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点赞”5档综艺节目,其中一档为江苏卫视“跨国亲情惊喜秀”《远方的爸爸》。
《远方的爸爸》由中广天择传媒制作,2015年3月11日亮相江苏卫视。节目以关注出国务工人员和“洋留守儿童”的公益视角,记录了素人孩子第一次离开亲人保护,在明星嘉宾的陪伴下出国寻找父亲的过程。节目展现感人的父子(女)亲情的同时,以点带面地折射出海外华人的奋斗精神。播出首日,新浪微博疯狂综艺季榜单中话题#远方的爸爸#排名第一。
缘起社会责任感
《远方的爸爸》总导演刘娜将节目的缘起归于社会责任感。“‘关注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上从未停止的公益话题。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因工作而与亲情分离是人们心中普遍的遗憾,而这种遗憾在那些出国务工人员身上体现得更加极致。”她认为,在满屏综艺的时代,电视人需要制作一些能够传递正能量的电视节目,让观众真正敞开心扉,正视生活中的困境。
2014年7月,《远方的爸爸》建组筹备, 4个团队100多人同时开工,分赴韩国、刚果、日本、斯里兰卡、丹麦5个国家工作取景拍摄,每个团队包含10名导演(含踩点导演),两名随行编剧,5-6个摄像。由于涉及拍摄团队、所有嘉宾的出国签证办理、实地踩点等问题,节目每一期的筹备时间都近一个多月。《远方的爸爸》制片人何毅超透露,节目单期成本超过200万元。“主要花在拍摄制作和人员出国安全方面。”比如在非洲拍摄期间,正值战乱结束,加之非洲疾病较多,所以整个节目组的安全问题就非常棘手。
《远方的爸爸》中孩子年龄大多为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纯真保持得最好,而且相对自立。”何毅超透露,在挑选父子(女)时,节目组首先会衡量孩子与父亲的相处时间,最少要4-5年以上没有见过面——这种情况所带来的情感冲突更为浓烈;其次,要挑选那些在外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父亲。“有些人认为,打洋工的人可以赚很多钱,生活也富足,但其实并不然。”何毅超透露,很多海外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例如,有一期展示了在刚果援建的一位爸爸的工作生活——每天灰头土脸修建高速公路,住房为简易棚房;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每年往返一次国内,薪酬全部寄回家。“录制时,我们节目组很多人都潸然泪下,他们真的很苦,也非常思念家乡和家人。”
对于明星嘉宾的挑选,节目组主要注重其是否真心乐于帮助孩子。“因为留守儿童常年缺失父(母)爱,多少都有些小性格,需要真心人来给予他们关爱。”刘娜透露,第四期的主角刘欣如是典型的“小刺猬”,经常耍脾气,偶尔粗心大意,但嘉宾鲍春来用自己的包容、理解和真心一步步走进女孩的内心,陪伴她完成了一次宝贵的探父之旅。
开拍之前,节目组还会进行几次实拍推演,不断弥补不足。比如,在非洲期间,节目组实际拍摄了两期节目,但只播出了刚果一期。未播那期节目中,只有孩子一人独立寻找父亲,没有他人陪同。观看成片后,节目组改变了既定方案,决定加入明星嘉宾。“一个孩子的跨国旅程和挑战虽然极致,但沒有人物关系,缺乏悬念和情节冲突,不足以吸引观众看足60分钟,此为一;二是5-6岁的孩子一个人跨国寻找爸爸不合常理,他(她)如何面对得了陌生环境,解决吃住行等各种困难?所以我们决定加入明星嘉宾,真实记录过程而不是做秀。”
何毅超透露,每期节目开拍前,江苏卫视总监李响都会亲自审评该期主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成片后,还会对每期节目一一过目,确保节目内容温情感人,突出正能量。
纪录手法直击人心
“公益其实是节目的一个真诚的态度,越少设计、越多付出,才能还原真实的状态和生活。”何毅超将《远方的爸爸》归纳为“情境式公益节目”。“每个人都怀揣一种情怀,给观众呈现真实故事,带领他们感悟不一样的人生状态”,刘娜补充道,“所有做作和煽情都是拙劣的补丁,只有真心和真实最打动人心。”
为了确保嘉宾安全和节目拍摄顺利,节目组会对所有路线进行踩点、模拟,并预设多种方案,以防特殊情况发生。例如,第一期在韩国拍摄,由于韩国地铁线路极其复杂,节目组预判明星嘉宾会坐错走错,所以对重要线路提前踩点,来回坐了4遍。
同时,为了展现孩子的真实状态,节目组会提前一个星期介入孩子的生活环境,跟踪拍摄。“因为素人不像明星,很少面对镜头。所以,我们要提前与他(她)接触,适应并抓准他(她)的言谈举止习惯,也让他(她)更快地接受镜头。”
