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阶段的幼儿正是能够受到积极影响而容易形成良好习惯和品德的阶段,幼儿在这一时期心智尚未成熟,没有固定的价值观,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习惯。所以,这一阶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对学前幼儿德育教育相关策略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对幼儿德育的评价,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前幼儿;德育;评价
幼儿德育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一个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的过程。幼儿教育也是人们一直很关注的一个话题,教育内容的欠缺、方法的不当以及主题的模糊不清使得我国的幼儿教育存在很大的阻力。而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对于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好幼儿的德育工作也成为相关教师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1、对学前幼儿的德育教育
由于学前幼儿年龄较小,所以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要着重培养幼儿的天性,而并非一味强迫孩子接受我们所认为的道德观。要更新观念的认识,培养幼儿的自主的才能,比如,某个孩子非常喜爱一个玩具,但是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道德观非要让孩子将玩具让给哭鼻子的孩子,这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这种做法有失公平,会让孩子感到被忽略和自卑。同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之上进行教育,不一定非要采取固定的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色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对于学前幼儿来说,他们对于道德品质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来来进行的,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尽量让孩子自己感受到某项品德,从而让孩子自己主动去遵守和践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同时,幼儿的心理和生理情况决定了学前教育是一种启蒙性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活动应该满足幼儿的特点,塑造幼儿的道德主体,让幼儿形成领号的习惯和品德,有计划地进行各项实践活动,教会幼儿与周围的人更好地相处,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从小事抓起,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以及言谈举止各个方面,让学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爱祖国、爱集体的感情以及形成诚实、勇敢、有爱、互助的品质,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例如,当孩子主动将自己的玩具与其他的孩子一起分享时,或者是幼儿帮助了其他的孩子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做的是对的,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即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孩子们的心灵,从日常的小事抓起,随时随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要让孩子亲眼目睹,在日常的生活中亲身体会,了解对与错、是与非。从而能够在教師的引领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在日常的小事中体现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最有效的一个途径,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在小事中进行品德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美好的品德。
2、对学前幼儿的德育评价
科学的幼儿德育教育评价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则。面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应该要将民族精神纳入到学前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去,使得孩子们在幼儿阶段保持积极向上、昂扬的精神状态。第二,教育性原则。德育评价的每个步骤都会给孩子们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教育,应该以爱国主义为中心,以集体主义作为原则进行诚信教育、守法教育。引导幼儿在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追求更高水平的目标。只有从教育的立场出发,坚持教育性原则,才能够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得幼儿德育教育的成果更加显著。最后,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目标是一个抽象的、概括的内容,只有将目标分解为一个个明确的、细化的指标才能够在逐步实现指标的过程中最终实现目标。所以,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认真研究和了解道德规范体系,使得幼儿德育有一个明确的准绳作为参照。处理好道德内容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使得幼儿既有美好的理想化的追求,又可以处理好显示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更多地情调幼儿的道德行为以及幼儿的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
而学前幼儿德育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对幼儿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对教育者的评价以及对工作过程的评价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幼儿的思想品德的评价是中心环节。是德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只有认真调查之后才可以做出科学的评价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教育计划和策略。同时,也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够对于已经实施过的德育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了解其中的问题和经验,为以后的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建议。对教育者的评价是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从而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关键。不仅要对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以及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进行素质评价,还要对教育者的整体队伍结构与水平进行评价,以便制定高素质教育队伍的培养计划。对于德育过程的评价包括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三个层面的内容。德育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受教育者的品德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而且幼儿的品德一般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发展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教育过程是符合幼儿的品德发展规律的。德育效果是对德育过程的最好检验,只有过程合理、科学、完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对于德育教育的评价不仅包括其能够吸收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因素,还在于能否在社会环境中形成一张教育的网络,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来进行德育教育,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
要想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就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策略的制定和方法的使用。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让孩子主动接受和实践一些良好的品德,从而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从小事抓起,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幼儿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而对幼儿德育的评价要遵循弘扬民族精神以及教育性、科学性的原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以及教育者和教育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在幼儿活动中如何注重德育渗透[J].科技信息,2012,(15):34-35.
[2] 陈素.发挥教师在幼儿德育中有效作用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23):62-63.
[3] 杨秀坤.构建社家园联动德育体系,强化幼儿德育基础[J].学周刊A版,2014,(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