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我校编写的《歌声飞过55年》纪念画册,仿佛在抚摸教育先辈们上下求索的足迹,聆听无数仁人志士振兴教育的呐喊,感受到“林中”儿女投身教育的火热激情。作为一所穿越55载芬芳记忆的重点中学,我校在办学上展示鲜明个性,体现办学终极人文追求。在如何育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培养形成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气韵,它充满正气、生气、和谐之气,使之在众多名校之林中独步超群。
满目苍翠、花木繁茂,高大的樟子松犹如我校历史的年轮。琅琅书声飘出教室,犹如一股股溪流和朵朵浪花在林中回荡。薪火文化长廊留下了一届届师生的书画、诗词、摄影作品,各具特色的校园浮雕文化让每一块墙壁“说话”,雅致的校园透出一股浓浓的诗意,映射出一份五彩缤纷的书园之美。
科学高效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没有科学的管理,就不会有学校的科学发展,因此制定出台一套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的管理制度,对于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校自2006年实施精致化管理以来,历经探索、实践、改革,形成成熟经验,精致化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抓紧教学核心,激发教师热情。为了卓有成效地实现管理目标,我校实行年级管理部实体制,年级部主任负责制。同时,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职能,对年级管理部、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实行“捆绑式”,建立相应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遵循四步原则,提高教学效率。“重过程,盯细节,抓效率,看结果”,以常规教学的“备、讲、批、辅、考、评、析”为抓手,形成独特教学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结出丰硕教育成果。
延伸精致管理,注重精神引领。精致化管理,既注重顶层设计的科学,更注重细节的精彩。实行教学工作“三通報”制度,即日通报、周通报、月通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解决的途径方法。同时,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大型考试质量分析会等,了解分析每位教师的工作情况,真正实现由过去人管人转到制度约束人,再升华到精神引领人,使每个教师都把才智和能力发挥到极致,进而带动全体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的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育人,是学校的重要功能,如何做到有效育人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研讨的内容,我校通过研究,尝试进行了“环境育人”的探索。我校为营造更好的育人氛围,加强了对校园环境的建设。一花一草尽显林中理念,一石一木奠定文化底蕴。
加强环境建设,传递教育理念。教学楼内走廊中悬挂着中外学者和各种专题教育画板,凸显“臻善臻美、唯实唯新”的校训精神;春华楼、夏耘楼、秋实楼3座教学楼的名字,兼顾各年级特色;竹简文化墙上镌刻的《论语》中19段语录,涵盖《论语》中“仁、义、礼、智、信”等内容,供师生感受经典的深邃。这些随处可见的人文气息渗透,都以无声胜有声的姿态向学生传递着学校的理念。
组建学生社团,出版校本书籍。学校先后组建军乐团、礼仪社团、青莲诗社、兰亭书社等学生社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期出刊《青莲诗词楹联报》,刊登师生的诗词、书法作品,现已结集出版《荷塘清韵》、《翰墨书香》等5本书籍。
我校还结合高中生特点,编写《中学生礼仪》校本教材,开设中学生礼仪校本课程。定期安排《道德经》、《论语》等专题讲座,并结合经典书籍中的片段安排学生开展课前2分钟读经活动。
开展主题教育,深化德育内涵。2002年,我校确定每年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为校园“感恩日”,活动日当天组织感恩征文、文艺汇演、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回家做家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同时,强化“德育为首”的理念,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增强全员育人意识,或教书育人,或管理育人,或服务育人,把自己当作一份优良的教育资源,奉献给学生。
实践显示,学生们在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之中,综合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
提高教学质量奠基学生幸福
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生命线。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我校以“健康第一”为出发点,研发高品位校本课程内容,把太极拳、书法、国标舞等确定为校本研发课程,实施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实现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
关注学生心理,做到全面渗透。每个班级每学期安排2节心理健康课,并通过专题讲座、校园电视台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开学初,针对性对3个年级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化解学生心理上的阴影,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开发特色课程,提升学生素质。2009年,我校把太极拳课列入校本课程,选取简便易学的杨氏42式太极拳作为基本套路进行教学,真正做到把健身强体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在传承硬笔书法艺术中提出“练字即练人”的观念,通过办讲座,编教材,出字帖等多种形式进行写字教育,有意识地营造文化氛围;2009年,学校让体育舞蹈走进课堂,通过课间操、社团俱乐部、选修课、校运动会比赛表演等形式被广泛推广。2013年,国标舞正式列入学校校本课程。
