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寒的书店”自4月19日在淘宝网开张以来,不仅三天之内成交一千多册图书,而且因超过淘宝网技术统计的平均交易最高值,误遭淘宝网系统封杀,更因作者网络限售签名本图书,引发了网民热烈的追捧和业界激烈的讨论。说他与出版商掰了要处理库存的有之,说他手头拮据生财有道的有之,说他由父代为签名造假的有之,说他为新书出版宣传作秀的有之,说他引领出版营销风气之先的,也有之。
韩寒说的明白,此举第一是弥补自己多年不签名售书的遗憾,以限量销售签名本的方式回馈读者;第二是打击盗版书和伪签名,保证读者从这里买到的都是正版;第三是帮助退休的妈妈和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作受阻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做些相应的管理工作;第四是庆祝《他的国》的出版,把网络书店作为他已出和将出图书及杂志的宣传平台。
王小峰在博客里撰文《假如韩寒自己卖书》,从成本、定价、折扣、版税等算了一笔账,认为“至少韩寒这个级别的作者完全可以把书商或出版社抛开,自己营销”。从作者的角度,他预计,“最有可能先走一步的是畅销书作家,他们完全可以摆脱书商的扒皮,至少可以让定价降一档,让读者的消费成本降低一些,以后也没什么版税一说,卖掉的书除了上一点税和必要的支出之外,都是自己的。”从出版机构的角度他预测,“传统书店的营销方式萎缩是必然的,它将来可能直接从作者手里进货,或者说,出版社将来的职能可能会发生改变,从原来承担风险比较多,到将来比较小,利润从多变少,变成一个代理环节,使图书整体定价降下来。”
至于将来作者的利润和出版社的职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不好妄测,但至少韩寒这一举动的背后大有深意。作者开网店售书,的确会带动一种新的图书销售模式。一本新书的出版,一般是出版机构自己做营销策划,比如签名售书会、媒体见面会、各种讲座报告会等。这种情况,作者往往是大盘中的一个棋子,一旦签约就要配合出版社做各种宣传活动,是商家营销的一个因素,而且往往并不从中获得什么盈利。而作者售书,恰恰摆脱了这种受制于人的局势,充分掌握主动权,成为营销的主体,并且靠售书获利虽然可能微薄,但多少都是自己的。
不过,开店售书,并非所有作者都愿意尝试。它的要求很高,作者的口碑与人气,图书的质量和品位,市场的趋势与定位,都是决定发行量的因素,这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有没有经营头脑和管理团队。传统图书营销往往有各种专业发行渠道、发行人员、技术设备、办公条件等,而并非每个文人在经商方面都那么灵光,耗费大量精力财力不说,以出版物的薄利,还不见得能赚到钱,反而影响了写作。看来,必是畅销书作者,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拥有大批网络拥趸,方可使用此招。
作者售书,一个必要条件是网络。国家对出版物的发行、批发、零售等实行许可制度,未获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而目前网络开店,恰恰打了一个擦边球,网络上的个人店铺比比皆是,并未有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法律制度限制它们,也不需要每店都要经过审批和许可,所以对于合法的出版物来说,基本上买卖自由。大型的专业网络书店,如当当、卓越等,靠的是书店本身的一套价格策略和保障制度,個人书店则主要靠信用指数和买家评价。畅销书作者自己售书的好处是,不需经过漫长的信用建设和广告宣传阶段,也不需繁杂的物流和仓储条件,仅凭自己的品牌认知度,就可以聚拢大批的网民——已有大量作者利用网络为自己做宣传,比如官方网站、个人博客、豆瓣小组等——再靠保证正版、附赠签名、赠书赠物、优惠打折等附加手段,网络销售必定会短时期内凝聚大量人气。电子商务和网络消费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制度、质量和信誉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网民愿意参与便捷时尚的网络消费,这都是作者网络售书的有利条件。但是这种网络售书,一般还真如韩寒所说,“并不是一件实惠的商业运作,如果我指望着这个发财,那我真是太笨了。”“如果它真能挣到钱,那个谁早就这么干了。”
作者要想通过网络售书大量盈利,必须有足够强势的话语权,能与出版社建立独家分销协议。出版社只通过作者这一平台售书,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多个发行商环节带来的利润盘剥,使出版社和作者利润最大化。作者一般只销售自己出版的图书,由于目标消费者明确,通过窄渠道经营,就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有针对性地把出版物送达目标消费群。另一附带的好处,是作者对图书的印数会有直观的了解,解决作者质疑的某些出版商瞒报印数的问题。当然,独家分销对电子商务的技术能力和作者的营销能力是个考验,对出版社来说更是存在风险,一旦作者的人气不够或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独家销售就可能使出版社亏本。
但作为一种新的短渠道经营方式,即经过一个环节的中间商——作者,就可以将出版物销售给消费者,出版社应该是欢迎作者自己售书的。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曾说:“韩寒在淘宝开店得从我们这边进货,所以我们知道这事。我个人当然很支持韩寒开店,说不好能多卖几千本,甚至几万本,那样我们俩都多了一份收入。雪漫最近也在开淘宝店,说不定这能成为继明星作家办杂志潮流后的又一个潮流。”从传统的出版模式看,为了保障出版社自身的经济效益,出版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非畅销书,一来自筹出版经费,二来包销若干图书,更有甚者二者兼有。对包销来说,长袖善舞的作者广开人脉,一番兜售图书的动人说辞也许使自己至少不亏本,而对那些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来说,就只好自掏腰包吃哑巴亏。但不管作者的销售业绩如何,出版社的账面上至少已经是售出的码洋,到手的钱。作者售书,可以使出版社扩大流通渠道,多一种方式盈利,何乐而不为。当然,此举不可能对出版社的职能有颠覆性的影响,毕竟编校、审读、设计、印制,都离不开出版单位和专业工作人员,以及国家允许的资格和许可。
