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条件下大学普通物理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起教育服务理念。更新课堂教学组织方法,实施改革,以高校学生为服务对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建立激励机制,使大学普通物理教育的意义能够得以真正实现。
关键词 大学物理;课堂组织;学习兴趣和效率
大学物理是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院校的必修课,也是一门量大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很多后继课程和知识的基础,是很多知识的起点。学生对大学物理掌握的好坏程度极大影响了其后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所覆盖的知识面和包含的信息量相比高中来说是个突变,学生如何适应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为了培养在新形势下的专业基础扎实、学习方法正确、学习态度端正、兴趣浓厚的大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有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课堂组织方式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革m。几年来,我们广泛调研了国内外著名高校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对南通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课堂组织模式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进行了实践,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大学物理是对中学物理在本质上的解释,对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物理学学生来说,是其进入更深一层物理学习研究的基石。然而现在的物理教育不容乐观,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学习氛围、学生兴趣等诸多原因。但是对已经进入本科阶段物理学习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全力进行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灵活机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使本科阶段的物理学习成为他们的良好基石而不是绊脚石,要把教育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学习方法和素质培养上。我们对课堂教学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从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接受知识的规律出发,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
一、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价值取向和特点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专家马丁·特罗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把高等教育按其发展程度分成三个阶段:精英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这三个阶段的毛入学率(即在校学生占18-22周岁适龄青年的比例)分别为:小于15%,15%到50%之间,大于50%。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起实现扩大规模的招生,之后毛入学率持续上升。统计显示,2001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3.3%,2002年的毛入学率为15%。这表明,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普遍进入大众化的教育阶段。某些发达地区甚至进入了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如上海和北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于2003年分别为53%和52%。
在精英教育时代,学生和老师的精力都放在知识的讲授和汲取上,学而优则仕(有个好工作),因此学习成绩好是光荣的事情。但在大众化教育的前提下,学生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多元变化,学习好已经不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甚至还有学生因为学习好而得到“高分低能”的评价,由于高校连年大幅扩招带来生源变化和信息吸取途径的多元化更进一步加剧了价值多元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大众化教育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巨大的就业压力,学习好跟好工作没有了必然的因果关系,以就业为目标的各项活动在学生大学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必然会冲击学生学习的精力和兴趣。现阶段教育特点决定了只有部分学生能够成为科研精英,适合于精英教育模式,而大部分学生日后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应采取大众教育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观念之间发生分歧,必将引起相应的“教”与“学”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机会。首先要做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继而才能从学习方法、专业知识、人生态度、就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正确的灌输和引导,为社会输送合格乃至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我们就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在教学思想上的改革