结合地区实际,强健学生体魄。冬季大课间,你会看到操场上一排排整齐的方阵队伍,犹如一个个行驶中的小坦克,上面还冒着“白烟”。几年来,从未间断。同时我校还坚持在推广中普及、普及中提高的发展理念,把游泳作为校本课程研发的重点,通过游泳教学训练,强健学生体魄。
2010年在全校率先推出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确定体操、游泳、太极拳、体育舞蹈、武术等10个模块,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模块内容组织教学,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使学生体验到锻炼的快乐,激发了他们上体育课的热情,教学效果显著。
提升教师素养助推学校发展
教育是一项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影响人格的事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名校名本在名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决定了学生的水平和学校的水平。我校格外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断加强教师自身水平的提升。
创设名家环境,搭建展示舞台。我校每年组织外出学习超过300人次,还对教师进行网络远程培训,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与此同时,承担呼伦贝尔市教育研修学院组织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被呼伦贝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确定为校本培训样板校。
教风涵养名师,科研提高实力。2010年以来,学校承担并完成了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建设研究》,国家级″十二五″德育科研课题《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及策略研究》,国家教育科研″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研究》等多个科研课题,大力提高了科研教学实力。
教育实践闪光,教学成绩骄人。多年以来,我校先后被授予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优秀学校、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实验学校、首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全国教育科研百强校″等近百余项殊荣。
55年的岁月一晃而过,但55年来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依然在不断指导和鼓舞着后人。思维的高度决定改革的力度,改革的力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我校将携‘林中文化’一路同行,一如既往办更好的学校、打造更好的教育,让生命课堂中的‘选择性’与‘个性化’共舞,为人一生发展奠基。芳菲竞秀,灼灼其华,我校的明天必是芳香满园,誉满草原,名满兴安。
满目苍翠、花木繁茂,高大的樟子松犹如我校历史的年轮。琅琅书声飘出教室,犹如一股股溪流和朵朵浪花在林中回荡。薪火文化长廊留下了一届届师生的书画、诗词、摄影作品,各具特色的校园浮雕文化让每一块墙壁“说话”,雅致的校园透出一股浓浓的诗意,映射出一份五彩缤纷的书园之美。
科学高效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没有科学的管理,就不会有学校的科学发展,因此制定出台一套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的管理制度,对于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校自2006年实施精致化管理以来,历经探索、实践、改革,形成成熟经验,精致化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抓紧教学核心,激发教师热情。为了卓有成效地实现管理目标,我校实行年级管理部实体制,年级部主任负责制。同时,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职能,对年级管理部、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实行“捆绑式”,建立相应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遵循四步原则,提高教学效率。“重过程,盯细节,抓效率,看结果”,以常规教学的“备、讲、批、辅、考、评、析”为抓手,形成独特教学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结出丰硕教育成果。
延伸精致管理,注重精神引领。精致化管理,既注重顶层设计的科学,更注重细节的精彩。实行教学工作“三通報”制度,即日通报、周通报、月通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解决的途径方法。同时,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大型考试质量分析会等,了解分析每位教师的工作情况,真正实现由过去人管人转到制度约束人,再升华到精神引领人,使每个教师都把才智和能力发挥到极致,进而带动全体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的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育人,是学校的重要功能,如何做到有效育人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研讨的内容,我校通过研究,尝试进行了“环境育人”的探索。我校为营造更好的育人氛围,加强了对校园环境的建设。一花一草尽显林中理念,一石一木奠定文化底蕴。
加强环境建设,传递教育理念。教学楼内走廊中悬挂着中外学者和各种专题教育画板,凸显“臻善臻美、唯实唯新”的校训精神;春华楼、夏耘楼、秋实楼3座教学楼的名字,兼顾各年级特色;竹简文化墙上镌刻的《论语》中19段语录,涵盖《论语》中“仁、义、礼、智、信”等内容,供师生感受经典的深邃。这些随处可见的人文气息渗透,都以无声胜有声的姿态向学生传递着学校的理念。
