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6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用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治疗。每个疗程均为2周。
结果:总有效率为83.33%。
结论: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 椎动脉型颈椎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4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20-01
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以颈部不适、眩晕、头痛、失眠、视力模糊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我们探索采用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治疗的治疗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0例,其中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对照组60例中,男26例,女3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部不适、眩晕头痛及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等症状,X线检查均有骨质增生及钩椎关节增生,颅脑超声多普勒(TCD)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中药外敷:将中药外敷方(杜仲、天麻、牛膝、三七、血竭、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姜黄、白芷)研末,放入白酒煎成糊状,敷于患部。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
2.1.2 纳米敷贴:取穴:百会、风池、风府、第4颈椎至第6颈椎夹脊穴;配穴: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常规穴位消毒,揭掉治疗贴(治疗贴为上海曼吉生产的纳米穴位敷贴,由当归、血竭等18种有效成分药物组成)的保护膜,贴于穴位。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
2.2 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5mg口服,每晚1粒;塞来昔布胶囊100mg口服,每日2次。治疗期间不加用中枢镇痛药或其他特殊治疗。两周一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好转:颈肩疼痛减轻,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多由于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瘀血阻络、经脉失养,导致清窍失养而出现颈部不适、眩晕、头痛、失眠、视力模糊等症状。本病属中医学“痹病”“眩晕”“头痛”范畴。其发病与肝肾两脏的关系甚为密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肝肾渐衰,精血亏损,正气不足,易受外来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通则痛。《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而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可见,该病总病机为内伤肝肾,外感风寒湿邪致局部气滞血瘀,前者为本,后者为标,故治疗上当以补益肝肾、舒经通脉、调和气血为原则。 [2]
中药外敷疗法利用中药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达到“开鬼门”、通腠理,鼓动体内的伏、顽之邪外出而达逐风寒湿之目的。方中杜仲、天麻、牛膝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三七、血竭、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川乌、草乌、姜黄、白芷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研究证实中药外敷可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提高痛阈,增加关节活动度,产生较明显效果。
穴位纳米敷贴是由纳米远红外陶磁材料和草本生物胶经专利工艺制成的软质治疗贴膜,草本生物胶药物成分主要由生物化学成分阿魏酸钠等及中药成分当归、血竭、川芎、没药及延胡索等18种有效成分组成,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同时,穴位贴敷膏利用纳米陶瓷材料在常温下恒定辐射的远红外线,产生热效应,使局部皮下组织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一种外用穴位贴膏。他作用于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且持续作用于穴位时,通过经络传导更能增强健脾益气、疏通经络的功效。
6 护理要点
6.1 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中药外敷及纳米敷贴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6.2 中药外敷前必须清洗消毒中药外敷盆,并用肥皂清除患者患部污垢。
6.3 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冬天应在颈部加盖大毛巾保暖,注意颈部保暖。
6.4 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处理。
6.5 饭后不能立即进行中药外敷及纳米敷贴,以免影响消化。
6.6 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外伤者及皮肤破损者,不宜中药外敷及纳米敷贴。
7 小结
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具有方法简便、使用范围广泛、患者无痛苦、无明显不良反应、经济高效的优点,减少了常规治疗带来的痛苦和潜在的危险,是一种值得推广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
[2] 王瑞松.胡翔教授治疗颈椎病临床经验与特色[J].河南中医,2012,32﹙7﹚:824-825
方法:6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用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治疗。每个疗程均为2周。
结果:总有效率为83.33%。
结论: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 椎动脉型颈椎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4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20-01
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以颈部不适、眩晕、头痛、失眠、视力模糊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我们探索采用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治疗的治疗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0例,其中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对照组60例中,男26例,女3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部不适、眩晕头痛及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等症状,X线检查均有骨质增生及钩椎关节增生,颅脑超声多普勒(TCD)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中药外敷:将中药外敷方(杜仲、天麻、牛膝、三七、血竭、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姜黄、白芷)研末,放入白酒煎成糊状,敷于患部。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
2.1.2 纳米敷贴:取穴:百会、风池、风府、第4颈椎至第6颈椎夹脊穴;配穴: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常规穴位消毒,揭掉治疗贴(治疗贴为上海曼吉生产的纳米穴位敷贴,由当归、血竭等18种有效成分药物组成)的保护膜,贴于穴位。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
2.2 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5mg口服,每晚1粒;塞来昔布胶囊100mg口服,每日2次。治疗期间不加用中枢镇痛药或其他特殊治疗。两周一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好转:颈肩疼痛减轻,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多由于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瘀血阻络、经脉失养,导致清窍失养而出现颈部不适、眩晕、头痛、失眠、视力模糊等症状。本病属中医学“痹病”“眩晕”“头痛”范畴。其发病与肝肾两脏的关系甚为密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肝肾渐衰,精血亏损,正气不足,易受外来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通则痛。《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而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可见,该病总病机为内伤肝肾,外感风寒湿邪致局部气滞血瘀,前者为本,后者为标,故治疗上当以补益肝肾、舒经通脉、调和气血为原则。 [2]
中药外敷疗法利用中药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达到“开鬼门”、通腠理,鼓动体内的伏、顽之邪外出而达逐风寒湿之目的。方中杜仲、天麻、牛膝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三七、血竭、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川乌、草乌、姜黄、白芷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研究证实中药外敷可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提高痛阈,增加关节活动度,产生较明显效果。
穴位纳米敷贴是由纳米远红外陶磁材料和草本生物胶经专利工艺制成的软质治疗贴膜,草本生物胶药物成分主要由生物化学成分阿魏酸钠等及中药成分当归、血竭、川芎、没药及延胡索等18种有效成分组成,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同时,穴位贴敷膏利用纳米陶瓷材料在常温下恒定辐射的远红外线,产生热效应,使局部皮下组织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一种外用穴位贴膏。他作用于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且持续作用于穴位时,通过经络传导更能增强健脾益气、疏通经络的功效。
6 护理要点
6.1 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详细解释中药外敷及纳米敷贴的作用及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6.2 中药外敷前必须清洗消毒中药外敷盆,并用肥皂清除患者患部污垢。
6.3 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适中,冬天应在颈部加盖大毛巾保暖,注意颈部保暖。
6.4 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处理。
6.5 饭后不能立即进行中药外敷及纳米敷贴,以免影响消化。
6.6 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外伤者及皮肤破损者,不宜中药外敷及纳米敷贴。
7 小结
中药外敷配合纳米敷贴具有方法简便、使用范围广泛、患者无痛苦、无明显不良反应、经济高效的优点,减少了常规治疗带来的痛苦和潜在的危险,是一种值得推广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
[2] 王瑞松.胡翔教授治疗颈椎病临床经验与特色[J].河南中医,2012,32﹙7﹚:82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