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及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生活实践走进课堂,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第二,事例收集,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第三,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科学家的光辉事迹都很感兴趣。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经常用科学家的事迹来激励他们,使学生真正明白在学习上如何养成好的品质,好的习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科学实践中去。
二、利用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第一,根据教学内容,加强数学应用意识。课程改革后,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可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部分。其中概念的产生,计算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及有关公式,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二,根据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数学应用意识。课程改革后教材加大学生动手操作及课外活动训练,感知数学。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应用意识。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指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第一,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第二,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诱发应用意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诱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第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诱发数学应用意识。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现实世界,又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道理,并尽可能地暴露数学是怎样从实际背景材料中抽象出来的,又怎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四,诱发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
对我们广大教育者也提出了要求,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把趣味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生活实践走进课堂,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第二,事例收集,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第三,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科学家的光辉事迹都很感兴趣。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经常用科学家的事迹来激励他们,使学生真正明白在学习上如何养成好的品质,好的习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科学实践中去。
二、利用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第一,根据教学内容,加强数学应用意识。课程改革后,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可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部分。其中概念的产生,计算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及有关公式,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二,根据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数学应用意识。课程改革后教材加大学生动手操作及课外活动训练,感知数学。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应用意识。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指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第一,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第二,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诱发应用意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诱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第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诱发数学应用意识。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现实世界,又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道理,并尽可能地暴露数学是怎样从实际背景材料中抽象出来的,又怎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四,诱发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
对我们广大教育者也提出了要求,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把趣味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