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年级起就逐步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灵活思维
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根据教学要求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例如:我在教学得数是十的加法时,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准确的计算,我就编了一首得数是十的对口令,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对口令游戏活动。
你拍一,我拍九,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二,我拍八,文明守纪人人夸;
你拍三,我拍七,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四,我拍六,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五,我拍五,两数凑十不马虎;
你拍六,我拍四,帮助同学做好事;
你拍七,我拍三,争做纪律先进班;
你拍八,我拍二,同学团结又友爱;
你拍九,我拍一,我们文明做游戏。
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灵活思维,渗透了德育思想,从而达到了教与育的目的。
二、层层设疑,发展学生的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有了问题才会去钻研,才会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创新意识。而小学教学中算理法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小学生认知过程带来了困难。而教师要巧妙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统计》例2一课时,由于这个条形统计图的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索,再小组合作交流、设计。有的同学以一格代表20个单位,画出的统计图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分析。有的同学以一格代表5个单位,画出的统计图非常的长,而且有的同学画在本子的外面,还没有画完。针对这些现象我马上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画的统计图方法都对,为什么我们画的统计图所描述的信息不明显呢?学生回答:第一个因为每个小格代表20个单位,太多,无法看出每个数量的多少。第二个因为每个小格代表5个单位,而我们要画的统计图数值大。那么我们怎么画能更准确、直观呢?有的同学说把统计图缩短。有的同学说从100厘米以后画身高。怎么能看出数据之间的差别呢?因为身高相差的数值小,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格代表1个单位。学生更纳闷了:一个单位画的不就更长了吗?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的状态,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如果经常这样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提高,从而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表现力和吸引力,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我在教学《笔算除法》时,用小棒代替树,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先分整十数,把40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每堆是20根。再把剩下的2根平均分成2份,每堆分得一根。通过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算理,通过动画的演示竖式子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内化。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四、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
低年级的学生主要特点是好奇、好动、好学。根据学生喜欢动手创造的天性,在教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时,我让他们用看一看、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的方式。用七个神奇的板块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提出要求看谁拼得最多,看谁拼的图案最漂亮、最可爱。学生先独立拼摆,然后在全班交流。当学生用一副七巧板拼成一个图形时既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趣味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过程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学生动手操作,各种感官得到协调发展,也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这样既把七巧板每份是7的思想有机地融入到活动中,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动手拼摆、观察思考中,通过填拼出图案的个数和七巧板的块数计算出1个7到7个7相加的结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深刻理解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能使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达到优质高效,才能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地思维之中并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北岗小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灵活思维
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根据教学要求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例如:我在教学得数是十的加法时,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准确的计算,我就编了一首得数是十的对口令,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对口令游戏活动。
你拍一,我拍九,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二,我拍八,文明守纪人人夸;
你拍三,我拍七,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四,我拍六,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五,我拍五,两数凑十不马虎;
你拍六,我拍四,帮助同学做好事;
你拍七,我拍三,争做纪律先进班;
你拍八,我拍二,同学团结又友爱;
你拍九,我拍一,我们文明做游戏。
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灵活思维,渗透了德育思想,从而达到了教与育的目的。
二、层层设疑,发展学生的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有了问题才会去钻研,才会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创新意识。而小学教学中算理法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小学生认知过程带来了困难。而教师要巧妙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统计》例2一课时,由于这个条形统计图的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索,再小组合作交流、设计。有的同学以一格代表20个单位,画出的统计图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分析。有的同学以一格代表5个单位,画出的统计图非常的长,而且有的同学画在本子的外面,还没有画完。针对这些现象我马上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画的统计图方法都对,为什么我们画的统计图所描述的信息不明显呢?学生回答:第一个因为每个小格代表20个单位,太多,无法看出每个数量的多少。第二个因为每个小格代表5个单位,而我们要画的统计图数值大。那么我们怎么画能更准确、直观呢?有的同学说把统计图缩短。有的同学说从100厘米以后画身高。怎么能看出数据之间的差别呢?因为身高相差的数值小,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格代表1个单位。学生更纳闷了:一个单位画的不就更长了吗?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的状态,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如果经常这样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提高,从而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表现力和吸引力,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我在教学《笔算除法》时,用小棒代替树,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先分整十数,把40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每堆是20根。再把剩下的2根平均分成2份,每堆分得一根。通过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算理,通过动画的演示竖式子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内化。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四、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
低年级的学生主要特点是好奇、好动、好学。根据学生喜欢动手创造的天性,在教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时,我让他们用看一看、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的方式。用七个神奇的板块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提出要求看谁拼得最多,看谁拼的图案最漂亮、最可爱。学生先独立拼摆,然后在全班交流。当学生用一副七巧板拼成一个图形时既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趣味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过程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学生动手操作,各种感官得到协调发展,也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这样既把七巧板每份是7的思想有机地融入到活动中,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动手拼摆、观察思考中,通过填拼出图案的个数和七巧板的块数计算出1个7到7个7相加的结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深刻理解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能使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达到优质高效,才能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地思维之中并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北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