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坡子营钼矿区岩体分布、规模、化学特征与成矿规律,总结了矿区内岩体与钼矿化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矿区矿化可以分为两个成矿期,第一期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期,矿化范围广,强度大;第二成矿期为脉岩热液成矿期,矿化范围较小,强度较小。
[关键词]钼矿 岩体 成矿模式 广东化州
[中图分类号] P61[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1-2
1引言
坡子营矿区位于化州市北西方向,90年代,广东省地质局704队开展坡仔营钼矿初步普查地质工作。2007年开始至2013年,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935队开展了<广东省化州市坡子营钼矿详查>地质工作,从而获得了该矿区丰富的地质资料。通过资料我们发现,坡仔营钼矿床是斑岩型钼矿床,具有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可为类似矿床的寻找提供帮助。
2矿区地质背景
坡子营钼矿床位于粤桂隆起即粤桂加里东褶皱带南端,钦杭成矿带的南西端。区域构造处于中垌-廉江复式向斜中部转折凸出部位。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C)、泥盆系(D)、石炭系(C)及第四系(Q),以泥盆系为主。
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主要经理了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力西-印支运动阶段,燕山构造阶段,喜马拉雅构造阶段。区内地层整体表现为一单斜,倾向北西,局部发育褶皱。
区域岩浆岩发育较广泛,主要出露印支岩浆旋回岩体、燕山岩浆旋回岩体,以燕山岩浆旋回发育为主。矿区内燕山五期花岗斑岩(γπ53(2)),边缘相为石英斑岩(λπ53(2)),岩石都见有钼矿化,其中石英斑岩矿化较强,局部形成薄层工业矿体,初步认为两种岩石均与成矿关系密切,属于成矿母岩。
3矿区内岩体情况
矿区出露的岩体,主要分布在东部长山村一带,据区测资料划分,有印支期和燕山四期岩体出露,另在矿区深部有燕山五期隐伏斑岩体。
3.1印支期侵入岩(γ15)
分布在矿区东面长山村,属官山嶂岩体的南西部分,经钻孔揭露在矿区标高-322.5m处亦有出露。岩性为灰白色条痕状压扁花岗岩,变余压碎半自形结构,条带状构造,矿物成份斜长石35~40%,钾长石15~20%,石英30~35%,黑云母1~5%,角闪石1%等组成。岩石可看到自形结构,斜长石和钾长石为细粒半自形和他形粒状,部份长石、石英被压碎,并聚成压扁的透镜体,定向分布。
3.2燕山四期侵入岩(γ35(1))
分布于矿区东面长山村,产于官山嶂岩体西缘,呈小岩枝产出,岩性为灰白色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基质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成份钾长石30~35%,斜长石25~30%,石英25~30%,黑云母3~4%,及微量磷灰石金红石等组成,与印支期条痕状压扁花岗岩呈侵入接触.界线清晰。
3.3燕山五期侵入岩
根据矿区钻孔揭露,证实深部有两个隐伏岩体,即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
花岗斑岩(γπ35(2)),其边缘相为石英斑岩(λπ35(2)):该岩体已有8个钻孔揭露,基本控制其形态、规模,为一隐伏小岩株,产出标高在-196 m以下,控制最深标高-410m,面积0.16km2;岩体顶部呈凹凸不平状。两种斑岩的岩石矿物成分特征、化学特征列表及查氏数值特征如下:(见表1、2)
