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①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梗死与2型糖尿病不合并梗死高危因素,是否能减少已发生卒中再梗,是否能减少其它并发症发生。②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干预,观察疗效与预后,基层医院“辩证看,务实做”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长远意义。结果:①通过干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阻滞了原有并发症进展,减少了其它并发症发生。但也有不尽如意的地方,比如尽管控制高危因素(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也有部分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的人发生了卒中。②对2型糖尿病合并卒中与2型糖尿病不合并卒中,采取对高危因素强化治疗相当重要,能有效改善大部分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强化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长远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卒中 临床观察 高危因素干预 疗效体会【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69-02
糖尿病时脑血管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也与脑血管疾患发生风险增加相关,糖尿病患者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2-4倍,且病变更严重,更廣泛,预后更差,发病年龄更早。[1]在我国,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在所有疾病中已上升至第一、第二位,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发生率中患者20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600-700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糖尿病是已知诱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连续收集我院内分泌科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3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有卒中和不合并卒中分为2组。(见表1)。表1
例数男女年龄平均年龄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卒中出血性8缺血性14671(45.5%)85(54.5%)42-8069.3±8.75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糖尿病不合并卒中240132(58%)108(45%)40-8360±10.38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1.2 入选标准:①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3]②卒中的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脑血管病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
1.3 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病史,住院期间血压、血糖控制,血脂,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由于性别不同相应的危险因素略有差异。对相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比如:高血糖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达标;高血压用ACEI制剂或ARB制剂,同时抗血小板聚集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但除外阿司匹林肠溶片禁忌症;血脂高(甘油三酯高用贝特类药。胆固醇高用他汀类药)。同时两组都进行一般饮食、运动等控制。
1.4 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病史及一般资料,两组在性别、吸烟、饮酒、饮食、生化HbAlc、血糖、血脂、健康教育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合并卒中组冠心病发生率高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33.3%V·S12.9%)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2 糖尿病合并卒中组进行干预治疗后,组织并发症进展,减少了其他并发症发生以及再次发生新的梗死或出血,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3)但也有2人发生了新的梗死,1人发生了脑出血。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进行干预治疗,预防了脑卒中发生。但也有约10%人发生了卒中,也说明糖尿病发生卒中发病率增高。
2.3 糖尿病合并卒中病程的平均值均高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糖尿病合并卒中愈后比糖尿病不合并卒中愈后相对比较要差,进一步说明糖尿病对卒中愈后有显著不良影响,若控制不好,可使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
表2 糖尿病合并卒中组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
组间病史及一般资料比较
糖尿病合并卒中组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P值年龄(岁)69.33±8.7560±10.38<0.01男性(n)71/156(45.5%)132/240(55%)0.18女性(n)85/156(54.5%)108/240(45%)0.09吸烟(n)62/156(39.7%)102/240(42.5%)0.10饮酒(n)65/156(41.7%)118/240(49.2%)0.93冠心病(n)52/156(33.3%)31/240(12.9%)<0.01糖尿病病程(年)10.61±8.568.23±6.450.01表3 糖尿病合并卒中组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间
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生化比较(X±S)
糖尿病合并卒中组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P值空腹血糖(mmol/L)8.25±3.368.30±3.300.57糖化血红蛋白(%)8.85±2.368.58±2.210.63总胆固醇(mmol/L)4.95±1.234.90±1.170.45甘油三酯(mmol/L)1.71±1.461.85±1.690.2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mol/L)3.02±0.862.93±0.860.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1.03±0.261.05±0.300.15尿酸(mmol/L)323.8±94.12297.96±96.05<0.01收缩压(mmHg)147.52±23.62135.98±19.48<0.01舒张压(mmHg)80.24±13.5079.41±11.250.403 体会
3.1 2型糖尿病常常伴有血糖、血脂、高血压、血尿酸HbAlc等多种代谢异常。糖尿病和卒中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长期高血糖影响血管壁的弹性和硬度,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与微循环的功能,[5]糖尿病时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6] 3.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年龄大等其他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合并卒中的患者需要针对多种因素综合治疗,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如UKPDS、ADVANC、HOPE等研究证实通过降压、调脂强化血糖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糖尿病患者卒中的风险。[7]
3.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两者也是导致卒中风险最高的危險因素,高血压可使大血管及小血管并发症加速发展,增加卒中风险。血脂异常作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升高,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高。
3.4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以减少卒中风险,包括降压与调脂综合治疗。降压治疗时使用ICEI或ARB获益更大。调制治疗时选择他汀类调脂(除外禁忌症)药降低卒中风险效果明显,同时联合运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虽然控制血糖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卒中发生还有争议,但控制血糖作为治疗糖尿病与减少卒中风险主要治疗措施仍是必须的。糖尿病合并卒中患者代谢指标控制直接影响着愈后,本临床观察也得到了验证。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2010年版:29-32
[2] 陈雅雯,李蓉,中国卒中杂志,2012年5月,第7卷,第五期,395-398
