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作文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但作文教学成效甚微,原因之一是作文素材匮乏,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要强化作文积累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一些积累素材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作文素材缺乏素材积累方法
高中学生作文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作文教学中,最让学生痛苦的是无话可写,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将写作方法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把老师讲的技巧掌握得非常熟练,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样点题,但在学生的笔下仍是“枯井干泉”,学生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原因是作文素材太少,如何给学生“下锅米”,成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因此,指导学生获取充实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引来作文素材这源远流长的涓涓“活水”,才能使学生“有米可炊”,有文可作。
下面就怎样积累作文素材的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 语文课本,作文素材取之无尽的宝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蕴藏着丰富的作文资源。
课本中所选课文,绝大多数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你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直到单元小结,课下注释,课文链接,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作文教学中,我们坚持把课本作为取得作文“素材之水”的来源之一。
例如学到了《离骚》时,我给学生简介了屈原的生平,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在一次作文中,学生以屈原投江的事例论证正确的选择的作用,可以使人名垂千古,是正确的、伟大的。课文里有大量的素材供我们使用,这些素材都是我们平常熟悉的课文知识,让学生明白他们都是写作的材料,更有利于他们去积累了,所以这是一个不错的积累途径。从近年高考中许多考生作文实践来看,很多作文高分考生都大量引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或典故,有的甚至是直接以教材中的文章或故事为蓝本进行改写。
另外,也可教学生化用名句、名篇,点石成金。从教材中积累的素材除了事例性的材料,其实也包括语言性的素材。在作文时可以引用这些平时积累的名句、名篇,而且这种引用或化用往往可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苦心人,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语文素材,写作时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只要俯身关注课本,从课文中搜集和吸取作文的养料,并且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我们绝不会再有心枯笔涩的感伤。
二、 现实生活,作文素材用之不竭的源头。
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新课标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关注自身生活。自身生活是我们文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库,就看你能不能做自身生活中的有心人,给生活一份特别的关注。立足自身生活,就是写好自己,写自己的经历、感受或看法,挖掘个人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思想情感等内容。
关注家庭生活。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对家庭生活我们最熟悉,感受最深。朱自清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就是选取父亲送儿子时在车站买橘子这样一件细小的事情来表达父亲炽热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如果同学们也能像作者那样,用心观察,真心体验,珍爱亲情,热爱家庭,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文章也会感染众多读者。
关注学校生活。学校生活多姿多彩,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都德的《最后一课》,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些散文在选材上多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却蕴含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思想与感情的流动。如何在平凡庸常的生活中发现材料,这些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采集生活中的林林总总,才能写出情真意浓、血肉丰满的作品。
三、 课外阅读,作文素材五彩缤纷的花园。
目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导向,即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其目标是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不过,高中学生可利用的阅读时间有限,真让他们每天拿出几小时的时间来进行课外书籍阅读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考生,作为一个想在高考中有所作为的考生,不能以“没有时间阅读”作为自己“无知”的借口,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都是触手可及的作文素材来源,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都应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高三一年中,所有的考生肯定要做大量的试题,就目前高考语文试卷的构成来看,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科技文阅读可以直接为高考作文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毋庸赘言。
近年高考作文亦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例如, 200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忙》, 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号》,以上阅读积累可指导学生以摘抄、读后感、剪报本等形式留存、交流。
综上所述,有了素材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一定写不出好作文的。有方法,有计划,多方面地积累,丰富充实的素材信手拈来,在高中生作文中并非做不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引来作文素材这源远流长的涓涓“活水”,才能使学生“有米可炊”,有文可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许当我们把目光从波瀾不惊的人生和浩瀚无涯的书海中收回,而致力于从我们的“近水楼台”——教材这个庞大的资源库挖掘和积累作文素材时,反而会“先得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很多作文水平较低的同学或许能从中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作文素材缺乏素材积累方法
高中学生作文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作文教学中,最让学生痛苦的是无话可写,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将写作方法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把老师讲的技巧掌握得非常熟练,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样点题,但在学生的笔下仍是“枯井干泉”,学生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原因是作文素材太少,如何给学生“下锅米”,成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因此,指导学生获取充实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引来作文素材这源远流长的涓涓“活水”,才能使学生“有米可炊”,有文可作。
下面就怎样积累作文素材的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 语文课本,作文素材取之无尽的宝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蕴藏着丰富的作文资源。
课本中所选课文,绝大多数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你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直到单元小结,课下注释,课文链接,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作文教学中,我们坚持把课本作为取得作文“素材之水”的来源之一。
例如学到了《离骚》时,我给学生简介了屈原的生平,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在一次作文中,学生以屈原投江的事例论证正确的选择的作用,可以使人名垂千古,是正确的、伟大的。课文里有大量的素材供我们使用,这些素材都是我们平常熟悉的课文知识,让学生明白他们都是写作的材料,更有利于他们去积累了,所以这是一个不错的积累途径。从近年高考中许多考生作文实践来看,很多作文高分考生都大量引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或典故,有的甚至是直接以教材中的文章或故事为蓝本进行改写。
另外,也可教学生化用名句、名篇,点石成金。从教材中积累的素材除了事例性的材料,其实也包括语言性的素材。在作文时可以引用这些平时积累的名句、名篇,而且这种引用或化用往往可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苦心人,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语文素材,写作时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只要俯身关注课本,从课文中搜集和吸取作文的养料,并且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我们绝不会再有心枯笔涩的感伤。
二、 现实生活,作文素材用之不竭的源头。
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新课标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关注自身生活。自身生活是我们文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库,就看你能不能做自身生活中的有心人,给生活一份特别的关注。立足自身生活,就是写好自己,写自己的经历、感受或看法,挖掘个人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思想情感等内容。
关注家庭生活。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对家庭生活我们最熟悉,感受最深。朱自清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就是选取父亲送儿子时在车站买橘子这样一件细小的事情来表达父亲炽热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如果同学们也能像作者那样,用心观察,真心体验,珍爱亲情,热爱家庭,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文章也会感染众多读者。
关注学校生活。学校生活多姿多彩,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都德的《最后一课》,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些散文在选材上多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却蕴含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思想与感情的流动。如何在平凡庸常的生活中发现材料,这些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采集生活中的林林总总,才能写出情真意浓、血肉丰满的作品。
三、 课外阅读,作文素材五彩缤纷的花园。
目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导向,即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其目标是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不过,高中学生可利用的阅读时间有限,真让他们每天拿出几小时的时间来进行课外书籍阅读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考生,作为一个想在高考中有所作为的考生,不能以“没有时间阅读”作为自己“无知”的借口,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都是触手可及的作文素材来源,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都应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高三一年中,所有的考生肯定要做大量的试题,就目前高考语文试卷的构成来看,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科技文阅读可以直接为高考作文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毋庸赘言。
近年高考作文亦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例如, 200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忙》, 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号》,以上阅读积累可指导学生以摘抄、读后感、剪报本等形式留存、交流。
综上所述,有了素材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一定写不出好作文的。有方法,有计划,多方面地积累,丰富充实的素材信手拈来,在高中生作文中并非做不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引来作文素材这源远流长的涓涓“活水”,才能使学生“有米可炊”,有文可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许当我们把目光从波瀾不惊的人生和浩瀚无涯的书海中收回,而致力于从我们的“近水楼台”——教材这个庞大的资源库挖掘和积累作文素材时,反而会“先得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很多作文水平较低的同学或许能从中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写作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