从上述岩石化学特征可以看出,硅的含量较高,属硅酸过饱和,同时(Na2O + K2O)碱的含量也较高,且K2O > Na2O,按照查氏数值特征分类,石英斑岩属Ⅰ类1科,而花岗斑岩则属Ⅱ类3科,从岩体岩性化学特征和成矿专属性看来,该类岩石有利于钼矿化,采样分析也显示上述两种岩石都具钼矿化,其中石英斑岩矿化较好,局部构成薄层工业矿体,可以认为这两种岩石均与成矿关系密切应属成矿物质来源。
闪长玢岩脉(δμ53(2)),位于隐伏岩体北东边缘,由于是单孔揭露,其形态、产状等不明。岩体呈暗灰白色,变余斑状结构,基质显微鳞片花岗变晶结构。成份以绢云母为主,方解石、石英、白云母、白钛石、金红石、磷灰石微量等组成。斑晶显示斜长石被绢云母交代,但仍保留板状外形。基质显示长石全被绢云母交代,其间分布他形粒状石英,岩石中原生石英极少,石英是次生产物,越往深部岩石中的石英,方解石含量增加,逐渐过渡为碳酸盐化石英闪长玢岩,偶见弱钼矿化。此外在矿区内还可以见到少量石英斑岩脉和二长斑岩脉。
石英斑岩脉(λπ53(2))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面沿F5断裂侵入,出露长度约100 m,宽2~8m,倾向约55°,岩石呈紫红灰白色,变余斑状结构,基质具微晶粒状结构,鳞片花岗变晶结构,主要成分为绢云母、石英,少量绿泥石、绿帘石、等组成,金属矿物2~3%,与隐伏石英斑岩体相比较,其矿物成分差异较大,其关系还不清楚。
二长斑岩脉(ηπ53(2)),分布于矿区西面石头岭一带沿F1断裂侵入,宽9~20 m,长约1000m,倾角55~70°,倾向北西,岩石呈暗灰色,风化色为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且多被绢云母交代,但仍保留其板状晶形。基质为显晶质,主要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以及少量黑云母等,副矿物有锆石、黄铁矿。
4岩体与成矿模式浅析
坡子营钼矿成矿模式可以认为是隐伏斑岩体侵入地层,局部分异出岩浆热液在外接触带围岩的裂隙或破碎带中沉淀形成的斑岩型钼矿床。矿区内钼矿化大致可分为两个成矿时期:第一成矿期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本期矿化强度大,范围广,围岩蚀变类型多且强度大,为矿区内主要成矿时期;第二成矿期为脉岩热液成矿期,矿化较弱,范围较小,只形成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等矿化的叠加。
矿区钻孔资料显示,矿区内隐伏岩体为燕山五期的花岗斑岩体、石英斑岩,呈小岩枝形状侵入于桂头组地层中,岩体向北北东10°方向延伸,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岩体局部具有较明显的相变,其过渡相为花岗斑岩,边缘相为石英斑岩。钼矿体与底部岩体在空间上存在正相关系,底部岩体出露高,钼矿体其品位与厚度的乘积值较大,底部岩体出露低,钼矿体品位与厚度的乘积值较小。钼矿体品位与厚度的乘积值与底部岩体出露等值线关系见图1。
围岩中的矿体多在裂隙或破碎带中,其形成过程推测是由于大量挥发性组分从岩浆中释放发生体积膨胀,从而引发矿体在破碎带或裂隙中冷却结晶。从小岩株体分异出来的岩浆热液,首先与先结晶的硅酸盐反应,在岩株体内接触带形成钾硅酸盐蚀变,在接触带边缘则形成角岩化或强硅化。岩浆热液流出岩层后,流体温度、压力逐步下降,从而引起‘减压沸腾’效应,流体相迅速膨胀,并向破碎带或裂隙渗透;流体中气体组分大量逸散,如酸性组分CO2、H2S、H2O等呈气相挥发,使流体中PH值上升,还原硫浓度增高破坏了金属络合物的稳定性,金属浓度增高。随着流体的上升,大气降水、同生水更多汇入流体中,在混合的热液系统、岩浆热液系统的界面,由于温度、PH值、盐度等均发生快速改变,伴随氧化—还原反应,不同价态的金属络合物通过价态的改变而形成金属沉淀,进而形成金属矿发生最大富集的地段。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质局704大队,广东省化州市坡仔营钼矿区初步普查报告,1981.
[2]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935队,广东省化州市坡仔营矿区钼矿详查报告,2013.