[3] WHO Values for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other categories of hypergly caemia[M].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Part.1.Geneva,1999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379-383
[5] 卜建宏,朱良争.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2,8:655-656
[6] 清原裕,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134-136
[7] 郭立新.Chin J Stroke,May 2012,Vol7,NO.5,394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卒中 临床观察 高危因素干预 疗效体会【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69-02
糖尿病时脑血管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也与脑血管疾患发生风险增加相关,糖尿病患者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2-4倍,且病变更严重,更廣泛,预后更差,发病年龄更早。[1]在我国,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在所有疾病中已上升至第一、第二位,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发生率中患者20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600-700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糖尿病是已知诱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连续收集我院内分泌科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3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有卒中和不合并卒中分为2组。(见表1)。表1
例数男女年龄平均年龄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卒中出血性8缺血性14671(45.5%)85(54.5%)42-8069.3±8.75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糖尿病不合并卒中240132(58%)108(45%)40-8360±10.38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1.2 入选标准:①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3]②卒中的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脑血管病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
1.3 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病史,住院期间血压、血糖控制,血脂,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由于性别不同相应的危险因素略有差异。对相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比如:高血糖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达标;高血压用ACEI制剂或ARB制剂,同时抗血小板聚集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但除外阿司匹林肠溶片禁忌症;血脂高(甘油三酯高用贝特类药。胆固醇高用他汀类药)。同时两组都进行一般饮食、运动等控制。
1.4 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病史及一般资料,两组在性别、吸烟、饮酒、饮食、生化HbAlc、血糖、血脂、健康教育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合并卒中组冠心病发生率高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33.3%V·S12.9%)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2 糖尿病合并卒中组进行干预治疗后,组织并发症进展,减少了其他并发症发生以及再次发生新的梗死或出血,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3)但也有2人发生了新的梗死,1人发生了脑出血。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进行干预治疗,预防了脑卒中发生。但也有约10%人发生了卒中,也说明糖尿病发生卒中发病率增高。
2.3 糖尿病合并卒中病程的平均值均高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糖尿病合并卒中愈后比糖尿病不合并卒中愈后相对比较要差,进一步说明糖尿病对卒中愈后有显著不良影响,若控制不好,可使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
表2 糖尿病合并卒中组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
组间病史及一般资料比较
糖尿病合并卒中组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P值年龄(岁)69.33±8.7560±10.38<0.01男性(n)71/156(45.5%)132/240(55%)0.18女性(n)85/156(54.5%)108/240(45%)0.09吸烟(n)62/156(39.7%)102/240(42.5%)0.10饮酒(n)65/156(41.7%)118/240(49.2%)0.93冠心病(n)52/156(33.3%)31/240(12.9%)<0.01糖尿病病程(年)10.61±8.568.23±6.450.01表3 糖尿病合并卒中组与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间
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生化比较(X±S)
糖尿病合并卒中组糖尿病不合并卒中组P值空腹血糖(mmol/L)8.25±3.368.30±3.300.57糖化血红蛋白(%)8.85±2.368.58±2.210.63总胆固醇(mmol/L)4.95±1.234.90±1.170.45甘油三酯(mmol/L)1.71±1.461.85±1.690.2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mol/L)3.02±0.862.93±0.860.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1.03±0.261.05±0.300.15尿酸(mmol/L)323.8±94.12297.96±96.05<0.01收缩压(mmHg)147.52±23.62135.98±19.48<0.01舒张压(mmHg)80.24±13.5079.41±11.250.403 体会
3.1 2型糖尿病常常伴有血糖、血脂、高血压、血尿酸HbAlc等多种代谢异常。糖尿病和卒中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长期高血糖影响血管壁的弹性和硬度,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与微循环的功能,[5]糖尿病时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6] 3.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年龄大等其他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合并卒中的患者需要针对多种因素综合治疗,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如UKPDS、ADVANC、HOPE等研究证实通过降压、调脂强化血糖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糖尿病患者卒中的风险。[7]
3.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两者也是导致卒中风险最高的危險因素,高血压可使大血管及小血管并发症加速发展,增加卒中风险。血脂异常作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尤其是血清胆固醇升高,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高。
3.4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以减少卒中风险,包括降压与调脂综合治疗。降压治疗时使用ICEI或ARB获益更大。调制治疗时选择他汀类调脂(除外禁忌症)药降低卒中风险效果明显,同时联合运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虽然控制血糖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卒中发生还有争议,但控制血糖作为治疗糖尿病与减少卒中风险主要治疗措施仍是必须的。糖尿病合并卒中患者代谢指标控制直接影响着愈后,本临床观察也得到了验证。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2010年版:29-32
[2] 陈雅雯,李蓉,中国卒中杂志,2012年5月,第7卷,第五期,395-398
[3] WHO Values for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other categories of hypergly caemia[M].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Part.1.Geneva,1999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379-383
[5] 卜建宏,朱良争.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2,8:655-656
[6] 清原裕,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134-136
[7] 郭立新.Chin J Stroke,May 2012,Vol7,NO.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