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高考试题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稳定性,命题知识点、题目难度没有多大变化,在命题形式上的变化趋势是与新能源、环境保护、工业生产实际等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考查题型主要有: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反应热、焓变、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及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判断;通过填空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计算题考查键能的概念、盖斯定律的应用。
考点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
例1 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1 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 热效应为Δ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ΔH2>ΔH3 B.ΔH1<ΔH3
C.ΔH1+ΔH3=ΔH2 D.ΔH1+ΔH2>ΔH3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写出:
①CuSO4·5H2O(s)=CuSO4(aq)+5H2O(l) ΔH1
②CuSO4(s)=CuSO4(aq) ΔH2
①-②即得CuSO4·5H2O(s)=CuSO4(s)+5H2O(l)
所以有ΔH3=ΔH1-ΔH2。
由题意知,ΔH1为正值,ΔH2为负值,所以ΔH3肯定大于ΔH1。
答案 B
点拨 这道题比较常规,但没有直接给出热化学方程式,而是需要考生将文字转化成方程式,这相当于顺带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我校普奥班学生解答这一题时正确率并不高,说明大家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急需加强。这几年理综试卷长度普遍较大,试题的阅读量有加大趋势。
例2 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 kJ·mol-1、-285.8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 。
解析 首先写出制CO的化学方程式: CH4+CO2=2CO+2H2。然后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写出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②2H2(g)+O2(g)=2H2O(l) ΔH=-2×285.8 kJ·mol-1
③2CO(g)+O2(g)=2CO2(g) ΔH=-2×283.0 kJ·mol-1
①-②-③得:
CH4(g)+CO2(g)=2CO(g)+2H2(g) ΔH=+247.3 kJ·mol-1
也就是说每生成2 mol CO需要吸热247.3 kJ,那么生成1 m3 CO吸收的热量为[100022.4]×[247.32]=5.52×103 kJ。
点拨 这道题也是常规题,也没有直接给出热化学方程式,而是将燃烧热的定义蕴含在里面,与化学计算综合在一起考查。
例3 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反应过程][能量] [A+B][X][C] [反应过程][能量] [A+B][X][C] [反应过程][能量] [A+B][X][C] [反应过程][能量] [A+B][X][C] [反应过程][能量] [A+B][X][C]
A B C D E
解析 由反应A+B→C(ΔH<0)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由反应①A+B→X(ΔH>0)可知,A和B的能量之和小于X。由反应②X→C(ΔH<0)可知,X的能量大于C。
答案 D
点拨 常规题只涉及一个化学反应,中间可能穿插活化能的问题,但这道题在常规题基础上向前走了一步,涉及到三个化学反应!增加了思维量,大大降低了靠猜就能得到正确答案的概率。如果此题再增加一个干扰选项(如图E)就更好了。
考点3 盖斯定律与焓变
例4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 ΔH1
2H2(g)+O2(g)=2H2O(g) ΔH2
C(s)+O2(g)=CO2(g) ΔH3
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ΔH为( )
A.12ΔH3+5ΔH2-2ΔH1
B.2ΔH1-5ΔH2-12ΔH3
C.12ΔH3-5ΔH2 -2ΔH1
D.ΔH1-5ΔH2-12ΔH3
解析 将上述三个反应依次编号①②③,②×5+③×12-①×2即可得到总反应。
答案 A
点拨 这是对盖斯定律的常规考查,与以往试题不同的是,它引入甘油这类较大的有机分子,导致各物质的系数较大,错误率上升。类似高考试题还有:
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 ΔH1=
+3359.26 kJ·mol-1
CaO(s)+SiO2(s)=CaSiO3(s) ΔH2 =-89.61 kJ·mol-1
2Ca3(PO4)2(s)+6SiO2(s)+10C(s)=6CaSiO3(s)+P4(s)+10CO(g) ΔH3 则ΔH3=2821.6 kJ·mol-1。
例5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通过降低温度的办法延长糕点保质期
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
