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木材缺口高达2.5亿立方米,原木、锯材进口量超过全球贸易量的1/3,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同时,我国年产大径竹23.5亿根,相当于3000多万立方米的木材,可以弥补10%的木材缺口。加快发展竹产业,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依靠科技创新,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竹资源、发展竹产业,对于改善生态、消除贫困、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竹子是具中国特色的林业资源,以其生物量大、成材周期短、一次种植永续利用等特点成为我国林业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竹资源储量、产业发展和科研水平均居国际领先地位,是世界竹产业的主要技术研发国。全世界拥有竹种1642个,我国约占1/3;我国竹林分布面积601万公顷,约占世界的1/4。申请竹子相关专利近8000件,约占世界的50%;拥有竹子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158项,占世界竹子标准总量的85%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竹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新时期,逐步形成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科技研发到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体系。已开发出100多个系列、近万种竹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居等10多个领域。竹产业年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年出口贸易额19.6亿美元,约占世界60%以上。竹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具有突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绿色朝阳产业。
竹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速生生物质资源,我国政府十分重視发展竹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技术,科研投入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仅国家财政投入就达到7000多万元,“十三五”期间国家投入超过1亿元。竹产业科技进步明显,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升。2013年,我国率先完成“毛竹基因组序列草图”,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填补了世界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空白。近年来,竹展平、竹缠绕等绿色加工工艺进一步拓展,竹质复合缠绕复合管道、竹塑复合材料、竹地毯、电子产品用竹质壳制品等环保绿色新产品不断涌现。实现了现代竹木结构建筑的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竹单板及其饰面材料制造技术以及各种竹装饰制品迅速发展,竹材化学加工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竹产业整体创新驱动发展态势良好。
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竹产业科技基础还很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规模不匹配。在一产上,竹林林道等基础设施不足、营林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竹林效益下降;在二产上,竹加工企业散小弱、设备陈旧、科技创新动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在三产上,竹产品市场宣传不足、认可度不高、价格战严重,旅游、电商和创意亟待突破。同时,竹产业筹措资金困难,政策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按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总体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破竹资源高效培育与高值化加工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以构建节能低耗环保型全产业链创新驱动技术体系。在竹子良种选育和规模化繁殖方面,应用辐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创制竹子新品种;在竹林高效生态经营方面,研发规模化、省力化、机械化竹林高效经营与采收技术,建立竹林高效安全无公害、立体复合高值化经营技术体系;在竹材原料供应方面,研发自动化采伐技术及装备、竹材原材料仓储物流技术;在竹笋规模化加工方面,创新笋用竹林精准培育和全笋分级加工利用技术;在竹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不同尺度上竹碳源/汇计量方法与经济评价,建立成熟竹林采伐仓储及竹材制品长期使用机制,减少碳排放;在竹质工程材料及产品的连续化自动化技术提升与防护方面,创新竹材单元、竹重组与集成材料连续化高效加工技术与设备,研发竹材长效高效防护技术;在竹质特异化新产品开发与应用领域拓展方面,突破竹纤维连续接长与制品成型加工技术,开发竹基多维异型复合材料;在低质竹材及竹采伐加工剩余物高效增值利用方面,创新竹剩余物资源高值化加工、绿色全组分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新型碳素材料及竹源绿色能源与化学品。
我国竹产业发展现状
竹子是具中国特色的林业资源,以其生物量大、成材周期短、一次种植永续利用等特点成为我国林业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竹资源储量、产业发展和科研水平均居国际领先地位,是世界竹产业的主要技术研发国。全世界拥有竹种1642个,我国约占1/3;我国竹林分布面积601万公顷,约占世界的1/4。申请竹子相关专利近8000件,约占世界的50%;拥有竹子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158项,占世界竹子标准总量的85%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竹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新时期,逐步形成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科技研发到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体系。已开发出100多个系列、近万种竹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居等10多个领域。竹产业年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年出口贸易额19.6亿美元,约占世界60%以上。竹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具有突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绿色朝阳产业。
竹产业发展新态势
竹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速生生物质资源,我国政府十分重視发展竹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技术,科研投入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仅国家财政投入就达到7000多万元,“十三五”期间国家投入超过1亿元。竹产业科技进步明显,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升。2013年,我国率先完成“毛竹基因组序列草图”,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填补了世界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空白。近年来,竹展平、竹缠绕等绿色加工工艺进一步拓展,竹质复合缠绕复合管道、竹塑复合材料、竹地毯、电子产品用竹质壳制品等环保绿色新产品不断涌现。实现了现代竹木结构建筑的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竹单板及其饰面材料制造技术以及各种竹装饰制品迅速发展,竹材化学加工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竹产业整体创新驱动发展态势良好。
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竹产业科技基础还很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规模不匹配。在一产上,竹林林道等基础设施不足、营林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竹林效益下降;在二产上,竹加工企业散小弱、设备陈旧、科技创新动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在三产上,竹产品市场宣传不足、认可度不高、价格战严重,旅游、电商和创意亟待突破。同时,竹产业筹措资金困难,政策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竹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按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总体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破竹资源高效培育与高值化加工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以构建节能低耗环保型全产业链创新驱动技术体系。在竹子良种选育和规模化繁殖方面,应用辐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创制竹子新品种;在竹林高效生态经营方面,研发规模化、省力化、机械化竹林高效经营与采收技术,建立竹林高效安全无公害、立体复合高值化经营技术体系;在竹材原料供应方面,研发自动化采伐技术及装备、竹材原材料仓储物流技术;在竹笋规模化加工方面,创新笋用竹林精准培育和全笋分级加工利用技术;在竹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开展不同尺度上竹碳源/汇计量方法与经济评价,建立成熟竹林采伐仓储及竹材制品长期使用机制,减少碳排放;在竹质工程材料及产品的连续化自动化技术提升与防护方面,创新竹材单元、竹重组与集成材料连续化高效加工技术与设备,研发竹材长效高效防护技术;在竹质特异化新产品开发与应用领域拓展方面,突破竹纤维连续接长与制品成型加工技术,开发竹基多维异型复合材料;在低质竹材及竹采伐加工剩余物高效增值利用方面,创新竹剩余物资源高值化加工、绿色全组分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新型碳素材料及竹源绿色能源与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