组建学生社团,出版校本书籍。学校先后组建军乐团、礼仪社团、青莲诗社、兰亭书社等学生社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期出刊《青莲诗词楹联报》,刊登师生的诗词、书法作品,现已结集出版《荷塘清韵》、《翰墨书香》等5本书籍。
我校还结合高中生特点,编写《中学生礼仪》校本教材,开设中学生礼仪校本课程。定期安排《道德经》、《论语》等专题讲座,并结合经典书籍中的片段安排学生开展课前2分钟读经活动。
开展主题教育,深化德育内涵。2002年,我校确定每年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为校园“感恩日”,活动日当天组织感恩征文、文艺汇演、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回家做家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同时,强化“德育为首”的理念,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增强全员育人意识,或教书育人,或管理育人,或服务育人,把自己当作一份优良的教育资源,奉献给学生。
实践显示,学生们在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之中,综合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
提高教学质量奠基学生幸福
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生命线。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我校以“健康第一”为出发点,研发高品位校本课程内容,把太极拳、书法、国标舞等确定为校本研发课程,实施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实现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
关注学生心理,做到全面渗透。每个班级每学期安排2节心理健康课,并通过专题讲座、校园电视台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开学初,针对性对3个年级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化解学生心理上的阴影,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开发特色课程,提升学生素质。2009年,我校把太极拳课列入校本课程,选取简便易学的杨氏42式太极拳作为基本套路进行教学,真正做到把健身强体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在传承硬笔书法艺术中提出“练字即练人”的观念,通过办讲座,编教材,出字帖等多种形式进行写字教育,有意识地营造文化氛围;2009年,学校让体育舞蹈走进课堂,通过课间操、社团俱乐部、选修课、校运动会比赛表演等形式被广泛推广。2013年,国标舞正式列入学校校本课程。
结合地区实际,强健学生体魄。冬季大课间,你会看到操场上一排排整齐的方阵队伍,犹如一个个行驶中的小坦克,上面还冒着“白烟”。几年来,从未间断。同时我校还坚持在推广中普及、普及中提高的发展理念,把游泳作为校本课程研发的重点,通过游泳教学训练,强健学生体魄。
2010年在全校率先推出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确定体操、游泳、太极拳、体育舞蹈、武术等10个模块,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模块内容组织教学,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使学生体验到锻炼的快乐,激发了他们上体育课的热情,教学效果显著。
提升教师素养助推学校发展
教育是一项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影响人格的事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名校名本在名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决定了学生的水平和学校的水平。我校格外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断加强教师自身水平的提升。
创设名家环境,搭建展示舞台。我校每年组织外出学习超过300人次,还对教师进行网络远程培训,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与此同时,承担呼伦贝尔市教育研修学院组织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被呼伦贝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确定为校本培训样板校。
教风涵养名师,科研提高实力。2010年以来,学校承担并完成了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建设研究》,国家级″十二五″德育科研课题《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及策略研究》,国家教育科研″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研究》等多个科研课题,大力提高了科研教学实力。
教育实践闪光,教学成绩骄人。多年以来,我校先后被授予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优秀学校、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实验学校、首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全国教育科研百强校″等近百余项殊荣。
55年的岁月一晃而过,但55年来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依然在不断指导和鼓舞着后人。思维的高度决定改革的力度,改革的力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我校将携‘林中文化’一路同行,一如既往办更好的学校、打造更好的教育,让生命课堂中的‘选择性’与‘个性化’共舞,为人一生发展奠基。芳菲竞秀,灼灼其华,我校的明天必是芳香满园,誉满草原,名满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