C. 脱氧过程中碳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D. 含有1.12 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 mL(标准状况)
解析 脱氧过程就是铁的缓慢氧化过程,是放热反应,在此过程中铁作为电池的负极(Fe-2e-=Fe2-),碳作原电池的正极(2H2O+O2+4e-=4OH-)。铁生成Fe2+后还会继续被O2氧化,最终生成Fe3+,也就是说0.02 mol Fe最多可吸收0.015 mol O2。当然也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用排除法选D。
答案 D
点拨 此题较为传统,考查电池的正、负极及电极反应,但其背景不再直接给出原电池,而是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虽然我们经常见到食品袋中有个小袋,但不知为何物,细心的同学可能打开看过,研究过,那么,他就占了心理上的便宜。类似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高考试题还有:
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2NH3(l)+H2O(l)+CO2(g)?(NH4)2CO3(aq) ΔH1
NH3(l)+H2O(l)+CO2(g)?(NH4HCO3(aq) ΔH2
(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 ΔH3
请回答ΔH3与ΔH1、ΔH2之间的关系是:ΔH3=2ΔH2-ΔH1。
例6 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Y、Z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ΔH=ΔH1+ΔH2。满足上述条件的X、Y可能是( )
①C、CO ②S、SO2
③Na、Na2O ④AlCl3、Al(OH)3
⑤Fe、Fe(NO3)2 ⑥NaOH、Na2CO3
[X][Y][Z][+w][+w][+w][ΔH1][ΔH2][ΔH]
解析 从元素化合物的转换关系来看,③和⑥也是满足变化图的,但是其转换时各物质对应的系数不全是1,不能满足焓变关系ΔH=ΔH1+ΔH2。②中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
答案 ①④⑤
点拨 此题也是考查盖斯定律,但是它将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融合进来了,而且考查物质系数的方式较隐蔽,试题很有新意,也有难度。不过,原高考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这种考查方式又大大降低了难度。
考点3 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考查
例7 有关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
(2)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 次,某同学为了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建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酸和碱的温度,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为什么? 。
(3)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1) 。
(4)倒入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性迅速倒入
(5)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6)若不用任何材料填充在大小烧杯之间,所测得的中和热(ΔH)将 (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 (1)保温
(2)3 不同意,因为不同温度计误差不一样
(3)[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
ΔH=-57.3kJ·mol-1
(4)C (5)D (6)偏大
点拨 此题似乎是常规题,其实与以往的考试出发点完全不同,此题考查的是实验细节,没有做过此实验的同学很难得高分。比如,怎么加溶液?什么时候使用温度计?怎么搅拌?最后一空还要注意ΔH的符号是负号。关于实验细节的考查,是实验题命题的方向。
考点4 键能的简单计算
例8 已知:P4(g)+6Cl2(g)=4PCl3(g) ΔH=a kJ?mol-1
P4(g)+10Cl2(g)=4PCl5(g) ΔH=b kJ?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B.可求Cl2(g)+PCl3(g)=4PCl5(g)的反应热ΔH
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kJ?mol-1
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kJ?mol-1
解析 原子半径P>Cl,因此P-P键的键长大于P-Cl键的键长,则P-P键的键能小于P-Cl键的键能,A项错误。利用“盖斯定律”,结合题中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求出Cl2(g)+PCl3(g)=PCl5(g) ΔH=[b-a4]kJ·mol-1,但不知道PCl5(g)=PCl5(s)的ΔH,因此无法求出Cl2(g)+PCl3(g)=PCl5(s)的ΔH,B项错误。利用Cl2(g)+PCl3(g)=PCl5(g) ΔH=[b-a4]kJ·mol-1可得,E(Cl-Cl)+ 3×1.2c-5c=[b-a4],因此可得E(Cl-Cl)=[b-a+5.6c4]kJ·mol-1,C项正确。由P4是正四面体可知,P4中含有6个P-P键,由题意得,6E(P-P)+10×[b-a+5.6c4]-4×5c=b,解得E(P-P)=[2.5a-1.5b+6c6]kJ·mol-1,D项错误。
答案 C