1,不期望培养最好的学生,但望培养进步最大的学生在大学教育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同一学校隨着连年扩招,生源整体素质急剧下降,不要说跟北大、清华这样一直招收一流生源的学校比,就是跟本校往年来比较,学生的素质和思想也有了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学习能力和方法上、学习兴趣上和人生观的差别。这时候,作为一个教师,如果看不到外界大环境的变化,而坚持原来的教学目标、方法和标准,必然会带来相当部分学生的不适应、进而转化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丧失和抵触。这样的情形尤其发生在相当部分兢兢业业的教学优良的老教师担任的课程上。这部分老教师往往专业能力强、责任心强,社会责任感也超出一些被当前经济思想强烈冲击的新教师,因此他们往往迫切希望能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而且往往不愿意把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因为在他们心里有个固有“优秀”的标准,甚至出现了有责任心特别强的老教师因为对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失望,进而拒绝再次担任某一课程教学的现象,而一些学生因为处在这样的老师强烈的期盼甚至是压力之下,而产生对抗厌学情绪。从这个方面考虑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新形势下的优秀的老师就必须转变教学思想,不期望培养最好的学生,但望培养进步最大的学生。具体做法就是需要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留在课堂上,让他们觉得到了课堂上就有了进步,就受到了肯定和重视,而不再因为自己的基础跟别人有差距而产生自我放弃。通过在课堂上的互动,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肯定每一位同学的进步,不以学习好坏论学生的好坏,尽自己的努力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实践表明,在这样的思想下,学生愿意进这样的课堂,他们觉得在老师那里得到了尊重和公平对待,因而每次课堂上的微小的进步最后汇集成极大的进步从而完成了学习的目的。
大众化教育也需要培养最优秀的学生,物理教学的特点是最终总有一部分精华学生会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因此充分发掘物理学科的尖子人才,多方位的为其成长铺垫道路。在恰当的时机给予较简单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严谨仔细的科学态度,并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路径,使他们找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2,增加教师个人的知识修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的知识修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予人一瓢水,已有一桶水”上,而且因为老师个人的阅历和知识,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目标培养。育人于教书中,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好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学科的重新认识,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 特别动力。教书育人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传输上,而且表现在人生道路的引导上,一个好的教师往往能够成为很多学生的榜样。当一个老师受到学生的信任,甚至因为老师的成功历程而受到学生的“崇拜”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就更具有说服力,这时候对学生的引导就更为顺畅。
3,尊重每个个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个良好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相欣赏的课堂,在氛围良好、心情愉快的环境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忘记外界的诱惑。淳朴回归,用心对待、感动学生。在现在的教育现状下,虽然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拥有良好的情感交流,这不管对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多种途径与学生沟通的意义由为突显,课上提问、课间辅导、课后留有交流的时间、专门的答疑课、EMAIL联系和电话交流等多种方式都是有效途径。交流的内容也不仅仅停留在学习上,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课堂纪律的维护上,出勤率一直是一些老师把学生留在课堂上的“法宝”,在实际教学课程中,我们尝试了学生可以自由请假的模式,学生只要有需要,一个很简单的请假手续就可以获得批准。实际效果是几乎没有同学请假,同时也没有了旷课的学生,因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如果不想上课就请个假(因为只要请假就能获得批准,只是简单写个假条),虽然不会在老师那里造成不好印象,但请假多了必然会引起老师注意,不如去上课。旷课不如写假条,写假条不如去上课的思维循环,让学生都坐进了课堂。这样让学生有了被尊重的感觉,同时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觉到上课要比旷课睡个懒觉等要有意义得多。
4,学习方法的传授优于具体知识的教授
教书教的是一种学习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能局限在某一课程或某一知识上,具体的课程只能是学习和方法和能力的载体。要求学生学习完该课程之后若干年,沉淀下来的不是对具体知识的记忆,而是方法和能力的永远受益。
5,客观实际才能更具有说服力
不回避学生就业压力和产生厌学原因,利用有限的时间与同学探讨相关问题,提示其能力的提高才是解决压力的唯一途径,消极对待只能带来更消极的后果。充分表述本课程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正面回答学生“学这个有什么用啊”的问题,避免空洞的说教。
三、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对学生进行“主动”兴趣和“被动”兴趣的培养,吸引学生进入课堂。“主动”兴趣一学生自主学习,觉得要学;“被动”兴趣一极力鼓动学生,至少在形式上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觉得这门课程跟其他课程不同,只要动手了,比较起来,掌握得比其他课程多,因此通过精彩的课堂组织,更多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有上课的欲望。
合理利用知识的连贯性和弱相关性,将知识有效分块,不使“偶然”缺一、两堂课的学生彻底离开课堂。及时注意知识点的巩固,利用课前上堂课的知识复习和课堂中随时讨论回顾,不使问题积累,不使矛盾积累,从而不使学生疑惑最终放弃该课程。
强调物理本质,建立有效的物理图象和框架,剔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在其具有中学物理的基础上进行诱导式深化(基本定律(大部分为中学物理)+定义+矢量+微积分。构成全部物理内容)。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很多同学大学物理的学习停留在大量公式的记忆上,在最终明白这些公式意义和分类前,往往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去总结不同公式不同的记忆方法,而有些学生就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及时传输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尤其重要。大学物理的学习,空间和图象的想象特别重要,如果能对一个物理图象联想到相关的公式,会使得公式的记忆变得生动而模块化,避免大量公式混杂在一起而难以记忆。
