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在港上映4天票房收入过200万港元,可能创下国产片近年来在港最高票房纪录。不过,该片在港上映首日,票房不过36万港元。《明报》评论,“《孔子》虽未能打响头炮,但颇有口碑”。香港《亚洲周刊》更以罕有的两个整版来评介影片《孔子》,这在这份严肃时事刊物上非常罕见。
影评人郑政恒说:“孔子的形象朴实无华,大政贴近史事,周润发的演出也很好,影片值得深思之处不在于表现,而是时代,如何在现代的虚无处境中重新转化和把握孔子才是要津。”另一影评人朗天认为,“电影还原《论语》语境的用心和诚意始终可嘉。毕竟,重要的不是观察是否同意的内容而是它所引发讨论的可能,何况还有遥向费穆旧作《孔夫子》所作的致敬?”诸多好评令影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在港发行该片的洲立公司负责人吴先生透露,因为这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该片目前在港已有20多家中学要包场,相信还会有更多学校跟进。“20多家中学包场”看《孔子》,而且是在曾经是殖民地的香港。《孔子》在香港产生这种现象,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内地会不会有学校包场看《孔子》?我不知道。但据我了解,很多条院线都还没有学校包场出现。《孔子》将于2月12日在台公映,据台湾一些朋友讲,他们自小学起就读《论语》,所以,相信《孔子》在台湾也会引起注意。
华洋混杂的香港,向以英语为先,一部描写2500多年前中国先贤的影片能够吸引20多家学校包场,足够说明国学的根基和传统并未在香港消失,反之还具有相当活跃的生命力。前些时候,香港孔教学院还提出要将孔子诞生日作为法定假期,与佛教佛诞节看齐,每年农历8月27日为孔圣诞,全港放假一天。香港立法会是否接纳此建议不得而知。但是,从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香港的根深蒂固,比起内地恐怕还要更普及、更浓厚。而对香港稍有了解者,对此并不称奇。
此外,组织学生包场看《孔子》,从另一方面说该片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和肯定。相信导演胡玫得此消息,定然会比多收1000万票房还要高兴。
中国内地教育界缺乏像香港这样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认知与普及化推广,甚至是一些教师本身,也未必对孔子或儒家有什么认识,遑论他们的学生。香港不会有红头文件这样的事儿,也不可能有。何况,香港看电影是免税的,不存在为了税收而有组织地看一场电影。香港有些报道说,内地撤下《阿凡达》2D版,是为了给“主旋律”的《孔子》让路。然而,以《孔子》在香港的上映的情形来看,倒也并非“主旋律”进入港岛。反过来,《孔子》在港上映获得不少学校集体包场,倒是应该令内地相关部门深思。
影评人郑政恒说:“孔子的形象朴实无华,大政贴近史事,周润发的演出也很好,影片值得深思之处不在于表现,而是时代,如何在现代的虚无处境中重新转化和把握孔子才是要津。”另一影评人朗天认为,“电影还原《论语》语境的用心和诚意始终可嘉。毕竟,重要的不是观察是否同意的内容而是它所引发讨论的可能,何况还有遥向费穆旧作《孔夫子》所作的致敬?”诸多好评令影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在港发行该片的洲立公司负责人吴先生透露,因为这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该片目前在港已有20多家中学要包场,相信还会有更多学校跟进。“20多家中学包场”看《孔子》,而且是在曾经是殖民地的香港。《孔子》在香港产生这种现象,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内地会不会有学校包场看《孔子》?我不知道。但据我了解,很多条院线都还没有学校包场出现。《孔子》将于2月12日在台公映,据台湾一些朋友讲,他们自小学起就读《论语》,所以,相信《孔子》在台湾也会引起注意。
华洋混杂的香港,向以英语为先,一部描写2500多年前中国先贤的影片能够吸引20多家学校包场,足够说明国学的根基和传统并未在香港消失,反之还具有相当活跃的生命力。前些时候,香港孔教学院还提出要将孔子诞生日作为法定假期,与佛教佛诞节看齐,每年农历8月27日为孔圣诞,全港放假一天。香港立法会是否接纳此建议不得而知。但是,从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香港的根深蒂固,比起内地恐怕还要更普及、更浓厚。而对香港稍有了解者,对此并不称奇。
此外,组织学生包场看《孔子》,从另一方面说该片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和肯定。相信导演胡玫得此消息,定然会比多收1000万票房还要高兴。
中国内地教育界缺乏像香港这样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认知与普及化推广,甚至是一些教师本身,也未必对孔子或儒家有什么认识,遑论他们的学生。香港不会有红头文件这样的事儿,也不可能有。何况,香港看电影是免税的,不存在为了税收而有组织地看一场电影。香港有些报道说,内地撤下《阿凡达》2D版,是为了给“主旋律”的《孔子》让路。然而,以《孔子》在香港的上映的情形来看,倒也并非“主旋律”进入港岛。反过来,《孔子》在港上映获得不少学校集体包场,倒是应该令内地相关部门深思。