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中国元素
中国是富有美育传统的文明古国之一,在她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并积淀着自己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图案是其五千年文明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光辉灿烂,是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而逐渐完美,它的内容极为繁博,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中国元素”是什么?是大概念,需要我们深入思索和研究。
徐艺乙先生说:“传统文化,包括民博会所展出的万件艺术品,单件看非常精彩,但是把它们集中或堆砌在一起,未必就是表现‘中国元素’。有人仅仅把‘中国元素’定格在大红色、拉二胡和京剧片段,显得有些武断。京剧、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通过交流、贸易,慢慢地在取代曾经有过的梳小辫子、裹小脚这些元素,但还不够。‘中国元素’是一个特指,既有形式语言,又有文化内涵。除了直观的民俗民间文化、传统手工艺外,还要去营造看不见但又实在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些东西,一种氛围。世博会上能够通过传统的、现代的基本物件,采用中国人的尺度去表达,让人感觉是地道的中国味,那就是成功。”
设计师陈绍华先生也说:“什么是中国平面设计的传统?我想它不仅是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纹样和图形,而主要是指体现在平面设计中的中华民族性,亦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积淀。”只有当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满足于照搬符号,以及形式上的简单模仿,而着力于对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把握,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综合创作,作品才能自然而不造作地流露东方文化气韵,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元素”,简言之是中国独有的。凡是被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能反映中国、认知中国的要素,凝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而中国元素设计,其作用是让人观之就立刻感受到这源自中国的设计。重要的不是其“血肉”,而是它的灵魂和“骨架”,是内涵神韵,不是几个简单的图形加减。
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广泛运用
审美意识。传统,是作为每一独立设计师要思考和面对的审美意识。这种传统源自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精髓。中国传统元素作为一种营养和资源,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有着重要意义。但传统作为一种体系和艺术思潮,其审美意识、价值观、技术手段需要后人认真梳理。“现代设计不是传统的否定和断裂,而是传统的延续和演变。传统元素需要解构和扬弃”。①
源自我国传统的图形或形式丰富而多变,或形式简约、色彩浓郁,或造型淳朴、浑然大气。无论是纸扇、风筝、民间剪纸还是年画与木版年画、布老虎、泥狗狗;无论是方块汉字、书道法度、水墨卷轴、线装卷书还是陶瓷三彩、壁画雕刻、秦砖汉瓦;无论是金丝银线的刺绣,还是清素朴实的蜡染;无论是红金相间的春联祈福还是龙飞凤舞的吉祥祝愿;无论是戏剧脸谱、皮影还是编钟、古筝、琵琶与二胡;无论是黑陶茶壶还是精瓷碗筷;无论是初一的水饺、十五的元宵,还是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其特有的视觉审美形态所传达的内容无一不来自民众生活,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这些都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审美意识,这是历史沉淀下来的”。②“民间美术符号具有通俗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形成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与民众创造的文化生活密切联系,其功用在于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③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这些与人们的审美意识是相辅相成的。
价值观念。思想多元的时代,文化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会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与更新,设计的国际语汇已渐被认知。“体现设计中的民族风格和人文特色的意识,将在这多元化的发展中日益增强”,④从而营造出各民族崭新的形象和魅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平面媒体作为信息与观念交流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成功的平面设计应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图形方式表现出来,以求人们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种族等,使人类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而达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
人类公认的国际化的“现代平面设计”语言,应更多蕴涵融古通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文化并存,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的体现。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非一味地沉溺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希冀的中国平面设计是在有所扬弃下借西学之风,熔铸古代传统,培育拥有中国文化生命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们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凭空移植外来文化”。
建立蕴涵中国元素的平面设计,不是西方设计的简单搬移和模仿,不是传统原始民族图形简单的重复和回归。民族文化和艺术如果不汇入世界的发展脉络中,就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国度、某一民族的艺术往往只能为广阔的世界潮流提供文化资源,而自身却无法健康成长、发展,甚至日趋萎缩、衰落。目前中国的文化艺术便面临这种危机。不仅要意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还应意识到,“世界的”使民族具有活力成为可能。
技术手段。以平面设计中的海报为例,“海报是一个独特的载体,通过醒目的和令人难忘的画面传递信息。海报设计反映了视觉设计师的总体水平,是评价设计师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海报的体现有多种方式,可概括为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手段。
海报的传统手段,手绘是最主要的。从绘画角度来说习惯称为“宣传画”,是现代广告视觉化的主要形式。
现代海报在科技手段的支持下,衍生出更多元素和方式。随着其张贴场所愈加广泛,其属性也有所改变。更多的海报是由电脑软件制成。
如何将优秀的传统与当今国际化的审美有机融合,建立全新的、各民族都能识别、接纳并具有审美价值的国际化语言,是设计师应认真思考和严肃面对的问题。只有立足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的基石上创造新的审美语境,才更具独立个性和风格。因此,忽视传统或不尊重传统,将无法建立创新的平台。找出中西方各自艺术审美特征,通过比较、沟通和互补、兼容,逐步建立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视觉形象符号。
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切入点,其先要寻求人们公认的中国语言,兼传统与现代设计风格之融合。