检验学生学习好坏的方法一个有效手段就是作业(考试),能够顺利完成作业或者考试对学生的学习信心的树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总结特征物理内容的解题思路,方法明确模式化,从而简化、归纳物理问题解决方法。(如电介质中的问题解法,D—E—P—o—We—U)。這样,学生在拿到一类题目后,能够迅速找到相应问题的解法,在一定解题模式下,得到问题的答案,因而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充满信心,信心进一步带来兴趣,从而使大学物理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
1,提倡课堂氛围轻松,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知识,不求死气沉沉而“纪律严明”的课堂,增加互动,给每一个同学以表现的机会,把课堂真正的变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且是学生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钻研的学习习惯。在讨论过程中,提倡的顺序是周围同学一全体同学一老师,这样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解决问题的顺序,如果是小范围或个人问题,很容易在小范围内解决,并且给被提问者以整理知识的机会,如果被提问者也出现同样的问题,就可以共同到更大范围内去进行求助,这样就把问题在较大范围内进行验证,最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提交给老师进行指导,这样起到了把填鸭式灌输改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有目的性地解决了相关问题。而且给老师一个掌握和发现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的机会。同时完全符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学生害怕提问,害怕自己的问题“幼稚”而隐藏,在符合了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提问的规则下,并且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感到提问是个光荣的行为,进而转换为主动探索行为,完全符合了大学普通物理教学的目的。如果再加上口头表扬和评分上的激励,则会在全体同学中掀起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热情。
2,合理安排上课的顺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材上的知识顺序,难易搭配合理,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穿插一些学生较感兴趣的课题,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学科教学上的成功。
3,在期末考核中,采取新的考核方法。很多同学反映,平时学习没有搞好,考试单凭突击就能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有的学生产生投机心理,基础不扎实。我们实践后发现,平时布置小论文并计入考试成绩,再加上平时表现成绩可以有效阻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在实际课堂教学组织中,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作为指导思想,合理安排教学,激发学生热情,屏气单纯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改变思路,注重方法,让大学物理成为广大学生都喜欢的课程之一,为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大学物理;课堂组织;学习兴趣和效率
大学物理是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院校的必修课,也是一门量大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很多后继课程和知识的基础,是很多知识的起点。学生对大学物理掌握的好坏程度极大影响了其后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学所覆盖的知识面和包含的信息量相比高中来说是个突变,学生如何适应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为了培养在新形势下的专业基础扎实、学习方法正确、学习态度端正、兴趣浓厚的大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有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课堂组织方式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革m。几年来,我们广泛调研了国内外著名高校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对南通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课堂组织模式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进行了实践,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大学物理是对中学物理在本质上的解释,对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物理学学生来说,是其进入更深一层物理学习研究的基石。然而现在的物理教育不容乐观,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学习氛围、学生兴趣等诸多原因。但是对已经进入本科阶段物理学习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全力进行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灵活机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使本科阶段的物理学习成为他们的良好基石而不是绊脚石,要把教育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学习方法和素质培养上。我们对课堂教学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从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接受知识的规律出发,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
