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贱的皇帝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jeej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尤金·奥尼尔是著名的美国戏剧家,代表作《琼斯皇》讲述了黑人琼斯的悲剧。本文解读这个全新的黑人形象,并从文化分析的角度解读他在黑白文化冲突中人格的分裂,以及身份无法归属的卑贱心理问题,琼斯的处境也隐喻了人迷失自我的痛苦体验和卑贱的状态。
  关键词:《琼斯皇》;文化;卑贱;认同;冲突
  作者简介:黄秋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7级硕士。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1
  《琼斯皇》中琼斯是唯一的主人公,体魄强健,意志强烈。他一生的经历丰富,敢于冒险,敢于反抗,甚至奸诈多谋,获得至高的地位和财富,是一个全新的黑人形象,是明显不同于在主流的文学想象中塑造的其他黑人形象的。
  一、文化认同——白琼斯还是黑琼斯?
  “认同是对自我身份的寻找和确认。认同的过程就是人们通过他人或社会确认自我身份的过程”[1]在《琼斯皇》中,有着双重身份的琼斯究竟是属于白人社会的白琼斯,还是属于黑人世界的黑琼斯呢?正是白琼斯和黑琼斯的分裂让琼斯陷入了有一种狂躁迷失的状态。琼斯对白人文化也就是西方宗主国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归属感,白琼斯占据了主导的位置,完全认同白人社会的价值观,在黑人社会文化中的善良、勤劳、朴实品质所影响的黑琼斯则被压抑。
  琼斯的宫殿来看—白而宽敞的房间,白瓷砖,白圆柱的廊子。除开琼斯的肤色特征,他在文化归属上无疑是归属于白人世界的。他有着美国化的名字,认同不择手段的狡诈掠夺文化,“小偷小摸早晚得让你锒铛入狱。大偷大抢他们就封你当皇上”,在谈到自己怎么欺骗土著人时,直言“一个人形象高大不就靠吹出来的吗?”[2]
  琼斯不仅狡诈,而且性格十分暴戾凶狠,贪婪自大。琼斯因为怒火冲天就杀害了人命,逃到海岛之后骗到皇位,疯狂地搜刮财富,实行独裁统治。琼斯不仅认同自己完全属于白人上等阶层,他蔑视黑人同胞,蔑视传统仪式,称为“傻黑鬼”、“可怜的黑鬼”,是“愚蠢的巫术”。
  总之,琼斯皇对白人文化是认同的,他赞同和接受白人文化,也将白人社会的價值标准和行为方式分为圭臬,琼斯皇对黑人文化是不认同的,把皇帝地位当做掠夺财富的手段而已,他的安排就是坐上法国炮艇,逃亡到白人社会中去。白琼斯占据主导,黑琼斯被压抑。进入森林还原到真实的状态后,黑琼完全显现并撕裂。
  二、文化认同与危机—卑贱与撕裂
  个体在社会中生活,认同一种文化就相应地会存在不认同的情况,“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同,即人们对自我身份、角色的不同认知,也就是身份上的冲突。”[3]
  琼斯向往和尊崇着西方宗主国的文化,信赖的是金钱的力量。他彻底抛弃了本民族的文化,以高高在上的、高贵傲慢的姿态对待同胞。但他属于黑人民族和他是个逃犯的事实无法改变,他如此强硬地把自己从黑人民族的群体中抽离出来,蔑视黑人群体的文化,唾骂他们“傻黑鬼”“可怜的黑鬼”实际上还是由于他对黑人身份是感到羞耻和卑贱,越是强调的部分往往是他最缺乏和忧虑的。
  克里斯蒂瓦卑贱心理的分析颇为精辟“任何卑贱实际上都是对缺乏的承认,而缺乏是一切生灵、意义、言语活动和欲望的缔造者。”[4]琼斯皇认为自己是在白人社会中的上层,拥有地位和金钱,而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黑人,他把自己放在了与本质对立的不当位置上去了,抛弃了自己天然的黑人属性。
  总之,琼斯皇有着卑贱心理,他实际上并不像表面所看到的那样,是极度傲慢自负、暴戾凶横的黑人,在心底他是自卑的,是对自己的身份无所适从的,他的死亡与自己的卑贱心理密不可分。
  文化认同的目的是为了使自我的身份趋向社会文化的中心,那么认同产生危机是自我的被边缘化。被边缘化的自我没有信仰和希望来支撑存活下去,所以难免陷入绝对的孤独和恐惧之中,最后自身被毁灭掉。
  在第二到第七场,奥尼尔将琼斯内在的恐惧外化成具体的实物和活动的场景,布景和鼓声营造了黑暗的,危机重重的氛围。因为他无法真正被白人社会所接纳,又将自己疏离黑人的文化系统之外,他没有真正的信仰,金钱无法拯救他,当被抛弃在一个荒芜之地,没有任何可以带来希望的救命曙光,危机之中的琼斯皇被撕裂了。
  三、结语
  20 年代创作的《琼斯皇》是奥尼尔的第一部表现主义戏剧,它描写的是一个身份复杂的黑人琼斯的悲剧,展示了主人公琼斯在殖民背景下,处在黑白文化冲突中人格的分裂,以及身份归属的卑贱心理。同时,琼斯不仅是一个黑人,他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人,他的处境也隐喻了人不能确认自我身份、不能尊严地生存的极度痛苦体验和卑贱的状态,隐喻了人在文化冲突和现实压抑下的无处潜逃的处境。如果琼斯皇能融入进黑人社会,或者真正被白人社会接纳,成为真正的“自由黑人”,那么琼斯皇的悲剧可能不会发生,正是他无法在社会中确认自我的身份,在文化矛盾中迷失自我,才遭到毁灭,“当我们不能将自己的人格和社会文化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时,当我们在文化上摇摆或者无所皈依时,我们就将成为一个被放逐者,一个绝对孤独的心灵的流浪者。”[5]
  注释:
  [1]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光明日报出版社(高校社科文库),2011年第1版,第122页。
  [2](美)尤金·奥尼尔著《琼斯皇帝》屠珍译。
  [3]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光明日报出版社(高校社科文库),2011年第1版,第123页。
  [4]朱莉娅·克里斯蒂瓦:《恐怖的权力——论卑贱》,张新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3版,第7页。
  [5]陈国峰:《琼斯皇,你能逃到哪里去?》北京大学学报,语言文学研究,2002年。
其他文献
摘 要: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乾隆二十七年举人,晚年主讲于湘潭、昭潭书院,诗学太白。九钺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在戏曲方面的才能也非常人所及。《六如亭》是九钺于乾隆四十九年所作,被世人称为奇文。就如同其序所说:“固一场之春梦,实千古之奇踪。”作者纂此传奇一乘禅赠,立教撒手悬崖;五迹灵扶,即是腾身觉路。因之感临行诵偈,亭额六如;合赠句悼文,名传全集,《六如亭》由此而来。为了禅门一段公案,谱写一曲浮生
