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gnet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课程是初中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题教学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必备环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从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课堂实践出发,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习题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学生将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达到学以致用巩固新知的目的。在当前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习题教学的质量一直并不理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整体课堂学习效率相对较低。为此,为了提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對习题教学的策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科学提升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
  1  当前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及其不足
  随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推进,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传统单一知识教学逐步向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变,增加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方式有了较显著的变化,但部分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一些现实性问题,影响着习题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当前,影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过程重讲授,轻交流情况普遍存在。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物理习题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过程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预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多讲多练”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在日常习题课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抛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向,许多教师都会选择亲自解答或者板书演示的形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思路的引导过程,缺乏与学生有效的沟通交流,只是单向地向学生传输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由此可见,在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课堂形式依旧存在[ 1 ],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不多。而造成这种教学方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持续培训和接受再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造成的。除了例行每年中考复习研讨会之外,其余时间很少进行专门针对习题教学的竞赛以及观摩课或者培训等活动,教师接受相关专业理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也是造成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
  第二,教学过程重知识,轻能力情况普遍存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实践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点普遍认为习题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处理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更多情况下只是解题技巧的讲解,并没有对习题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习题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和变式训练的教师更是微乎其微,只有极少数的教师会在习题教学课上根据习题教学的实际要求,带领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迁徙和应用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往往会出现教师讲解的问题都会解答,一旦出现变化时就会感觉无从下手。由此可见,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这种就题讲题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思考和知识迁徙能力的发展。
  第三,教学过程重教师教学行为,轻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普遍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对习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充满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去,进而提升物理课堂习题教学质量和其有效性。在以往的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时,更多情况下,只注重教学的讲授过程,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的培养。在实践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都会反映教师的习题课堂讲授流程和教学内容设计过于单一和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积极地融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长期以往,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会逐步的消磨殆尽[ 2 ],影响整体课程教学效率。
  第四,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解题过程普遍存在。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学习的策略,直接关系着课堂学习的效果,这也是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吸收、巩固情况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根据教师的讲解思路解题,很少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互动。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掌握教师讲解的物理知识点,但是就学生长远学习而言,这种学习方式往往会将知识的探究过程变成单一的固定模式,不利于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沟通,没有思维的碰撞,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讲解,机械地记忆教师讲解的解题技巧,久而久之也会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2  提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精心设计习题内容,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为了满足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效提升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日常习题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深入解读物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融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找到物理知识和学生生活实践的切入点,利用生活化元素编制一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物理问题,从生活化角度解读物理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这样的习题教学设计既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习题内容,同时又可以增加习题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过“探究电路”这一单元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习题问题,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发散学习思维:某工厂车间的电表额定电流是25 A,现在已经安装了50盏40 w的电灯和20盏60 w的电灯,现在想要再装一些电灯,最多可以再装多少盏40 w的电灯?通过这样的习题设计,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课本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同时还要结合生活实践的经验,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取舍。在学生浓厚兴趣的驱动下高效地完成习题课堂的教学过程,奠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基础。   2.2  由浅入深进行习题设问,打开学生学习思维
  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按照既定的习题设计进行教学之外,还应当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地进行设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问题中去,进而发散学习思维主动地探究和思考[ 3 ]。在实践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和沟通的基础与前提,直接关系着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动的活跃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过程,从直观的形象认知到抽象的理性认知。基于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时,应当对习题进行科学的设计,设置循序渐进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深入探究,在完成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物理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引导问题:“请同学们尝试一下用自己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然后自主思考一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在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学生们都开始积极主动的参与,拿起自己手边的物体。不用让他们发出了声音,成功地完成了教师提出问题的前半部分。然后教师接着提出深入问题:“通过观察有没有同学发现声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由于学生刚接触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教师这一问题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进行分解:①发出声音的物体是什么?②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③在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特点?④要想停止发出声音,你是怎么做的?⑤用一句话对这一过程进行概括。通过这样层次性的问题设计,将一个问题变成若干个具有关联,层层递进的小问题,并且最终指向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教室的教学问题指引下,通过学生实践、观察、探究和交流,最终都能够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由此可见,在习题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逐步深入探究,将教师教学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发展学生物理学习思维,引导学生由基础知识入手循序渐进的发展高阶思维的能力。