一、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价值取向和特点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专家马丁·特罗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把高等教育按其发展程度分成三个阶段:精英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这三个阶段的毛入学率(即在校学生占18-22周岁适龄青年的比例)分别为:小于15%,15%到50%之间,大于50%。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起实现扩大规模的招生,之后毛入学率持续上升。统计显示,2001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3.3%,2002年的毛入学率为15%。这表明,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普遍进入大众化的教育阶段。某些发达地区甚至进入了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如上海和北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于2003年分别为53%和52%。
在精英教育时代,学生和老师的精力都放在知识的讲授和汲取上,学而优则仕(有个好工作),因此学习成绩好是光荣的事情。但在大众化教育的前提下,学生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多元变化,学习好已经不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甚至还有学生因为学习好而得到“高分低能”的评价,由于高校连年大幅扩招带来生源变化和信息吸取途径的多元化更进一步加剧了价值多元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大众化教育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巨大的就业压力,学习好跟好工作没有了必然的因果关系,以就业为目标的各项活动在学生大学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必然会冲击学生学习的精力和兴趣。现阶段教育特点决定了只有部分学生能够成为科研精英,适合于精英教育模式,而大部分学生日后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应采取大众教育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观念之间发生分歧,必将引起相应的“教”与“学”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机会。首先要做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继而才能从学习方法、专业知识、人生态度、就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正确的灌输和引导,为社会输送合格乃至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我们就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在教学思想上的改革
1,不期望培养最好的学生,但望培养进步最大的学生在大学教育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同一学校隨着连年扩招,生源整体素质急剧下降,不要说跟北大、清华这样一直招收一流生源的学校比,就是跟本校往年来比较,学生的素质和思想也有了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学习能力和方法上、学习兴趣上和人生观的差别。这时候,作为一个教师,如果看不到外界大环境的变化,而坚持原来的教学目标、方法和标准,必然会带来相当部分学生的不适应、进而转化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丧失和抵触。这样的情形尤其发生在相当部分兢兢业业的教学优良的老教师担任的课程上。这部分老教师往往专业能力强、责任心强,社会责任感也超出一些被当前经济思想强烈冲击的新教师,因此他们往往迫切希望能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而且往往不愿意把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因为在他们心里有个固有“优秀”的标准,甚至出现了有责任心特别强的老教师因为对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失望,进而拒绝再次担任某一课程教学的现象,而一些学生因为处在这样的老师强烈的期盼甚至是压力之下,而产生对抗厌学情绪。从这个方面考虑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新形势下的优秀的老师就必须转变教学思想,不期望培养最好的学生,但望培养进步最大的学生。具体做法就是需要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留在课堂上,让他们觉得到了课堂上就有了进步,就受到了肯定和重视,而不再因为自己的基础跟别人有差距而产生自我放弃。通过在课堂上的互动,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肯定每一位同学的进步,不以学习好坏论学生的好坏,尽自己的努力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实践表明,在这样的思想下,学生愿意进这样的课堂,他们觉得在老师那里得到了尊重和公平对待,因而每次课堂上的微小的进步最后汇集成极大的进步从而完成了学习的目的。
大众化教育也需要培养最优秀的学生,物理教学的特点是最终总有一部分精华学生会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因此充分发掘物理学科的尖子人才,多方位的为其成长铺垫道路。在恰当的时机给予较简单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严谨仔细的科学态度,并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路径,使他们找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2,增加教师个人的知识修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的知识修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予人一瓢水,已有一桶水”上,而且因为老师个人的阅历和知识,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目标培养。育人于教书中,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好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学科的重新认识,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 特别动力。教书育人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传输上,而且表现在人生道路的引导上,一个好的教师往往能够成为很多学生的榜样。当一个老师受到学生的信任,甚至因为老师的成功历程而受到学生的“崇拜”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就更具有说服力,这时候对学生的引导就更为顺畅。
