溶液的形成、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等知识存有疑问。因此,笔者针对学生的疑问设计了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准备让学生亲自制作溶液,使其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情况,结合实验操作区分溶液、溶质、溶剂的具体含义,说明溶液的形成过程。为了提升课堂探究效果,笔者还将学生分为若干实验小组,让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观察结论、操作经验,从而有效内化本课新知,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是指在化学课上还原带有某种情感色彩的教学环境,由此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综合发展学生的情智,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引导学生顺利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媒介[2]。这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情感发育、智力发育之间的共通点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展现个人智能,在情境的驱动下逐步提升化学思维能力。在互联网平台上,大量网络用户的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了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资源,它可被灵活组合,能够很好地增强情境内容的真实性、直观性,同时也可切实优化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确保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发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情境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情境创设效果,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顺利展开化学探究。
例如,在“钢铁的锈蚀与防护”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展现了生活中常见的钢铁生锈现象,创设了教学情境。这一情境很好地唤起了学生的生活回忆,不少学生主动分享了自己见到的钢铁锈蚀现象,及时进入化学学习状态。于是,笔者提问:“为何钢铁制品会被腐蚀?”结合个人生活经验,本班学生可以回答出因为钢铁制品与空气接触会发生物质反应这一重要结论。笔者便顺势引导学生探究钢铁被腐蚀的必要条件,以及钢铁的化学性质,并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播放关于钢铁被腐蚀的化学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钢铁在被腐蚀过程中发生的物质能量变化,切实发散了学生的化学思维,及时引导学生产生逆向思维,使其通过分析钢铁被腐蚀的必要条件,汇总避免钢铁被腐蚀的科学方法。这样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实践证明,在情境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且其能够主动参与实验证明、化学推理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让学生全面内化化学知识,切实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远程教育平台
远程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课堂,即使师生双方相隔千里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科互动的教學设想,而信息技术是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的技术保障,它可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也可构建优质的云课堂平台,同时提供实时线上通信功能,能够直接实现远程教育,解决时空问题。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切实创新师生互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线上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线上自觉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实现有效学习。 例如,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现代远程教育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及时内化化学知识,积累数字化学习经验。首先,笔者围绕“无机盐的生理功能”这一重难点知识制作了微课,利用动态的人体结构图、生理运转技能演示了人体在摄入无机盐时产生的变化,辅以字幕介绍了无机盐的功能,证明了无机盐是维持生命体征的重要物质。通过剪辑,笔者将微课的时长控制在6分钟之内,然后将其上传到班级群中,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下载观看微课内容,希望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无机盐的功能。其次,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本课知识,观看微课内容,自主思考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直接关系。同时,笔者通过线上辅导为学生推荐了学科网,让学生自主调查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主要关系,使其细化化学元素,全面整理有效结论。这样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笔者一直从旁指导,帮助学生消除认知疑问。此外,现阶段网课也受到了师生的欢迎,网络上有多种网课智能软件,笔者积极学习了这些智能软件的操作方法,尝试上网课,让学生全员参与,使学生通过网课实时互动來学习化学知识,及时更新化学知识结构。这样一来,教师便能切实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差异性教学模式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计划,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那么,如何准确了解每名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而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要保证师生双方的实时互动,切实消除师生对话信息不对称的现实问题。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解决面对面交往时长不足、交往次数受限等现实问题,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化学辅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使其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例如,在“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课堂指导让学生了解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归纳了制取二氧化碳的一般操作步骤、实现条件,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后使用一些生活材料代替实验室用品,积极制作二氧化碳。同时,笔者围绕本课重点知识设计了专项练习,旨在重点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步骤的了解情况。在此过程中,笔者会与学生保持线上沟通,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提供线上辅导。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外制取二氧化碳时,对将自制石蕊试液滴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导致液体变成红色这一知识的记忆不够深刻而陷入操作瓶颈。对此,笔者与学生进行视频通话,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过程,使其再次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与实验方法,帮助其调整了实验操作方法,从而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课外探究效果。又如,有的学生在迁移二氧化碳性质知识时产生了思维混乱问题,所以,笔者通过语音通话引导学生回想了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使其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引导其重新审题、圈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找出出现错误的根源,使其自主调整解题思路。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并逐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这一策略是十分可行的,重点在于科学整合、灵活应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客观分析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与认知特点,科学分析信息技术对优化化学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从而切实优化化学教学模式,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刘进.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64-165.
黄丽莉.从化学核心素养出发 创设高效高中化学课堂[J].名师在线,2019(18):22-23.