与其他真人秀一样,《远方的爸爸》采取24小时不间断拍摄,每组嘉宾配备4-5个机位。但不同的是,节目组并没有设置房内监控。“镜头即是观众的眼睛。我们不想做过多地布置和设计,让嘉宾按照套路‘表演’,《远方的爸爸》就是一个纯粹的记录者,用镜头语言拍摄下嘉宾的真实反应和状态,让观众一点点去感受。”
但唯独一个环节例外。《远方的爸爸》呈现了大量父子(女)相见的“惊喜”场面,每一次相聚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因为这是最直击人心的环节。”为准备这样一个“惊喜秀”,节目组首先会联系爸爸所在的公司寻求协助,并要求向爸爸保密;其次设计一些障碍,诸如提供一些线索和有限的现金经费。“这些现金经费是他(她)爸爸一个月的薪酬。”刘娜说,节目组希望从点滴中渗透节目的理念,让孩子、明星嘉宾以及观众都能领悟到海外务工人员的艰辛。再次,会设计一些小情节,让父子(女)感受到相聚的“惊喜”。例如,第二期刚果站,中国援建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会有很多城市路障。只有清除路障,车辆才能通行。节目组按计划与爸爸所在的公司联系,特意安排爸爸来做清除工作。此时路的另一端,孩子坐在汽车里焦急地等待。突然间,她瞪大了眼睛,认出了自己的爸爸,激动地喊着“爸爸”并冲下车;同时,爸爸也猛然回头,愣了几秒钟后,跑上前去抱起自己的女儿。相聚这一瞬间,画面中没有任何语言,慢镜头呈现了父女相拥、亲吻以及流泪的喜悦与激动。“当时我们在现场也非常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一次相聚啊。”
为了扩大节目公益影响,让更多的人加入关注“洋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每次的探父行动,明星嘉宾都会将此次行动的动态发布到网上,与粉丝和观众互动。比如,第三期日本站,李承铉在遇到困难时即通过微博求助,才得到关键信息,帮助孩子成功找到了爸爸。刘娜说:“我们希望通过明星效应,让更多的人实时参与互动,关注这个公益行动,与故事人物同喜同悲。”
何毅超透露第二季拍摄依旧沿用纪实手法,但题材、内容选择会扩大,将着重讲述“回归”二字。比如,很多华侨和孩子一直生活在国外,极少甚至从未回过自己的家乡,“我们希望带领他们进行一次意义深远的寻根之旅。”
《远方的爸爸》由中广天择传媒制作,2015年3月11日亮相江苏卫视。节目以关注出国务工人员和“洋留守儿童”的公益视角,记录了素人孩子第一次离开亲人保护,在明星嘉宾的陪伴下出国寻找父亲的过程。节目展现感人的父子(女)亲情的同时,以点带面地折射出海外华人的奋斗精神。播出首日,新浪微博疯狂综艺季榜单中话题#远方的爸爸#排名第一。
缘起社会责任感
《远方的爸爸》总导演刘娜将节目的缘起归于社会责任感。“‘关注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上从未停止的公益话题。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因工作而与亲情分离是人们心中普遍的遗憾,而这种遗憾在那些出国务工人员身上体现得更加极致。”她认为,在满屏综艺的时代,电视人需要制作一些能够传递正能量的电视节目,让观众真正敞开心扉,正视生活中的困境。
2014年7月,《远方的爸爸》建组筹备, 4个团队100多人同时开工,分赴韩国、刚果、日本、斯里兰卡、丹麦5个国家工作取景拍摄,每个团队包含10名导演(含踩点导演),两名随行编剧,5-6个摄像。由于涉及拍摄团队、所有嘉宾的出国签证办理、实地踩点等问题,节目每一期的筹备时间都近一个多月。《远方的爸爸》制片人何毅超透露,节目单期成本超过200万元。“主要花在拍摄制作和人员出国安全方面。”比如在非洲拍摄期间,正值战乱结束,加之非洲疾病较多,所以整个节目组的安全问题就非常棘手。
《远方的爸爸》中孩子年龄大多为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纯真保持得最好,而且相对自立。”何毅超透露,在挑选父子(女)时,节目组首先会衡量孩子与父亲的相处时间,最少要4-5年以上没有见过面——这种情况所带来的情感冲突更为浓烈;其次,要挑选那些在外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父亲。“有些人认为,打洋工的人可以赚很多钱,生活也富足,但其实并不然。”何毅超透露,很多海外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例如,有一期展示了在刚果援建的一位爸爸的工作生活——每天灰头土脸修建高速公路,住房为简易棚房;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每年往返一次国内,薪酬全部寄回家。“录制时,我们节目组很多人都潸然泪下,他们真的很苦,也非常思念家乡和家人。”