3,尊重每个个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个良好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相欣赏的课堂,在氛围良好、心情愉快的环境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忘记外界的诱惑。淳朴回归,用心对待、感动学生。在现在的教育现状下,虽然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拥有良好的情感交流,这不管对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多种途径与学生沟通的意义由为突显,课上提问、课间辅导、课后留有交流的时间、专门的答疑课、EMAIL联系和电话交流等多种方式都是有效途径。交流的内容也不仅仅停留在学习上,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课堂纪律的维护上,出勤率一直是一些老师把学生留在课堂上的“法宝”,在实际教学课程中,我们尝试了学生可以自由请假的模式,学生只要有需要,一个很简单的请假手续就可以获得批准。实际效果是几乎没有同学请假,同时也没有了旷课的学生,因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如果不想上课就请个假(因为只要请假就能获得批准,只是简单写个假条),虽然不会在老师那里造成不好印象,但请假多了必然会引起老师注意,不如去上课。旷课不如写假条,写假条不如去上课的思维循环,让学生都坐进了课堂。这样让学生有了被尊重的感觉,同时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觉到上课要比旷课睡个懒觉等要有意义得多。
4,学习方法的传授优于具体知识的教授
教书教的是一种学习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能局限在某一课程或某一知识上,具体的课程只能是学习和方法和能力的载体。要求学生学习完该课程之后若干年,沉淀下来的不是对具体知识的记忆,而是方法和能力的永远受益。
5,客观实际才能更具有说服力
不回避学生就业压力和产生厌学原因,利用有限的时间与同学探讨相关问题,提示其能力的提高才是解决压力的唯一途径,消极对待只能带来更消极的后果。充分表述本课程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正面回答学生“学这个有什么用啊”的问题,避免空洞的说教。
三、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对学生进行“主动”兴趣和“被动”兴趣的培养,吸引学生进入课堂。“主动”兴趣一学生自主学习,觉得要学;“被动”兴趣一极力鼓动学生,至少在形式上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觉得这门课程跟其他课程不同,只要动手了,比较起来,掌握得比其他课程多,因此通过精彩的课堂组织,更多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有上课的欲望。
合理利用知识的连贯性和弱相关性,将知识有效分块,不使“偶然”缺一、两堂课的学生彻底离开课堂。及时注意知识点的巩固,利用课前上堂课的知识复习和课堂中随时讨论回顾,不使问题积累,不使矛盾积累,从而不使学生疑惑最终放弃该课程。
强调物理本质,建立有效的物理图象和框架,剔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在其具有中学物理的基础上进行诱导式深化(基本定律(大部分为中学物理)+定义+矢量+微积分。构成全部物理内容)。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很多同学大学物理的学习停留在大量公式的记忆上,在最终明白这些公式意义和分类前,往往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去总结不同公式不同的记忆方法,而有些学生就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及时传输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尤其重要。大学物理的学习,空间和图象的想象特别重要,如果能对一个物理图象联想到相关的公式,会使得公式的记忆变得生动而模块化,避免大量公式混杂在一起而难以记忆。
检验学生学习好坏的方法一个有效手段就是作业(考试),能够顺利完成作业或者考试对学生的学习信心的树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总结特征物理内容的解题思路,方法明确模式化,从而简化、归纳物理问题解决方法。(如电介质中的问题解法,D—E—P—o—We—U)。這样,学生在拿到一类题目后,能够迅速找到相应问题的解法,在一定解题模式下,得到问题的答案,因而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充满信心,信心进一步带来兴趣,从而使大学物理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
1,提倡课堂氛围轻松,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知识,不求死气沉沉而“纪律严明”的课堂,增加互动,给每一个同学以表现的机会,把课堂真正的变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且是学生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钻研的学习习惯。在讨论过程中,提倡的顺序是周围同学一全体同学一老师,这样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解决问题的顺序,如果是小范围或个人问题,很容易在小范围内解决,并且给被提问者以整理知识的机会,如果被提问者也出现同样的问题,就可以共同到更大范围内去进行求助,这样就把问题在较大范围内进行验证,最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提交给老师进行指导,这样起到了把填鸭式灌输改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有目的性地解决了相关问题。而且给老师一个掌握和发现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的机会。同时完全符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学生害怕提问,害怕自己的问题“幼稚”而隐藏,在符合了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提问的规则下,并且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感到提问是个光荣的行为,进而转换为主动探索行为,完全符合了大学普通物理教学的目的。如果再加上口头表扬和评分上的激励,则会在全体同学中掀起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热情。
2,合理安排上课的顺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材上的知识顺序,难易搭配合理,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穿插一些学生较感兴趣的课题,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学科教学上的成功。
3,在期末考核中,采取新的考核方法。很多同学反映,平时学习没有搞好,考试单凭突击就能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有的学生产生投机心理,基础不扎实。我们实践后发现,平时布置小论文并计入考试成绩,再加上平时表现成绩可以有效阻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在实际课堂教学组织中,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作为指导思想,合理安排教学,激发学生热情,屏气单纯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改变思路,注重方法,让大学物理成为广大学生都喜欢的课程之一,为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