作者简介:高雨(1993.11—),女,山东泰安人,中小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0-0028-02
引 言
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教学结构与操作范式,在不同的教学思想影响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实现条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以生为本理念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思想。初中化学教师应按照生本教育原则组织学科活动,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师生沟通互动的途径,切实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互动模式,为有效教学做准备。
一、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被称为“颠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常规教学顺序,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完成新知传递任务,然后在课堂上针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既要展现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又要补充教师的知识讲解行为,确保学生及时内化化学知识[1]。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会明显提高,因为每节课都是围绕学生的认知需求展开的,可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发挥课堂教学的职能,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
例如,在“溶液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班级群中上传“溶液的形成”一课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溶液、溶剂、溶质三个化学概念的区别,还有溶液的特征等重要知识的预习习题,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材预习本课新知,由此完成新知传递任务。在课前预习时,本班学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整理教材中的重要信息,圈画出主要内容,然后便可下载预习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这能让学生客观反思预习成效,也能使其对本课新知有一定了解。于是,笔者与学生在课前主动沟通,询问学生是否产生了认知疑问。结合学生反馈,笔者能够顺利判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区分溶液、溶质、溶剂三个化学概念的特质,且对溶液的形成、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等知识存有疑问。因此,笔者针对学生的疑问设计了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准备让学生亲自制作溶液,使其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情况,结合实验操作区分溶液、溶质、溶剂的具体含义,说明溶液的形成过程。为了提升课堂探究效果,笔者还将学生分为若干实验小组,让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观察结论、操作经验,从而有效内化本课新知,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是指在化学课上还原带有某种情感色彩的教学环境,由此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综合发展学生的情智,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引导学生顺利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媒介[2]。这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情感发育、智力发育之间的共通点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展现个人智能,在情境的驱动下逐步提升化学思维能力。在互联网平台上,大量网络用户的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了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资源,它可被灵活组合,能够很好地增强情境内容的真实性、直观性,同时也可切实优化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确保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发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情境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情境创设效果,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顺利展开化学探究。
例如,在“钢铁的锈蚀与防护”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展现了生活中常见的钢铁生锈现象,创设了教学情境。这一情境很好地唤起了学生的生活回忆,不少学生主动分享了自己见到的钢铁锈蚀现象,及时进入化学学习状态。于是,笔者提问:“为何钢铁制品会被腐蚀?”结合个人生活经验,本班学生可以回答出因为钢铁制品与空气接触会发生物质反应这一重要结论。笔者便顺势引导学生探究钢铁被腐蚀的必要条件,以及钢铁的化学性质,并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播放关于钢铁被腐蚀的化学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钢铁在被腐蚀过程中发生的物质能量变化,切实发散了学生的化学思维,及时引导学生产生逆向思维,使其通过分析钢铁被腐蚀的必要条件,汇总避免钢铁被腐蚀的科学方法。这样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实践证明,在情境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且其能够主动参与实验证明、化学推理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让学生全面内化化学知识,切实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远程教育平台
远程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课堂,即使师生双方相隔千里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科互动的教學设想,而信息技术是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的技术保障,它可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也可构建优质的云课堂平台,同时提供实时线上通信功能,能够直接实现远程教育,解决时空问题。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切实创新师生互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线上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线上自觉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实现有效学习。 例如,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利用信息技术组织现代远程教育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及时内化化学知识,积累数字化学习经验。首先,笔者围绕“无机盐的生理功能”这一重难点知识制作了微课,利用动态的人体结构图、生理运转技能演示了人体在摄入无机盐时产生的变化,辅以字幕介绍了无机盐的功能,证明了无机盐是维持生命体征的重要物质。通过剪辑,笔者将微课的时长控制在6分钟之内,然后将其上传到班级群中,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下载观看微课内容,希望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无机盐的功能。其次,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本课知识,观看微课内容,自主思考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直接关系。同时,笔者通过线上辅导为学生推荐了学科网,让学生自主调查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主要关系,使其细化化学元素,全面整理有效结论。这样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笔者一直从旁指导,帮助学生消除认知疑问。此外,现阶段网课也受到了师生的欢迎,网络上有多种网课智能软件,笔者积极学习了这些智能软件的操作方法,尝试上网课,让学生全员参与,使学生通过网课实时互动來学习化学知识,及时更新化学知识结构。这样一来,教师便能切实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差异性教学模式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计划,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那么,如何准确了解每名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而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要保证师生双方的实时互动,切实消除师生对话信息不对称的现实问题。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解决面对面交往时长不足、交往次数受限等现实问题,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化学辅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使其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例如,在“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课堂指导让学生了解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归纳了制取二氧化碳的一般操作步骤、实现条件,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后使用一些生活材料代替实验室用品,积极制作二氧化碳。同时,笔者围绕本课重点知识设计了专项练习,旨在重点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步骤的了解情况。在此过程中,笔者会与学生保持线上沟通,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提供线上辅导。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外制取二氧化碳时,对将自制石蕊试液滴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导致液体变成红色这一知识的记忆不够深刻而陷入操作瓶颈。对此,笔者与学生进行视频通话,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过程,使其再次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与实验方法,帮助其调整了实验操作方法,从而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课外探究效果。又如,有的学生在迁移二氧化碳性质知识时产生了思维混乱问题,所以,笔者通过语音通话引导学生回想了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使其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引导其重新审题、圈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找出出现错误的根源,使其自主调整解题思路。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并逐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这一策略是十分可行的,重点在于科学整合、灵活应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客观分析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与认知特点,科学分析信息技术对优化化学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从而切实优化化学教学模式,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刘进.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64-165.
黄丽莉.从化学核心素养出发 创设高效高中化学课堂[J].名师在线,2019(18):22-23.
作者简介:高雨(1993.11—),女,山东泰安人,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