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广泛应用到钢琴教学中,有关钢琴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建构主义作为当前认知心理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关于情感发展的理论为我们系统化地研究情感在音乐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对建构主义角度探索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感;钢琴教学;作用
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我们钢琴学习中的体验性、主体性、创造性有所缺失,基于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分析,我们开始对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钢琴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建构主义理论这一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为我国的钢琴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提供了很多有帮助的启示:比如,它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强调“动态生成”的课程,使钢琴教育走向创新;建构主义理论对钢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等均产生了影响。由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正在成为我国当前钢琴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念为我国当前的钢琴教育改革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情感的定义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情感是作为情绪、感情这一类心理现象的统称。通常人们认为,情感是人类社会进化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态度体验。它是人类所特有的,较多地表达感情内容。情感具有鲜明的色彩特征,如愉快、压抑等,这些情感特征可分为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两类。无论哪一种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和所持态度,它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时间性和社会性,也往往因时空环境的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产生,是人与音乐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包括各种人类感情因素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自然情感的表现和升华。
二、建构主义对钢琴教学的启示
(一)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的进行认识活动,通过自学调节自己得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未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二)对教学方法的启示
建构主义的钢琴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应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角色交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以钢琴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主观想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享受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技术性教学,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对作品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帮助学生剖析作品的内在结构,最后回归到对音乐深刻的感悟。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教育更有意义、更有内涵、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教学过程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对作品的认识都是有着深刻的意义的。
三、以建构主义角度探索情感在钢琴教学策略
第一,我们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钢琴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很多技巧的传授是一种自身肌肉或情感内在的体验和感觉,因此教师有时候很难用比较具体而直观的语言去表达所要要求的内容。而老师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不同,老师要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要求,如一些钢琴触键的要求、或乐曲的处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实现有效的沟通。如走路、跑步的动作,去掌握一些速度的变化,节奏的律动,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还学会形成留意生活中节奏的习惯;对乐曲情绪的把握也可以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的情感经验,如快乐、忧伤等,去进行理解和把握。
第二,以多媒体技术激发积极情感。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强调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所以,学生在理解和感受音乐时需要借助情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课堂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心、脑等器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的获取信息,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动力,产生对学习强有力的情感,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多媒体的运用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便捷,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相互交互、综合的表现出来,它可以在同一时间为我们呈现不同形式的信息来表达乐曲的内容和情感,令创设情境抽象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现代教学领域提出许多新的思想与见解,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浪潮中,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钢琴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跟上基础音乐改革的步伐,實现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钢琴教育者的共同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使之更为有效的与钢琴情感教学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毕鑫.建构主义教学视域中的音乐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P1).
[2]张波.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感;钢琴教学;作用
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我们钢琴学习中的体验性、主体性、创造性有所缺失,基于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分析,我们开始对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钢琴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建构主义理论这一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为我国的钢琴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提供了很多有帮助的启示:比如,它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强调“动态生成”的课程,使钢琴教育走向创新;建构主义理论对钢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等均产生了影响。由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正在成为我国当前钢琴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念为我国当前的钢琴教育改革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情感的定义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情感是作为情绪、感情这一类心理现象的统称。通常人们认为,情感是人类社会进化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态度体验。它是人类所特有的,较多地表达感情内容。情感具有鲜明的色彩特征,如愉快、压抑等,这些情感特征可分为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两类。无论哪一种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和所持态度,它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时间性和社会性,也往往因时空环境的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产生,是人与音乐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包括各种人类感情因素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自然情感的表现和升华。
二、建构主义对钢琴教学的启示
(一)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的进行认识活动,通过自学调节自己得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未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二)对教学方法的启示
建构主义的钢琴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应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角色交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以钢琴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主观想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享受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技术性教学,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对作品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帮助学生剖析作品的内在结构,最后回归到对音乐深刻的感悟。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教育更有意义、更有内涵、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教学过程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对作品的认识都是有着深刻的意义的。
三、以建构主义角度探索情感在钢琴教学策略
第一,我们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钢琴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很多技巧的传授是一种自身肌肉或情感内在的体验和感觉,因此教师有时候很难用比较具体而直观的语言去表达所要要求的内容。而老师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不同,老师要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要求,如一些钢琴触键的要求、或乐曲的处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实现有效的沟通。如走路、跑步的动作,去掌握一些速度的变化,节奏的律动,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还学会形成留意生活中节奏的习惯;对乐曲情绪的把握也可以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的情感经验,如快乐、忧伤等,去进行理解和把握。
第二,以多媒体技术激发积极情感。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强调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所以,学生在理解和感受音乐时需要借助情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课堂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心、脑等器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的获取信息,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动力,产生对学习强有力的情感,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多媒体的运用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便捷,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相互交互、综合的表现出来,它可以在同一时间为我们呈现不同形式的信息来表达乐曲的内容和情感,令创设情境抽象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现代教学领域提出许多新的思想与见解,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浪潮中,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钢琴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跟上基础音乐改革的步伐,實现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钢琴教育者的共同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使之更为有效的与钢琴情感教学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毕鑫.建构主义教学视域中的音乐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P1).
[2]张波.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