点拨 此题就是关于键能与反应热的计算问题,但是比以往要复杂得多。要知道正四面体结构,要注意两种物质里面P-Cl键的键能是不同的,计算时涉及到的数量关系也复杂,出错率很高。
考查题型主要有: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反应热、焓变、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及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判断;通过填空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计算题考查键能的概念、盖斯定律的应用。
考点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
例1 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1 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 热效应为Δ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ΔH2>ΔH3 B.ΔH1<ΔH3
C.ΔH1+ΔH3=ΔH2 D.ΔH1+ΔH2>ΔH3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写出:
①CuSO4·5H2O(s)=CuSO4(aq)+5H2O(l) ΔH1
②CuSO4(s)=CuSO4(aq) ΔH2
①-②即得CuSO4·5H2O(s)=CuSO4(s)+5H2O(l)
所以有ΔH3=ΔH1-ΔH2。
由题意知,ΔH1为正值,ΔH2为负值,所以ΔH3肯定大于ΔH1。
答案 B
点拨 这道题比较常规,但没有直接给出热化学方程式,而是需要考生将文字转化成方程式,这相当于顺带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我校普奥班学生解答这一题时正确率并不高,说明大家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急需加强。这几年理综试卷长度普遍较大,试题的阅读量有加大趋势。
例2 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 kJ·mol-1、-285.8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 。
解析 首先写出制CO的化学方程式: CH4+CO2=2CO+2H2。然后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写出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②2H2(g)+O2(g)=2H2O(l) ΔH=-2×285.8 kJ·mol-1
③2CO(g)+O2(g)=2CO2(g) ΔH=-2×283.0 kJ·mol-1
①-②-③得:
CH4(g)+CO2(g)=2CO(g)+2H2(g) ΔH=+247.3 kJ·mol-1
也就是说每生成2 mol CO需要吸热247.3 kJ,那么生成1 m3 CO吸收的热量为[100022.4]×[247.32]=5.52×103 kJ。
点拨 这道题也是常规题,也没有直接给出热化学方程式,而是将燃烧热的定义蕴含在里面,与化学计算综合在一起考查。
例3 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反应过程][能量] [A+B][X][C] [反应过程][能量] [A+B][X][C] [反应过程][能量] [A+B][X][C] [反应过程][能量] [A+B][X][C] [反应过程][能量] [A+B][X][C]
A B C D E
解析 由反应A+B→C(ΔH<0)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由反应①A+B→X(ΔH>0)可知,A和B的能量之和小于X。由反应②X→C(ΔH<0)可知,X的能量大于C。
答案 D
点拨 常规题只涉及一个化学反应,中间可能穿插活化能的问题,但这道题在常规题基础上向前走了一步,涉及到三个化学反应!增加了思维量,大大降低了靠猜就能得到正确答案的概率。如果此题再增加一个干扰选项(如图E)就更好了。
考点3 盖斯定律与焓变
例4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 ΔH1
2H2(g)+O2(g)=2H2O(g) ΔH2
C(s)+O2(g)=CO2(g) ΔH3
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ΔH为( )
A.12ΔH3+5ΔH2-2ΔH1
B.2ΔH1-5ΔH2-12ΔH3
C.12ΔH3-5ΔH2 -2ΔH1
D.ΔH1-5ΔH2-12ΔH3
解析 将上述三个反应依次编号①②③,②×5+③×12-①×2即可得到总反应。
答案 A
点拨 这是对盖斯定律的常规考查,与以往试题不同的是,它引入甘油这类较大的有机分子,导致各物质的系数较大,错误率上升。类似高考试题还有:
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 ΔH1=
+3359.26 kJ·mol-1
CaO(s)+SiO2(s)=CaSiO3(s) ΔH2 =-89.61 kJ·mol-1
2Ca3(PO4)2(s)+6SiO2(s)+10C(s)=6CaSiO3(s)+P4(s)+10CO(g) ΔH3 则ΔH3=2821.6 kJ·mol-1。
例5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通过降低温度的办法延长糕点保质期
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
C. 脱氧过程中碳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D. 含有1.12 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 mL(标准状况)