韩寒正是这一新型模式的尝试者,韩寒书店的命运必定会引起更多作者、读者和出版机构的关注。
韩寒说的明白,此举第一是弥补自己多年不签名售书的遗憾,以限量销售签名本的方式回馈读者;第二是打击盗版书和伪签名,保证读者从这里买到的都是正版;第三是帮助退休的妈妈和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作受阻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做些相应的管理工作;第四是庆祝《他的国》的出版,把网络书店作为他已出和将出图书及杂志的宣传平台。
王小峰在博客里撰文《假如韩寒自己卖书》,从成本、定价、折扣、版税等算了一笔账,认为“至少韩寒这个级别的作者完全可以把书商或出版社抛开,自己营销”。从作者的角度,他预计,“最有可能先走一步的是畅销书作家,他们完全可以摆脱书商的扒皮,至少可以让定价降一档,让读者的消费成本降低一些,以后也没什么版税一说,卖掉的书除了上一点税和必要的支出之外,都是自己的。”从出版机构的角度他预测,“传统书店的营销方式萎缩是必然的,它将来可能直接从作者手里进货,或者说,出版社将来的职能可能会发生改变,从原来承担风险比较多,到将来比较小,利润从多变少,变成一个代理环节,使图书整体定价降下来。”
至于将来作者的利润和出版社的职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不好妄测,但至少韩寒这一举动的背后大有深意。作者开网店售书,的确会带动一种新的图书销售模式。一本新书的出版,一般是出版机构自己做营销策划,比如签名售书会、媒体见面会、各种讲座报告会等。这种情况,作者往往是大盘中的一个棋子,一旦签约就要配合出版社做各种宣传活动,是商家营销的一个因素,而且往往并不从中获得什么盈利。而作者售书,恰恰摆脱了这种受制于人的局势,充分掌握主动权,成为营销的主体,并且靠售书获利虽然可能微薄,但多少都是自己的。
不过,开店售书,并非所有作者都愿意尝试。它的要求很高,作者的口碑与人气,图书的质量和品位,市场的趋势与定位,都是决定发行量的因素,这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有没有经营头脑和管理团队。传统图书营销往往有各种专业发行渠道、发行人员、技术设备、办公条件等,而并非每个文人在经商方面都那么灵光,耗费大量精力财力不说,以出版物的薄利,还不见得能赚到钱,反而影响了写作。看来,必是畅销书作者,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拥有大批网络拥趸,方可使用此招。
作者售书,一个必要条件是网络。国家对出版物的发行、批发、零售等实行许可制度,未获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而目前网络开店,恰恰打了一个擦边球,网络上的个人店铺比比皆是,并未有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法律制度限制它们,也不需要每店都要经过审批和许可,所以对于合法的出版物来说,基本上买卖自由。大型的专业网络书店,如当当、卓越等,靠的是书店本身的一套价格策略和保障制度,個人书店则主要靠信用指数和买家评价。畅销书作者自己售书的好处是,不需经过漫长的信用建设和广告宣传阶段,也不需繁杂的物流和仓储条件,仅凭自己的品牌认知度,就可以聚拢大批的网民——已有大量作者利用网络为自己做宣传,比如官方网站、个人博客、豆瓣小组等——再靠保证正版、附赠签名、赠书赠物、优惠打折等附加手段,网络销售必定会短时期内凝聚大量人气。电子商务和网络消费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制度、质量和信誉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网民愿意参与便捷时尚的网络消费,这都是作者网络售书的有利条件。但是这种网络售书,一般还真如韩寒所说,“并不是一件实惠的商业运作,如果我指望着这个发财,那我真是太笨了。”“如果它真能挣到钱,那个谁早就这么干了。”
作者要想通过网络售书大量盈利,必须有足够强势的话语权,能与出版社建立独家分销协议。出版社只通过作者这一平台售书,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多个发行商环节带来的利润盘剥,使出版社和作者利润最大化。作者一般只销售自己出版的图书,由于目标消费者明确,通过窄渠道经营,就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有针对性地把出版物送达目标消费群。另一附带的好处,是作者对图书的印数会有直观的了解,解决作者质疑的某些出版商瞒报印数的问题。当然,独家分销对电子商务的技术能力和作者的营销能力是个考验,对出版社来说更是存在风险,一旦作者的人气不够或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独家销售就可能使出版社亏本。
但作为一种新的短渠道经营方式,即经过一个环节的中间商——作者,就可以将出版物销售给消费者,出版社应该是欢迎作者自己售书的。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曾说:“韩寒在淘宝开店得从我们这边进货,所以我们知道这事。我个人当然很支持韩寒开店,说不好能多卖几千本,甚至几万本,那样我们俩都多了一份收入。雪漫最近也在开淘宝店,说不定这能成为继明星作家办杂志潮流后的又一个潮流。”从传统的出版模式看,为了保障出版社自身的经济效益,出版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非畅销书,一来自筹出版经费,二来包销若干图书,更有甚者二者兼有。对包销来说,长袖善舞的作者广开人脉,一番兜售图书的动人说辞也许使自己至少不亏本,而对那些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来说,就只好自掏腰包吃哑巴亏。但不管作者的销售业绩如何,出版社的账面上至少已经是售出的码洋,到手的钱。作者售书,可以使出版社扩大流通渠道,多一种方式盈利,何乐而不为。当然,此举不可能对出版社的职能有颠覆性的影响,毕竟编校、审读、设计、印制,都离不开出版单位和专业工作人员,以及国家允许的资格和许可。
韩寒正是这一新型模式的尝试者,韩寒书店的命运必定会引起更多作者、读者和出版机构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