[3]徐克勤,涂光炽,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1984.
[4]广东省地质局,广东省1:50万地质矿产编图,1975.
[5]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8.
[关键词]钼矿 岩体 成矿模式 广东化州
[中图分类号] P61[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1-2
1引言
坡子营矿区位于化州市北西方向,90年代,广东省地质局704队开展坡仔营钼矿初步普查地质工作。2007年开始至2013年,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935队开展了<广东省化州市坡子营钼矿详查>地质工作,从而获得了该矿区丰富的地质资料。通过资料我们发现,坡仔营钼矿床是斑岩型钼矿床,具有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可为类似矿床的寻找提供帮助。
2矿区地质背景
坡子营钼矿床位于粤桂隆起即粤桂加里东褶皱带南端,钦杭成矿带的南西端。区域构造处于中垌-廉江复式向斜中部转折凸出部位。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C)、泥盆系(D)、石炭系(C)及第四系(Q),以泥盆系为主。
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主要经理了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力西-印支运动阶段,燕山构造阶段,喜马拉雅构造阶段。区内地层整体表现为一单斜,倾向北西,局部发育褶皱。
区域岩浆岩发育较广泛,主要出露印支岩浆旋回岩体、燕山岩浆旋回岩体,以燕山岩浆旋回发育为主。矿区内燕山五期花岗斑岩(γπ53(2)),边缘相为石英斑岩(λπ53(2)),岩石都见有钼矿化,其中石英斑岩矿化较强,局部形成薄层工业矿体,初步认为两种岩石均与成矿关系密切,属于成矿母岩。
3矿区内岩体情况
矿区出露的岩体,主要分布在东部长山村一带,据区测资料划分,有印支期和燕山四期岩体出露,另在矿区深部有燕山五期隐伏斑岩体。
3.1印支期侵入岩(γ15)
分布在矿区东面长山村,属官山嶂岩体的南西部分,经钻孔揭露在矿区标高-322.5m处亦有出露。岩性为灰白色条痕状压扁花岗岩,变余压碎半自形结构,条带状构造,矿物成份斜长石35~40%,钾长石15~20%,石英30~35%,黑云母1~5%,角闪石1%等组成。岩石可看到自形结构,斜长石和钾长石为细粒半自形和他形粒状,部份长石、石英被压碎,并聚成压扁的透镜体,定向分布。
3.2燕山四期侵入岩(γ35(1))
分布于矿区东面长山村,产于官山嶂岩体西缘,呈小岩枝产出,岩性为灰白色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基质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成份钾长石30~35%,斜长石25~30%,石英25~30%,黑云母3~4%,及微量磷灰石金红石等组成,与印支期条痕状压扁花岗岩呈侵入接触.界线清晰。
3.3燕山五期侵入岩
根据矿区钻孔揭露,证实深部有两个隐伏岩体,即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
花岗斑岩(γπ35(2)),其边缘相为石英斑岩(λπ35(2)):该岩体已有8个钻孔揭露,基本控制其形态、规模,为一隐伏小岩株,产出标高在-196 m以下,控制最深标高-410m,面积0.16km2;岩体顶部呈凹凸不平状。两种斑岩的岩石矿物成分特征、化学特征列表及查氏数值特征如下:(见表1、2)
从上述岩石化学特征可以看出,硅的含量较高,属硅酸过饱和,同时(Na2O + K2O)碱的含量也较高,且K2O > Na2O,按照查氏数值特征分类,石英斑岩属Ⅰ类1科,而花岗斑岩则属Ⅱ类3科,从岩体岩性化学特征和成矿专属性看来,该类岩石有利于钼矿化,采样分析也显示上述两种岩石都具钼矿化,其中石英斑岩矿化较好,局部构成薄层工业矿体,可以认为这两种岩石均与成矿关系密切应属成矿物质来源。