解析 脱氧过程就是铁的缓慢氧化过程,是放热反应,在此过程中铁作为电池的负极(Fe-2e-=Fe2-),碳作原电池的正极(2H2O+O2+4e-=4OH-)。铁生成Fe2+后还会继续被O2氧化,最终生成Fe3+,也就是说0.02 mol Fe最多可吸收0.015 mol O2。当然也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用排除法选D。
答案 D
点拨 此题较为传统,考查电池的正、负极及电极反应,但其背景不再直接给出原电池,而是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虽然我们经常见到食品袋中有个小袋,但不知为何物,细心的同学可能打开看过,研究过,那么,他就占了心理上的便宜。类似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高考试题还有:
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2NH3(l)+H2O(l)+CO2(g)?(NH4)2CO3(aq) ΔH1
NH3(l)+H2O(l)+CO2(g)?(NH4HCO3(aq) ΔH2
(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 ΔH3
请回答ΔH3与ΔH1、ΔH2之间的关系是:ΔH3=2ΔH2-ΔH1。
例6 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Y、Z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ΔH=ΔH1+ΔH2。满足上述条件的X、Y可能是( )
①C、CO ②S、SO2
③Na、Na2O ④AlCl3、Al(OH)3
⑤Fe、Fe(NO3)2 ⑥NaOH、Na2CO3
[X][Y][Z][+w][+w][+w][ΔH1][ΔH2][ΔH]
解析 从元素化合物的转换关系来看,③和⑥也是满足变化图的,但是其转换时各物质对应的系数不全是1,不能满足焓变关系ΔH=ΔH1+ΔH2。②中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
答案 ①④⑤
点拨 此题也是考查盖斯定律,但是它将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融合进来了,而且考查物质系数的方式较隐蔽,试题很有新意,也有难度。不过,原高考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这种考查方式又大大降低了难度。
考点3 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考查
例7 有关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
(2)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 次,某同学为了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建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酸和碱的温度,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为什么? 。
(3)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1) 。
(4)倒入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性迅速倒入
(5)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6)若不用任何材料填充在大小烧杯之间,所测得的中和热(ΔH)将 (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 (1)保温
(2)3 不同意,因为不同温度计误差不一样
(3)[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
ΔH=-57.3kJ·mol-1
(4)C (5)D (6)偏大
点拨 此题似乎是常规题,其实与以往的考试出发点完全不同,此题考查的是实验细节,没有做过此实验的同学很难得高分。比如,怎么加溶液?什么时候使用温度计?怎么搅拌?最后一空还要注意ΔH的符号是负号。关于实验细节的考查,是实验题命题的方向。
考点4 键能的简单计算
例8 已知:P4(g)+6Cl2(g)=4PCl3(g) ΔH=a kJ?mol-1
P4(g)+10Cl2(g)=4PCl5(g) ΔH=b kJ?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B.可求Cl2(g)+PCl3(g)=4PCl5(g)的反应热ΔH
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kJ?mol-1
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kJ?mol-1
解析 原子半径P>Cl,因此P-P键的键长大于P-Cl键的键长,则P-P键的键能小于P-Cl键的键能,A项错误。利用“盖斯定律”,结合题中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求出Cl2(g)+PCl3(g)=PCl5(g) ΔH=[b-a4]kJ·mol-1,但不知道PCl5(g)=PCl5(s)的ΔH,因此无法求出Cl2(g)+PCl3(g)=PCl5(s)的ΔH,B项错误。利用Cl2(g)+PCl3(g)=PCl5(g) ΔH=[b-a4]kJ·mol-1可得,E(Cl-Cl)+ 3×1.2c-5c=[b-a4],因此可得E(Cl-Cl)=[b-a+5.6c4]kJ·mol-1,C项正确。由P4是正四面体可知,P4中含有6个P-P键,由题意得,6E(P-P)+10×[b-a+5.6c4]-4×5c=b,解得E(P-P)=[2.5a-1.5b+6c6]kJ·mol-1,D项错误。
答案 C
点拨 此题就是关于键能与反应热的计算问题,但是比以往要复杂得多。要知道正四面体结构,要注意两种物质里面P-Cl键的键能是不同的,计算时涉及到的数量关系也复杂,出错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