  2.3  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物理信息教学过程中,一题多解主要指同一物理习题和物理知识,运用不同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解决。这种解题方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物理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灵活地运用物理规律,发展学生物理知识的迁徙能力。而一题多变主要是指以典型物理习题为基础,通过改变原来题目中的一些情境或者条件信息,使其变为多个与基础题型相关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引入新的物理知识,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综合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一题多变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变”中找到不变的规律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能够融会贯通物理知识,活化解题思维。例如,在学习过“质量”这一知识点后,可以设计如下习题:河北一钢厂中,将3 kg重的铁水凝固成一块铁板,那么该铁板的质量为        kg;铁板出厂运输时不慎发生撞击,外观发生了变形,此时的质量为         kg;最终铁板运到目的地上海,它在上海的质量是        kg。这一习题设计改变了原有对质量性质的考察方式,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依托真实的问题情境进行思考的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
  2.4  引入实验内容,再现物理知识过程
  物理学科教学作为一门科学类学科,离不开实验内容的辅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演示类型的实验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和具体。从而化解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难度,提升解题效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习题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整个物理过程。由于中學阶段的学生自身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文字问题时很难还原整个物理过程,在解题时难度相对较大。基于这一实际教学现状,在物理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模拟实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系统而具体的模型,展开场景应用想象,快速理解题意进行思考。除此之外,由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不够完善,容易对习题中的一些结论充满质疑。此时,教师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实验来验证习题的结论,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逐步完善物理认知结构。
  例如,图1为“欧姆定律”中研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         不变。
  (2)当开关闭合以后,电压表的读数为2 V,此时电流表为0.4 A。现在将5 Ω的电阻R换成1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进行探究,下一步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
  在这道习题的设计中,通过实验电路演示的方式展示了物理过程,当把5 Ω的电阻换成10 Ω的电阻以后,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为了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根据控制变量法,此时应当调整电压表的示数,使其保持一致的数值。通过直观的物理现象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开启思维的大门,提升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2.5  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以往的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就学生实际学习效果来说,课堂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薄弱,并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应该通过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享受到物理课程学习的乐趣,收获课堂学习的成果[ 4 ]。为此,为了提高习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积极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中学生学习特点入手,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成长而组建的一个团体,这种基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各学习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在学习团队中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局面,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发挥个人所长促进共同学习质量的提升。
  3  总结
  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从以往教学经验出发,对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根据初中生学习特点,多样化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生活化角度出发解读物理习题,拉近学生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升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安磊.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5(4):72.
  [2] 马瑾梅.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界:基础教育, 2019 (9):83-84.
  [3] 杨晴.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6(3):271.
  [4] 曾长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671-672.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了针对性地研究,尤其是针对“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教育理念进行了重点研究。对“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先学后教,多学少教”教学理念,将教学的主导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以一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体验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论入手,在传统“酸奶发酵”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果味酸奶的制作”和“酸奶的酸度测定”两个拓展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体验、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摘 要:2017版物理新课标将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调整为“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程也出现了变动。本文选取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为研究对象,对这两本教材的实验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这些变化如何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实验设计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人教版物理新教材将实验分为独立小结实验、问题栏目下的实验、实验栏目下的实验、演示栏目下的实验、做一做栏目
在高中教学中,物理概念较为抽象,实验内容较多,导致物理学习面临诸多问题,作为物理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微课以其便捷高效的独特优势被物理教师广泛应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以及高中物理学习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合理地应用微课,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纵观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情境化试题频繁出现,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有学生会提到他们在碰到有些题目长的情境试题时就会发怵,所以在校本作业中有必要设置情境化试题,提高学生解决这类试题的能力。本文围绕三类物理情境,以一些试题为例来谈谈情境试题的出题意图以及如何建模和解题。  关键词:校本作业;物理情境;物理模型;高考  《2017版高中物理课标》中提出,学业质量水平的测量需要基于真实情境的物理问题来
物理观念是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本身蕴含着诸多哲学思想.物理观念中的哲学思想有物质观与运动观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相互作用观中的联系观以及能量观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探究物理观念中的哲学思想,能为高中物理教师深入理解和建构物理观念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将学生物理观念的培养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以排球场上与技术动作及赛制有关的物理、数学问题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常见的生活情景,运用物理中的受力原理、运动学、匀速圆周运动以及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等相关原理分析排球比赛问题,探究其本质.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或现象中挖掘学科探究模型,提出相关的学科探究问题,用科学的视角解释分析,真正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摘 要:以通用技术中的实践项目操作课为基础,通过几个方面的操作让学生在通用技术核心素养中的物化能力方面加以渗透和提升,使学生真正的可以做到在“做中学”,学以致用,终身受益。  关键词:通用技术; 实践项目; 物化能力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核心素养这一词被提出来,他是指学生要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而相应的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形成这些能力的基础,通用技术的核心的五个方面也相应的
劳动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基本的艺术教育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在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目标的指引下,学校要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劳动文化,可以播放包含劳动元素的音乐作品,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动主题音乐活动,开发劳动主题音乐作品赏析校本课程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了解创作者及创作背景、解读歌词、音乐赏析和学唱、歌曲创编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实现全面建立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价值观的目标.
基于网络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而由于学科的独特性,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基于网络展开交互教学,加强师生、生生、学生与资源之间的有效交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教学教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