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老曾经说过:“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可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整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误区里:即广大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撇开作文教学只字不提,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撇开阅读教学只字不提,人为地将知识割裂,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封闭,导致有些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却欠缺写作技巧,而有些学生有较高的写作技巧却缺乏阅读能力,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之间的脱节。这样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教学,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接轨,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一体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一体化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究,大致摸索出以下五种形式:
一.结合课文内涵的理解,进行饰写训练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教师要善于“披词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采取为课文标题添枝加叶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如在进行《海燕》一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出示“——的海燕”的训练题,让学生补充填空,学生在填上恰当的修饰成分的过程中既窥探了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和规律,又明确了课文的内涵,既懂得了在写作过程中怎样的词语应用在什么样的场合,又提高了认知能力,作文下笔前也就会善思细想,明白自己该怎样表达。这样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二者兼顾,共同发展。
二.结合课文精典句段的阅读,进行仿写训练
我们学一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一篇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一个桥梁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和学生一道研究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然后挑选精典段落进行仿写训练。如在教学《浪之歌》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感悟哪一些句段写得比较精彩,有同学认为是“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这个排比与拟人兼用的句式使文章锦上添花的,教师就可要求学生仿照这个句式进行仿写训练,最终做到读与写的相互迁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感悟中升化,在积累中提高,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
三.结合阅读课文的感受,进行体会叙写训练
一个人在思考中能产生深刻的感受。经思考,能将个人体验与文本相结合,加深理解,形成理性认识,这就需要表达出来,书写出来的体验和记忆才是真正的凝固了的可以触摸得到的收获。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教师可采用“我读——感受到——”或“——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让学生交流对美文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自主探究了课文的内涵和美点,又输出了自己的智慧,如此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再如,在教学《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布置如下几个问题:1、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的文章”;2、根据课文内容续写“我从文中发现了……”;3、就课文内容写一句欣赏的话。这样,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这样也就与作文教学的“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
四.结合文章结构的分析,找出“空白”部分进行补写训练
对于文本本身,需要解读包含读者用各种方式实现的不同解释的可能性,而这个“可能性”不易觉察,当然要求我们的读者展开想像联想工作,最大程度上把自己阅读后的思考转换为自己的创造力去填补这些“空白”,而每一次的填补就是创造性阅读的实现。如《芦花荡》一文,对老头子因没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进行了精彩的描写,但因文章结构需要未对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教师就可要求学生把这段心理活动补写出来,学生可驰骋想象,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把爱憎情感附着在他们的灵魂深处,用自己的创造力将文本中似乎没有的东西填充起来,达到阅读的心得和创作的完美结合。
五.结合课文写作特色,进行改写训练
在文学阅读的思维训练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文本解读,通过思路方法来阐发原文本之外更加多元、广泛的新意。如在教学《归园田居》、《与朱元思书》等一些在写景方面比较成功的古诗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之改写为现代文,以现有读本为源泉,化被动吸收为主动表达,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再如,教学《敬业与乐业》一文时,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这个观点时,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教师可鼓励学生改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进行创作;而作者在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的”这个观点时,采用的是道理论证的方法,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改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大胆创新。这样的重新编码,既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任务,又实施了作文教学的目标,更重要的一点,通过读来启发写,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达到了阅读与作文的一体化。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真学。”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一个最佳的训练结合点,既顾此又不失彼,既注重向学生传递知识,把好语文吸收的过程,同时,又顾及到吸收的终端目的,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打开了通道,变传统的分块式教学为一体化教学,这才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不二法门。
(作者通联:025358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同兴中学)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一体化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究,大致摸索出以下五种形式:
一.结合课文内涵的理解,进行饰写训练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教师要善于“披词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采取为课文标题添枝加叶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如在进行《海燕》一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出示“——的海燕”的训练题,让学生补充填空,学生在填上恰当的修饰成分的过程中既窥探了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和规律,又明确了课文的内涵,既懂得了在写作过程中怎样的词语应用在什么样的场合,又提高了认知能力,作文下笔前也就会善思细想,明白自己该怎样表达。这样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二者兼顾,共同发展。
二.结合课文精典句段的阅读,进行仿写训练
我们学一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一篇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一个桥梁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和学生一道研究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然后挑选精典段落进行仿写训练。如在教学《浪之歌》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感悟哪一些句段写得比较精彩,有同学认为是“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这个排比与拟人兼用的句式使文章锦上添花的,教师就可要求学生仿照这个句式进行仿写训练,最终做到读与写的相互迁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感悟中升化,在积累中提高,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
三.结合阅读课文的感受,进行体会叙写训练
一个人在思考中能产生深刻的感受。经思考,能将个人体验与文本相结合,加深理解,形成理性认识,这就需要表达出来,书写出来的体验和记忆才是真正的凝固了的可以触摸得到的收获。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教师可采用“我读——感受到——”或“——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让学生交流对美文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自主探究了课文的内涵和美点,又输出了自己的智慧,如此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再如,在教学《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布置如下几个问题:1、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的文章”;2、根据课文内容续写“我从文中发现了……”;3、就课文内容写一句欣赏的话。这样,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这样也就与作文教学的“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
四.结合文章结构的分析,找出“空白”部分进行补写训练
对于文本本身,需要解读包含读者用各种方式实现的不同解释的可能性,而这个“可能性”不易觉察,当然要求我们的读者展开想像联想工作,最大程度上把自己阅读后的思考转换为自己的创造力去填补这些“空白”,而每一次的填补就是创造性阅读的实现。如《芦花荡》一文,对老头子因没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进行了精彩的描写,但因文章结构需要未对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教师就可要求学生把这段心理活动补写出来,学生可驰骋想象,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把爱憎情感附着在他们的灵魂深处,用自己的创造力将文本中似乎没有的东西填充起来,达到阅读的心得和创作的完美结合。
五.结合课文写作特色,进行改写训练
在文学阅读的思维训练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文本解读,通过思路方法来阐发原文本之外更加多元、广泛的新意。如在教学《归园田居》、《与朱元思书》等一些在写景方面比较成功的古诗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之改写为现代文,以现有读本为源泉,化被动吸收为主动表达,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再如,教学《敬业与乐业》一文时,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这个观点时,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教师可鼓励学生改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进行创作;而作者在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的”这个观点时,采用的是道理论证的方法,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改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大胆创新。这样的重新编码,既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任务,又实施了作文教学的目标,更重要的一点,通过读来启发写,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达到了阅读与作文的一体化。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真学。”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一个最佳的训练结合点,既顾此又不失彼,既注重向学生传递知识,把好语文吸收的过程,同时,又顾及到吸收的终端目的,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打开了通道,变传统的分块式教学为一体化教学,这才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不二法门。
(作者通联:025358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同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