取传统图形,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其变革,留其神而变其形(指形式、形态),以某种智慧、巧妙和令人信服的方式融入所要诉求的画面中。由于环境本身的原因,新的一代对民族意志、国家精神、价值观念、关怀博爱相对模糊甚至群体无意识,自然对中国文化的核心理解肤浅、表象。许多年轻设计者不知从何入手,仅想努力寻找、采集与中国民俗、民间相关联的元素,其初稿和设计轨迹是不加消化地使用传统要素,无论合适与否直接采用,最多也就是在色彩和构图上进行简单的组合。如此传统元素变成民间的装饰物,这种牵强附会或使作品轻飘、单薄甚至不伦不类,或仅仅是地域性、民俗性。如果要使作品更有独立个性、更有中国的国际化语言,需对中国文化有基本认知,将其提炼、打磨,将核心结构融入作品洗练、简约的构成中。
笔者建议一个课题组将初始设计的京剧脸谱、二胡、古代“四象”、扇子等重新组合,采用中国古典的对等式,将中国韵味的颜色大面积铺底。因小组计划设计博物馆系列展览活动的海报,所以采用统一版式结构,借上述中国传统元素展开设计,融入当代设计语言于其中。其体会有三:
艺术形式借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帝王建筑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宗教绘画还是文人笔墨,经过历代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无论是国画笔墨还是装饰图案,无论是民间剪纸还是木版年画,这均为我们提供了平面设计可运用的丰富表现形式和图像语言。
图像元素借鉴。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步凝练出自己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如梅竹松岁寒三友象征坚贞的友谊,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喜鹊与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地组合到现代海报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思维方式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辩证、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的辩证统一和彼此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思维方式转化到平面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意念的生成,能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面的心灵通达,它是使“中国平面设计”登向国际设计舞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将作品的创作思维融会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有始料不及的效果。与绘画一样,每一个设计都不可再生,它具有唯一性。
设计实践使同学们认识到,要不断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中吸取营养,提高和建立自己的审美意识、设计意识,努力学习新知识和丰富阅历,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从而确立自身的设计高度。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沃土上,我们的平面设计学习要善学邯郸,不失故步;中外兼容,中学为本;源流结合,以源为主,找寻民族灵魂、中国语言的独有符码与个性。唯有如此,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得以承继,我们的平面设计艺术在本土化土壤里也必定会建立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语言。
注释:
①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传承与超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②彭吉象:《中国艺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③王海霞:《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④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
编校:张红玲
中国是富有美育传统的文明古国之一,在她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并积淀着自己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图案是其五千年文明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光辉灿烂,是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而逐渐完美,它的内容极为繁博,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中国元素”是什么?是大概念,需要我们深入思索和研究。
徐艺乙先生说:“传统文化,包括民博会所展出的万件艺术品,单件看非常精彩,但是把它们集中或堆砌在一起,未必就是表现‘中国元素’。有人仅仅把‘中国元素’定格在大红色、拉二胡和京剧片段,显得有些武断。京剧、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通过交流、贸易,慢慢地在取代曾经有过的梳小辫子、裹小脚这些元素,但还不够。‘中国元素’是一个特指,既有形式语言,又有文化内涵。除了直观的民俗民间文化、传统手工艺外,还要去营造看不见但又实在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些东西,一种氛围。世博会上能够通过传统的、现代的基本物件,采用中国人的尺度去表达,让人感觉是地道的中国味,那就是成功。”
设计师陈绍华先生也说:“什么是中国平面设计的传统?我想它不仅是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纹样和图形,而主要是指体现在平面设计中的中华民族性,亦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积淀。”只有当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满足于照搬符号,以及形式上的简单模仿,而着力于对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把握,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综合创作,作品才能自然而不造作地流露东方文化气韵,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元素”,简言之是中国独有的。凡是被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能反映中国、认知中国的要素,凝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而中国元素设计,其作用是让人观之就立刻感受到这源自中国的设计。重要的不是其“血肉”,而是它的灵魂和“骨架”,是内涵神韵,不是几个简单的图形加减。
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广泛运用
审美意识。传统,是作为每一独立设计师要思考和面对的审美意识。这种传统源自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精髓。中国传统元素作为一种营养和资源,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有着重要意义。但传统作为一种体系和艺术思潮,其审美意识、价值观、技术手段需要后人认真梳理。“现代设计不是传统的否定和断裂,而是传统的延续和演变。传统元素需要解构和扬弃”。①
源自我国传统的图形或形式丰富而多变,或形式简约、色彩浓郁,或造型淳朴、浑然大气。无论是纸扇、风筝、民间剪纸还是年画与木版年画、布老虎、泥狗狗;无论是方块汉字、书道法度、水墨卷轴、线装卷书还是陶瓷三彩、壁画雕刻、秦砖汉瓦;无论是金丝银线的刺绣,还是清素朴实的蜡染;无论是红金相间的春联祈福还是龙飞凤舞的吉祥祝愿;无论是戏剧脸谱、皮影还是编钟、古筝、琵琶与二胡;无论是黑陶茶壶还是精瓷碗筷;无论是初一的水饺、十五的元宵,还是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其特有的视觉审美形态所传达的内容无一不来自民众生活,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这些都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审美意识,这是历史沉淀下来的”。②“民间美术符号具有通俗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形成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与民众创造的文化生活密切联系,其功用在于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③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这些与人们的审美意识是相辅相成的。
