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一体化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老曾经说过:“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可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整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误区里:即广大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撇开作文教学只字不提,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撇开阅读教学只字不提,人为地将知识割裂,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封闭,导致有些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却欠缺写作技巧,而有些学生有较高的写作技巧却缺乏阅读能力,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之间的脱节。这样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教学,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接轨,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一体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一体化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究,大致摸索出以下五种形式:
  一.结合课文内涵的理解,进行饰写训练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教师要善于“披词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采取为课文标题添枝加叶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如在进行《海燕》一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出示“——的海燕”的训练题,让学生补充填空,学生在填上恰当的修饰成分的过程中既窥探了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和规律,又明确了课文的内涵,既懂得了在写作过程中怎样的词语应用在什么样的场合,又提高了认知能力,作文下笔前也就会善思细想,明白自己该怎样表达。这样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看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二者兼顾,共同发展。
  二.结合课文精典句段的阅读,进行仿写训练
  我们学一篇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一篇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一个桥梁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和学生一道研究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然后挑选精典段落进行仿写训练。如在教学《浪之歌》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感悟哪一些句段写得比较精彩,有同学认为是“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这个排比与拟人兼用的句式使文章锦上添花的,教师就可要求学生仿照这个句式进行仿写训练,最终做到读与写的相互迁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感悟中升化,在积累中提高,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
  三.结合阅读课文的感受,进行体会叙写训练
  一个人在思考中能产生深刻的感受。经思考,能将个人体验与文本相结合,加深理解,形成理性认识,这就需要表达出来,书写出来的体验和记忆才是真正的凝固了的可以触摸得到的收获。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教师可采用“我读——感受到——”或“——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让学生交流对美文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自主探究了课文的内涵和美点,又输出了自己的智慧,如此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再如,在教学《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布置如下几个问题:1、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的文章”;2、根据课文内容续写“我从文中发现了……”;3、就课文内容写一句欣赏的话。这样,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奥秘。这样也就与作文教学的“写什么”、“怎么写”、“这样写是不是最好”的基本问题衔接起来。
  四.结合文章结构的分析,找出“空白”部分进行补写训练
  对于文本本身,需要解读包含读者用各种方式实现的不同解释的可能性,而这个“可能性”不易觉察,当然要求我们的读者展开想像联想工作,最大程度上把自己阅读后的思考转换为自己的创造力去填补这些“空白”,而每一次的填补就是创造性阅读的实现。如《芦花荡》一文,对老头子因没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进行了精彩的描写,但因文章结构需要未对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教师就可要求学生把这段心理活动补写出来,学生可驰骋想象,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把爱憎情感附着在他们的灵魂深处,用自己的创造力将文本中似乎没有的东西填充起来,达到阅读的心得和创作的完美结合。
  五.结合课文写作特色,进行改写训练
  在文学阅读的思维训练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文本解读,通过思路方法来阐发原文本之外更加多元、广泛的新意。如在教学《归园田居》、《与朱元思书》等一些在写景方面比较成功的古诗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之改写为现代文,以现有读本为源泉,化被动吸收为主动表达,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再如,教学《敬业与乐业》一文时,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这个观点时,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教师可鼓励学生改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进行创作;而作者在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的”这个观点时,采用的是道理论证的方法,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改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大胆创新。这样的重新编码,既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任务,又实施了作文教学的目标,更重要的一点,通过读来启发写,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达到了阅读与作文的一体化。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真学。”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一个最佳的训练结合点,既顾此又不失彼,既注重向学生传递知识,把好语文吸收的过程,同时,又顾及到吸收的终端目的,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打开了通道,变传统的分块式教学为一体化教学,这才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不二法门。
  (作者通联:025358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同兴中学)
其他文献
“宁要快乐的傻子,不要忧郁的天才”,这是作家周洪在他的新作《我平庸,我快乐》中说的一句话。面对这样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众说纷纭,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这只是作家的煽动、误导。在这里我也想谈一点体会。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字典中对“平庸”这个词的解释:寻常而不突出,平凡。其实它的意思和平常、普通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长久以来平庸在我们的心中似乎是一个贬义词,以至引起了一些人的愤怒,我们的孩子怎么可
期刊
所谓后进生是指班上品学俱差的学生。他们为数不多,但其影响很大,是班上的不安定因素,有时还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不容忽视。由于人在智力等因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一.探究病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其形成原因如下:  1.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程,不仅是文字的组合和言语的表达,更是情感的流露。教材中那些深具情感和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与结晶。既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又有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既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又有男女之情、手足之谊;既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又有催人泪下的凄切;既有天地动容的悲壮,又有细雨霏霏的柔婉;既有开怀的笑、会心的喜悦,
期刊
一.农村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农村地区,特别的贫困山区中小学生由于视野狭窄,接触面较小,阅读量少,普通话水平低下,方音、方言夹杂,不利于学生良好语言行为的形成。普遍存在着忽视口语教学的现象,教学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听说等口语能力。口语教学似有若无,甚至没有。   二.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又在目标
期刊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
期刊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语)多么幸福的鹅卵石呀!一年四季,在水的无限关爱下,变得如此优雅光洁。对于我们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在似水的教育中尽情沐浴,幸福健康地成长。  一位教育专家曾这样说:“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在学校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多种方法。为此,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它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学生乐学愿学抽象的数学,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前的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
期刊
可以说,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这盏灯怎样拨才能照得更亮、照得更远?笔者从教书育人的典型案例中得到点滴体会。  案例:一次,教研室领导到我校进行写字教学调研活动,各班选派写字好、中、差三名学生到会议室当场比赛写字,当我点到写字最差的陈龙名字时(我当时并没在班上讲抽怎样的学生去比),全班同学都大喊起来:“凭什么让陈龙去?”,“我比他的字写的好,我去”。同学们一个个近于义愤填膺,可我能开口说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