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有度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能力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兴趣是学习之母,圣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讨论之中,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发展。以下是笔者对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研究的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对比教学情境
怎么样反映出两个物体哪个漂亮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对比。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导入一节课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精心设计课件,演示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例如,在上小学信息技术课(广东省教育出版社)第13课“让幻灯片产生动态效果”中“设置对象的动态效果”,教师首先搜集某班板报内容,制作了两个板报,一个是没有加任何修饰的单纯文字图片版面,一个是既有图文并茂、又动态十足的版面,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先让学生们观看,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个版面设计?”答案显而易见,再问:“想不想自己也亲身制作?”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我。
2.创设游戏教学情境
文学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引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例如,在上小学信息技术课(广东省教育出版社)第一册下第2课“从基本键开始”中的“用打字软件练习基本键”,学生学习指法时,教师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开展“CAI”指法练习、通过“金山打字通”。首先是在“CAI”下进行键盘各个基本健的练习两周时间,接着用“金山打字通”软件中“吃苹果”“打地鼠”“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进行各个基本键、组词、综合的强化练习。另外,有节制地使用QQ,建立QQ班群,教师在群中发出学习主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讨论,通过在QQ群上打字发表其意见,形成课堂上网络讨论的效果。课外举办班际打字竞赛,一个学期举办一次,一步步、循序渐进,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好强争胜的心理,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指法速度与准度。
3.创设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
学习的目的不仅是理解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迁移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复杂的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教师能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则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例如,在上初中信息技术课(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三节“网上查找信息”,教师不要急着直接示范演示操作,而是先提出问题:“目前,我们县正在大力开展旅游项目,同学们知道我们县有哪些旅游景点吗?”从学生身边能感受到的地方作为课题来进行本课知识点的落实,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知,有新社会主义农村示范点-梅双坪景点”“我知道,有美丽的竹海大观啊”“有螺壳山生态园啊”“那我们都去过了”“我没去过螺壳山生态园”……顿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空前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就开始引导“那我们这节课讲从网上去了解我们美丽的风景区”,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本县的景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二、合理运用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愛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提问会极大程度上激发、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加强学生之间共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初中信息技术课(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三节“用计算器求解算术式”,课堂上,教师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计算机有一个特点:运算速度好快,那它究竟有多快呢?”,然后出了一道算术题: =?。让班上的同学一起用笔和纸进行核算,而老师用“附件”的“计算器”程序进行比赛,“同学们,你们猜猜谁最快、准确的得出结果?”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结果好明显,用“附件”的“计算器”程序的老师不用10秒的时间就把答案75760.58快速地准确地算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体现到计算机的优点:运算速度快。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脑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学科。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题,加上50台电脑,课堂上教师一个人常会顾此失彼,因此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选出几个学生作为学生的“小老师”,组织“小老师”进行学习。学习电脑基本知识、日常的维护、常见故障和编程以及辅导技巧等内容,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使他们的电脑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处理各种电脑故障就得心应手了。在教学中设立“小老师”协助教学,密切配合教师的授课,协助其他学生掌握知识,及时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教师的好助手。通过他们的协助,辅导到位了,有效地提高其他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加强学生学习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评价是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重要保障。评价的目的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及促进学生的发展,除了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定义的理解,还要分析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索、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方法能力、网上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协作学习能力、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习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也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关注个别差异,明确学生在发展需求,发展学生的内存学习潜能,使学生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理念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能力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兴趣是学习之母,圣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讨论之中,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发展。以下是笔者对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研究的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对比教学情境
怎么样反映出两个物体哪个漂亮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对比。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导入一节课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精心设计课件,演示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例如,在上小学信息技术课(广东省教育出版社)第13课“让幻灯片产生动态效果”中“设置对象的动态效果”,教师首先搜集某班板报内容,制作了两个板报,一个是没有加任何修饰的单纯文字图片版面,一个是既有图文并茂、又动态十足的版面,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先让学生们观看,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个版面设计?”答案显而易见,再问:“想不想自己也亲身制作?”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我。
2.创设游戏教学情境
文学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引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例如,在上小学信息技术课(广东省教育出版社)第一册下第2课“从基本键开始”中的“用打字软件练习基本键”,学生学习指法时,教师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开展“CAI”指法练习、通过“金山打字通”。首先是在“CAI”下进行键盘各个基本健的练习两周时间,接着用“金山打字通”软件中“吃苹果”“打地鼠”“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进行各个基本键、组词、综合的强化练习。另外,有节制地使用QQ,建立QQ班群,教师在群中发出学习主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讨论,通过在QQ群上打字发表其意见,形成课堂上网络讨论的效果。课外举办班际打字竞赛,一个学期举办一次,一步步、循序渐进,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好强争胜的心理,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指法速度与准度。
3.创设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
学习的目的不仅是理解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迁移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复杂的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教师能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则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例如,在上初中信息技术课(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三节“网上查找信息”,教师不要急着直接示范演示操作,而是先提出问题:“目前,我们县正在大力开展旅游项目,同学们知道我们县有哪些旅游景点吗?”从学生身边能感受到的地方作为课题来进行本课知识点的落实,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知,有新社会主义农村示范点-梅双坪景点”“我知道,有美丽的竹海大观啊”“有螺壳山生态园啊”“那我们都去过了”“我没去过螺壳山生态园”……顿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空前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就开始引导“那我们这节课讲从网上去了解我们美丽的风景区”,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本县的景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二、合理运用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愛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提问会极大程度上激发、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加强学生之间共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初中信息技术课(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三节“用计算器求解算术式”,课堂上,教师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计算机有一个特点:运算速度好快,那它究竟有多快呢?”,然后出了一道算术题: =?。让班上的同学一起用笔和纸进行核算,而老师用“附件”的“计算器”程序进行比赛,“同学们,你们猜猜谁最快、准确的得出结果?”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结果好明显,用“附件”的“计算器”程序的老师不用10秒的时间就把答案75760.58快速地准确地算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体现到计算机的优点:运算速度快。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脑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学科。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题,加上50台电脑,课堂上教师一个人常会顾此失彼,因此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选出几个学生作为学生的“小老师”,组织“小老师”进行学习。学习电脑基本知识、日常的维护、常见故障和编程以及辅导技巧等内容,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使他们的电脑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处理各种电脑故障就得心应手了。在教学中设立“小老师”协助教学,密切配合教师的授课,协助其他学生掌握知识,及时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教师的好助手。通过他们的协助,辅导到位了,有效地提高其他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加强学生学习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评价是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重要保障。评价的目的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及促进学生的发展,除了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定义的理解,还要分析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索、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方法能力、网上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协作学习能力、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习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也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关注个别差异,明确学生在发展需求,发展学生的内存学习潜能,使学生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理念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