价值观念。思想多元的时代,文化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会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与更新,设计的国际语汇已渐被认知。“体现设计中的民族风格和人文特色的意识,将在这多元化的发展中日益增强”,④从而营造出各民族崭新的形象和魅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平面媒体作为信息与观念交流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成功的平面设计应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图形方式表现出来,以求人们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种族等,使人类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而达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
人类公认的国际化的“现代平面设计”语言,应更多蕴涵融古通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文化并存,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的体现。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非一味地沉溺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希冀的中国平面设计是在有所扬弃下借西学之风,熔铸古代传统,培育拥有中国文化生命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们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凭空移植外来文化”。
建立蕴涵中国元素的平面设计,不是西方设计的简单搬移和模仿,不是传统原始民族图形简单的重复和回归。民族文化和艺术如果不汇入世界的发展脉络中,就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国度、某一民族的艺术往往只能为广阔的世界潮流提供文化资源,而自身却无法健康成长、发展,甚至日趋萎缩、衰落。目前中国的文化艺术便面临这种危机。不仅要意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还应意识到,“世界的”使民族具有活力成为可能。
技术手段。以平面设计中的海报为例,“海报是一个独特的载体,通过醒目的和令人难忘的画面传递信息。海报设计反映了视觉设计师的总体水平,是评价设计师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海报的体现有多种方式,可概括为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手段。
海报的传统手段,手绘是最主要的。从绘画角度来说习惯称为“宣传画”,是现代广告视觉化的主要形式。
现代海报在科技手段的支持下,衍生出更多元素和方式。随着其张贴场所愈加广泛,其属性也有所改变。更多的海报是由电脑软件制成。
如何将优秀的传统与当今国际化的审美有机融合,建立全新的、各民族都能识别、接纳并具有审美价值的国际化语言,是设计师应认真思考和严肃面对的问题。只有立足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的基石上创造新的审美语境,才更具独立个性和风格。因此,忽视传统或不尊重传统,将无法建立创新的平台。找出中西方各自艺术审美特征,通过比较、沟通和互补、兼容,逐步建立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视觉形象符号。
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切入点,其先要寻求人们公认的中国语言,兼传统与现代设计风格之融合。
取传统图形,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其变革,留其神而变其形(指形式、形态),以某种智慧、巧妙和令人信服的方式融入所要诉求的画面中。由于环境本身的原因,新的一代对民族意志、国家精神、价值观念、关怀博爱相对模糊甚至群体无意识,自然对中国文化的核心理解肤浅、表象。许多年轻设计者不知从何入手,仅想努力寻找、采集与中国民俗、民间相关联的元素,其初稿和设计轨迹是不加消化地使用传统要素,无论合适与否直接采用,最多也就是在色彩和构图上进行简单的组合。如此传统元素变成民间的装饰物,这种牵强附会或使作品轻飘、单薄甚至不伦不类,或仅仅是地域性、民俗性。如果要使作品更有独立个性、更有中国的国际化语言,需对中国文化有基本认知,将其提炼、打磨,将核心结构融入作品洗练、简约的构成中。
笔者建议一个课题组将初始设计的京剧脸谱、二胡、古代“四象”、扇子等重新组合,采用中国古典的对等式,将中国韵味的颜色大面积铺底。因小组计划设计博物馆系列展览活动的海报,所以采用统一版式结构,借上述中国传统元素展开设计,融入当代设计语言于其中。其体会有三:
艺术形式借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帝王建筑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宗教绘画还是文人笔墨,经过历代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无论是国画笔墨还是装饰图案,无论是民间剪纸还是木版年画,这均为我们提供了平面设计可运用的丰富表现形式和图像语言。
图像元素借鉴。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步凝练出自己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如梅竹松岁寒三友象征坚贞的友谊,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喜鹊与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地组合到现代海报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思维方式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辩证、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的辩证统一和彼此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思维方式转化到平面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意念的生成,能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面的心灵通达,它是使“中国平面设计”登向国际设计舞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将作品的创作思维融会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有始料不及的效果。与绘画一样,每一个设计都不可再生,它具有唯一性。
设计实践使同学们认识到,要不断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中吸取营养,提高和建立自己的审美意识、设计意识,努力学习新知识和丰富阅历,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从而确立自身的设计高度。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沃土上,我们的平面设计学习要善学邯郸,不失故步;中外兼容,中学为本;源流结合,以源为主,找寻民族灵魂、中国语言的独有符码与个性。唯有如此,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得以承继,我们的平面设计艺术在本土化土壤里也必定会建立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语言。
注释:
①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传承与超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②彭吉象:《中国艺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③王海霞:《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④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