闪长玢岩脉(δμ53(2)),位于隐伏岩体北东边缘,由于是单孔揭露,其形态、产状等不明。岩体呈暗灰白色,变余斑状结构,基质显微鳞片花岗变晶结构。成份以绢云母为主,方解石、石英、白云母、白钛石、金红石、磷灰石微量等组成。斑晶显示斜长石被绢云母交代,但仍保留板状外形。基质显示长石全被绢云母交代,其间分布他形粒状石英,岩石中原生石英极少,石英是次生产物,越往深部岩石中的石英,方解石含量增加,逐渐过渡为碳酸盐化石英闪长玢岩,偶见弱钼矿化。此外在矿区内还可以见到少量石英斑岩脉和二长斑岩脉。
石英斑岩脉(λπ53(2))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面沿F5断裂侵入,出露长度约100 m,宽2~8m,倾向约55°,岩石呈紫红灰白色,变余斑状结构,基质具微晶粒状结构,鳞片花岗变晶结构,主要成分为绢云母、石英,少量绿泥石、绿帘石、等组成,金属矿物2~3%,与隐伏石英斑岩体相比较,其矿物成分差异较大,其关系还不清楚。
二长斑岩脉(ηπ53(2)),分布于矿区西面石头岭一带沿F1断裂侵入,宽9~20 m,长约1000m,倾角55~70°,倾向北西,岩石呈暗灰色,风化色为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且多被绢云母交代,但仍保留其板状晶形。基质为显晶质,主要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以及少量黑云母等,副矿物有锆石、黄铁矿。
4岩体与成矿模式浅析
坡子营钼矿成矿模式可以认为是隐伏斑岩体侵入地层,局部分异出岩浆热液在外接触带围岩的裂隙或破碎带中沉淀形成的斑岩型钼矿床。矿区内钼矿化大致可分为两个成矿时期:第一成矿期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本期矿化强度大,范围广,围岩蚀变类型多且强度大,为矿区内主要成矿时期;第二成矿期为脉岩热液成矿期,矿化较弱,范围较小,只形成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等矿化的叠加。
矿区钻孔资料显示,矿区内隐伏岩体为燕山五期的花岗斑岩体、石英斑岩,呈小岩枝形状侵入于桂头组地层中,岩体向北北东10°方向延伸,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岩体局部具有较明显的相变,其过渡相为花岗斑岩,边缘相为石英斑岩。钼矿体与底部岩体在空间上存在正相关系,底部岩体出露高,钼矿体其品位与厚度的乘积值较大,底部岩体出露低,钼矿体品位与厚度的乘积值较小。钼矿体品位与厚度的乘积值与底部岩体出露等值线关系见图1。
围岩中的矿体多在裂隙或破碎带中,其形成过程推测是由于大量挥发性组分从岩浆中释放发生体积膨胀,从而引发矿体在破碎带或裂隙中冷却结晶。从小岩株体分异出来的岩浆热液,首先与先结晶的硅酸盐反应,在岩株体内接触带形成钾硅酸盐蚀变,在接触带边缘则形成角岩化或强硅化。岩浆热液流出岩层后,流体温度、压力逐步下降,从而引起‘减压沸腾’效应,流体相迅速膨胀,并向破碎带或裂隙渗透;流体中气体组分大量逸散,如酸性组分CO2、H2S、H2O等呈气相挥发,使流体中PH值上升,还原硫浓度增高破坏了金属络合物的稳定性,金属浓度增高。随着流体的上升,大气降水、同生水更多汇入流体中,在混合的热液系统、岩浆热液系统的界面,由于温度、PH值、盐度等均发生快速改变,伴随氧化—还原反应,不同价态的金属络合物通过价态的改变而形成金属沉淀,进而形成金属矿发生最大富集的地段。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质局704大队,广东省化州市坡仔营钼矿区初步普查报告,1981.
[2]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935队,广东省化州市坡仔营矿区钼矿详查报告,2013.
[3]徐克勤,涂光炽,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1984.
[4]广东省地质局,广东省1:50万地质矿产编图,1975.
[5]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