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难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ix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的数据表明,毕业生的就业率正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减少,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大学生就业岗位上的工作经验,分析就业越来越难的缘由,并据此提出了相对应的就业对策。
  关键词 史上最难就业季 就业岗位 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当代大学生难就业的原因
  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高等教育的改革。 国内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很多企业开始倒闭;国际上,美国经济刚刚止于衰退,欧洲正陷于债务危机之中,难以自拔,不仅从中国进口减少,而且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影响较大;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以前的“精英化”转向现在的“大众化”,大学生再也不是曾经的“天之骄子”,同一岗位的竞争中,本科生往往在与研究生同台竞技中败下阵来,而每年高校的研究生毕业生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
  用人单位的条件限制。很多的女同学普遍反映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出现了“重男轻女”的现象,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常常加上“只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的字眼。有关调查的数据显示,67%的招聘企业在招聘要求中提出了性别限制。许多用人单位更是在招聘中明确要求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5年内不得怀孕生育,部分的女大学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不签订“5年内不得生育”的苛刻条件。就业中出现的这种歧视现象,严重打击了很多女大学生找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在部分毕业生中产生了“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由于我国高考制度的不够完善,考入大学的新生中,男女比例正在失调,有些高校还出现过女生宿舍不够用,男生宿舍空荡荡的怪象。
  “眼高手低”以及“盲目跟风”。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部分毕业生们依然冷落很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一方面,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屑于某些企业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的观望情绪浓厚,虽然收到一些用人单位的offer,但是不愿意签,想等待着更好的机会。最近几年,银行逐渐成了很多毕业生自认为最理想的就业去向,常常忽略了其他用人单位,能有进银行工作机会的学生是坚决不去一般企业,于是出现了挤破头也要进银行的现象。他们在进银行的征程中需要经过多轮的互相“厮杀”,但是银行能提供的岗位毕竟有限,败下阵来的很多学生往往错过了其他企业的招聘时机,耽误了其他的就业渠道。
  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较大。在大学大规模扩招之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都是精英化教育,“天子骄子”的形象根深蒂固,大学生也有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想法,这些陈旧的传统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就业机制也已经发生较大的转变,一些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总认为工作会主动找上门来,在理想的期待中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
  2 相应的就业对策
  2.1 发挥毕业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回生源地工作。对于一些留在学校所在地城市难就业的毕业生,特别是女大学毕业生来说,我们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建议她们回生源地找工作,这样便于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离开生源地,就意味着自己人脉关系的缺失,而在生源地,一般人脉资源会比较多,对自己本地的人文环境和生活习俗也更加的适应和了解。从一个人事业发展的角度看,人脉背景的因素,能让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发展得比较快。不仅毕业生们能很快适应自己生源地的工作环境,各个地方的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银行、事业单位也更倾向于招本地生源的毕业生。
  扩大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法律的不断健全,民营经济必然会得到大力的发展,毕业生们的就业去向会更宽泛,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学生没必要将自己的就业去向仅限定于国有大企业。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工业基地复兴等一批政策的出台,这些战略的实施在数量上以及种类上都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那么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地域可以不用限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发达地区。另外,学生自主创业也是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方法之一,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勇于创业。
  2.2 充分利用学校相关制度及校内外资源
  “一对一”帮扶制度以及完善就业信息渠道。在大四第一学期结束时,负责就业的辅导员开始统计各毕业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然后通过电话的方式联系每一位还没有成功就业的毕业生,询问他们为何未能成功就业?今后怎样打算?再根据现实中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有现实价值的策略、建议;及时用飞信将未就业的同学加入到“飞信群”中,使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和就业方面的通知快捷、准确地发送到每一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手中。及时组建毕业生就业QQ群,一方面,作为“飞信群”的补充,向毕业生传达一些就业信息。另一方面,主动与一些就业“困难户”的毕业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就业动态,提醒他们要以更加理性、务实的心态去面对职场。另外学院组织专门的人员收集与我院有关的招聘信息,挂在学院的网站上并通过飞信转发到每位毕业生手中。
  就业工作需要全员化和全程化。所谓全程化就是指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要针对毕业班的学生,而且还要贯穿整个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对于那些低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辅导和教育,使就业指导课程成为大学生四年的必修课。所谓全员化是指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学院就业指导老师、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事,而是要充分调动所有学校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现在绝大部门的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还仅限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指导内容方面也集中在求职技巧的传授,为了就业而就业指导。对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和那些与就业无直接关系的其他环节仍缺乏教育与辅导,例如心理辅导、职业规划与发展、职业定位。
  发掘和利用校外资源。高校在加强各部门、各院系协作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加强与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除了对就业信息进行交流与共享外,高校还可以:(1)聘请校外专家、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社会成功人士等共同参与教授就业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2)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到学校为学生提供咨询、模拟面试等多项与学生未来就业息息相关的活动;(3)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培训的基地,并且把对学生的这种指导与对员工的选聘结合起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每年的寒暑假期,大三的学生们就可以到这些用人单位实习;(4)建立校友会,争取校友中的成功人士与在校生交流成功经验,通过对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与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能够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就业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状况有效衔接起来,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小劲.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方法[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2] 李仁山.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范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89-91,194-199.
  [3] 马鹏.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0.
  [4] 张凤,赵敏.大学生就业与发展务实[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0.
  [5] 杨宝珠.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6.
其他文献
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作为财税体制运行的关键环节,是财税领域的重要顶层设计,20多年来发挥了四梁八柱的支撑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能。自2016年5月1日起,随着“营改增”
文章通过对美容市场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专业线和日化线之间的关系,剖析专业线化妆品的现状,分析我国美容化妆品业在市场营销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方法。其次,通过对研究某
3S技术的发展给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带来了方便,本文将3S技术应用到电网基础地理数据的获取。首先对亚米影像进行解译,然后再利用MapInfo,ArcGIS软件对栅格影像矢量化。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求教师每学期对所任学科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并做出成绩直方图。此项工作繁琐,手工操作还不准确且极易出错,如果采用EXCEL则完全可以精确实现对
中国性养生学发展的马鞍形轨迹(Ⅰ)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王明辉主题词性.养生/发展趋势,养生/历史,中医学中国儒、佛、道三教文化影响下逐渐融合而成的房事养生学源远流长,从《周易》论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原有的陈腐的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现代的教师必须更新已有
<正> 性生活是人类正常的需要,就是极力宣扬封建道德的儒学人物对此也直言不讳。如《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礼记·礼运》亦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故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