摘 要:《扫红亭吟稿》是冯云鹏一部诗歌总集,盐民渔民诗歌是其中一大特色,不仅剖露了盐民渔民生活的艰辛与朴素,更体现了冯云鹏的儒者情怀。考察这些盐民渔民诗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冯云鹏的诗歌创作,更可以从中管窥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冯云鹏;盐民渔民诗;儒者情  作者简介:赵文静,女,汉,南通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李商隐的诗在艺术的世界里登峰造极,在文学史上意义非凡,千百年来受到读者的审美的偏爱,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诗呈现了一个深窈缅邈的心灵世界。善感纤细的心灵特质和失意挫伤的人生体验奠定了李商隐孤独迷惘的心境和一往情深、伤感无奈的情感本质。他以描摹心灵的方式写诗,他的诗是他的心灵的光影的折射。其诗诗境与心境相融,字句间折射着他本质的情感,具有如光影般幽微窈眇、变幻朦胧的美学特质。  关键词:李商隐
摘 要:90年代的社会背景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文化语境也更为自由,在文学内容、体裁以及叙述方式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在这一时期,女性作家林白的小说创作采用个人独有的方式进行叙事,其小说被命名为“个人化写作”,并且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以林白小说《致命的飞翔》为例,在阐述个性化写作出现的原因的基础上,从身体写作和小说叙述视角及架构等方面,对林白的个性化叙事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菲茨杰拉德所创作的,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正因为如此,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个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应用了合理的叙事技巧,通过对主人翁蜿蜒曲折的事业和爱情的描述,联系到众多美国梦的破灭,通过将全聚焦、外聚焦以及内聚焦的多重叙述模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角色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的展现出来。菲茨杰拉德大胆的尝试和成功运用现
摘 要:语气词是汉语较为独有的特色,而由于语气词的性质和它多变的用法,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从上古就出现了的疑问语气词“哉”、“乎”的发展演变进行讨论。探寻古代疑问语气词和现代疑问语气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讨他们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语气词;来源;演变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王力先生在他
摘 要:孔子是我國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孔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战乱年代,而孔子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自成一派。他的思想、言行影响了封建社会2000多年。被尊称为“孔圣人”。而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把孔子描绘成一个德才兼备、怀才不遇但是却积极参政积极入世的一个政治家。  关键词:孔子形象;孔子世家  作者简介:郑晓霞(1993-),女,山东济南人,青岛大学20
摘 要:小说《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经典代表作,小说通过曲折情节展现了主人公茜丽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从饱受折磨蛻变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黑人女性商人的故事。小说通过茜丽从饱受压迫、深受种族歧视与区别对待到自我奋斗,不断摆脱社会的固有观念,形成独立身份与人格的过程,展现了一位黑人女性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反抗种族歧视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人作为社会主体受到各种因素困扰,要不断
摘 要:《文心雕龙·知音》是刘勰批评论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篇,近些年,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逐渐升温,《知音》篇的研究也有所增加。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峰期。这篇文章是对《知音》篇研究历程的一个回顾与总结,主要分为知实难逢、音实难知、六观等几个部分。  关键词:刘勰;知音;知实难逢;音实难知;六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课题项目:本論文为2017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立项课题《从语用学论谈话艺术》(编号2017zc32)研究成果。  摘 要:《左传》,一部编年体史书,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以时间为序记录各诸侯国或名人轶事的历史著作,其语言的运用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叙事文学的先河。而从语用学方面来看,以人物语言为研究对象,《左传》一书中人物对话以君臣对话和臣子间对话为主,本文针对这两类对话类型,从语言使用的原则出发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