对于明星嘉宾的挑选,节目组主要注重其是否真心乐于帮助孩子。“因为留守儿童常年缺失父(母)爱,多少都有些小性格,需要真心人来给予他们关爱。”刘娜透露,第四期的主角刘欣如是典型的“小刺猬”,经常耍脾气,偶尔粗心大意,但嘉宾鲍春来用自己的包容、理解和真心一步步走进女孩的内心,陪伴她完成了一次宝贵的探父之旅。
开拍之前,节目组还会进行几次实拍推演,不断弥补不足。比如,在非洲期间,节目组实际拍摄了两期节目,但只播出了刚果一期。未播那期节目中,只有孩子一人独立寻找父亲,没有他人陪同。观看成片后,节目组改变了既定方案,决定加入明星嘉宾。“一个孩子的跨国旅程和挑战虽然极致,但沒有人物关系,缺乏悬念和情节冲突,不足以吸引观众看足60分钟,此为一;二是5-6岁的孩子一个人跨国寻找爸爸不合常理,他(她)如何面对得了陌生环境,解决吃住行等各种困难?所以我们决定加入明星嘉宾,真实记录过程而不是做秀。”
何毅超透露,每期节目开拍前,江苏卫视总监李响都会亲自审评该期主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成片后,还会对每期节目一一过目,确保节目内容温情感人,突出正能量。
纪录手法直击人心
“公益其实是节目的一个真诚的态度,越少设计、越多付出,才能还原真实的状态和生活。”何毅超将《远方的爸爸》归纳为“情境式公益节目”。“每个人都怀揣一种情怀,给观众呈现真实故事,带领他们感悟不一样的人生状态”,刘娜补充道,“所有做作和煽情都是拙劣的补丁,只有真心和真实最打动人心。”
为了确保嘉宾安全和节目拍摄顺利,节目组会对所有路线进行踩点、模拟,并预设多种方案,以防特殊情况发生。例如,第一期在韩国拍摄,由于韩国地铁线路极其复杂,节目组预判明星嘉宾会坐错走错,所以对重要线路提前踩点,来回坐了4遍。
同时,为了展现孩子的真实状态,节目组会提前一个星期介入孩子的生活环境,跟踪拍摄。“因为素人不像明星,很少面对镜头。所以,我们要提前与他(她)接触,适应并抓准他(她)的言谈举止习惯,也让他(她)更快地接受镜头。”
与其他真人秀一样,《远方的爸爸》采取24小时不间断拍摄,每组嘉宾配备4-5个机位。但不同的是,节目组并没有设置房内监控。“镜头即是观众的眼睛。我们不想做过多地布置和设计,让嘉宾按照套路‘表演’,《远方的爸爸》就是一个纯粹的记录者,用镜头语言拍摄下嘉宾的真实反应和状态,让观众一点点去感受。”
但唯独一个环节例外。《远方的爸爸》呈现了大量父子(女)相见的“惊喜”场面,每一次相聚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因为这是最直击人心的环节。”为准备这样一个“惊喜秀”,节目组首先会联系爸爸所在的公司寻求协助,并要求向爸爸保密;其次设计一些障碍,诸如提供一些线索和有限的现金经费。“这些现金经费是他(她)爸爸一个月的薪酬。”刘娜说,节目组希望从点滴中渗透节目的理念,让孩子、明星嘉宾以及观众都能领悟到海外务工人员的艰辛。再次,会设计一些小情节,让父子(女)感受到相聚的“惊喜”。例如,第二期刚果站,中国援建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会有很多城市路障。只有清除路障,车辆才能通行。节目组按计划与爸爸所在的公司联系,特意安排爸爸来做清除工作。此时路的另一端,孩子坐在汽车里焦急地等待。突然间,她瞪大了眼睛,认出了自己的爸爸,激动地喊着“爸爸”并冲下车;同时,爸爸也猛然回头,愣了几秒钟后,跑上前去抱起自己的女儿。相聚这一瞬间,画面中没有任何语言,慢镜头呈现了父女相拥、亲吻以及流泪的喜悦与激动。“当时我们在现场也非常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一次相聚啊。”
为了扩大节目公益影响,让更多的人加入关注“洋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每次的探父行动,明星嘉宾都会将此次行动的动态发布到网上,与粉丝和观众互动。比如,第三期日本站,李承铉在遇到困难时即通过微博求助,才得到关键信息,帮助孩子成功找到了爸爸。刘娜说:“我们希望通过明星效应,让更多的人实时参与互动,关注这个公益行动,与故事人物同喜同悲。”
何毅超透露第二季拍摄依旧沿用纪实手法,但题材、内容选择会扩大,将着重讲述“回归”二字。比如,很多华侨和孩子一直生活在国外,极少甚至从未回过自己的家乡,“我们希望带领他们进行一次意义深远的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